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烧结用焊料输送漏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263554阅读:587来源:国知局
一种烧结用焊料输送漏斗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烧结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烧结用焊料输送漏斗。



背景技术:

烧结金刚石滚轮的一般工艺流程如下:如图1所示,在石墨模具2腔内放入冶金粉末3并压实,金刚石镶嵌在石墨腔内壁上。石墨模具腔的上开口处具有石墨漏斗1,用于将焊料输送至烧结模具2腔内,焊料与冶金粉末3完全融入,再通过中频圈烧结,即可形成半成品的金刚石滚轮。

现有技术的焊料输送石墨漏斗1通常为柱状,漏斗1底部开口与模具2腔上开口直径相同,导致焊料与冶金粉末3接触面积小,焊料与冶金粉末3融入速度慢、时间长。并且焊料距离模具2外部的中频圈距离远,温度上升慢,导致烧结时间长,进而导致金刚石粉化严重,失去切削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技术烧结用焊料输送漏斗在输送焊料时焊料与冶金粉末接触面积小导致焊料与冶金粉末融入时间长,并且焊料与外部中频圈距离远导致烧结温度上升慢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烧结用焊料输送漏斗,能够加快焊料融入冶金粉末的速度,并且焊料与中频炉的距离变小,烧结时间降低,金刚石粉化情况得到改善。

一种烧结用焊料输送漏斗,用于将焊料输送至烧结模具腔内,所述漏斗上部空腔为锥台形,下部空腔为圆柱形,所述锥台直径由上至下逐渐减小,锥台底部直径与圆柱直径相同。

所述漏斗下部空腔与所述烧结模具腔的上开口连通,所述圆柱直径大于所述烧结模具腔上开口处的直径。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为,本实用新型的烧结用焊料输送漏斗,上部为锥台形,下部为圆柱形,漏斗底部直径大于模具腔上开口处的直径,使得焊料与模具腔内的粉末接触面积增大,加快了焊料融入冶金粉末的速度,并且焊料与中频炉的距离变小,烧结温度上升快,烧结时间降低,金刚石粉化情况得到改善。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的烧结用焊料输送漏斗的结构示意图(包括烧结模具);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烧结用焊料输送漏斗的结构示意图(包括烧结模具)。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烧结用焊料输送漏斗,用于将焊料输送至烧结模具腔内,漏斗2上部空腔为锥台形11,下部空腔为圆柱形12,锥台直径由上至下逐渐减小,锥台底部直径与圆柱直径相同。

漏斗下部空腔与烧结模具腔的上开口连通,圆柱直径大于模具腔上开口处的直径。

从漏斗1内输送焊料时,由于漏斗1底部直径大于模具腔上开口处的直径,因此焊料与模具腔内的冶金粉末融入速度快、时间短,由原来的1小时降低为30分钟,并且焊料也更容易渗入金刚石层和冶金粉末接触的部分,使得金刚石层烧结更牢固。再者,由于漏斗上部空腔为锥台形,相对于原有的柱形漏斗,该漏斗内的焊料与漏斗外部的中频圈距离变小,因此烧结温度上升快,烧结时间变短,金刚石粉化情况改善。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烧结用焊料输送漏斗,能够加快焊料融入冶金粉末的速度,并且焊料与中频炉的距离变小,烧结时间降低,金刚石粉化情况得到改善。

以上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整体构思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变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