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循环研磨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285550发布日期:2018-08-29 00:02阅读:117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镜片加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循环研磨装置。



背景技术:

镜片,镜片亦称镜心,是托裱后的画心,适用于夹放在镜框内,故称镜心,其形式横、竖皆可,是一种简易、方便的装式,镜片是由玻璃或者树脂研磨出的一种曲面透明材料,它可以用来观察事物,使事物出现清晰、更大或更小,通常用于照相机镜头、眼镜、望远镜或者摄像机镜头等,以往的研磨方式是使用成盘沥青低速抛,随着市场的需求增多,这种研磨设备需要大量的人工操作,严重浪费人力资源,研磨效率低而生产成本高,且人工操作中容易出现偏差,影响镜片的研磨质量。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出一种循环研磨装置,其能够实现高效率自动化生产,提高生产效率并降低生产成本,而且还能提高镜片的对位精准率,减少镜片的位置偏差,提高研磨质量。

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循环研磨装置,包括研磨机构、供料杆、接收器、转动机构、固定装置以及控制器,所述固定装置设置在转动机构下方,所述供料杆为圆柱状体结构,所述供料杆顶部为与镜片形状相对应的球面结构,所述接收器为长方体开口结构;

所述研磨机构包括第一电机、研磨轴以及研磨头,所述研磨头为半球状结构,所述研磨头球面形状与待加工镜片相对应,所述研磨头的球面向上设置,所述第一电机设置在研磨头下方,所述研磨轴设置在研磨头底部,所述研磨头通过研磨轴与所述第一电机转轴相接;

所述转动机构包括第二电机、转动支架以及转动轴组成,所述转动支架由三根横杆组成,所述横杆位于同一水平面上,所述三根横杆的一端固定连接在一起,所述横杆之间的夹角为120度,所述转动轴垂直设置在所述三根横杆的固定连接处,与所述转动支架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电机设置在转动轴顶部,所述转动支架通过转动轴与所述第二电机转轴相接;

所述固定装置包括气缸、固定板、吸嘴、凹槽、红外发射器以及红外接收器,所述气缸固定设置在所述横杆底部,所述气缸通过推杆与所述固定板相接,所述固定板底面为水平平面,所述凹槽设置在固定板底面上,所述凹槽完全嵌入固定板底部内侧设置,所述凹槽与研磨头球面形状对应设置,所述凹槽中心及四周设有通孔;

所述吸嘴设置在固定板内,所述吸嘴贴合设置在凹槽顶部,所述吸嘴与所述通孔相通设置,所述固定板底面左端设置红外发射器,所述红外接收器与红外发射器对应设置在所述固定板底面右端;

所述供料杆、接收器以及研磨机构分别设置在固定板下方,所述控制器设置在转动机构外部,所述第一电机、第二电机、气缸、吸嘴、红外发射器以及红外接收器均与所述控制器电路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地技术方案中,所述研磨头内部设置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与控制器电路连接,可以实时检测研磨头温度,防止温度过高损坏镜片。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地技术方案中,所述控制器表面上设置温度警示灯,所述温度警示灯与控制器电路连接,当温度过高时,控制器启动温度警示灯,提醒工作人员。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地技术方案中,所述研磨机构一侧设置冷却装置,所述冷却装置包括底座、管道支架、以及喷淋头,所述底座设置在第一电机的一侧,所述管道支架固定设置在底座顶部,所述喷淋头固定设置在管道支架顶部,所述喷淋头与管道支架相通设置,对研磨头喷淋降温液体,同时清理研磨粉尘,净化工作环境。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地技术方案中,所述管道支架上设置电磁阀,所述电磁阀与控制器电路连接,可以通过控制器控制喷淋液体量的大小,优化生产,不会因为大量喷淋而浪费液体或者喷淋量过少而导致降温能力不足。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地技术方案中,所述凹槽外侧表面上对应设置橡胶层,所述橡胶层与凹槽贴合设置,对凹槽内的镜片提供一定的保护,防止镜片在研磨过程中损坏。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地技术方案中,所述接收器内部表面上设置海绵保护层,对进入收集器内的镜片提高了一定的保护作用。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地技术方案中,所述供料杆底部设置固定座,所述固定座上设置螺纹孔道,通过螺栓穿过螺纹孔道将固定座固定,提高其稳定性,更方便凹槽以及吸嘴的上料。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地技术方案中,所述控制器表面上设置对位警示灯,当镜片位置有误,镜片突出于凹槽外影响红外接收器接收信号时,控制器打开对位警示灯,提醒工作人员。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地技术方案中,所述接收器底部设置移动滑轮,方便移动接收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循环研磨装置,通过设置转动机构,将该研磨过程分成上料、加工、卸料三部分,设置了转动支架,第二电机每次转动120度,使上料、加工、卸料三部分工序同时进行,构成了一种循环加工结构,大大提高了镜片加工的自动化程度,提高了生产效率并降低了生产成本,通过设置了固定装置,凹槽以及吸嘴实现了对镜片的固定,通过设置红外发射器以及红外接收器,红外发射器发射出光信号至红外接收器中,若镜片位置有误,镜片突出于凹槽外,则对红外发射器发射的光信号进行折射,影响红外接收器的信号接收,则控制器判断镜片位置不正确并且控制第一电机不能启动,提高了镜片的对位准确率,减少镜片的位置偏差,提高研磨质量;

通过设置研磨机构,通过第一电机带动研磨头对位于研磨头上方固定装置中的镜片进行研磨;通过设置供料杆,待加工镜片放置与供料杆上,使固定装置的凹槽与吸嘴能够从供料杆上进行取料;通过设置接收器,用于收集加工完成后的镜片;通过设置控制器对整个生产过程进行控制,实现了高效率的自动化生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提供的循环研磨装置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提供的循环研磨装置的A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提供的循环研磨装置的B面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提供的循环研磨装置的凹槽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提供的循环研磨装置的控制器结构示意图。

图中:

1、研磨机构;11、第一电机;12、研磨轴;13、研磨头、14、温度传感器;2、供料杆;21、固定座;22、螺纹孔道;3、接收器;31、海绵保护层;32、移动滑轮;4、转动机构;41、第二电机;42、转动支架;421、横杆;43、转动轴;5、固定装置;51、气缸;52、固定板;53、吸嘴;54、凹槽;541、通孔;55、红外发射器;56、红外接收器;57、橡胶层;6、控制器;61、温度警示灯;62、对位警示灯;7、冷却装置;71、底座;72、管道支架;73、喷淋头;74、电磁阀。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如图1至图5所示,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循环研磨装置,

包括研磨机构1、供料杆2、接收器3、转动机构4、固定装置5以及控制器6,固定装置5设置在转动机构4下方,供料杆2为圆柱状体结构,供料杆2顶部为与镜片形状相对应的球面结构,接收器3为长方体开口结构;

研磨机构1包括第一电机11、研磨轴12以及研磨头13,研磨头13为半球状结构,研磨头13球面形状与待加工镜片相对应,研磨头13的球面向上设置,第一电机11设置在研磨头13下方,研磨轴12设置在研磨头13底部,研磨头13通过研磨轴12与第一电机11转轴相接;

转动机构4包括第二电机41、转动支架42以及转动轴43组成,转动支架42由三根横杆421组成,横杆421位于同一水平面上,三根横杆421的一端固定连接在一起,横杆421之间的夹角为120度,转动轴43垂直设置在三根横杆421的固定连接处,与转动支架42固定连接,第二电机41设置在转动轴43顶部,转动支架42通过转动轴43与第二电机41转轴相接;

固定装置5包括气缸51、固定板52、吸嘴53、凹槽54、红外发射器55以及红外接收器563,气缸51固定设置在横杆421底部,气缸51通过推杆与固定板52相接,固定板52底面为水平平面,凹槽54设置在固定板52底面上,凹槽54完全嵌入固定板52底部内侧设置,凹槽54与研磨头13球面形状对应设置,凹槽54中心及四周设有通孔541;

吸嘴53设置在固定板52内,吸嘴53贴合设置在凹槽54顶部,吸嘴53与通孔541相通设置,固定板52底面左端设置红外发射器55,红外接收器563与红外发射器55对应设置在固定板52底面右端;

供料杆2、接收器3以及研磨机构1分别设置在固定板52下方,控制器6设置在转动机构4外部,第一电机11、第二电机41、气缸51、吸嘴53、红外发射器55以及红外接收器563均与控制器6电路连接;

研磨头13内部设置温度传感器14,温度传感器14与控制器6电路连接,可以实时检测研磨头13温度,防止温度过高损坏镜片;

控制器6表面上设置温度警示灯61,温度警示灯61与控制器6电路连接,当温度过高时,控制器6启动温度警示灯61,提醒工作人员;

研磨机构1一侧设置冷却装置7,冷却装置7包括底座71、管道支架72、以及喷淋头73,底座71设置在第一电机11的一侧,管道支架72固定设置在底座71顶部,喷淋头73固定设置在管道支架72顶部,喷淋头73与管道支架72相通设置,对研磨头13喷淋降温液体,同时清理研磨粉尘,净化工作环境;

管道支架72上设置电磁阀74,电磁阀74与控制器6电路连接,可以通过控制器6控制喷淋液体量的大小,优化生产,不会因为大量喷淋而浪费液体或者喷淋量过少而导致降温能力不足;

凹槽54外侧表面上对应设置橡胶层57,橡胶层57与凹槽54贴合设置,对凹槽54内的镜片提供一定的保护,防止镜片在研磨过程中损坏;

接收器3内部表面上设置海绵保护层31,对进入收集器内的镜片提高了一定的保护作用;

供料杆2底部设置固定座21,固定座21上设置螺纹孔道22,通过螺栓穿过螺纹孔道22将固定座21固定,提高其稳定性,更方便凹槽54以及吸嘴53的上料;

控制器6表面上设置对位警示灯62,当镜片位置有误,镜片突出于凹槽54外影响红外接收器563接收信号时,控制器6打开对位警示灯62,提醒工作人员;

接收器3底部设置移动滑轮32,方便移动接收器3;

通过设置转动机构4,将该研磨过程分成上料、加工、卸料三部分,设置了转动支架42,第二电机41每次转动120度,使上料、加工、卸料三部分工序同时进行,构成了一种循环加工结构,大大提高了镜片加工的自动化程度,提高了生产效率并降低了生产成本,通过设置了固定装置5,凹槽54以及吸嘴53实现了对镜片的固定,通过设置红外发射器55以及红外接收器563,红外发射器55发射出光信号至红外接收器563中,若镜片位置有误,镜片突出于凹槽54外,则对红外发射器55发射的光信号进行折射,影响红外接收器563的信号接收,则控制器6判断镜片位置不正确并且控制第一电机11不能启动,提高了镜片的对位准确率,减少镜片的位置偏差,提高研磨质量;

通过设置研磨机构1,通过第一电机11带动研磨头13对位于研磨头13上方固定装置5中的镜片进行研磨;通过设置供料杆2,待加工镜片放置与供料杆2上,使固定装置5的凹槽54与吸嘴53能够从供料杆2上进行取料;通过设置接收器3,用于收集加工完成后的镜片;通过设置控制器6对整个生产过程进行控制,实现了高效率的自动化生产。

控制器6控制第二电机41每次转动120度,供料杆2上方的固定装置5从供料杆2上通过气缸51的推杆推动固定板52下移,吸嘴53取料后固定板52上移;研磨机构1上方的固定装置5通过气缸51的推杆推动固定板52下移,同时控制器6启动第一电机11,使研磨头13对凹槽54内的被吸嘴53固定的镜片进行研磨加工,加工完成后,固定板52上移;接收器3上方的固定装置5通过气缸51的推杆推动固定板52下移,吸嘴53停止固定镜片,使镜片落下到收集器上;固定装置5分别完成各自工序后,控制器6控制第二电机41继续转动120度,接收器3上方的固定装置5移动到供料杆2上方取料,供料杆2上方的固定装置5移动到研磨机构1上方进行镜片研磨加工,研磨机构1上方的固定装置5移动接收器3上方进行卸料,进而以此循环,形成了一个镜片的自动加工过程。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优选实施例进行描述的,本领域技术人员知悉,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特征和实施例进行各种改变或等效替换。本实用新型不受此处所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其他落入本申请的权利要求内的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