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阀体加工夹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603792发布日期:2018-06-05 19:15阅读:148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阀体加工夹具,具体涉及粉末冶金阀体加工夹具及其制备工艺,属于粉末冶金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夹具是指机械制造过程中用来固定加工对象,使之占有正确的位置,以接受施工或检测的装置,又称卡具。夹具对于机械的制造至关重要,除了固定作用外,还可以调整机械尺寸。一般通过浇注成型或者粉末冶金加工而成。

粉末冶金包括制粉和制品。其中制粉主要是冶金过程,和字面吻合。粉末冶金是制取金属粉末或用金属粉末(或金属粉末与非金属粉末的混合物)作为原料,经过成型和烧结,制造金属材料、复合材料以及各种类型制品的工艺技术。

粉末冶金铝合金是指用粉末冶金方法制备的以铝为基础,加入一定量的铬、锰等元素并控制碳含量而组成的合金体系。粉末冶金铝合金具有高强度、高韧性和一定的延性,特别适合于作结构材料,因此被广泛应用于国防工业和民用工业中,尤其在汽车、摩托车、枪械和家电行业中占有重要地位。

而传统的夹具通常采用压力加工,产生塑性变形,然后进行冷加工或热加工。材料的主要加工方法有:轧制、铸造、拉拨、挤压等。传统加工方法不仅工序繁多,而且在产品的性能如韧性、延展性等也有所欠缺。

针对传统铝合金韧性低,延展性差等缺点,公开号106048379A公开了一种通过在铝合金中加入稀土、锶等元素来提高产品的韧性、延伸率。然而,仅仅提升铝合金的韧性、延伸率等性能并不能使铝合金应对复杂的环境。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高强度、高强度、耐腐蚀的阀体加工夹具。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阀体加工夹具,由如下成分及其质量百分比组成:Be:0.1-0.3%、C:0.06-0.1%、Si:0.2-0.4%、Co:0.1-0.3%、Ag:0.1-0.2%、Sn:0.2-0.3%、In:0.3-0.5%、余量为Al和杂质。

在铝合金的制备过程中,通常使用锰作为脱氧剂和脱硫剂,虽然锰具有资源丰富、效能多样的特点,但是锰会增加晶粒粗化的倾向和回火脆性敏感性。本发明铝合金的原材料中加入铍,铍和氧、硫都有极强的亲和力,除氧、除硫的能力更优于锰,同时可以使钢具有较高的温度强度和蠕变性能。而银与锡、铟的结合,会形成三元合金化物,具有极好的耐蚀性、抗弧焊性及热稳定性。

作为优选,在夹具成分中,Co、Ag、Sn、In均为乙酰丙酮化合物,具体为乙酰丙酮钴、乙酰丙酮银、乙酰丙酮锡、乙酰丙酮铟。采用金属的化合物称取原料并独立进行操作,可以制得性能更加稳定、夹杂物更少的合金,有利于铝合金性能的提升。

作为优选,在夹具成分中,杂质包括P<0.03%、S<0.03%、N<0.02%、O<0.01%。控制杂质含量可以有效避免合金发生热脆、机械时效等危害。

本发明在合理选用材料配比的同时还提供了另一种技术方案:

一种阀体加工夹具的制备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1)制粉:夹具成分及其质量百分比称取原料,将除Co、Ag、Sn、In的乙酰丙酮化合物外的各种原料分别经气流磨制成粉末;

(2)结合粉:先将乙酰丙酮钴、乙酰丙酮锡、乙酰丙酮铟分别分散在乙二醇中,再分别用惰性气体预吹,然后在惰性气体中用超声波探头分别制备钴、锡、铟晶种,随后将乙酰丙酮银和石墨分别加入到上述混合物中并超声处理,将所得的浆液分别进行膜过滤,然后用有机试剂洗涤,并干燥得银-钴、银-锡、银-铟合金;

(3)成型:将步骤(1)和(2)制得的材料放入模具中,压制成夹具毛坯;

(4)预烧结:将夹具毛坯进行预烧结后随炉冷却,再将预烧结后的毛坯放置在空气中得夹具半成品;

(5)再烧结:将夹具半成品进行再烧结,然后经机加工、表面处理后得夹具成品。

粉末冶金工艺取代传统铝合金加工工艺,不仅减少了工序,而且可以将产品一次成型,节约时间,同时也使得产品在强度、耐腐蚀性等性能上获得提升。本发明的制备工艺中采用新型结合粉制备方法,获得了银-钴、银-锡、银-铟合金,这些合金一旦制备出来,即是纳米级材料,不需要进行气流磨制成粉,同时由于金属与溶液的排他性,使得合金组份中的夹杂物最大限度地减少。而预烧结后的空气中放置能增加铝合金的硬度和密度,提升产品的综合性能。

作为优选,在步骤(2)中,预吹时间为35-45min。利用惰性气体进行预吹,能最大限度地除去溶液中混入的空气,避免提取的金属与氧气反应而失效。

作为优选,在步骤(2)中,超声波探头制备晶种时的振幅为25-35%、频率为15-25kHz、长度为11-15mm。控制超声波探头的工作参数,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金属晶种,且不会打碎晶种。

作为优选,在步骤(2)中,超声处理为连续超声140-160min,有机试剂洗涤次数为3-5次,干燥为在室温下真空干燥10-14h。连续超声能保证银与其他金属在石墨的作用下进行完整结合,有机试剂为乙醇,分少量多次洗涤能除去大多数的混合液,而真空干燥可以避免混入空气中的杂质气体元素。

作为优选,在步骤(4)中,预烧结的温度为450-550℃,保温25-35min。预烧结的温度过低或者过高都会造成坯件的硬度降低,不利于产品的硬度提升。

作为优选,在步骤(4)中,放置在空气中的时间为15-25天,空气温度为20-30℃。暴露在空气中,与空气接触,使坯件再次被氧化,有助于再烧结的进行。

作为优选,在步骤(5)中,再烧结的温度为560-620℃,保温1-2h。再烧结过程中,预烧结坯件中的脱氧反应再次影响烧结品的碳、氧平衡,使预烧结坯件既脱氧又脱碳,细化晶粒从而提升产品性能。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

(1)原料中加入铍,铍和氧、硫都有极强的亲和力,除氧、除硫的能力更优于锰,同时可以使铝合金具有较高的温度强度和蠕变性能。

(2)银与锡、铟的结合,会形成三元合金化物,使得产品具有极好的耐蚀性、抗弧焊性及热稳定性。

(3)本发明采用结合粉制备方法,获得了纳米级银-钴、银-锡、银-铟合金,不需要进行气流磨制成粉。

(4)预烧结后的空气中放置能增加铝合金的硬度和密度,提升产品的综合性能。

(5)再烧结过程中,坯件中的脱氧反应影响烧结品的碳、氧平衡,使坯件既脱氧又脱碳,细化晶粒从而提升产品性能。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发明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实施例1

制粉:按夹具成分及其质量百分比称取原料,包括Be:0.2%、C:0.08%、Si:0.3%、Co:0.2%、Ag:0.15%、Sn:0.25%、In:0.4%、余量为Al和杂质,其中Co、Ag、Sn、In以乙酰丙酮钴、乙酰丙酮银、乙酰丙酮锡、乙酰丙酮铟化合物称取,将除Co、Ag、Sn、In乙酰丙酮化合物外的各种原料分别经气流磨制成粉末。

结合粉:先将乙酰丙酮钴、乙酰丙酮锡、乙酰丙酮铟分别分散在乙二醇中,再分别用惰性气体预吹40min,然后在惰性气体中用振幅为30%、频率为20kHz、长度为13mm的超声波探头分别制备钴、锡、铟晶种,随后将乙酰丙酮银和石墨分别加入到上述混合物中并连续超声150min,将所得的浆液分别进行膜过滤,然后用有机试剂洗涤4次,并在室温下真空干燥12h得银-钴、银-锡、银-铟纳米合金。

成型:将上述步骤制粉与结合粉制得的材料放入模具中,压制成夹具毛坯。

预烧结:将夹具毛坯在500℃进行预烧结并保温30min后随炉冷却,再将预烧结后的毛坯放置在温度为25℃的空气中20天得夹具半成品。

再烧结:将夹具半成品在590℃下再烧结并保温1.5h,然后经机加工、表面处理后得夹具成品。

实施例2

制粉:按夹具成分及其质量百分比称取原料,包括Be:0.1%、C:0.06%、Si:0.2%、Co:0.1%、Ag:0.1%、Sn:0.2%、In:0.3%、余量为Al和杂质,其中Co、Ag、Sn、In以乙酰丙酮钴、乙酰丙酮银、乙酰丙酮锡、乙酰丙酮铟化合物称取,将除Co、Ag、Sn、In乙酰丙酮化合物外的各种原料分别经气流磨制成粉末。

结合粉:先将乙酰丙酮钴、乙酰丙酮锡、乙酰丙酮铟分别分散在乙二醇中,再分别用惰性气体预吹40min,然后在惰性气体中用振幅为30%、频率为20kHz、长度为13mm的超声波探头分别制备钴、锡、铟晶种,随后将乙酰丙酮银和石墨分别加入到上述混合物中并连续超声150min,将所得的浆液分别进行膜过滤,然后用有机试剂洗涤4次,并在室温下真空干燥12h得银-钴、银-锡、银-铟纳米合金。

成型:将上述步骤制粉与结合粉制得的材料放入模具中,压制成夹具毛坯。

预烧结:将夹具毛坯在500℃进行预烧结并保温30min后随炉冷却,再将预烧结后的毛坯放置在温度为25℃的空气中20天得夹具半成品。

再烧结:将夹具半成品在590℃下再烧结并保温1.5h,然后经机加工、表面处理后得夹具成品。

实施例3

制粉:按夹具成分及其质量百分比称取原料,包括Be:0.3%、C:0.1%、Si:0.4%、Co:0.3%、Ag:0.2%、Sn:0.3%、In:0.5%、余量为Al和杂质,其中Co、Ag、Sn、In以乙酰丙酮钴、乙酰丙酮银、乙酰丙酮锡、乙酰丙酮铟化合物称取,将除Co、Ag、Sn、In乙酰丙酮化合物外的各种原料分别经气流磨制成粉末。

结合粉:先将乙酰丙酮钴、乙酰丙酮锡、乙酰丙酮铟分别分散在乙二醇中,再分别用惰性气体预吹40min,然后在惰性气体中用振幅为30%、频率为20kHz、长度为13mm的超声波探头分别制备钴、锡、铟晶种,随后将乙酰丙酮银和石墨分别加入到上述混合物中并连续超声150min,将所得的浆液分别进行膜过滤,然后用有机试剂洗涤4次,并在室温下真空干燥12h得银-钴、银-锡、银-铟纳米合金。

成型:将上述步骤制粉与结合粉制得的材料放入模具中,压制成夹具毛坯。

预烧结:将夹具毛坯在500℃进行预烧结并保温30min后随炉冷却,再将预烧结后的毛坯放置在温度为25℃的空气中20天得夹具半成品。

再烧结:将夹具半成品在590℃下再烧结并保温1.5h,然后经机加工、表面处理后得夹具成品。

实施例4

制粉:按夹具成分及其质量百分比称取原料,包括Be:0.2%、C:0.08%、Si:0.3%、Co:0.2%、Ag:0.15%、Sn:0.25%、In:0.4%、余量为Al和杂质,其中Co、Ag、Sn、In以乙酰丙酮钴、乙酰丙酮银、乙酰丙酮锡、乙酰丙酮铟化合物称取,将除Co、Ag、Sn、In乙酰丙酮化合物外的各种原料分别经气流磨制成粉末。

结合粉:先将乙酰丙酮钴、乙酰丙酮锡、乙酰丙酮铟分别分散在乙二醇中,再分别用惰性气体预吹35min,然后在惰性气体中用振幅为25%、频率为15kHz、长度为11mm的超声波探头分别制备钴、锡、铟晶种,随后将乙酰丙酮银和石墨分别加入到上述混合物中并连续超声140min,将所得的浆液分别进行膜过滤,然后用有机试剂洗涤3次,并在室温下真空干燥10h得银-钴、银-锡、银-铟纳米合金。

成型:将上述步骤制粉与结合粉制得的材料放入模具中,压制成夹具毛坯。

预烧结:将夹具毛坯在500℃进行预烧结并保温30min后随炉冷却,再将预烧结后的毛坯放置在温度为25℃的空气中20天得夹具半成品。

再烧结:将夹具半成品在590℃下再烧结并保温1.5h,然后经机加工、表面处理后得夹具成品。

实施例5

制粉:按夹具成分及其质量百分比称取原料,包括Be:0.2%、C:0.08%、Si:0.3%、Co:0.2%、Ag:0.15%、Sn:0.25%、In:0.4%、余量为Al和杂质,其中Co、Ag、Sn、In以乙酰丙酮钴、乙酰丙酮银、乙酰丙酮锡、乙酰丙酮铟化合物称取,将除Co、Ag、Sn、In乙酰丙酮化合物外的各种原料分别经气流磨制成粉末。

结合粉:先将乙酰丙酮钴、乙酰丙酮锡、乙酰丙酮铟分别分散在乙二醇中,再分别用惰性气体预吹45min,然后在惰性气体中用振幅为35%、频率为25kHz、长度为15mm的超声波探头分别制备钴、锡、铟晶种,随后将乙酰丙酮银和石墨分别加入到上述混合物中并连续超声160min,将所得的浆液分别进行膜过滤,然后用有机试剂洗涤5次,并在室温下真空干燥14h得银-钴、银-锡、银-铟纳米合金。

成型:将上述步骤制粉与结合粉制得的材料放入模具中,压制成夹具毛坯。

预烧结:将夹具毛坯在500℃进行预烧结并保温30min后随炉冷却,再将预烧结后的毛坯放置在温度为25℃的空气中20天得夹具半成品。

再烧结:将夹具半成品在590℃下再烧结并保温1.5h,然后经机加工、表面处理后得夹具成品。

实施例6

制粉:按夹具成分及其质量百分比称取原料,包括Be:0.2%、C:0.08%、Si:0.3%、Co:0.2%、Ag:0.15%、Sn:0.25%、In:0.4%、余量为Al和杂质,其中Co、Ag、Sn、In以乙酰丙酮钴、乙酰丙酮银、乙酰丙酮锡、乙酰丙酮铟化合物称取,将除Co、Ag、Sn、In乙酰丙酮化合物外的各种原料分别经气流磨制成粉末。

结合粉:先将乙酰丙酮钴、乙酰丙酮锡、乙酰丙酮铟分别分散在乙二醇中,再分别用惰性气体预吹40min,然后在惰性气体中用振幅为30%、频率为20kHz、长度为13mm的超声波探头分别制备钴、锡、铟晶种,随后将乙酰丙酮银和石墨分别加入到上述混合物中并连续超声150min,将所得的浆液分别进行膜过滤,然后用有机试剂洗涤4次,并在室温下真空干燥12h得银-钴、银-锡、银-铟纳米合金。

成型:将上述步骤制粉与结合粉制得的材料放入模具中,压制成夹具毛坯。

预烧结:将夹具毛坯在450℃进行预烧结并保温25min后随炉冷却,再将预烧结后的毛坯放置在温度为20℃的空气中15天得夹具半成品。

再烧结:将夹具半成品在560℃下再烧结并保温1h,然后经机加工、表面处理后得夹具成品。

实施例7

制粉:按夹具成分及其质量百分比称取原料,包括Be:0.2%、C:0.08%、Si:0.3%、Co:0.2%、Ag:0.15%、Sn:0.25%、In:0.4%、余量为Al和杂质,其中Co、Ag、Sn、In以乙酰丙酮钴、乙酰丙酮银、乙酰丙酮锡、乙酰丙酮铟化合物称取,将除Co、Ag、Sn、In乙酰丙酮化合物外的各种原料分别经气流磨制成粉末。

结合粉:先将乙酰丙酮钴、乙酰丙酮锡、乙酰丙酮铟分别分散在乙二醇中,再分别用惰性气体预吹40min,然后在惰性气体中用振幅为30%、频率为20kHz、长度为13mm的超声波探头分别制备钴、锡、铟晶种,随后将乙酰丙酮银和石墨分别加入到上述混合物中并连续超声150min,将所得的浆液分别进行膜过滤,然后用有机试剂洗涤4次,并在室温下真空干燥12h得银-钴、银-锡、银-铟纳米合金。

成型:将上述步骤制粉与结合粉制得的材料放入模具中,压制成夹具毛坯。

预烧结:将夹具毛坯在550℃进行预烧结并保温35min后随炉冷却,再将预烧结后的毛坯放置在温度为30℃的空气中25天得夹具半成品。

再烧结:将夹具半成品在620℃下再烧结并保温2h,然后经机加工、表面处理后得夹具成品。

对比例1

与实施例1的区别仅在于,对比例1的原料中直接以Co、Ag、Sn、In磨成粉进行合成。

对比例2

与实施例1的区别仅在于,对比例2预烧结后不进行放置处理。

对比例3

与实施例1的区别仅在于,对比例3仅进行一次烧结成品。

按以上材料配比和工艺生产的阀体加工夹具测试其强度、硬度、韧性如表1所示:

表1:实施例1-7及对比例1-3中产品的性能

由表中数据可以看出,结合粉制备出来的纳米合金粉颗粒更加细小,相当于晶粒细化更彻底,对于产品的性能具有较大的影响。

尽管对本发明已作出了详细的说明并引证了一些具体实施例,但是对本领域熟练技术人员来说,只要不离开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可作各种变化或修正是显然的。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