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平连铸结晶器与保温炉对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282731发布日期:2018-08-28 23:43阅读:251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铜铸造设施,特别涉及水平连铸结晶器与保温炉对接结构,属于铜铸造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国内铜带水平连铸均由熔炼炉、保温炉、结晶器、牵引机、剪切机和卷取机构成,铜液从保温炉流到结晶器中,结晶器对接在保温炉的窗口上,铜液从结晶器中的石墨板模中流过,现阶段国内外的水平连铸的结晶器和保温炉对接都采用的是将结晶器的石墨板插入保温炉的对接窗口中,以650mm款的铜带铸造为例,石墨板模的长度为390mm。其中有90mm伸入保温炉中,由于高温铜液在进入结晶器石墨板时铜液流动的冲刷作用还有保温炉内部的铜液波动会对插入保温炉的一段石墨造成严重磨损造成石墨损伤,损伤到一定的程度后会造成拉出铜带形状不规则,表面缺陷多,一般国内外使用的水平连铸结晶器上的石墨板使用寿命一般为7-10天,这导致消耗增加、更换作业费时费力,影响铜带连铸作业的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目前的铜带水平连铸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水平连铸结晶器与保温炉对接结构。

为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采用了下述的技术方案:水平连铸结晶器与保温炉对接结构,包括结晶器和保温炉上的对接窗口,结晶器上具有上下两块石墨板形成的石墨模,两块石墨模之间为铸造腔,所述的两块石墨板端部伸出结晶器,结晶器上具有与保温炉的对接窗口对应的对接端面,在结晶器的对接端面上设置有耐火层,耐火层的厚度大于等于石墨板伸出结晶器的长度,在耐火层外设置有铁框,铁框和耐火层上设置有与上下两块石墨板之间相对应的流口;进一步的;所述的两块石墨板端部伸出结晶器的长度为90mm,耐火层厚度为110mm,所述的耐火层由两层组成,第一耐火层设置在结晶器的对接端面上,厚度为85mm,第二耐火层紧贴第一耐火层,厚度为25mm,铁框紧贴第二耐火层;进一步的,所述的流口为喇叭形,位于保温炉端的开口大。

本实用新型的积极有益技术效果在于:采用本实用新型的结晶器石墨板不用插入保温炉的铜液中,减少了高温铜液的流动及液位拨动造成的石墨板磨损,大大提高了产品质量和石墨板的使用寿命。本实用新型上的石墨板可以使用15-21天,提高了作业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结晶器部位的放大示意图。

图3是传统使用的对接方式示意图。

图4是传统使用的对接方式分开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充分的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提供本实用新型的实施实例。这些实施实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阐述,不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的说明,附图中各标记为:1:保温炉;2:结晶器;3:石墨板;4:第一耐火层;5:第二耐火层;6:铁框;7:流口;8:对接窗口;9:对接端面。

如附图所示,水平连铸结晶器与保温炉对接结构,包括结晶器2和保温炉2上的对接窗口8,结晶器上具有上下两块石墨板形成的石墨模,3所示为石墨板,两块石墨模之间为铸造腔,所述的两块石墨板端部伸出结晶器,结晶器上具有与保温炉的对接窗口对应的对接端面9,在结晶器的对接端面上设置有耐火层,耐火层的厚度大于等于石墨板伸出结晶器的长度,耐火层外设置有铁框6,铁框6和耐火层上设置有与上下两块石墨板之间相对应的流口7;更为详细的,所述的两块石墨板端部伸出结晶器的长度为90mm,耐火层厚度为110mm,所述的耐火层由两层组成,第一耐火层4设置在结晶器的对接端面上,厚度为85mm,第二耐火层5紧贴第一耐火层,厚度为25mm,铁框紧贴第二耐火层;所述的流口7为喇叭形,位于保温炉端的开口大。本实用新型中,采用干打料用锤子砸实形成厚度为85mm的第一耐火层,在用浇筑料做成第二耐火层,后经过100°烘干8小时以上便可以和保温炉进行平面对接。干打料及浇筑料是铜连铸中常用的耐火材料。

在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之后,熟悉该项技术的人士可清楚地了解,在不脱离上述申请专利范围与精神下可进行各种变化与修改,凡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且本实用新型亦不受限于说明书中所举实例的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