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用棒材辊底式退火炉的正火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209099发布日期:2018-12-08 07:30阅读:223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冶金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汽车用棒材辊底式退火炉的正火工艺。



背景技术:

正火,是加热后,空冷(空气中冷却),适用于低碳钢。辊底式退火炉采用链条传动,驱使炉内辊道转动,炉辊等距离间隔,炉内最高加热温度为950℃。温度波动控制在±50和±10,正火工艺辊速12m/h,辊速较快,风机频率高,温度控制难度大,无法保证出炉钢材的组织均匀以及脱碳合格。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汽车用棒材辊底式退火炉的正火工艺,以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效果不佳等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汽车用棒材辊底式退火炉的正火工艺,它包括如下步骤:

将棒材置于辊底式退火炉中,经多段加热后完成正火工艺。

其中,所述的辊底式退火炉为连续炉,包括10~16个连续的加热段。

其中,所述的辊底式退火炉包括13个连续的加热段。

其中,所述的13个个连续的加热段的温度如下:

第1加热段的温度为420℃±10℃,第2加热段的温度为480℃±10℃,第3加热段的温度为535℃±10℃,第4加热段的温度为590℃±10℃,第5加热段的温度为640℃±5℃,第6加热段的温度为680℃±5℃,第7加热段的温度为720℃±5℃,第8加热段的温度为770℃±5℃,第9加热段的温度为810℃±5℃,第10加热段的温度为810℃±5℃,第11加热段的温度为820℃±5℃,第12加热段的温度为820℃±5℃,第13加热段的温度为820℃±5℃。

其中,辊底式退火炉内,残氧浓度低于10ppm。

其中,相邻棒材之间,空隙为1~1.2mm。

其中,辊速为11~13m/h,优选为11m/h。

其中,风机频率为25~35hz,优选为25hz。

有益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本发明保证出炉钢材的组织均匀以及脱碳合格,去除棒材的内应力,降低棒材的硬度,提高塑性。

具体实施方式

根据下述实施例,可以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然而,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容易理解,实施例所描述的内容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应当也不会限制权利要求书中所详细描述的本发明。

实施例1

一种汽车用棒材辊底式退火炉的正火工艺,它使用的是包括13个连续的加热段的辊底式退火炉;其中,各个加热段的温度如下:第1加热段的温度为420℃±10℃,第2加热段的温度为480℃±10℃,第3加热段的温度为535℃±10℃,第4加热段的温度为590℃±10℃,第5加热段的温度为640℃±5℃,第6加热段的温度为680℃±5℃,第7加热段的温度为720℃±5℃,第8加热段的温度为770℃±5℃,第9加热段的温度为810℃±5℃,第10加热段的温度为810℃±5℃,第11加热段的温度为820℃±5℃,第12加热段的温度为820℃±5℃,第13加热段的温度为820℃±5℃。

操作时,使用废料保证炉内残氧小于10ppm,然后将棒材装料于辊底式退火炉中,棒材在连续炉内采用单层平铺,支与支之间留有空隙(1~1.2mm),正火工艺辊速11m/h,风机频率25hz。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汽车用棒材辊底式退火炉的正火工艺,它是将棒材置于辊底式退火炉中,经多段加热后完成正火工艺。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本发明保证出炉钢材的组织均匀以及脱碳合格,去除棒材的内应力,降低棒材的硬度,提高塑性。

技术研发人员:汪寿伟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南京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8.07.24
技术公布日:2018.12.0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