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洞打磨塌边防护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4370732阅读:926来源:国知局
孔洞打磨塌边防护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防护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孔洞打磨塌边防护方法。



背景技术:

带孔洞的产品在日常生活中大量存在,有时需要对孔洞产品进行打磨,在打磨孔洞产品时一般采用标准尺寸及形状的标准治具作防护。

但是传统标准治具对于表面形状不统一以及孔洞深度不一致的孔洞产品会出现防护不到位的情况,在打磨时会在孔洞产品的孔洞处出现塌边现象(即孔洞产品在邻近孔洞的外表面较孔洞产品的其他部分外表面所出现的坑洼现象)。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有必要在孔洞产品的孔洞处出现塌边现象的问题,提供一种可有效防止孔洞产品在打磨时所出现的塌边现象的孔洞打磨塌边防护方法。

一种孔洞打磨塌边防护方法,包括步骤:

1)将仿孔耐磨层从正对孔洞产品的需打磨面的一侧对准所述孔洞产品的孔洞并插入所述孔洞,且使所述仿孔耐磨层的外观面与所述孔洞产品的需打磨面之间光滑过渡;

2)从背对所述孔洞产品的需打磨面的一侧填充黏附层于所述孔洞内,以使所述仿孔耐磨层固定于所述孔洞产品的孔洞内;

3)打磨所述孔洞产品的需打磨面;

4)将所述黏附层从所述孔洞产品去除,以将所述仿孔耐磨层从所述孔洞产品去除。

本发明提供的孔洞打磨塌边防护方法,在打磨孔洞产品的需打磨面之前,首先将仿孔耐磨层装入其孔洞内,且使仿孔耐磨层的外观面与孔洞产品的需打磨面之间光滑过渡,而后从背对需打磨面的一侧将黏附层填充于孔洞内,以保证仿孔耐磨层牢固固定于孔洞内,而后对孔洞产品的需打磨面进行打磨,最后将黏附层与仿孔耐磨层从孔洞产品去除,由于仿孔耐磨层的外观面与孔洞产品的需打磨面之间光滑过渡,则在打磨孔洞产品的需打磨面时,仿孔耐磨层的外观面与孔洞产品的需打磨面一起被打磨,防止了在打磨孔洞产品的孔洞处时所出现的塌边现象。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步骤2)具体包括步骤:

将注塑胶从背对所述孔洞产品的需打磨面的一侧填充于所述孔洞内;

将填充于所述孔洞内的所述注塑胶烘干以形成所述黏附层;

及所述步骤4)具体包括步骤:

将所述注塑胶从所述孔洞产品去除,以将所述仿孔耐磨层及所述黏附层从所述孔洞产品去除。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注塑胶为水溶性胶,所述注塑胶的注胶压力与注塑时间分别为0.4mpa-0.6mpa,4s-6s。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注塑胶的烘干温度与烘干时间分别为80℃-100℃,25min-35min。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通过清水将所述孔洞产品加热到大于等于80℃并浸泡大于等于20min,以将所述注塑胶从所述孔洞产品去除。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注塑胶为自干胶,所述注塑胶的注塑压力与注塑时间分别为0.8mpa-1.0mpa,7s-9s。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注塑胶的烘干温度与烘干时间分别为24℃-25℃,15min-25min。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通过外部工具将所述注塑胶从所述孔洞产品去除。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在所述步骤1)与所述步骤2)之间,还包括步骤:

将粘贴层粘附于所述仿孔耐磨层的外观面与所述孔洞产品的需打磨面,以使所述仿孔耐磨层的外观面与所述孔洞产品的需打磨面之间光滑过渡;

及在所述步骤2)与所述步骤3)之间,还包括步骤:

将所述粘贴层从所述孔洞产品的需打磨面去除。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孔洞产品的需打磨面为曲面,所述仿孔耐磨层的外观面为与所述孔洞产品的需打磨面的曲面弧度相同的曲面。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所提供的仿孔耐磨层与粘贴层未装配于孔洞产品时的结构图;

图2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孔洞打磨塌边防护方法的流程图;

图3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孔洞打磨塌边防护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发明,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发明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但是,本发明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发明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发明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发明。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参阅图1及图2,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一种孔洞打磨塌边防护方法,包括步骤:

s110:将仿孔耐磨层20从正对孔洞产品10的需打磨面s1的一侧对准孔洞产品10的孔洞11并插入孔洞11,且使仿孔耐磨层20的外观面s2与孔洞产品10的需打磨面s1之间光滑过渡;

仿孔耐磨层20的外轮廓形状与孔洞产品10的孔洞11形状相匹配,即仿孔耐磨层20与孔洞11之间凹凸配合,如当孔洞11的内壁设有凹部时,仿孔耐磨层20的侧面设置凸部与上述凹部相配合,如当孔洞11的内壁设有凸部时,仿孔耐磨层20的侧面设置凹部与上述凸部相配合;且仿孔耐磨层20的外观面s2的设计可以保证在装入孔洞11后与孔洞产品10的需打磨面s1之间光滑过渡。

更具体地,孔洞11可以沿孔洞产品10的横向设于孔洞产品10,在需要将仿孔耐磨层20装入孔洞产品10的孔洞11内时,将孔洞产品10沿其纵向放置于工作台的工作面上,使孔洞产品10的需打磨面s1背离工作台的工作面设置,仿孔耐磨层20沿垂直于孔洞产品10的方向(即孔洞产品10的横向)装入孔洞产品10的孔洞11内。

在其他实施例中,孔洞11可以沿与孔洞产品10的纵向与横向均成一定角度的方向设于孔洞产品10。

s120:从背对孔洞产品10的需打磨面s1的一侧填充黏附层于仿孔耐磨层20与孔洞11的内壁之间,以使仿孔耐磨层20固定于孔洞产品10的孔洞11内;

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孔洞11可以为圆形台阶孔,即孔洞11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孔与第二孔,第一孔较第二孔靠近需打磨面s1设置,第一孔的直径大于第二孔,此时仿孔耐磨层20的厚度设置为小于孔洞11的总深度,如与第一孔的深度相同或者略大于第一孔的深度,以便于黏附层从背对需打磨面s1的一侧填充于孔洞11,且保证黏附层的厚度以足以将仿孔耐磨层20固定于孔洞11内且可承受一定的压力。

在其他实施例中,孔洞11可以为其他形状孔,如椭圆孔,且孔洞11也不限于台阶孔,此时仿孔耐磨层20的厚度设置可以保证孔洞11内有空间填充黏附层且可承受一定的压力即可。

当孔洞11沿孔洞产品10的横向设于孔洞产品10时,将孔洞产品10沿其纵向放置于工作台的工作面上,且使孔洞产品10的需打磨面s1贴合于工作台的工作面,黏附层沿垂直于孔洞产品10的方向(即孔洞产品10的横向)填充于孔洞产品10的孔洞11内。

s130:打磨孔洞产品10的需打磨面s1;

具体地,可以采用手工或者机器打磨孔洞产品10的需打磨面s1,以达到需打磨面s1对粗糙度的要求。

s140:将黏附层从孔洞产品10去除,以将仿孔耐磨层20从孔洞产品10去除。

具体地,可以采用手工将黏附层从孔洞产品10去除,也可以采用化学方式将黏附层从孔洞产品10去除,根据黏附层的特性来选择。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孔洞打磨塌边防护方法,在打磨孔洞产品10的需打磨面s1之前,首先将仿孔耐磨层20装入其孔洞11内,且使仿孔耐磨层20的外观面s2与孔洞产品10的需打磨面s1之间光滑过渡,而后从背对需打磨面s1的一侧将黏附层填充于孔洞11内,以保证仿孔耐磨层20牢固固定于孔洞11内,而后对孔洞产品10的需打磨面s1进行打磨,最后将黏附层与仿孔耐磨层20从孔洞产品10去除,由于仿孔耐磨层10的外观s2面与孔洞产品10的需打磨面s1之间光滑过渡,则在打磨孔洞产品10的需打磨面s1时,仿孔耐磨层20的外观面s2与孔洞产品10的需打磨面s1一起被打磨,防止了在打磨孔洞产品10的孔洞11处时所出现的塌边现象。

在本实施例中,孔洞产品10的需打磨面s1为平面,则仿孔耐磨层20的外观面s2也为平面。在另一实施例中,孔洞产品10的需打磨面s1也可以为曲面,则仿孔耐磨层20的外观面s2为与孔洞产品10的需打磨面s1的曲面弧度相同的曲面,以保证仿孔耐磨层20的外观面s2与孔洞产品10的需打磨面s1之间光滑过渡。

参阅图3,在本实施例中,在步骤s110与步骤s120之间,还包括步骤:

s150:将粘贴层30粘附于仿孔耐磨层20的外观面s2与孔洞产品10的需打磨面s1,以使仿孔耐磨层20的外观面s2与孔洞产品10的需打磨面s1之间光滑过渡;

具体地,当将仿孔耐磨层20插入孔洞产品10的孔洞11后,粘贴层30粘附于仿孔耐磨层20的外观面s2与孔洞产品10的需打磨面s1,以防止仿孔耐磨层20的外观面s2与孔洞产品10的需打磨面s1之间所出现的高度不平齐现象,从而保证仿孔耐磨层20的外观面s2与孔洞产品10的需打磨面s1之间光滑过渡。更具体地,粘贴层30可以通过手工粘附于仿孔耐磨层20的外观面s2与孔洞产品10的需打磨面s1,也可以通过外部设备将粘贴层30粘附于仿孔耐磨层20的外观面s2与孔洞产品10的需打磨面s1。

进一步,在步骤s120与步骤s130之间,还包括步骤:

s160:将粘贴层30从孔洞产品10的需打磨面s1去除。

具体地,粘贴层30可以通过手工从孔洞产品10的需打磨面s1去除,也可以通过外部设备将粘贴层30从孔洞产品10的需打磨面s1去除。

进一步,步骤s120具体包括步骤:

将注塑胶从背对孔洞产品10的需打磨面s1的一侧填充于孔洞11内;

将填充于孔洞11内的注塑胶烘干以形成黏附层。

即为上述黏附层为由注塑胶填充于孔洞11内所形成,注塑胶的黏附性以保证黏附层具有足够的黏附力。

在本实施例中,注塑胶为水溶性胶,在注塑胶时可以选择0.4mpa-0.6mpa的注胶压力及4s-6s的注塑时间进行注塑。具体地,注胶压力可以选择0.5mpa,注塑时间可以选择5s。

当注塑胶为水溶性胶时,可以选择在80℃-100℃的烘干温度下烘干25min-35min以形成上述黏附层。具体地,烘干温度可以选择90℃,烘干时间可以选择30min。

在其他实施例中,注塑胶为自干胶,在注塑胶时可以选择0.8mpa-1.0mpa的注胶压力及7s-9s的注塑时间进行注塑。具体地,注胶压力可以选择0.9mpa,注塑时间可以选择8s。

当注塑胶为自干胶时,可以选择在24℃-25℃的烘干温度下烘干15min-25min以形成上述黏附层。具体地,烘干温度可以选择25℃(室温),烘干时间可以选择20min。

进一步,步骤s140具体包括步骤:

将注塑胶从孔洞产品10去除,以将仿孔耐磨层20及黏附层从孔洞产品10去除。

当注塑胶为水溶性胶时,可以通过清水将孔洞产品10加热到大于等于80℃并浸泡大于等于20min,以将注塑胶从孔洞产品10去除。具体地,为了节约资源,可以加热到80℃浸泡20min以将注塑胶从孔洞产品10去除。

当注塑胶为自干胶时,可以通过外部工具将注塑胶从孔洞产品10去除。具体地,该外部工具为竹签。

对于其他黏附力较强的注塑胶,可以采用对应的脱胶药水将注塑胶从孔洞产品10去除,在此不再赘述。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