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淬火压床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519997阅读:1157来源:国知局
一种淬火压床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金属热处理设备,特别涉及一种淬火压床。



背景技术:

金属件如大型板件进行热处理时,先将金属件在轧制后需要冷却到常温或直接淬火得到所需产品或半成品,在冷却过程中,为了保证大型板件的机械性能就要求冷却时要均匀、等速且快速地对板件进行降温;但现有工件在加热和冷却过程中,由于表层和心部的冷却速度和时间的不一致,形成温差,就会导致体积膨胀和收缩不均而产生热应力,在热应力的作用下,由于表层开始温度低于心部,收缩也大于心部而使心部受拉,当冷却结束时,由于心部最后冷却,体积收缩不能自由进行而使表层受压心部受拉,这种现象受到冷却速度、材料成分和热处理工艺等因素的影响,当冷却速度愈快,含碳量和合金成分愈高,冷却过程中在热应力作用下产生的不均匀塑性变形愈大,最后形成的残余应力就愈大;另一方面工件在热处理过程中由于组织的变化即奥氏体向马氏体转变时,因比容的增大会伴随工件体积的膨胀,工件各部位先后相变,造成体积长大不一致而产生组织应力。组织应力变化的最终结果是表层受拉应力,心部受压应力,恰好与热应力相反,因而淬火冷却速度是一个能影响淬火质量并决定残余应力的重要因素,也是一个能对淬火裂纹赋于重要乃至决定性影响的因素。为了达到淬火的目的,通常必须加速零件在高温段内的冷却速度,并使之超过工件的临界淬火冷却速度才能得到马氏体组织。

现有的淬火床一般都是采用水泵输送冷却水的,水泵启动时,其输送的冷却水的流量往往需要一段时间才能达到稳定状态,这就使得在淬火过程中冷却水压力不稳定流量不均匀,工件同一截面的冷却速度不相同,从而使工件应力不同,产生的形变不同,导致工件变形影响淬火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淬火压床。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淬火压床,包括一个内部具有腔体的炉体,腔体沿炉体内部由一端延伸至相对的另一端,腔体上下两侧分别设有喷水板,经过高温加热后的工件由两块喷水板中间通过腔体,两块喷水板同时向工件的上下表面喷射出高压水流,从而将工件迅速降温,进而达到淬火的效果。

进一步的,腔体内部还设有滑道,滑道设于两块喷水板之间,滑道设有多个并排的转辊,相邻的转辊之间具有缝隙,转辊的排列方向与工件的行进方向相垂直,工件沿滑道上表面通过腔体时,转辊与工件下表面接触且发生旋转以减小转辊与工件之间的摩擦力,下方喷水板喷出的高压水流穿过转辊之间的缝隙喷射到工件下表面上。

进一步的,两块喷水板通过一组导向机构与炉体相连接,喷水板还分别与驱动机构相连接,驱动机构用于分别驱使两块喷水板沿导向机构平行移动,从而相互靠近或者远离滑道及滑道上的工件。

进一步的,导向机构为导柱或者滑轨。

进一步的,驱动机构为油缸或者电机丝杆。

进一步的,喷水板上设有喷水头,喷水头表面设有多个喷水孔,高压水流由喷水孔中高速喷出。

进一步的,喷水头的横截面为等腰梯形,且三个侧面均设有喷水孔。

采用以上技术方案的淬火压床,对喷水板的结构和炉体内部的结构都进行了优化,喷水板喷出的高压水柱压力稳定且非常均匀,在淬火时,喷水板在驱动机构的作用下靠近并紧压工件,从而在淬火时使工件同一截面的冷却速度相同,从而使工件同一截面上不同的位置应力,产生的形变也相同,从而达到了更好的淬火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的淬火压床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淬火压床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喷水板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至图3示意性地显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的一种淬火压床。如图所示,该装置包括一个内部具有腔体11的炉体1。

其中,腔体11沿炉体1内部由一端延伸至相对的另一端。

腔体11上下两侧分别设有喷水板2。

经过高温加热后的工件由两块喷水板2中间通过腔体11。

两块喷水板2同时向工件的上下表面喷射出高压水流,从而将工件迅速降温,进而达到淬火的效果。

喷水板2上设有喷水头21。

喷水头21表面设有多个喷水孔211。

高压水流由喷水孔211中高速喷出。

喷水头21的横截面为等腰梯形,且三个侧面均设有喷水孔211。

腔体11内部还设有滑道5。

滑道5设于两块喷水板2之间。

滑道5设有多个并排的转辊51。

相邻的转辊51之间具有缝隙。

转辊51的排列方向与工件的行进方向相垂直。

工件沿滑道5上表面通过腔体11时,转辊51与工件下表面接触且发生旋转以减小转辊51与工件之间的摩擦力,下方喷水板2喷出的高压水流穿过转辊51之间的缝隙喷射到工件下表面上。

两块喷水板2还通过一组导向机构与炉体1相连接。

喷水板2还分别与驱动机构相连接。

驱动机构用于分别驱使两块喷水板2沿导向机构平行移动,从而相互靠近或者远离滑道5及滑道5上的工件。

在本实施例中,导向机构为导柱4,驱动机构为油缸3。

在其他的实施例中,导向机构还可以为滑轨。驱动机构也可以为电机丝杆。

采用以上技术方案的淬火压床,对喷水板的结构和炉体内部的结构都进行了优化,喷水板喷出的高压水柱压力稳定且非常均匀,在淬火时,喷水板在驱动机构的作用下靠近并紧压工件,从而在淬火时使工件同一截面的冷却速度相同,从而使工件同一截面上不同的位置应力,产生的形变也相同,从而达到了更好的淬火效果。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