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刀片自动研磨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371835阅读:3219来源:国知局
一种刀片自动研磨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刀片研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刀片自动研磨机。



背景技术:

现如今,刀片的研磨基本上都是通过人工进行,这样不仅效率低,同时人工进行研磨容易造成刀片研磨角度的差异,不能保证零件作业的一致性,同时人工进行研磨,也容易发生刀片碰伤作业人员的等系列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性能好、工艺简便,安全性高、效率高的刀片自动研磨机。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其技术问题而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刀片自动研磨机,包括:

机架;

送料装置,所送料装置设置于所述机架上,用于输送刀片;

取料装置,所述取料装置设置于所述机架上,用于取放所述送料装置输送的刀片;

夹持装置,所述夹持装置设置于所述机架上,用于夹持所述取料装置取放的刀片,且所述夹持装置能够控制刀片研磨的角度、弧度以及刃口的长度;

研磨装置,所述研磨装置设置于所述机架上,用于研磨所述夹持装置夹持的刀片且能够控制刀片研磨切削量。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送料装置包括设置于所述机架上的用于储存刀片的储料仓,所述机架上还设置有一夹具,所述夹具上开设有一与刀片外形相匹配的缺口,所述储料仓的输出端连接有第一驱动装置,所述第一驱动装置用于将刀片取出并放置在所述缺口内使刀片自由降落。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取料装置包括一设置于机架上的第二驱动装置,所述第二驱动装置的输出端连接有一用于承接刀片的滑块,所述滑块设置于所述夹具的下方,用于承接缺口内自由降落的刀片。

优选地,所述取料装置还包括活动设置于机架上的第一滑座,所述第一滑座连接有一用于驱动其前后移动的第三驱动装置,所述第一滑座上活动设置有第二滑座,所述第二滑座连接有一用于驱动其上下移动的第四驱动装置,所述第二滑座上设置有用于取放滑块上刀片的夹紧装置。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夹紧装置包括一设置于所述第二滑座上的第五驱动装置,所述第五驱动装置的输出端连接有一固定座,所述固定座上还设置有第六驱动装置,所述第六驱动装置的输出端连接有两个取件头。

优选地,所述夹持装置包括一活动设置于所述机架上的第一连接座,所述第一连接座连接有一用于驱动其前后移动的第八驱动装置,所述第一连接座上活动设置有第二连接座,所述第二连接座上设置有第七驱动装置,所述第七驱动装置的输出端连接有一用于夹持刀片的夹板,所述第二连接座上还连接有一第九驱动装置。

优选地,所述研磨装置包括一设置于所述机架上的研磨轮,所述研磨轮连接有一控制其自动研磨的第十驱动装置,所述研磨轮还连接有一能够驱动其前后移动的第十一驱动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包括一机架,在机架上设置有用于输送刀片的送料装置,在机架上设置有用于取放所述送料装置输送刀片的取料装置,在机架上设置有用于夹持所述取料装置取放的刀片的夹持装置,且所述夹持装置能够控制刀片研磨的角度、弧度以及刃口的长度,在机架上还设置有用于研磨所述夹持装置夹持的刀片且能够控制刀片研磨切削量的研磨装置,这样本技术方案通过送料装置进行输送刀片,通过取料装置取放送料装置输送的刀片,再通过夹持装置夹持取料装置取放的刀片,研磨装置研磨夹持装置夹持的刀片并且控制刀片研磨切削量,相比较传统技术通过人工进行研磨,本技术方案不仅结构简单,工艺简便,性能好,生产效率高,而且还可以避免造成刀片研磨角度的差异,最大化保证了零件作业的一致性,同时提高了作业安全性,不需要人手拿取作业方式,避免刀片碰伤作业人员,用户体验感好,应用前景广,极大地增强了生产厂家的市场竞争力。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分解示意图二。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参照图1~图2,一种刀片自动研磨机,包括一机架10,在机架10上设置有用于输送刀片21的送料装置20,在机架10 上设置有用于取放所述送料装置20输送刀片21的取料装置 30,在机架10上设置有用于夹持所述取料装置30取放的刀片 21的夹持装置40,且所述夹持装置40能够控制刀片21研磨的角度、弧度以及刃口的长度,在机架10上还设置有用于研磨所述夹持装置40夹持的刀片21且能够控制刀片21研磨切削量的研磨装置50,这样本技术方案通过送料装置20进行输送刀片21,通过取料装置30取放送料装置20输送的刀片,再通过夹持装置40夹持取料装置30取放的刀片21,研磨装置50研磨夹持装置40夹持的刀片21并且控制刀片21的研磨切削量,相比较传统技术通过人工进行研磨,本技术方案不仅结构简单,工艺简便,性能好,生产效率高,而且还可以避免造成刀片研磨角度的差异,最大化保证了零件作业的一致性,同时提高了作业安全性,不需要人手拿取作业方式,避免刀片碰伤作业人员,用户体验感好,应用前景广,极大地增强了生产厂家的市场竞争力。

优选地,所述送料装置20包括设置于所述机架10上的用于储存刀片的储料仓,所述机架10上还设置有一夹具22,所述夹具22上开设有一与刀片21外形相匹配的缺口23,所述储料仓的输出端连接有第一驱动装置,所述第一驱动装置用于将刀片21取出并放置在所述缺口23内使刀片21自由降落,所述第一驱动装置包括一安装在机架10上的伺服电机,伺服电机的输出端连接有一机械手,通过伺服电机驱动机械手取出储料仓内的刀片并放置在所述缺口23内使刀片21自由降落。

优选地,所述取料装置30包括一设置于机架10上的第二驱动装置31,所述第二驱动装置31的输出端连接有一用于承接刀片21的滑块32,所述滑块32设置于所述夹具22的下方,用于承接缺口23内自由降落的刀片21,所述取料装置30还包括活动设置于机架10上的第一滑座34,所述第一滑座34连接有一用于驱动其前后移动的第三驱动装置33,所述第一滑座34 上活动设置有第二滑座35,所述第二滑座35连接有一用于驱动其上下移动的第四驱动装置36,所述第二滑座35上设置有用于取放滑块32上刀片21的夹紧装置37,所述夹紧装置37包括一设置于所述第二滑座35上的第五驱动装置37A,所述第五驱动装置37A的输出端连接有一固定座37B,所述固定座37B上还设置有第六驱动装置37C,所述第六驱动装置37C的输出端连接有两个取件头37D,本实用新型优选第二驱动装置31、第三驱动装置33以及第四驱动装置36为一气缸,当然还可以为直线电机,第五驱动装置37A、第六驱动装置37C优选为伺服电机,当然也可以为旋转气缸,只要以基本类似的技术手段实现相同的技术效果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优选地,所述夹持装置40包括一活动设置于所述机架10 上的第一连接座41,所述第一连接座41连接有一用于驱动其前后移动的第八驱动装置42,所述第一连接座41上活动设置有第二连接座43,所述第二连接座43上设置有第七驱动装置44,所述第七驱动装置44的输出端连接有一用于夹持刀片21的夹板45,所述第二连接座43上还连接有一第九驱动装置46,本实用新型第八驱动装置42优选为一气缸,而第七驱动装置44、第九驱动装置46优选为一伺服电机。

优选地,所述研磨装置50包括一设置于所述机架10上的研磨轮51,所述研磨轮51连接有一控制其自动研磨的第十驱动装置52,所述研磨轮51还连接有一能够驱动其前后移动的第十一驱动装置53,本实用新型优选第十驱动装置52为一伺服电机,第十一驱动装置53为一气缸。

本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流程如下:先通过机械手将储料仓的刀片21取出放置在缺口23内使刀片21自由降落,当刀片21 降落到滑块32上时,第二驱动装置31驱动滑块32移动进行送料,此时两个取件头37D通过第三驱动装置33驱动其前后移动、第四驱动装置36驱动其上下移动、第五驱动装置37A驱动其左右转动,当其中一个取件头37D夹持刀片21并移至夹板45附近,这时,第六驱动装置37C驱动两个取件头37D转动,使得两个取件头37D其中一个未夹持刀片21的取件头37D将夹板 45上研磨好的刀片21取出来,另一个夹持刀片21的取件头37D 将刀片21放置夹板45上准备研磨,第八驱动装置42驱动夹板45移动至研磨轮51内,第十驱动装置52驱动研磨轮51进行研磨,在研磨过程中,第七驱动装置44驱动刀片21左右旋转用于控制刀片21研磨的角度,第九驱动装置46驱动刀片 21上下旋转用于控制刀片21研磨的弧度,第八驱动装置42 驱动夹板45前后移动用于控制刀片21研磨刃口的长度,第十一驱动装置53驱动研磨轮51前后移动用于控制刀片21研磨的切削量。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进行了具体说明,当然,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与上述实施方式不同的形式,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精神的前提下所作的等同的变换或相应的改动,都应该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