视窗屏凹面抛光装置及抛光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6672633发布日期:2019-01-18 23:41阅读:571来源:国知局
视窗屏凹面抛光装置及抛光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视窗屏抛光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视窗屏凹面抛光装置及抛光方法。



背景技术:

蓝宝石手表的视窗屏一般为具有凹面的视窗屏,在蓝宝石手表的视窗屏加工生产过程中,需要对视窗屏的凹面进行抛光处理,现有技术中,对视窗屏的凹面进行抛光处理方法如下所述。

参见图1所示,图1为现有技术中视窗屏的凹面抛光处理的结构示意图;将视窗屏1’放置于夹具上,且视窗屏1’的凹面处对应设置有抛光棒2’,且抛光棒2’的半径小于视窗屏的凹面的半径。抛光棒旋转,对视窗屏的凹面进行接触抛光,另外,抛光棒在旋转的过程中,夹具会带动视窗屏沿抛光棒的外圆周面移动,以令抛光棒对视窗屏的凹面处处抛光。

具体而言,抛光过程为:

s1:粗加工。用夹具固定视窗屏,使用铜抛光棒对视窗屏的凹面进行接触抛光,且铜抛光棒的半径比产品的凹面要求半径小10mm-15mm,抛光过程中,使用的抛光液为钻石微粉抛光液,且粒径为5微米-10微米;

s2:细加工。用夹具固定视窗屏,使用电木抛光棒对视窗屏的凹面进行接触抛光,且铜抛光棒的半径比产品的凹面要求半径小15mm-20mm,抛光过程中,使用的抛光液为钻石微粉抛光液,且粒径为2微米-5微米;

s3:进一步细加工。用夹具固定视窗屏,使用电木抛光棒对视窗屏的凹面进行接触抛光,增大对视窗屏的进给量,且铜抛光棒的半径比产品的凹面要求半径小20mm-25mm,抛光过程中,使用的抛光液为钻石微粉抛光液,且粒径为0.5微米-1微米;

s4:用毛刷进行精加工,其中,抛光过程中,使用的抛光液为氧化硅抛光液,且粒径为0.05微米-0.1微米。

然而,以上抛光方法具有以下缺点:频繁进行调机,一方面令调机复杂,增加工人的工作量,且降低工作效率;另一方面也增加调机精度不达标的风险,一旦调机精度不达标,会造成加工产品的凹面半径偏差大的问题,降低产品加工良率,报废率高、稳定性差。

因此,本申请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新的视窗屏凹面抛光装置及抛光方法。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视窗屏凹面抛光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抛光棒的直径频繁变化,需要频繁调机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视窗屏凹面抛光方法,以进一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抛光棒的直径频繁变化,需要频繁调机的技术问题。

基于上述第一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视窗屏凹面抛光装置,包括夹具和抛光棒;

所述夹具上设置有用于放置视窗屏的槽体,且所述槽体的槽底与所述视窗屏远离所述凹面的一面相对应;

所述槽体的槽口处设置所述抛光棒,且所述抛光棒的外周壁的半径与所述视窗屏的凹面的要求半径相同;

所述抛光棒能够沿轴线旋转,且令所述抛光棒与所述视窗屏接触抛光。

进一步地,本发明沿所述夹具的长度方向,所述槽体有多个;

多个所述槽体的长度方向与所述抛光棒的轴线方向平行。

进一步地,本发明所述夹具还开设有真空抽气通道;

所述真空抽气通道贯穿所述夹具,并在所述夹具上形成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

所述第一开口用于连接真空吸气装置,所述第二开口与所述槽体连通。

进一步地,本发明所述夹具远离所述槽体的一面设置有顶杆孔;

所述顶杆孔内用于连接顶杆气缸的活塞杆;

所述顶杆气缸的活塞杆伸出,以令所述夹具向靠近所述抛光棒的方向移动;

所述顶杆气缸沿所述抛光棒的轴线方向移动,以令所述夹具内的视窗屏沿所述抛光棒的轴线方向移动。

进一步地,本发明所述的视窗屏凹面抛光装置,还包括用于辅助抛光棒抛光的抛光液;

所述抛光液为钻石微粉抛光液或者氧化硅抛光液。

基于上述第二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视窗屏凹面抛光方法,使用所述的视窗屏凹面抛光装置,包括:

步骤100、将待加工视窗屏放置于所述夹具的槽体内;

步骤200、将所述视窗屏固定于所述夹具的槽体内;

步骤300、令所述抛光棒沿轴线转动,以令所述抛光棒与所述视窗屏接触抛光;

其中,抛光过程中使用辅助抛光棒抛光的抛光液。

进一步地,本发明所述的视窗屏凹面抛光方法,还包括:

步骤400、所述抛光棒沿轴线转动的过程中,令所述夹具沿所述抛光棒的轴线方向往复移动。

进一步地,本发明所述的视窗屏凹面抛光方法,依次包括粗加工和精加工;

其中,粗加工中,所述抛光棒为铝抛光棒,所述抛光液为钻石微粉抛光液;所述抛光棒的转动速度为30rpm/min-50rpm/min、所述抛光棒的转动时间为3min-5min、所述抛光液的粒径为3μm-5μm、将所述夹具向靠近所述抛光棒的方向压动的压力为10kg-15kg、所述夹具沿所述抛光棒的轴线方向往复移动的频率为50次/min-60次/min;

精加工中,所述抛光棒为电木抛光棒,所述抛光液为氧化硅抛光液;所述抛光棒的转动速度为35rpm/min-55rpm/min、所述抛光棒的转动时间为20min-30min、所述抛光液的粒径为50nm-100nm、将所述夹具向靠近所述抛光棒的方向压动的压力为15kg-25kg、所述夹具沿所述抛光棒的轴线方向往复移动的频率为50次/min-60次/min。

进一步地,本发明所述精加工中,所述抛光棒的外周壁设置有阻力布;

设置有所述阻力布的抛光棒的半径与所述视窗屏的凹面的要求半径相同。

进一步地,本发明所述粗加工次数为2-4次;

和/或,所述精加工次数为2-4次。

综上所述,由于抛光棒的外周壁的半径与所述视窗屏的凹面的要求半径相同,抛光棒的直径不变,因此在视窗屏凹面抛光过程中,不需要频繁进行调机,令视窗屏的加工调试更加方便快捷,调试好之后不需再调机,降低了工人的工作量,且提高了工作效率;另一方面也降低了调机精度不达标的风险,提高产品加工良率,降低报废率、提高了产品生产的稳定性。

本发明提供的视窗屏凹面抛光方法,使用所述的视窗屏凹面抛光装置,进一步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抛光棒的直径频繁变化,需要频繁调机的技术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发明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现有技术中视窗屏的凹面抛光处理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视窗屏凹面抛光装置的第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视窗屏凹面抛光装置的第二视角的透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视窗屏凹面抛光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标:1’-视窗屏;2’-抛光棒;

1-夹具;2-抛光棒;3-槽体;41-第一开口;42-第二开口;5-顶杆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图1为现有技术中视窗屏的凹面抛光处理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视窗屏凹面抛光装置的第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视窗屏凹面抛光装置的第二视角的透视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视窗屏凹面抛光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实施例一

参见图2-图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视窗屏凹面抛光装置,包括夹具1和抛光棒2;

参见图3所示,所述夹具1上设置有用于放置视窗屏的槽体3,且所述槽体3的槽底与所述视窗屏远离所述凹面的一面相对应;

所述槽体3的槽口处设置所述抛光棒2,且所述抛光棒2的外周壁的半径与所述视窗屏的凹面的要求半径相同;

参见图4所示,所述抛光棒2能够沿轴线旋转,且令所述抛光棒2与所述视窗屏接触抛光。

优选地,夹具1为电木夹具。

需要说明的是,视窗屏可以为凹桥视窗屏或者双桥视窗屏,或者其他具有凹面的视窗屏。

另外,视窗屏可以为2.5d视窗屏或者3d视窗屏。

由于抛光棒2的外周壁的半径与所述视窗屏的凹面的要求半径相同,抛光棒2的直径不变,因此在视窗屏凹面抛光过程中,不需要频繁进行调机,令视窗屏的加工调试更加方便快捷,调试好之后不需再调机,降低了工人的工作量,且提高了工作效率;另一方面也降低了调机精度不达标的风险,提高产品加工良率,降低报废率、提高了产品生产的稳定性。

优选地,参见图2所示,沿所述夹具1的长度方向,所述槽体3有多个;

多个所述槽体3的长度方向与所述抛光棒2的轴线方向平行。

需要说明的是,沿所述夹具1的长度方向,所述槽体3有多个,例如可以为2个、3个、4个等。

现有技术中,每一个夹具只具有一个槽体,因而每次加工中,只能对一片视窗屏进行抛光处理,造成了视窗屏的加工产能低,且降低了生产效率。

本实施例提供的夹具1具有多个槽体3,因而抛光棒2在旋转过程中,抛光棒2能够同时对多个视窗屏进行接触抛光,从而提高了生产效率。

需要说明的是,槽体3个数可以根据需要的视窗屏的个数进行调整定制,只需要对应增加或者减小夹具1的长度。

优选地,参见图3所示,所述夹具1还开设有真空抽气通道;

所述真空抽气通道贯穿所述夹具1,并在所述夹具1上形成第一开口41和第二开口42;

所述第一开口41用于连接真空吸气装置,所述第二开口42与所述槽体3连通。

使用时,将视窗屏放置于槽体3内,将第一开口处连接真空吸气装置,开启真空吸气装置,令真空抽气通道内形成负压,负压令视窗屏紧紧地吸引于槽体3内,实现了视窗屏与槽体3的固定连接,以便于对视窗屏进行抛光处理。

可选地,参见图3所示,所述夹具1远离所述槽体3的一面设置有顶杆孔5;

所述顶杆孔5内用于连接顶杆气缸(图中未显示)的活塞杆;

所述顶杆气缸的活塞杆伸出,以令所述夹具1向靠近所述抛光棒2的方向移动;

所述顶杆气缸沿所述抛光棒2的轴线方向移动,以令所述夹具1内的视窗屏沿所述抛光棒的轴线方向移动。

夹具向靠近抛光棒的方向移动,以给视窗屏提供压力,从而为视窗屏提供进给量,具体而言,给视窗屏提供的压力越大,进给量越大,从而视窗屏的凹面去除量越多;给视窗屏提供的压力减小,进给量减小,从而视窗屏的凹面去除量越少。

夹具沿抛光棒的轴线方向往复移动,令所述夹具内的视窗屏沿所述抛光棒的轴线方向移动,进一步提高了对视窗屏的抛光速度,且沿凹面的延伸方向提高了视窗屏的凹面的精度。

优选地,本实施例所述的视窗屏凹面抛光装置,还包括用于辅助抛光棒抛光的抛光液;

所述抛光液为钻石微粉抛光液或者氧化硅抛光液。

需要说明的是,粗加工中,抛光过程中使用钻石微粉抛光液,精加工中,使用氧化硅抛光液。

实施例二

实施例二提供了一种视窗屏凹面抛光方法,所述视窗屏凹面抛光方法使用实施例一所述的视窗屏凹面抛光装置,实施例一所公开的视窗屏凹面抛光装置的技术特征也适用于该实施例,实施例一已公开的视窗屏凹面抛光装置的技术特征不再重复描述。下面结合附图对所述视窗屏凹面抛光方法的实施方式进行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为节约篇幅,该实施例的改进特征同样体现在图2-图4中,因此,结合图2-图4对该实施例的方案进行说明。

参见图2-图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视窗屏凹面抛光方法,使用所述的视窗屏凹面抛光装置,包括:

步骤100、将待加工视窗屏放置于所述夹具1的槽体3内;

步骤200、将所述视窗屏固定于所述夹具1的槽体3内;

步骤300、令所述抛光棒沿轴线转动,以令所述抛光棒与所述视窗屏接触抛光;

其中,抛光过程中使用辅助抛光棒抛光的抛光液。

需要说明的是,步骤300中、令所述抛光棒以第一速度沿轴线转动第一时间,以令所述抛光棒与所述视窗屏接触抛光;抛光过程中使用的抛光液的粒径为第一粒径、将所述夹具以第一压力向所述抛光棒的方向压动。

由于视窗屏凹面抛光装置的抛光棒的外周壁的半径与视窗屏的凹面的要求半径相同,抛光棒的直径不变,因此在视窗屏凹面抛光过程中,不需要频繁进行调机,令视窗屏的加工调试更加方便快捷,调试好之后不需再调机,降低了工人的工作量,且提高了工作效率;另一方面也降低了调机精度不达标的风险,提高产品加工良率,降低报废率、提高了产品生产的稳定性。

另外,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施例提供的视窗屏凹面抛光方法由于减少了加工工序,进一步提高了生产加工的工作效率。操作简单,可靠性较高。还能节省人力成本,缩短工艺流程,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因此实用性较好,易于推广,具有较大应用价值。

优选地,本实施例所述的视窗屏凹面抛光方法,还包括:

步骤400、所述抛光棒沿轴线转动的过程中,令所述夹具1以第二速度沿所述抛光棒的轴线方向往复移动。

夹具沿抛光棒的轴线方向往复移动,进一步提高了对视窗屏的抛光速度,且沿凹面的延伸方向提高了视窗屏的凹面的精度。

优选地,本实施例所述的视窗屏凹面抛光方法,依次包括粗加工和精加工;

其中,粗加工中,所述抛光棒为铝抛光棒,所述抛光液为钻石微粉抛光液;所述抛光棒的转动速度为30rpm/min-50rpm/min、所述抛光棒的转动时间为3min-5min、所述抛光液的粒径为3μm-5μm、将所述夹具向靠近所述抛光棒的方向压动的压力为10kg-15kg、所述夹具沿所述抛光棒的轴线方向往复移动的频率为50次/min-60次/min;

精加工中,所述抛光棒为电木抛光棒,所述抛光液为氧化硅抛光液;所述抛光棒的转动速度为35rpm/min-55rpm/min、所述抛光棒的转动时间为20min-30min、所述抛光液的粒径为50nm-100nm、将所述夹具向靠近所述抛光棒的方向压动的压力为15kg-25kg、所述夹具沿所述抛光棒的轴线方向往复移动的频率为50次/min-60次/min。

也就是说,粗加工中,所述抛光棒为铝抛光棒,所述抛光液为钻石微粉抛光液;所述第一速度为30rpm/min-50rpm/min、所述第一时间为3min-5min、所述第一粒径为3μm-5μm、所述第一压力为10kg-15kg、所述夹具的第二速度为50次/min-60次/min;

精加工中,所述抛光棒为电木抛光棒,所述抛光液为氧化硅抛光液;所述第一速度为35rpm/min-55rpm/min、所述第一时间为20min-30min、所述第一粒径为50nm-100nm、所述第一压力为15kg-25kg、所述夹具的第二速度为50次/min-60次/min。

现有技术中,视窗屏的粗加工使用的抛光棒为铜抛光棒,本实施例提供的视窗屏凹面抛光方法中,使用铝抛光棒进行粗加工,使用铝抛光棒后,被抛光表面光洁度提高,凹面表面损伤小,因而粗糙度小。

具体而言,粗加工中,第一速度为30rpm/min-50rpm/min,例如可以为30rpm/min、35rpm/min、40rpm/min、45rpm/min、50rpm/min等,第一时间为3min-5min,例如可以为3min、4min、5min等,第一粒径为3μm-5μm,例如可以为3μm、4μm、5μm等,第一压力为10kg-15kg,例如可以为10kg、11kg、12kg、13kg、14kg、15kg等,第二速度为50次/min-60次/min,例如可以为50次/min、52次/min、54次/min、56次/min、58次/min、60次/min等;

精加工中,第一速度为35rpm/min-55rpm/min,例如可以为35rpm/min、40rpm/min、45rpm/min、50rpm/min、55rpm/min等,第一时间为20min-30min,例如可以为20min、22min、24min、26min、28min、30min等,第一粒径为50nm-100nm,例如可以为50nm、60nm、70nm、80nm、90nm、100nm等,第一压力为15kg-25kg,例如可以为15kg、17kg、19kg、21kg、23kg、25kg等,第二速度为50次/min-60次/min,例如可以为50次/min、52次/min、54次/min、56次/min、58次/min、60次/min等。

优选地,精加工中,所述抛光棒的外周壁设置有阻力布(图中未显示);

设置有所述阻力布的抛光棒的半径与所述视窗屏的凹面的要求半径相同。

需要说明的是,阻力布的厚度可以为2mm-4mm,例如可以为2mm、3mm、4mm等。

阻力布又称软磨皮,材质较软,由于精加工中第一压力比粗加工中第一压力大,对视窗屏的进给量大,因此视窗屏的凹面表面容易破裂,所以在抛光棒外周壁设置阻力布,以令视窗屏的凹面表面不容易破裂。

可选地,阻力布通过粘胶粘贴于抛光棒的外周壁上。

可选地,所述粗加工次数为2-4次;

和/或,所述精加工次数为2-4次。

具体而言,所述粗加工次数为2-4次;或者,所述精加工次数为2-4次;或者,所述粗加工次数为2-4次,且所述粗加工次数为2-4次。优选地,所述粗加工次数为2-4次,且所述粗加工次数为2-4次。

可选地,粗加工次数为2次、3次或者4次;精加工次数为2次、3次或者4次。

以下为可实现的一种方式:

粗加工:

第一次、抛光棒转动第一时间为3min,第一压力为10kg,第一速度为30rpm/min,夹具的第二速度为50次/min,凹面去除量0.02mm,粗糙度5nm,外观良率95%,产出率99%;

第二次、抛光棒转动第一时间为4min,第一压力为15kg,第一速度为40rpm/min,夹具的第二速度为55次/min,凹面去除量0.03mm,粗糙度4.8nm,外观良率98%,产出率99.5%;

第三次、抛光棒转动第一时间为5min,第一压力为15kg,第一速度为50rpm/min,夹具的第二速度为60次/min,凹面去除量0.038mm,粗糙度4.5nm,外观良率99%,产出率99.8%;

精加工:

第一次、抛光棒转动第一时间为20min,第一压力为15kg,第一速度为35rpm/min,夹具的第二速度为50次/min,凹面去除量0.003mm,粗糙度0.5nm,外观良率99%,产出率100%;

第二次、抛光棒转动第一时间为25min,第一压力为20kg,第一速度为45rpm/min,夹具的第二速度为55次/min,凹面去除量0.004mm,粗糙度0.45nm,外观良率99.5%,产出率100%;

第三次、抛光棒转动第一时间为30min,第一压力为25kg,第一速度为55rpm/min,夹具的第二速度为60次/min,凹面去除量0.005mm,粗糙度0.3nm,外观良率99.8%,产出率100%。

本实施例所述的视窗屏凹面抛光方法具有实施例一所述视窗屏凹面抛光装置的优点,该优点已在实施例一中详细说明,在此不再重复。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