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钕铁硼环复合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083157阅读:360来源:国知局
一种钕铁硼环复合模具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钕铁硼环加工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加工用复合模具。



背景技术:

用于挤出加工钕铁硼辐射取向环的加工模具,在以前通常采用三个模具,第一个模具是用于装粉末成型压坯,第二个是把粉坯热压到全密度,第三个是将热压坯背挤出成环,三个独立模具缺一不可。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钕铁硼环复合模具,解决现有加工钕铁硼辐射取向环过于繁琐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钕铁硼环复合模具,包括外模、第一压柱、第二压柱、压环;

所述外模中空,外模围成圆柱形的工作空间,所述第一压柱、第二压柱为圆柱状结构,所述第二压柱的直径与工作空间的直径相等,所述压环的外径与工作空间的直径相等,压环的内径与第一压柱的直径相等。

进一步地,还包括液压动力系统,所述液压动力系统分别与第一压柱、压环、第二压柱驱动连接。

具体地,还包括控制器,所述控制器与液压动力系统连接。

优选地,所述控制器还与感应线圈连接,所述控制器用于控制感应线圈的通断电;所述感应线圈用于通电后对外模进行加热。

控制压环与第二压柱脱离,直至预设距离,随后第一压柱继续向第二压柱方向运动,过程中控制感应线圈对外模加热保持在热变形温度;

控制第一压柱、压环远离第二压柱,脱出钕铁硼环。

进一步地,所述控制器还与热电偶连接,所述控制器还用于接收热电偶传递的电信号,所述热电偶用于感应外模的温度。

优选地,还包括隔热板,所述隔热板包覆设置于外模表面。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采用一个三位一体复合模具完成现有技术分三个模具使用的三个步骤,简化了工艺,提高了生产效率,并且通过控制器能够提高压制钕铁硼环工作的自动化程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所述的三位一体复合模具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所述的三位一体复合模具工作状态图。

附图标记说明:

1、第一压柱;

2、第二压柱;

3、压环;

4、外模;

5、隔热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构造特征、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详予说明。

请参阅图1以及图2,本实用新型一种钕铁硼环复合模具,包括外模4、第一压柱1、第二压柱2、压环3;

所述外模中空,外模围成圆柱形的工作空间,如图所示,第一压柱、第二压柱、压环均大致处于工作空间中,所述第一压柱、第二压柱为圆柱状结构,所述第二压柱的直径与工作空间的直径相等,所述压环的外径与工作空间的直径相等,压环的内径与第一压柱的直径相等。

在某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工艺过程如下,压环与第二压柱抵靠,把粉末从压环侧装入复合模具,第一压柱向第二压柱方向运动,实现粉末致密化,通过控制第一压柱、第二压柱相互挤压下可以通过控制行程达到理论密度,然后压环与第二压柱脱离,并运行到与第一压柱刚好完全环住的位置,随后第一压柱继续向第二压柱方向运动,挤压热坯到压实、背挤出成环,接下来在压环不动的情况下将第一压柱脱出,然后将压环脱出,最后第二压拄将产品顶出。在本实施例中,通过上述设置及流程变换挤压,达到了一个模具中挤压实现原先需要三个步骤实现的操作,先灌粉成型压坯,再通过第一、第二压柱的限位先行致密化,达到理论密度,再最后背挤成型一并在同一模具中完成。解决了提高钕铁硼环生产效率的问题。

在一些进一步的实施例中,还包括液压动力系统,所述液压动力系统分别与第一压柱、压环、第二压柱驱动连接。通过液压动力系统驱动上述部件的行动,能够省时省力省人工。提高本复合模具的生产效率。

在其他一些具体的实施例中,我们的复合模具还包括控制器,所述控制器与液压动力系统连接。所述控制器可以是单片机,控制器用于控制液压动力系统对第一压柱、第二压柱、压环的驱动。为了更好地实现本实用新型复合模具的功能,所述控制器还与感应线圈连接,所述控制器用于控制感应线圈的通断电;所述感应线圈用于通电后对外模进行加热。感应线圈可以环绕设置在外模的外面,也可以嵌入设置在外模的内部,外模采用导体材料,能够在感应线圈通入交流电后感应发热。

因此在某些具体的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所述控制器还用于控制液压系统进行如下步骤:步骤状态自左向右展现了钕铁硼环的制作过程。

压环与第二压柱抵靠;

在钕铁硼粉末装入复合模具后,控制第一压柱向第二压柱方向运动,将粉末压至致密化体积,过程中控制感应线圈对外模加热保持在热压温度;

控制压环与第二压柱脱离,直至预设距离,随后第一压柱继续向第二压柱方向运动,过程中控制感应线圈对外模加热保持在热变形温度;

控制第一压柱、压环远离第二压柱,脱出钕铁硼环。

为了更好地控制热压温度与热变形温度,所述控制器还与热电偶连接,所述控制器还用于接收热电偶传递的电信号,所述热电偶用于感应外模的温度。热电偶可以设置在外模内、外模表面等等,只需要对外模温度进行感应即可,控制器在接收到感应到的温度数据后能够在合适的温度时控制液压、背挤等步骤,提高了本实用新型的成品率及生产效率。

在其他一些优选的实施例中,还包括隔热板,所述隔热板包覆设置于外模表面。外模是导体能够对内部的工作空间进行加热,同时外模的温度也会很容易散去,因此在外模外侧包覆一层隔热板能够起到保温效果,使得温度能够保持到热变形温度的高温,第一、第二压柱可以选用不导热的陶瓷材料,也能够有助于在实现复合模具的保温效果。

具体的实施例中,第一压柱、第二压柱、压环与液压油缸相连,运动的动力来自于液压系统。第一压柱连接传感器,下压时将粉坯压制22cm时第一压柱停止运动。外模处于感应线圈之中,外模内有热电偶,开始感应加热至580度,加热的同时第一压柱以0.2mm/s的速度向下压,由于传感器设备,将粉坯压制17cm时停止运动。此时调节压环,压环连接传感器,向上运动至高出压坯5cm处停止运动,为压坯背挤出成环留出空间。感应线圈在4-5分钟将温度升至760度,保温20秒,然后第一压柱下压开始背挤出,第一压柱连接传感器,以0.4mm/s的速度向下运行16cm后停止,此时背挤出结束,压坯被压成杯子形成的物体。接下来在压环下压下将第一压柱脱出,然后压环脱出,最后下压拄上行将产品环脱出(由于工艺已经完成,第一压柱、第二压柱、压环脱出后不用停留在固定位置只要脱出即可。下一次工艺开始时由于传感器设置,下压住和压环会自动到达指定位置,加入粉料后再进行)。上述工艺参数可以根据实际需要确定,为了制出符合需要的密度、厚度、高度、更改第一压柱、第二压柱的直径即可。甚至完全倒转,第一压柱位于下端向上冲压第二压柱的实施例也是能够实现的。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