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钢铁冶金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L80-1钢级石油套管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加拿大油田开采的原油中含硫,原油中的硫化物会腐蚀金属设备,因此,开采这些原油所需的管道必须耐硫化物腐蚀,加拿大油田公司经常会采用符合Directive 010标准中L80-1钢级要求的钢管进行开采。
加拿大Directive 010标准中对含硫井材料的化学成分要求较严,此外对硬度也提出了苛刻的要求:单点硬度值≤22.0HRC,平均硬度值≤21.0HRC。
而API 5CT(第9版)标准中对L80-1钢级材料的化学成分只有:C≤0.45%,Mn≤1.90%,P≤0.030%,S≤0.030%。且硬度只有平均值≤23HRC的要求。符合这些要求的材质使用C-Mn成分体系即可。但C-Mn成分体系材料不能满足加拿大Directive 010标准的要求,主要体现若按Directive 010标准降低C、Mn元素含量较低,在满足回火温度高于621℃的前提下,钢管强度不能满足标准要求;其次是硬度单点值有超过22.0HRC的情况。
一些文献中经常提到使用铬锰钼钢种,但由于添加了钼金属,成本高,导致市场竞争力弱。还有一些专利,提到采用30MnCr22材质来调质L80-1钢级,但是C和Mn元素含量有超出Directive 010标准的情况,S元素的含量较高,无法保证耐酸性;此外在试验中检测的硬度均有超出Directive 010标准的情况,工业试制和批量试制中均未提及调质后钢管的硬度情况。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L80-1钢级石油套管部分和加拿大Directive 010标准等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L80-1钢级石油套管。
进一步地,本发明还提供L80-1钢级石油套管的制备方法。
为达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实施例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L80-1钢级石油套管,所述石油套管化学成分按质量百分比计,包括以下组分:0.23%≤C≤0.31%、0.15%≤Si≤0.35%、1.25%≤Mn≤1.40%、P≤0.020%、S≤0.005%、0.10%≤Cr≤0.30%、Ni≤0.25%、Cu≤0.20%、Mo≤0.10%、0.01%≤Al≤0.04%、N≤0.01%以及余量的Fe和杂质元素。
加拿大Directive 010标准中对含硫井材料的化学成分要求较严,其中L80-1钢级的化学成分要求有:C≤0.32%,Mn≤1.40%,P≤0.020%,S≤0.010%,P+S≤0.025%。其中,上述元素的含量,根据材料元素组成、含量的不同,有调整的空间,具体的:若Cr+Mo>0.30%,P+S可<0.030%;若Cr+Mo>0.30%,P可≤0.025%;若S<0.005%,则P可≤0.025;若S<0.007%,则Mn可≤1.45%,若S<0.005%,则Mn可≤1.50%;若S<0.005%且P<0.015%,则C可≤0.35%。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提供的L80-1钢级石油套管的化学成分,化学成分体系简单,不添加贵重的合金元素,且将S元素含量控制在0.005%以下,C-Mn成分体系的基础上采用降低C和Mn元素含量,以符合Directive 010标准中对L80-1钢级化学成分的要求。但是C和Mn元素的降低,必然会引起强度的降低,需要通过适当提高Cr元素含量,保证产品强度满足要求。
进一步地,本发明还提供所述L80-1钢级石油套管的制备方法。该制备方法,包括铸坯生产工序、轧管工序、调质热处理工序,其中
铸坯生产工序:将原料经电弧炉熔炼、钢包精炼、连续铸钢工序制成圆管坯;
调质热处理工序:将轧态无缝钢管在870~920℃条件下,保温5~25min,采用旋转条件下进行外淋和内喷的水冷却方式冷却,然后在650~700℃条件下,保温25~60min,采用空气冷却方式降温至室温。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提供的L80-1钢级石油套管的制备方法,通过制定合适的热处理工艺,获得了优良的综合机械性能,同时满足了API 5CT(45th)及Directive 010标准化学成分、机械性能及硬度的要求,同时头尾两端屈服强度相当,性能均匀性较好。
通过轧态无缝钢管加热后的水淬火处理,提高钢管的硬度,淬火与不同温度的回火配合可以大幅度提高钢管韧性及疲劳程度,获得较好的综合机械性能,采用外淋+内喷+旋转的水冷却方式冷却,有效的提高钢管的精度和机械性能的稳定性,大大减少了淬裂、弯曲、椭圆等缺陷。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1所制备的L80-1钢级石油套管屈服强度分布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1所制备的L80-1钢级石油套管硬度分布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1所制备的L80-1钢级石油套管两端屈服强度分布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2所制备的L80-1钢级石油套管屈服强度分布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2所制备的L80-1钢级石油套管硬度分布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2所制备的L80-1钢级石油套管两端屈服强度分布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L80-1钢级石油套管,所述石油套管化学成分按质量百分比计,包括以下组分:0.23%≤C≤0.31%、0.15%≤Si≤0.35%、1.25%≤Mn≤1.40%、P≤0.020%、S≤0.005%、0.10%≤Cr≤0.30%、Ni≤0.25%、Cu≤0.20%、Mo≤0.10%、0.01%≤Al≤0.04%、N≤0.01%以及余量的Fe和杂质元素。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提供的L80-1钢级石油套管的化学成分,化学成分体系简单,不添加贵重的合金元素,且将S元素含量控制在0.005%以下,C-Mn成分体系的基础上采用降低C和Mn元素含量,以符合Directive 010标准中对L80-1钢级化学成分的要求。但是C和Mn元素的降低,必然会引起强度的降低,需要通过适当提高Cr元素含量,保证产品强度满足要求。
本发明在提供该L80-1钢级石油套管的前提下,还进一步提供了该L80-1钢级石油套管的制备方法。
在任一实施例中,该制备方法包括铸坯生产工序、轧管工序、调质热处理工序,其中
铸坯生产工序:将原料经电弧炉熔炼、钢包精炼、连续铸钢工序制成圆管坯;
调质热处理工序:将轧态无缝钢管在870~920℃条件下,保温5~25min,采用旋转条件下进行外淋和内喷的水冷却方式冷却,然后在650~700℃条件下,保温25~60min,采用空气冷却方式降温至室温。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提供的L80-1钢级石油套管的制备方法,通过轧态无缝钢管加热后的水淬火处理,提高钢管的硬度,淬火与不同温度的回火配合可以大幅度提高钢管韧性及疲劳程度,获得较好的综合机械性能,采用外淋+内喷+旋转的水冷却方式冷却,有效的提高钢管的精度和机械性能,大大减少了淬裂、弯曲、椭圆等缺陷。满足了API 5CT(45th)及Directive 010标准化学成分、机械性能及硬度的要求,同时头尾两端屈服强度相当,性能均匀性较好。
优选地,所述水冷却方式中:外淋流量1500~3500m3/h,外淋时间8~24s;内喷流量600~1700m3/h,内喷时间6~22s;外淋开启时间早于内喷开启时间1~3s。
本发明分别控制外淋和内喷,先开启外淋,对加热后的轧态无缝钢管的外表面进行冷却,使钢管外表面产生一种硬化层,减少淬裂倾向,然后在同时对钢管的内外表面进行冷却,使钢管的内外表面的温差尽可能的小,提高钢管的硬度。
优选地,所述铸坯生产工序还包括深脱硫技术,控制精炼钢液中[Alt]≥0.020wt%,且精炼渣的组分为:CaO:48~60wt%,SiO2≤12wt%,Al2O3:15~25wt%,MgO:4~9wt%,FeO≤0.5wt%,MnO≤0.3wt%,将S元素含量控制在0.005%以下。
硫在钢中是一种有害元素。容易使钢产生热脆性,降低钢的延展性和韧性,容易造成裂纹,同时还降低钢的耐腐蚀性,所以硫元素含量需要尽量控制的低,才能保证钢的质量不受影响。同时也不符合Directive 010标准。本发明采用深脱硫技术,控制S元素含量控制在0.005%以下,达到符合Directive 010标准中对化学成分的要求。
优选地,所述原料为废钢。
优选地,连续铸钢工序中,采用Ф160mm、Ф180mm和Ф210mm结晶器。
为了更好的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下面通过实施例做进一步的举例说明。
实施例1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L80-1钢级石油套管,包括铸坯生产工序、轧管工序、调质热处理工序,其中
铸坯生产工序:将以废钢原料经100t电弧炉熔炼、钢包精炼、连续铸钢工序制成Φ210mm的连铸圆管坯,铸坯生产过程中采用深脱硫技术,控制精炼钢液中[Alt]≥0.020wt%,且精炼渣的组分为:CaO:48~60wt%,SiO2≤12wt%,Al2O3:15~25wt%,MgO:4~9wt%,FeO≤0.5wt%,MnO≤0.3wt%,将S元素含量控制在0.005%以下。
调质热处理工序:将轧态无缝钢管在步进式高温加热炉中加热到870~920℃,保温10~20min,经过高压水除鳞装置除去钢管表面氧化皮,采用外淋+内喷+旋转的水冷却方式冷却,外淋流量2400~3200m3/h,外淋时间10~13s,内喷流量1200~1500m3/h,内喷时间8~11s,外淋开启时间早于内喷开启时间2s,然后将无缝钢管在步进式低温加热炉中加热到650~700℃,保温30~40min,采用空气冷却方式降温至室温。
本实施例得到的L80-1钢级石油套管的化学组分按质量百分比计,包括:C:0.24~0.29%,Mn:1.34~1.40%,S:0.002~0.004%,P:0.010~0.014%,Cr:0.16~0.20%,符合Directive 010标准中对L80-1钢级化学成分的要求。
按照API 5CT(45th)及Directive 010标准要求实施例1制得的L80-1钢级石油套管中采用随机取样方式,取样分析其屈服强度、抗拉强度、纵向3/4冲击功,其屈服强度、单点硬度和平均硬度的统计分析结果分别如图1和图2所示,头尾两端屈服强度的对比如图3所示。
从图1和图2可以看出,采用本发明制备的L80-1钢级石油套管,屈服强度为589~643MPa、抗拉强度为709~758MPa、0℃纵向3/4尺寸夏比V型缺口冲击吸收能102~138J,单点硬度值<22.0HRC,其中屈服强度平均值为619MPa、标准差为13.130,工序能力指数Cp=1.307,大于1.30;抗拉强度平均值为733MPa、标准差为11.225,工序能力指数Cp=2.310,大于1.33;0℃纵向全3/4尺寸夏比V型缺口冲击吸收能平均值为118J、标准差为6.962,工序能力指数Cp=2.589,大于1.33;硬度平均值小于21.0HRC。从图3可以看出,头端屈服强度平均值622MPa,尾端屈服强度平均值616MPa,相差不大,这说明性能均匀性较好。性能检测符合Directive 010标准。
实施例2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L80-1钢级石油套管,包括铸坯生产工序、轧管工序、调质热处理工序,其中
铸坯生产工序:将以废钢原料经100t电弧炉熔炼、钢包精炼、连续铸钢工序制成Φ180mm的连铸圆管坯,铸坯生产过程中采用深脱硫技术,控制精炼钢液中[Alt]≥0.020wt%,且精炼渣的组分为:CaO:48~60wt%,SiO2≤12wt%,Al2O3:15~25wt%,MgO:4~9wt%,FeO≤0.5wt%,MnO≤0.3wt%,将S元素含量控制在0.005%以下。
调质热处理工序:将无缝钢管在步进式高温加热炉中加热到870~920℃,保温5~15min,经过高压水除鳞装置除去钢管表面氧化皮,采用外淋+内喷+旋转的水冷却方式冷却,外淋流量1500~2000m3/h,外淋时间8~11s,内喷流量700~1000m3/h,内喷时间7~10s,外淋开启时间早于内喷开启时间2s,然后将无缝钢管在步进式低温加热炉中加热到650~700℃,保温25~35min,采用空气冷却方式降温至室温。
本实施例得到的L80-1钢级石油套管的化学组分按质量百分比计,包括:C:0.24~0.29%,Mn:1.34~1.40%,S:0.002~0.004%,P:0.010~0.014%,Cr:0.16~0.20%,符合Directive 010标准中对L80-1钢级化学成分的要求。
按照API 5CT(45th)及Directive 010标准要求实施例2制得的L80-1钢级石油套管中采用随机取样方式,取样分析其屈服强度、抗拉强度、纵向3/4冲击功,其屈服强度、单点硬度和平均硬度的统计分析结果分别如图4和图5所示。头尾两端屈服强度的对比如图6所示。
从图4和图5可以看出,采用本发明制备的L80-1钢级石油套管,屈服强度为602~646MPa、抗拉强度为705~744MPa、0℃纵向3/4尺寸夏比V型缺口冲击吸收能102~121J,单点硬度值<22.0HRC,其中屈服强度平均值为625MPa、标准差为11.997,工序能力指数Cp=1.431,大于1.33;抗拉强度平均值为725MPa、标准差为9.199,工序能力指数Cp=2.522,大于1.33;0℃纵向全3/4尺寸夏比V型缺口冲击吸收能平均值为112J、标准差为5.295,工序能力指数Cp=5.644,大于1.33;硬度平均值小于21.0HRC。从图6可以看出,头端屈服强度平均值620MPa,尾端屈服强度平均值631MPa,相差不大,这说明性能均匀性较好。性能检测符合Directive 010标准。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或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