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控制大尺寸连铸坯中V偏析的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5257029发布日期:2018-08-24 20:47阅读:382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黑色金属以及有色金属连铸坯的制备领域,具体为一种控制大尺寸连铸坯中v偏析的方法,适用于黑色金属以及有色金属连铸坯的制备。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工业的迅猛发展,对大型坯料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同时对大型坯料的品质要求越来越高。传统上,这类坯料一般通过模铸生产,但是随着连铸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大型坯料通过连铸进行生产。由于大尺寸连铸坯的凝固过程较长,凝固组织复杂,且存在显著的凝固补缩,在大尺寸连铸坯的铸态组织中,通常会产生严重的铸造缺陷。尤其是在大尺寸连铸坯的内部,由于等轴晶在凝固收缩过程中的复杂演化会产生严重的v偏析,表现为中心轴线附近周期性分布的v形偏析带。v偏析不但带来成分和组织的不均匀性,而且会导致疏松,严重恶化连铸坯的力学性能。因此抑制大尺寸连铸坯的v偏析,提高大尺寸连铸坯的质量迫在眉睫。

为了提高大尺寸连铸坯的质量,人们已经开发许多技术。通过降低连铸熔体的过热度和施加电磁搅拌,人们可以提高连铸坯中的等轴晶率,从而改善严重的中心偏析,将中心偏析分散到一个扩大的等轴晶区内。但是随着等轴晶率的提高,大尺寸连铸坯的v偏析却变得更加严重。近年来,我们通过控制金属熔体的纯净度,尤其是钢铁熔体中的氧、硫含量,可以极大程度的抑制中心偏析的产生。在此基础上需要进一步开发抑制v偏析的技术途径。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能力限制,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控制大尺寸连铸坯中v偏析的方法,解决大尺寸连铸坯中的v偏析问题,可以抑制v偏析的形成,改善铸态缺陷。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控制大尺寸连铸坯中v偏析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控制连铸金属熔体的纯净度;

2)抑制金属大尺寸连铸坯中金属熔体的流动,减轻熔体流动对柱状晶的冲刷碎化,抑制碎化晶核的运动;

3)保持连铸坯中心熔体的高过热度,抑制碎化晶核的存活;

4)通过控制连铸坯中心熔体中的晶核数目,调整中心等轴晶区的比例和分布,改变连铸坯中心的补缩方式,减轻v偏析。

所述的控制大尺寸连铸坯中v偏析的方法,控制连铸金属熔体的纯净度,钢铁熔体的全氧含量低于30ppm,硫含量低于0.01wt%。

所述的控制大尺寸连铸坯中v偏析的方法,采用水口结构设计、减小水口浸入深度、弱结晶器搅拌、高拉速、施加静磁场、取消末端电磁搅拌等复合工艺措施,抑制连铸坯金属熔体的流动,减轻熔体流动对边部柱状晶的冲刷碎化,并抑制碎化晶核的运动。

所述的控制大尺寸连铸坯中v偏析的方法,根据连铸坯尺寸及形状,设计水口直径及水口结构,采用大直径水口降低金属熔体进入结晶器的流动速度,水口结构设计以减轻对边部柱状晶的冲刷为准则,对于大直径的连铸圆坯采用单孔向下结构的水口,水口的直径范围为20~150mm。

所述的控制大尺寸连铸坯中v偏析的方法,控制结晶器中水口浸入结晶器液面的深度为80~100mm,降低金属熔体进入结晶器后对边部柱状晶的冲刷;关闭或者减小结晶器电磁搅拌的强度,使搅拌电流为0~100a,关闭连铸坯末端电磁搅拌,抑制连铸坯金属熔体的流动。

所述的控制大尺寸连铸坯中v偏析的方法,针对不同连铸材料及连铸坯的尺寸,将连铸坯的拉坯速度在常规拉速的基础上提高10~40%,减少电磁搅拌对连铸坯的作用时间。

所述的控制大尺寸连铸坯中v偏析的方法,对于钢铁材料的连铸圆坯,直径300mm连铸坯的拉速范围为0.85~1.20m/min,直径400mm连铸坯的拉速范围为0.50~0.70m/min,直径500mm连铸坯的拉速范围为0.35~0.50m/min,直径600mm连铸坯的拉速范围为0.24~0.33m/min。

所述的控制大尺寸连铸坯中v偏析的方法,在结晶器或者各扇形段施加静磁场,静磁场强度为0.1~1t。

所述的控制大尺寸连铸坯中v偏析的方法,通过提高水口温度,保持连铸坯中心熔体的高过热度,抑制碎化晶核的存活,水口温度高于连铸金属液相线30~70℃。

所述的控制大尺寸连铸坯中v偏析的方法,通过抑制连铸坯中心的晶核数量,并辅助连铸扇形段弧度的控制,减小等轴晶区比例使等轴晶区沉降于连铸坯中心的一侧,保证连铸坯始终通过液相补缩,而避免等轴晶区补缩,从而有效避免v偏析。

本发明方法的原理为:

本发明抑制连铸坯中金属熔体的流动,减轻熔体流动对柱状晶的冲刷碎化,并抑制碎化晶核的存活和运动,从而通过有效控制连铸坯中心熔体中的晶核数目,减小中心等轴晶区的比例,并使等轴晶区位于连铸坯中心一侧,改变连铸坯中心的补缩方式,避免等轴晶区补缩,从而控制大尺寸连铸坯凝固过程中所产生的v偏析。

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及有益效果:

1、本发明通过多个工艺参数的联合或者单独控制,改变中心等轴晶区的比例和分布,抑制v偏析,提高产品的内在质量与产品合格率;

2、本发明通过熔体纯净化控制,在抑制v偏析的同时,有效抑制中心偏析问题;

3、本发明工艺设计合理,安全性高,可操作性强,企业容易实现,适用于黑色金属以及有色金属大尺寸连铸坯的制备;

总之,本发明方法采用熔体纯净化、高过热度、低水口流速、小水口浸入深度、弱结晶器电磁搅拌、取消末端电磁搅拌、高拉速、施加静磁场以及改变扇形段弧度等复合工艺措施,抑制连铸坯中金属熔体的流动,减轻熔体流动对柱状晶的冲刷碎化,并抑制碎化晶核的存活和运动,从而通过有效控制连铸坯中心等轴晶区的比例和分布,改变连铸坯的补缩方式,减轻大尺寸连铸坯凝固过程中所产生的v偏析。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控制大尺寸连铸坯中v偏析的原理示意图;

图2为未采用本发明的φ600mmq345e连铸坯的纵剖面低倍组织;

图3为采用本发明的φ600mmq345e连铸坯的纵剖面低倍组织;

图4为采用本发明的φ600mmq345e连铸坯的横截面低倍组织;

图中标记为:

1为中间包熔体;2为中间包;3为浇铸水口;4为结晶器;5为电磁搅拌器;6为静磁场发生器;7为内弧侧柱状晶区;8为导辊;9为连铸坯中心液穴;10为液穴中的等轴晶核;11为外弧侧柱状晶区;12为沉降等轴晶区。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在现有连铸设备的基础上,通过多工艺参数的组合控制,控制连铸坯中心等轴晶比例和分布,从而抑制v偏析,其具体步骤如下:

1)在金属熔体熔炼阶段,控制连铸金属熔体的纯净度,对于钢铁熔体要求氧含量低于30ppm,硫含量低于0.01wt%。

2)控制中间包中金属熔体的过热度,提高水口温度,保持水口温度高于连铸金属液相线30~70℃。

3)根据连铸坯具体尺寸及形状,选用大直径水口并优化水口结构,并减小水口浸入的深度为80~100mm,降低金属熔体进入结晶器的流动速度,并减轻对边部柱状晶的冲刷。

4)控制结晶器中水口浸入的深度为80~100mm,降低金属熔体进入结晶器后对边部柱状晶的冲刷。

5)将连铸坯的拉坯速度在常规拉坯速度的基础上提高10~40%,并关闭或者减小结晶器电磁搅拌的强度(搅拌电流0~100a),且关闭连铸坯末端电磁搅拌。

6)在结晶器及各扇形段可施加静磁场,静磁场强度为0.1~1t。

7)根据连铸坯的具体尺寸及形状,增大扇形段弧度。

如图1所示,本发明控制大尺寸连铸坯中v偏析的装置和原理如下:

该装置包括中间包熔体1、中间包2、浇铸水口3、结晶器4、电磁搅拌器5、静磁场发生器6、内弧侧柱状晶区7、导辊8、连铸坯中心液穴9、液穴中的等轴晶核10、外弧侧柱状晶区11、沉降等轴晶区12等,中间包2内装有中间包熔体1,中间包2底部设置浇铸水口3,浇铸水口3的外侧设置结晶器4,结晶器4的外侧设置电磁搅拌器5,结晶器4下方、连铸圆坯的各扇形段外侧交错排列静磁场发生器6和导辊8。在所述连铸圆坯中形成液穴中的等轴晶核10,在所述连铸圆坯的内弧侧部分形成内弧侧柱状晶区7,在所述连铸圆坯的外弧侧形成外弧侧柱状晶区11,在靠近外弧侧柱状晶区11的内层形成沉降等轴晶区12。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详述本发明。

实施例1

φ600mm连铸圆坯,钢锭材质为q345e。工艺参数为,钢水氧含量20ppm,钢水硫含量0.009wt%,中间包钢水过热度35℃,采用向下单孔水口,水口直径40mm,拉坯速度0.26m/min,结晶器搅拌参数为100a/2.0hz,关闭末端电磁搅拌,制备出的连铸坯纵剖面低倍组织如图3所示,从图3中可以看出连铸坯无v偏析以及中心偏析。

实施例2

φ600mm连铸圆坯,钢锭材质为q345e。工艺参数为,钢水氧含量30ppm,钢水硫含量0.005wt%,中间包钢水过热度45℃,采用向下单孔水口,水口直径70mm,拉坯速度0.26m/min,结晶器搅拌参数为100a/2.0hz,关闭末端电磁搅拌,制备出的连铸坯横截面低倍组织如图4所示,从图4中可以看出,内弧侧至连铸坯中心为完全的柱状晶区,图中外弧侧至连铸坯中心由边部柱状晶区和等轴晶区组成,通过控制等轴晶区位于连铸坯中心一侧,连铸坯中无v偏析出现,且未出现严重的中心偏析。

而如图2所示,从未采用本发明的φ600mmq345e连铸坯的纵剖面低倍组织可以看出,在连铸坯中心的等轴晶区内产生了严重的v偏析。

实施例的结果表明,本发明利用多工艺参数的组合控制,通过抑制连铸坯中心的晶核数量,改变中心等轴晶区的比例和分布,消除v偏析,同时并未产生显著的中心偏析,提高连铸坯的质量。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