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去除铜线表面锈的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927635发布日期:2018-07-13 17:27阅读:1196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缆生产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去除铜线表面锈的设备。



背景技术:

电缆通常是由几根或几组导线绞合而成的类似绳索的电缆,每组导线之间相互绝缘,并常围绕着一根中心扭成,整个外面包裹有高度绝缘的覆盖层。多架设在空中或装在地下、水底,用于电讯或电力输送。电缆中心有芯线构成,铜线作为芯线的原材料,需要对生锈的铜线进行除锈处理。

现有的铜线除锈通常通过将生锈的铜线浸泡与除锈水中进行除锈,但该方式需要定期对存放有除锈水的容器进行清理,防止溶解的锈重新在内壁生成,工作量大,成本高,且浸泡除锈水对铜线的硬度由软化作用,对后续分丝过程带来影响。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目的是为了解决传统铜线除锈,导致的除锈水容器清洗的工作量大,成本高,且浸泡导致铜线硬度下降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用于去除铜线表面锈的设备,包括除锈砂和装有所述除锈砂的除锈筒;所述除锈筒的两端端部分别形成有供所述铜线通过的进料口和出料口;所述除锈筒内部形成有从所述进料口螺旋朝向所述出料口的通道;所述通道的侧壁上开设有若干通孔,且所述通道的内壁光滑。

优选地,所述除锈筒内部形成有转轴;所述除锈筒绕所述转轴作旋转运动。

优选地,所述通道的外侧壁与所述除锈筒的内侧壁间形成有若干支撑杆。

优选地,包括收集机构;所述收集机构为圆环状;所述收集机构的外径与所述除锈筒的半径一致,所述收集机构的外径与内径的差等于所述出料口的孔径;所述收集机构靠近所述除锈筒上形成有所述出料口的一端设置,且与所述除锈筒位于同一竖直线上。

优选地,所述通道由耐磨材料构成。

由上可知,应用本实用新型可以得到以下有益效果:

第一,本实用新型通过除锈砂对铜线的摩擦去除附着于铜线表面的锈,在除锈筒内,铜线位于通道内,除锈砂通过通孔进入通道与铜线接触并产生摩擦,进而去除铜线的表面锈,该方式不需要对去除的锈作进一步的清扫,且采用摩擦除锈的方式不会对铜线本身和后续进行的其他工序造成影响;

第二,除锈筒自转可以令内部的除锈砂由于离心力的作用与除锈筒的内壁摩擦,令除锈砂与通道以及位于通道内的铜线更为充分地接触,进一步产生摩擦,对铜线表面锈的去除更为彻底且全面;

第三,支撑杆令通道可以悬空设置,从而让通道内的铜线与除锈砂的接触面积更大,对铜线表面锈的完全去除有重要作用;

第四,转轴是除锈筒转动的中心,只需要转动转轴即可以令除锈筒转动,减少消耗的能源,降低成本;

第五,通道在除锈筒内,除了作为铜线的移动方向的引导,还与除锈筒内无处不在的除锈砂接触,除锈砂为了去除铜线的表面锈,摩擦力极强,通道由耐磨材料构成保证了通道的使用寿命,减少设备的返修次数。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装置连接正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装置连接正视图的剖面图及其部分放大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状态一的剖面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状态二的剖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至图2所示,为了解决传统铜线除锈,导致的除锈水容器清洗的工作量大,成本高,且浸泡导致铜线硬度下降的问题,本实施例提出了一种用于去除铜线表面锈的设备,主要包括除锈筒10和除锈砂20;除锈砂20装于除锈筒10内;在除锈筒10的一端端部形成有用于置入待加工的铜线的进料口11,另一端端部形成有供加工的铜线通过的出料口12;在除锈筒10的内部螺旋形成有一道从进料口11处延伸至出料口12处的通道30;通道30的侧壁上开设有若干通孔31,且通道30的内壁光滑;铜线从进料口11进入除锈筒10后,沿着通道30移动至出料口12,而在除锈筒10内部与除锈砂20充分接触产生摩擦。本实施例中通过除锈砂20进入内部装有铜线的通道31,进而对铜线的摩擦去除铜线的表面锈,除锈砂20在摩擦过程中不会出现数量的损失,所以除锈筒10以及除锈砂20可以循环使用,并且表面锈去除后掉落于除锈筒10中,数量极少,对掉落的表面锈可以积累一定时间后再清理,减少了清理所耗费的时间,降低了该工序的成本。

其中,所述除锈筒10内部形成有转轴40;转轴40的转动带动除锈筒10的转动,除锈筒10的转动令内部的除锈砂20由于离心力的作用往除锈筒10的内侧壁移动,而由于铜线由于通道30的引导作用而移动,增大了铜线与除锈砂20的接触面积,有助于更彻底且更全面地去除附着于铜线表面的锈。

包括收集机构50;收集机构50形状为两半径不一的同心圆构成的圆环状;收集机构50的外径与除锈筒10的半径一致,而收集机构50的外径与内径的差值与出料口12的孔径一致;收集机构50靠近除锈筒10设置,且安装于除锈筒10上形成有出料口12的一侧,保证加工的铜线可以从出料口12直接落入收集机构50。

包括支撑杆32;支撑杆32位于除锈筒10内侧壁与通道31的外侧壁间,支撑通道30悬空设置与除锈筒10内;由于铜线在除锈筒10内沿通道30移动,在移动过程中,除锈砂20通过通孔31与铜线接触,当通道30悬空设置时,通孔31的数量增多,进一步增大了除锈砂20与铜线的接触面积,以及将铜线表面锈去除的更为彻底。

位于除锈筒10内部的通道30由耐磨材料构成。通道30位于除锈筒10内,会与除锈砂20充分接触,而由于除锈砂20本身的性质,通道30的材料对于防止通道30的损坏和减少返修次数有积极作用。

本实施例的使用方式为,除锈筒内部保证除锈砂的量充足,且支撑杆与通道连接完好,能支撑通道悬空设置,通道上的通孔没有堵塞物,除锈砂可以自由出入通道,转轴可以与除锈筒实现同轴转动。铜线从除锈筒的进料口进入除锈筒,沿着内部通道的延伸方向朝向出料口移动,后从出料口落入收集机构中,便于后续工序的顺利进行。在移动过程中,除锈砂进入通道与铜线充分接触且进行摩擦,去除铜线的表面锈,令原本生锈的铜线在经过该设备除锈后的的性能更为卓越。

本实施例的状态一如图3所述,此时除锈筒处于静止状态,除锈砂堆积在除锈筒底部。本实施例的状态二如图4所示,此时除锈筒作自转运动,除锈砂由于离心力的作用均在除锈筒的内侧壁上。

以上所述的实施方式,并不构成对该技术方案保护范围的限定。任何在上述实施方式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该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