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磁性薄圆片磨边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032579发布日期:2018-07-27 19:29阅读:246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磁性薄圆片磨削装置技术领域,尤其公开了一种磁性薄圆片磨边装置。



背景技术:

在磁性圆片、磁性圆环(如铁片或铁环等)相关零件的制造过程中,常常会发生零件制造不良的情况,例如,磁性圆片、磁性圆环的外缘会发生凹坑,此时如果将磁性圆片、磁性圆环丢弃,会造成较大的资源浪费;如果直接将磁性圆片、磁性圆环熔化重新制造,又会大大提升磁性圆片、磁性圆环的制造成本。

现有技术中的主要处理方法是对磁性圆片、磁性圆环进行磨边处理,使得磁性圆片、磁性圆环的直径变小以适用较小型号的零件需求,由于磁性圆片、磁性圆环的直径较小,作业人员无法直接手持磁性圆片、磁性圆环进行磨边处理,此时需要配置专门的夹具,作业人员手动将待磨边的磁性圆片、磁性圆环装入夹具中,然后再手持夹具配合磨边机进行磨边,磨边效率极其低下;此外,作业人员手持夹具进行磨边亦极易导致磨边不良。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和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磁性薄圆片磨边装置,充磁机构充磁后的磁性薄圆片吸附在一起形成条状圆柱,磨边机构对形成条状圆柱的磁性薄圆片进行自动磨边,使得磁性薄圆片的直径变小,无需作业人员手动将磁性薄圆片放置在夹具中、然后再手持夹具手动对磁性薄圆片进行磨边,大大提升磁性薄圆片的磨边效率及磨边质量。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一种磁性薄圆片磨边装置,包括充磁机构及磨边机构,充磁机构用于对外界的磁性薄圆片进行充磁,充磁机构充磁后的磁性薄圆片吸附在一起形成条状圆柱,磨边机构用于对吸附在一起形成条状圆柱的磁性薄圆片进行磨边;磨边机构包括转动的磨轮及输送轮、用于驱动磨轮及输送轮转动的第一驱动件,磨轮的转动方向及输送轮的转动方向相反,磨轮用于磨削形成条状圆柱的磁性薄圆片的边缘,输送轮用于驱动形成条状圆柱的磁性薄圆片移动。

优选地,所述磨边装置还包括架体及送料机构,送料机构、磨边机构均设置于架体,送料机构包括设置于架体的非磁性支架,非磁性支架设有输送槽,输送槽用于容设形成条状圆柱的磁性薄圆片,磨边机构用于磨削输送槽输出的条状圆柱的磁性薄圆片的边缘。

优选地,所述送料机构还包括滑动设置于非磁性支架的推件、用于驱动推件滑动的第二驱动件,推件滑动容设于输送槽内,推件用于抵触输送槽内容设的条状圆柱的磁性薄圆片。

优选地,所述磨边装置还包括支撑件,支撑件位于磨轮与输送轮之间,支撑件设有支撑斜面,支撑斜面用于支撑形成条状圆柱的磁性薄圆片。

优选地,所述支撑斜面自支撑斜面靠近磨轮的一侧朝靠近输送轮的方向并向下延伸而成。

优选地,所述磨轮的转速大于输送轮的转速。

优选地,所述磨边装置还包括冷却机构,冷却机构用于向磨轮与磁性薄圆片的抵触处、输送轮与磁性薄圆片的抵触处输送冷却液。

优选地,所述非磁性支架采用铝合金制成。

优选地,所述磁性薄圆片的直径为1.5-40mm。

优选地,所述磁性薄圆片的厚度为0.5-2mm。

有益效果:实际使用时,充磁机构用于对外界的磁性薄圆片进行充磁,充磁后的磁性薄圆片吸附在一起形成条状圆柱,磨边机构对形成条状圆柱的磁性薄圆片进行自动磨边,即磨边机构磨削形成条状圆柱的磁性薄圆片的边缘,使得磁性薄圆片的直径变小,无需作业人员手动将磁性薄圆片放置在夹具中、然后再手持夹具手动对磁性薄圆片进行磨边,大大提升磁性薄圆片的磨边效率及磨边质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俯视图;

图2为本发明的磨边机构的左视图。

附图标记包括:

1—充磁机构2—磨边机构3—磨轮

4—输送轮5—第一驱动件6—架体

7—送料机构8—非磁性支架9—输送槽

11—推件12—支撑件13—支撑斜面

14—冷却机构。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实施方式提及的内容并非对本发明的限定。

请参阅图1所示,本发明的一种磁性薄圆片磨边装置,包括充磁机构1及磨边机构2,充磁机构1用于对外界的磁性薄圆片进行充磁,充磁机构1充磁后的磁性薄圆片具有磁性,具有磁性后的磁性薄圆片即可吸附在一起形成条状圆柱,实际使用时,可以在充磁机构1内设置条形槽(图中未示出),将多个磁性薄圆片层层叠加成条状圆柱放入到条形槽内,待充磁机构1对磁性薄圆片充磁后,条形槽内的层层堆加成条状圆柱的磁性薄圆片即可吸附在一起;亦可将多个磁性薄圆片成堆放置在充磁机构1内进行充磁,然后利用机械手或手动将充磁后的磁性薄圆片排列成吸附在一起的条状圆柱,磨边机构2用于对吸附在一起形成条状圆柱的磁性薄圆片进行磨边。

所述磨边机构2包括转动设置的磨轮3及输送轮4、用于驱动磨轮3及输送轮4转动的第一驱动件5,优选地,第一驱动件5的数量为两个,两个第一驱动件5分别驱动磨轮3及输送轮4转动,磨轮3的转动方向及输送轮4的转动方向相反,例如,磨轮3顺时针转动,输送轮4逆时针转动,磨轮3用于磨削形成条状圆柱的磁性薄圆片的边缘,输送轮4用于驱动形成条状圆柱的磁性薄圆片向前移动。

实际使用时,充磁机构1用于对外界的磁性薄圆片进行充磁,充磁后的磁性薄圆片吸附在一起形成条状圆柱,磨边机构2对形成条状圆柱的磁性薄圆片进行自动磨边,即磨边机构2磨削形成条状圆柱的磁性薄圆片的边缘,使得磁性薄圆片的直径变小,无需作业人员手动将磁性薄圆片放置在夹具中、然后再手持夹具手动对磁性薄圆片进行磨边,大大提升磁性薄圆片的磨边效率及磨边质量。

所述磨边装置还包括架体6及送料机构7,送料机构7、磨边机构2均设置在架体6上,送料机构7包括设置在架体6上的非磁性支架8,非磁性支架8上设置有输送槽9,输送槽9自非磁性支架8的外表面凹设而成,输送槽9用于容设形成条状圆柱的磁性薄圆片,磨边机构2用于磨削输送槽9输出的条状圆柱的磁性薄圆片的边缘,使得磁性薄圆片的直径变小。

实际使用时,将形成条状圆柱的磁性薄圆片放入到输送槽9内,然后手动或利用机械手驱动形成条状圆柱的磁性薄圆片移动,使得形成条状圆柱的磁性薄圆片的一端进入磨轮3与输送轮4之间,磨轮3即可对条状圆柱的磁性薄圆片的边缘进行磨削,在磨损磨削的过程中,输送轮4驱动条状圆柱的磁性薄圆片向前移动。

本实施例中,所述送料机构7还包括滑动设置在非磁性支架8上的推件11、用于驱动推件11相对非磁性支架8滑动的第二驱动件,推件11滑动容设在输送槽9内,推件11用于抵触输送槽9内容设的条状圆柱的磁性薄圆片;当形成条状圆柱的磁性薄圆片放入输送槽9内之后,第二驱动件驱动推件11移动,移动的推件11抵触输送槽9内的形成条状圆柱的磁性薄圆片,随着推件11的持续移动,推件11推动形成条状圆柱的磁性薄圆片进入磨轮3与输送轮4之间,之后磨边机构2即可对形成条状圆柱的磁性薄圆片进行磨边处理。

请参阅图1和图2所示,所述磨边装置还包括支撑件12,支撑件12安装在架体6上,支撑件12同样采用非磁性材料制成,例如,支撑件12采用铝合金或塑料制成,支撑件12位于磨轮3与输送轮4之间,支撑件12与磨轮3、输送轮4均间隔设置,防止转动的磨轮3及输送轮4磨伤支撑件12;支撑件12设置有支撑斜面13,即支撑斜面13与水平面之间具有夹角,支撑斜面13用于支撑形成条状圆柱的磁性薄圆片,当形成条状圆柱的磁性薄圆片从输送槽9输出后,形成条状圆柱的磁性薄圆片移动至支撑斜面13上,磨轮3对支撑斜面13支撑的形成条状圆柱的磁性薄圆片的边缘进行磨削,输送轮4驱动形成条状圆柱的磁性薄圆片沿支撑斜面13持续向前移动。

所述支撑斜面13自支撑斜面13靠近磨轮3的一侧朝靠近输送轮4的方向并向下延伸而成。当输送槽9输出的形成条状圆柱的磁性薄圆片移动至支撑斜面13上之后,磨轮3对形成条状圆柱的磁性薄圆片进行磨边,当磁性薄圆片的直径被磨小之后,形成条状圆柱的磁性薄圆片在自身重力作用下即可自动抵触在输送轮4上,如此,转动的输送轮4即可驱动条状圆柱的磁性薄圆片向前移动,防止形成条状圆柱的磁性薄圆片因不接触输送轮4而导致输送轮4不能输送形成条状圆柱的磁性薄圆片。

所述磨轮3的转速大于输送轮4的转速,在输送轮4驱动形成条状圆柱的磁性薄圆片向前移动时,确保磨轮3可以快速对磁性薄圆片进行磨边,避免磁性薄圆片移动经过磨轮3之后磨轮3仅对磁性薄圆片的一部分边缘进行了磨削。

所述磨边装置还包括冷却机构14,冷却机构14用于向磨轮3与磁性薄圆片的抵触处、输送轮4与磁性薄圆片的抵触处输送冷却液。在磨边装置的使用过程中,高速转动磨轮3对磁性薄圆片进行磨边时,磁性薄圆片及磨轮3的温度均会升高,此时利用冷却液对磨轮3与磁性薄圆片进行降温,防止磁性薄圆片因温度过高而融化,同时防止磨轮3因温度过高而不能正常磨削;由于输送轮4抵触磁性薄圆片,利用冷却液对输送轮4进行降温,防止输送轮4因温度过高而损伤。

所述非磁性支架8采用铝合金制成,当形成条状圆柱的磁性薄圆片容设在输送槽9内之后,避免形成条状圆柱的磁性薄圆片与支架吸附在一起而不能正常输送。相较于非磁性支架8采用塑料制成,增强非磁性支架8的强度,延长非磁性支架8的使用寿命。

所述磁性薄圆片的直径为1.5-40mm,当磁性薄圆片的直径小于1.5mm时,充磁后的磁性薄圆片之间的吸引力较小,磁性薄圆片形成的条状圆柱极易散开,容易导致加工不良,此时需直接将磁性薄圆片熔化后重新制造;当磁性薄圆片的直径大于40mm时,直接利用冲切机构冲切磁性薄圆片的外缘即可,无需利用磨边机构2对磁性薄圆片的边缘进行磨削。

所述磁性薄圆片的厚度为0.5-2mm,当磁性薄圆片的厚度小于0.5mm时,直接将磁性薄圆片熔化后重新制造即可;当磁性薄圆片的厚度大于2mm时,当磨轮3磨削磁性薄圆片时会导致磁性薄圆片温度过高而损伤,此时需要利用外界的切割机构将磁性薄圆片切开,然后再进行磨边。

以上内容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依据本发明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