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钒强化的预硬化塑料模具钢板及其生产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4706338发布日期:2018-06-15 23:30阅读:269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塑料模具钢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钒强化的预硬化塑料模具钢板及其生产方法。



背景技术:

塑料模具钢作为制造塑料、橡胶制品的模具材料,广泛应用于电子通讯设备、家用电器、生活用具、交通工具,如汽车、摩托车等各类行业。针对预硬化交货的塑料模具钢,冶金部塑料模具钢板标准YB/T 107中一般都是采用高Cr、Mo成分,如SM3Cr2Mo,SM3Cr2Ni1Mo等等。该类模具钢一般都以预硬化态交货,硬度控制在28~38HRC。从原材料成本角度出发,市场上需要一定的合金成分低,成本经济的预硬化塑料模具钢。如国内的42CrMo、日本的SCM440,美国的AISI 4140等牌号逐渐被引入到塑料模具钢领域中来。其特点是Cr、Mo等合金化学成分比SM3Cr2Mo低,而硬度接近塑料模具钢的使用要求。

由于42CrMo等低合金成分的塑料模具钢淬透性相比SM3Cr2Mo要弱,所以淬火后存在心部硬度低,与表面硬度差异大等质量问题,很难满足整个钢板硬度偏差不超过3HRC的目标,厚度越大这种硬度不均匀情况越明显。本发明提供一种低Cr、Mo的化学成分设计,添加一定量的钒(V)进行合金强化,达到生产出硬度均匀的预硬化塑料模具钢的目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钒强化的预硬化塑料模具钢板,同时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钒强化的预硬化塑料模具钢板的生产方法。本发明钢板化学成分设计合理,可以生产厚度达120mm的钢板,工艺简单,产品性能优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钒强化的预硬化塑料模具钢板,所述钢板化学成分组成及其质量百分含量为:C:0.39~0.45%,Mn:0.80~1.00%,Si:0.15~0.40%,S≤0.015%,P≤0.020%,Cr:0.90~1.10%,Mo:0.15~0.25%,V:0.05~0.15%,Al:0.005~0.030%,其余为铁和不可避免的杂质。

钒元素加入量控制在0.05~0.15%,不添加其它Ni、Nb、Ti等贵重合金元素。

本发明所述钢板厚度h的范围是50mm≤h≤120mm。

本发明所述钢板硬度为28~36HRC,同一块钢板硬度偏差≤3HRC。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钒强化的预硬化塑料模具钢板的生产方法,所述生产方法包括转炉冶炼、精炼、连铸、轧制和回火热处理工序;所述轧制工序,采用控轧控冷轧制工艺;所述回火热处理工序,采用连续式辊底炉进行中温回火热处理。

本发明所述轧制工序,轧制前加热温度为1150~1260℃,终轧温度为820~900℃。

本发明所述轧制工序,轧制后采用水冷方式冷却,冷却后钢板返红温度为650~750℃。

本发明所述回火热处理工序,热处理保温温度为300~500℃,保温时间为120~300min。

本发明所述连铸工序,连铸板坯厚度为220~350mm。

本发明所述精炼工序,经过LF炉精炼、RH真空精炼得合格钢水中钒元素含量为0.05~0.15%。

RH真空精炼可采用VD真空处理或CAS-OB真空精炼进行脱气处理,目的是降低钢水中的气体含量,特别是H含量。

本发明所述转炉冶炼工序,入转炉铁水中S≤0.050%。转炉冶炼工序可采用电弧炉冶炼提供初炼钢水,用于转炉冶炼的铁水视S含量高低考虑可以采用铁水预处理。

本发明钒强化的预硬化塑料模具钢板产品检测标准参考YB/T 107-2013,硬度检测标准参考GB/T 231.1-2009。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产生的有益效果在于:1、本发明通过钒强化的成分设计,钒加入量控制在0.05~0.15%,确保低Cr、Mo成分的淬透性,不添加其它Ni、Nb、Ti等贵重合金元素,有效地降低了生产成本。2、采用控轧控冷轧制和中温回火热处理工艺,获得了硬度均匀的预硬化塑料模具钢,硬度范围在28~36HRC,同一块钢板硬度偏差≤3HRC,符合预硬化塑料模具钢的使用要求。3、本发明的预硬化塑料模具钢采用低Cr、Mo合金设计,添加钒元素进行微合金化,生产出合格的预硬化塑料模具钢,有效地降低了生产成本。4、本发明生产的预硬化塑料模具钢板厚度达120mm,生产工艺简单,产品性能优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实施例1

本实施例钒强化的预硬化塑料模具钢板厚度规格为50mm,其化学成分组成及质量百分含量为:C:0.39%,Mn:0.80%,Si:0.15%,S:0.015%,P:0.020%,Cr:0.90%,Mo:0.15%,V:0.05%,Al:0.005%,其余为铁和不可避免的杂质。

本实施例钒强化的预硬化塑料模具钢板生产方法包括转炉冶炼、精炼、连铸、轧制和回火热处理工序,具体工艺步骤如下所述:

(1)转炉冶炼工序:入转炉的铁水中,硫含量为0.050%;

(2)精炼工序:经过LF炉精炼、RH真空精炼得合格钢水,钒元素含量为0.05%;

(3)连铸工序:连铸坯厚度为220mm,连续铸造板坯规格为220×1800×3000mm;

(4)轧制工序:采用控轧控冷工艺,轧制前加热温度为1260℃,高压水除鳞,轧至50mm厚度,终轧温度为820℃;钢板轧制后采用水冷,冷却后钢板返红温度为750℃;

(5)回火热处理工序:采用连续式辊底炉进行中温回火热处理,热处理保温温度为500℃,保温时间为120min。

回火热处理后在空气中冷却,检验钢板硬度为28~31HRC,符合预硬化塑料模具钢的要求。

实施例2

本实施例钒强化的预硬化塑料模具钢板厚度规格为120mm,其化学成分组成及质量百分含量为:C:0.45%,Mn:1.00%,Si:0.40%,S:0.005%,P:0.015%,Cr:1.10%,Mo:0.25%,V:0.15%,Al:0.030%,其余为铁和不可避免的杂质。

本实施例钒强化的预硬化塑料模具钢板生产方法包括转炉冶炼、精炼、连铸、轧制和回火热处理工序,具体工艺步骤如下所述:

(1)转炉冶炼工序:入转炉的铁水中,硫含量为0.050%;

(2)精炼工序:经过LF炉精炼、RH真空精炼得合格钢水,钒元素含量为0.15%;

(3)连铸工序:连铸坯厚度为350mm,连续铸造板坯规格为350×1800×3000mm;

(4)轧制工序:采用控轧控冷工艺,轧制前加热温度为1150℃,高压水除鳞,轧至120mm厚度,终轧温度为900℃;钢板轧制后采用水冷,冷却后钢板返红温度为650℃;

(5)回火热处理工序:采用连续式辊底炉进行中温回火热处理,热处理保温温度为300℃,保温时间为300min。

回火热处理后在空气中冷却,检验钢板硬度为34~36HRC,符合预硬化塑料模具钢的要求。

实施例3

本实施例钒强化的预硬化塑料模具钢板厚度规格为80mm,其化学成分组成及质量百分含量为:C:0.41%,Mn:0.90%,Si:0.30%,S:0.005%,P:0.015%,Cr:1.05%,Mo:0.22%,V:0.10%,Al:0.020%,其余为铁和不可避免的杂质。

本实施例钒强化的预硬化塑料模具钢板生产方法包括转炉冶炼、精炼、连铸、轧制和回火热处理工序,具体工艺步骤如下所述:

(1)转炉冶炼工序:入转炉的铁水中,硫含量为0.050%;

(2)精炼工序:经过LF炉精炼、RH真空精炼得合格钢水,钒元素含量为0.10%;

(3)连铸工序:连铸坯厚度为280mm,连续铸造板坯规格为280×1800×3000mm;

(4)轧制工序:采用控轧控冷工艺,轧制前加热温度为1200℃,高压水除鳞,轧至80mm厚度,终轧温度为840℃;钢板轧制后采用水冷,冷却后钢板返红温度为700℃;

(5)回火热处理工序:采用连续式辊底炉进行中温回火热处理,热处理保温温度为400℃,保温时间为240min。

回火热处理后在空气中冷却,检验钢板硬度为31~34HRC,符合预硬化塑料模具钢的要求。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而非限制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尽管参照上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依然可以对本发明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任何修改或局部替换,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