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版辊打磨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763873发布日期:2018-06-23 00:05阅读:188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版辊加工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版辊打磨工艺。



背景技术:

版辊也叫钢辊,分为空心辊和实心辊,又分为带轴辊和非带轴辊,版辊主要用于制版。版辊表面需要进行镀铜,经过打磨和凹版电子雕刻机雕刻好图案,然后镀上一层铬;做好后交付印刷厂,用于塑料包装的印刷。

在版辊的加工过程中为了保证外圆的尺寸和表面的精度,需要使用磨床进行打磨,通常使用数控磨床进行打磨;打磨过程中,为了保证磨床的精确度,一般使用数控磨床手动进行粗磨,粗磨到一定加工余量后,再使用数控磨床自动精磨。

版辊中有一种空心辊,中心处设有中心孔,中心孔的两端为锥孔,在进行打磨加工过程中,由于中心孔的存在,版辊容易与数控磨床发生共振,导致版辊打磨加工的精度受影响。同时,版辊在进行装版使需要检查锥孔表面的情况,通常使用手摸的方式检查,若锥孔内有毛刺或尖锐处,容易割伤手;版辊的装版过程均为人工手动进行,操作较为费时费力。另外,版辊打磨过程中,粗磨一般只进行一次,若一次粗磨过程中,加工余量较小,则会导致版辊的整体尺寸偏小,而使版辊无法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提供一种版辊打磨工艺,以解决版辊打磨加工费事费力、加工精度不高的问题。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基础方案为:一种版辊打磨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1)装皮带:检查数控磨床上的砂轮是否完好,若不完好更换完好的砂轮;增加数控磨床的冷却液,将皮带塞入版辊的内孔中;

(2)预设尾座长度:校对千分尺,使用千分尺测量版辊的尺寸,根据版辊所需加工的尺寸确定版辊的加工量,根据版辊测量尺寸来校对砂轮;将砂轮调整至与版辊接触的位置,往砂轮后退的方向转动手轮2-3圈;

(3)装版:使用装版支架进行装版,所述装版支架包括底座和支撑板,所述底座的一侧设有多个滚轮,底座的另一侧垂直设有前下支杆和后下支杆;底座内设有空腔,底座上设有与空腔滑动连接的压块,所述前下支杆和后下支杆内均设有与空腔连通的连接腔,所述前下支杆的上端滑动连接有前上支杆,后下支杆的上端滑动连接后上支杆,前上支杆和后上支杆下端位于连接腔内,空腔和连接腔中充满液压油;前下支杆上沿竖直方向设有多个与连接腔滑动连接的限位柱,前上支杆的下端设有限位块;所以支撑板一端与后上支杆铰接,支撑板另一端与前上支杆滑动连接,支撑板滑动连接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与支撑板之间设有复位弹性件,连接板伸出支撑板的一端设有支撑框;

使用手电筒直射版辊的锥孔,检查锥孔清洁和质量情况,若发现锥孔有毛刺或碰伤,进行清洁和去毛刺处理;然后将版辊移至支撑框上,根据版辊所需安装的高度,将对应的限位块滑入连接腔中,向下按压压块,空腔中的液压油转移到连接腔中,使前上支杆和后上支杆向上滑动,将支撑框抬起;前上支杆向上滑动至版辊所需固定的位置之后,在限位块和限位柱的作用下不会继续滑动,后上支杆继续向上滑动,使支撑板倾斜,在版辊的重力作用下连接板沿支撑板滑动,将版辊送至所需装版的位置;此时锁紧尾座、调整行程限位使砂轮能够移动出版长30mm;

(4)移动磨头对砂轮:转动手轮,使砂轮靠近版辊;

(5)粗磨:转动手轮,使砂轮贴近版辊;启动砂轮,观察版辊表面火花,如果火花变大,退砂轮调整机床锥度继续打磨版辊,并将进到方式设置为自动,吃刀量设置为0.03mm;

(6)测量:用千分尺测量版辊两端直径,检查版辊两端内孔的锥度;

(7)调整锥度:向直径小的方向或者直径大的方向调节螺杆;

(8)预留精磨余量:继续粗磨,当余量到0.08mm时,放慢工作台移动速度,当余量到0.04-0.06mm时,退出砂轮,准备修砂轮;

(9)修砂轮:砂轮每次横向进给量0.1-0.2mm,工作台移动速度0.4-0.5m/min;精修砂轮每次横向进给0.02-0.03mm,工作台移动速度为0.1-0.2m/min;

(10)精磨:移动砂轮靠近版辊,看到火花后进给0.04mm,从尾座一端往头架方向移动,工作台移动速度为0.1-0.2m/min;精磨完成后刮去版辊表面的乳化液;

(11)卸版:用千分尺测量版辊两端直径,合格后下版,向头架方向的用力,以免版辊从顶尖上脱落。

本基础方案的工作原理和有益效果在于:

1、本方案中在版辊打磨前,向版辊的内孔中塞入皮带,避免在数控机床运行时,版辊内孔中出现共振现象,保证版辊打磨时的精度。

2、版辊装版过程使用装版支架完成,装版支架通过下压压块即可实现版辊的向上抬起,并利用版辊的重力作用使版辊横向移动至数控磨床的加工台面上,使装版过程操作简单方便、省时省力。

3、版辊的装版过程通过手电筒直射版辊的锥孔,在光直射使检查锥孔表面的情况,而不用手摸的方式检查,避免锥孔内有毛刺或尖锐处割伤手的情况发生,有效的保证了操作人员的安全。

4、本方案中采用两次粗磨,并在第二次粗磨时两侧确定加工余量,使粗磨后加工余量保持一致,使精磨操作无需多次测量更为简便,也使版辊的打磨加工精度更高。

5、本方案中,在粗磨过程进行了多次测量,从而使加工精度过高。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方案对版辊的打磨省时省力,加工精度高。

优选方案一:作为基础方案的优选,步骤(2)中,将砂轮调整至与版辊接触的位置,往砂轮后退的方向转动手轮3圈。保证版辊安装时有足够的位置。

优选方案二:作为基础方案的优选,步骤(3)中,前下支杆和后下支杆均为两个。使得前上支杆和后上支杆对支撑板的支撑更稳,从而使版辊的装版容易控制,不易出错。

优选方案三:作为基础方案的优选,步骤(3)中,所述限位柱为五个,并间隔均匀设置;所述压块上端设有踩踏板。间隔均匀设置五个限位柱一方面满足限位柱对前上支杆向上滑动的高度进行限制,另一方面也便于装版支架的制造和设计。踩踏板便于在使用装版支架时,通过脚踩压板向上移动前上支杆和后上支杆。

优选方案四:作为基础方案的优选,步骤(8)中当余量到0.06mm时,退出砂轮,准备修砂轮。此余量为粗磨完成后的余量,限制为0.06mm一方面是粗磨后的余量保持一致,另一方面留有足够的精磨余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中装版支架的结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底座10、空腔11、滚轮12、压块20、脚踏板21、前下支杆30、限位柱31、前上支杆32、限位块33、后下支杆40、后上支杆41、连接腔42、支撑板50、连接板51、复位弹性件52、支撑框53。

一种版辊打磨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1)装皮带:检查数控磨床上的砂轮是否完好,若不完好更换完好的砂轮;增加数控磨床的冷却液,将皮带塞入版辊的内孔中;皮带可避免在数控机床运行时,版辊内孔中出现共振现象,保证版辊打磨时的精度;

(2)预设尾座长度:校对千分尺,使用千分尺测量版辊的尺寸,根据版辊所需加工的尺寸确定版辊的加工量,根据版辊测量尺寸来校对砂轮;将砂轮调整至与版辊接触的位置,往砂轮后退的方向转动手轮2-3圈,本方案中优选为3圈,以保证版辊安装时有足够的位置;

(3)装版:使用装版支架进行装版,如图1所示,所述装版支架包括底座10和支撑板50,所述底座10的一侧设有多个滚轮12,本方案中滚轮12优选为四个,其中两个为万向轮;底座10的另一侧垂直设有前下支杆30和后下支杆40,前下支杆30和后下支杆40分别为两个;底座10内设有空腔11,底座10上设有与空腔11滑动连接的压块20,为了方便按压压块20,压块20的上端设置了踩踏板;前下支杆30和后下支杆40内均设有与空腔11连通的连接腔42,所述前下支杆30的上端滑动连接有前上支杆32,后下支杆40的上端滑动连接后上支杆41,前上支杆32和后上支杆41下端位于连接腔42内,空腔11和连接腔42中充满液压油;前下支杆30上沿竖直方向设有多个与连接腔42滑动连接的限位柱31,本实施例中限位柱31优选为五个,五个限位柱31间隔均匀设置,前上支杆32和后支杆的下端均设有限位块33;所以支撑板50一端与后上支杆41铰接,支撑板50的另一端与前上支杆32滑动连接;支撑板50的上端设有滑槽,滑槽内滑动设有连接板51,连接板51靠近前上支杆32的一端伸出支撑板50,连接板51靠近后上支杆41的一端与滑槽之间设有复位弹性件52,本实施例中,复位弹性件52优选为弹簧,连接板51伸出支撑板50的一端设有支撑框53;

使用手电筒直射版辊的锥孔,检查锥孔清洁和质量情况,若发现锥孔有毛刺或碰伤,进行清洁和去毛刺处理,此方式避免了用手摸检查锥孔导致工作人员受伤的情况;然后将版辊移至支撑框53上,根据版辊所需安装的高度,将对应的限位块33滑入连接腔42中;用脚踩动踩踏板,使压块20向下按压,在压块20的作用下空腔11中的液压油转移到连接腔42中,使前上支杆32和后上支杆41向上滑动,将支撑框53抬起;前上支杆32向上滑动至版辊所需固定的位置之后,在限位块33和限位柱31的作用下不会继续滑动,后上支杆41继续向上滑动,由于支撑板50一端与后上支杆41铰接,支撑板50另一端与前上支杆32滑动连接,使支撑板50倾斜;由于连接板51伸出支撑板50的一端设有支撑框53,支撑板50倾斜后,在版辊的重力作用下连接板51将沿支撑板50滑动,从而将版辊送至所需装版的位置;此时锁紧尾座、调整行程限位使砂轮能够移动出版长30mm;

(4)移动磨头对砂轮:转动手轮,使砂轮靠近版辊;

(5)粗磨:转动手轮,使砂轮贴近版辊;启动砂轮,观察版辊表面火花,如果火花变大,退砂轮调整机床锥度继续打磨版辊,并将进到方式设置为自动,吃刀量设置为0.03mm;

,说明机床有稍度,应马上退砂轮,调整稍度,再继续磨版。并将进刀方式设为自动。吃刀量为0.03mm

(6)测量:用千分尺测量版辊两端直径,检查版辊两端内孔的锥度;

(7)调整锥度:向直径小的方向或者直径大的方向调节螺杆;

(8)预留精磨余量:继续粗磨,当余量到0.08mm时,放慢工作台移动速度,当余量到0.04-0.06mm时,本实施例中余量优选到0.06mm时,退出砂轮,准备修砂轮;

(9)修砂轮:砂轮每次横向进给量0.1-0.2mm,工作台移动速度0.4-0.5m/min;精修砂轮每次横向进给0.02-0.03mm,工作台移动速度为0.1-0.2m/min;

(10)精磨:移动砂轮慢慢靠近版辊,看到火花后进给0.04mm,从尾座一端往头架方向移动,工作台移动速度为0.1-0.2m/min;精磨完成后刮去版辊表面的乳化液;

(11)卸版:用千分尺测量版辊两端直径,合格后下版,向头架方向的用力,以免版辊从顶尖上脱落。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发明的实施例,方案中公知的具体结构及特性等常识在此未作过多描述。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结构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发明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