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不锈钢铰刀涂层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400306阅读:363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涂层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不锈钢铰刀涂层结构。



背景技术:

PVD涂层技术可以在各个领域广泛应用,特别在机械加工领域,通过涂层技术,能有效提高材料表面的硬度和耐高温能力。

铰刀是属于孔加工中的精密加工工具。使用者对铰刀寿命及稳定性能有较高的要求。而涂层是铰刀寿命的重要因素,铰刀涂层本身要求的就是薄,而涂层较薄就会导致较短的寿命。目前,市面上常用的TiALN铰刀涂层,一般都比较薄,所以耐磨性能一般,如果涂层较厚,又会导致铰刀刃口变钝,影响刃口。因此,不锈钢铰刀需要一种能保持刃口锋利、不粘屑且又耐磨的涂层结构。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不锈钢铰刀涂层结构,既保证了耐磨性,又不粘屑,且能保证铰刀刃口的锋利。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达到上述技术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不锈钢铰刀涂层结构,由钛层、硅层和碳化钛层,钛层位于底层,硅层位于中层,碳化钛层位于上层,其中,硅层是由十二层结构组成。

进一步的,所述硅层的厚度占整个涂层厚度的一半以上。

进一步的,所述硅层的十二层结构采用42V的沉积偏压和32V的沉积偏压循环交替而成。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涂层结构的底层为钛层,利用钛层打底,提高涂层结构的结合力,中层为硅层,其厚度占了整个涂层厚度的50%以上,作为耐磨的主要功能层,提高整个涂层结构的耐磨性,又可保证铰刀刃口的锋利;上层为碳化钛层,其功能是防止不锈钢铁屑粘结,帮助不锈钢铁屑排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不锈钢铰刀涂层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

如图1所示,一种不锈钢铰刀涂层结构,由钛层1、硅层2和碳化钛层3,钛层1位于底层,硅层2位于中层,碳化钛层3位于上层,其中,硅层2是由十二层结构组成。

进一步说,所述硅层2的厚度占整个涂层厚度的一半以上。

进一步说,所述硅层2的十二层结构采用42V的沉积偏压和32V的沉积偏压循环交替而成。

本实用新型的涂层结构的底层为钛层1,利用钛层1打底,提高涂层结构的结合力,与硅层2进行有效结合;中层为硅层2,其厚度占了整个涂层厚度的50%以上,作为耐磨的主要功能层,提高整个涂层结构的耐磨性,又可保证铰刀刃口的锋利;硅层2由十二层结构组成,其第一层采用42V的沉积偏压值,沉积三分钟,第二层采用32V的沉积偏压值,沉积三分钟,第三层再采用42V的沉积偏压值,沉积三分钟,如此利用42V的沉积偏压值和32V的沉积偏压值循环交替沉积十二次形成硅层2的十二层结构,这样的沉积方式可以消除硅层2的较大内应力,防止涂层脱落;上层为碳化钛层3,其功能是防止不锈钢铁屑粘结,帮助不锈钢铁屑排出。碳化钛层3中的碳含量是随着涂层高度逐步增加的,形成梯度结构,碳含量在碳化钛层3的最表层达到最高,这种结构可以保证硅层2和碳化钛层3的有效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