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SA387Gr11CL1钢板低温冲击韧性的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6307650发布日期:2018-12-19 05:08阅读:563来源:国知局
提高SA387Gr11CL1钢板低温冲击韧性的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属于冶金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提高sa387gr11cl1钢板低温冲击韧性的方法。

背景技术

sa387gr11cl1钢板具有良好的高温强度、抗氧化性能、抗硫化物腐蚀性能,主要应用于石油、化工、电站及锅炉等行业,用于制造反应器、热交换器、分离器、球罐、油气罐、液化气罐、核反应堆压力壳、锅炉汽包、液化石油气瓶、水电站高压水管、水轮机蜗壳等高温、高压、与氢或氢混合介质接触的设备及构件。

由于石化项目的发展,对于钢板性能及厚度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开发大厚度sa387gr11cl1钢板并提高钢板低温冲击韧性是当下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提高sa387gr11cl1钢板低温冲击韧性的方法。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提高sa387gr11cl1钢板低温冲击韧性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冶炼、加热、轧制、热处理工序;所述冶炼工序,精炼后进行20~25min真空处理,浇铸温度1560~1570℃,浇铸通钢量3.8~4.5t/min;采用亚温淬火+回火工艺;所述亚温淬火加热温度为860~890℃。

本发明所述加热工序,坯料加热时采用梯段加热工序,第一阶段为预热段,工艺为600~800℃,保温1.5~2h;第二阶段为加热段,工艺为1270~1290℃,保温1.5~2h;第三阶段为均热段,工艺为1230~1260℃,保温1.5~2h。

本发明所述轧制工序,轧制过程中采用热轧直接成材,开轧温度1050~1100℃,终轧温度950~1000℃,轧后1~2min水冷至750~800℃。

本发明所述热处理工序,采用亚温淬火+回火工艺;亚温淬火工艺:加热至860~890℃,保温375~450min,出炉入淬火机水冷,淬火机内摇摆35~45min,冷至室温;回火工艺:回火温度650~680℃,保温270~324min,出炉空冷。

本发明所述方法生产的sa387gr11cl1钢板厚度为150~180mm。

本发明所述方法生产的sa387gr11cl1钢板板厚1/2处-15~-20℃冲击值≥100j。

本发明所述方法生产的sa387gr11cl1钢板化学成分组成及其质量百分含量为:c:0.05~0.10%、si:0.50~0.65%、mn:0.4~0.6%、p≤0.007%、s≤0.007%,cr:1.05~1.35%、mo:0.50~0.65%、ni:0.2~0.3%,其余为fe和不可避免的杂质。化学成分满足asme要求,为保证钢板的强度和低温冲击韧性,对钢板成分进行了优化,降低钢中c含量并增加ni元素含量。

本发明设计思路及原理:

1.为保证大厚度sa387gr11cl1钢板低温冲击韧性,成分设计时在满足asme标准要求前提下降低c含量并增加ni元素含量。

2.由于该厚度钢板需采用钢锭成材,为保证钢板内部质量,冶炼时需延长真空处理时间,并严格控制浇铸温度及通钢量在规定的范围之内。

3.为保证坯料加热均匀,加热时采用梯段加热工序。

4.由于钢板较厚,轧制时采用控轧控冷生产效率过低,因此采用热轧+水冷轧制工艺以保证钢板组织均匀细小。

5.由于钢板厚度较厚且要求冲击温度较低,为保证钢板的低温冲击性能,钢板采用亚温淬火+回火工艺进行热处理,在该热处理工艺下生产的钢板,钢板组织中有一定量的铁素体,以保证钢板低温冲击韧性。

本发明sa387gr11cl1钢板产品标准和性能检测方法标准参考asme。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产生的有益效果在于:1、本发明成分设计时在满足asme标准要求前提下,降低c含量并增加ni元素含量,保证了大厚度sa387gr11cl1钢板低温冲击韧性。2、本发明厚度钢板采用钢锭成材,冶炼时通过延长真空处理时间、严格控制浇铸温度及通钢量,保证了钢板内部质量。3、本发明加热时采用梯段加热,保证了坯料加热均匀。4、本发明轧制时采用热轧+水冷轧制工艺,保证钢板组织均匀细小。5、本发明采用亚温淬火+回火工艺进行热处理,钢板组织中有一定量的铁素体,保证了钢板低温冲击韧性。6、本发明钢板厚度为150~180mm,板厚1/2处-15~-20℃冲击值≥100j,其他性能满足asme要求。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钢板心部金相组织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实施例1

本实施例sa387gr11cl1钢板厚度180mm,其化学成分组成及质量百分含量为:c:0.10%,si:0.65%,mn:0.60%,cr:1.35%,mo:0.65%,p:0.007%,s:0.007%,ni:0.3%,其余为fe和不可避免杂质元素。

本实施例提高sa387gr11cl1钢板低温冲击韧性的方法包括冶炼、加热、轧制、热处理工序,具体工艺步骤如下所述:

(1)冶炼工序:精炼后进行25min真空处理,浇铸温度1570℃,浇铸通钢量4.5t/min;

(2)加热工序:坯料加热时采用梯段加热工序,预热段温度为800℃,保温1.5h;加热段温度为1290℃,保温1.5h;均热段温度为1260℃,保温1.5h;

(3)轧制工序:轧制过程中采用热轧直接成材,开轧温度1100℃,终轧温度1000℃,轧后1min水冷至800℃;

(4)热处理工序:采用亚温淬火+回火工艺;亚温淬火:亚温淬火温度890℃,保温450min,出炉入淬火机水冷,淬火机内摇摆45min,冷至室温;回火:回火温度680℃,保温324min,出炉空冷。

本实施例sa387gr11cl1钢板-15℃冲击功为:100j、159j、149j,其他性能满足asme要求;钢板心部金相组织见图1。(实施例2-4钢板心部金相组织图与图1类似,故省略)

实施例2

本实施例sa387gr11cl1钢板厚度150mm,其化学成分组成及质量百分含量为:c:0.05%,si:0.50%,mn:0.40%,cr:1.05%,mo:0.50%,p:0.006%,s:0.005%,ni:0.2%,其余为fe和不可避免杂质元素。

本实施例提高sa387gr11cl1钢板低温冲击韧性的方法包括冶炼、加热、轧制、热处理工序,具体工艺步骤如下所述:

(1)冶炼工序:精炼后进行20min真空处理,浇铸温度1560℃,浇铸通钢量3.8t/min;

(2)加热工序:坯料加热时采用梯段加热工序,预热段温度为600℃,保温2h;加热段温度为1270℃,保温2h;均热段温度为1230℃,保温2h;

(3)轧制工序:轧制过程中采用热轧直接成材,开轧温度1050℃,终轧温度950℃,轧后2min水冷至750℃;

(4)热处理工序:采用亚温淬火+回火工艺;亚温淬火:亚温淬火温度860℃,保温375min,出炉入淬火机水冷,淬火机内摇摆35min,冷至室温;回火:回火温度650℃,保温270min,出炉空冷。

本实施例sa387gr11cl1钢板-20℃冲击功为:205j、259j、239j,其他性能满足asme要求。

实施例3

本实施例sa387gr11cl1钢板厚度160mm,其化学成分组成及质量百分含量为:c:0.07%,si:0.60%,mn:0.53%,cr:1.15%,mo:0.59%,p:0.007%,s:0.005%,ni:0.25%,其余为fe和不可避免杂质元素。

本实施例提高sa387gr11cl1钢板低温冲击韧性的方法包括冶炼、加热、轧制、热处理工序,具体工艺步骤如下所述:

(1)冶炼工序:精炼后进行22min真空处理,浇铸温度1564℃,浇铸通钢量3.9t/min;

(2)加热工序:坯料加热时采用梯段加热工序,预热段温度为660℃,保温1.9h;加热段温度为1280℃,保温1.8h;均热段温度为1250℃,保温1.8h;

(3)轧制工序:轧制过程中采用热轧直接成材,开轧温度1090℃,终轧温度980℃,轧后1.5min水冷至760℃;

(4)热处理工序:采用亚温淬火+回火工艺;亚温淬火:亚温淬火温度870℃,保温400min,出炉入淬火机水冷,淬火机内摇摆42min,冷至室温;回火:回火温度655℃,保温288min,出炉空冷。

本实施例sa387gr11cl1钢板-18℃冲击功为:195j、239j、215j,其他性能满足asme要求。

实施例4

本实施例sa387gr11cl1钢板厚度165mm,其化学成分组成及质量百分含量为:c:0.08%,si:0.61%,mn:0.52%,cr:1.10%,mo:0.60%,p:0.005%,s:0.005%,ni:0.22%,其余为fe和不可避免杂质元素。

本实施例提高sa387gr11cl1钢板低温冲击韧性的方法包括冶炼、加热、轧制、热处理工序,具体工艺步骤如下所述:

(1)冶炼工序:精炼后进行21min真空处理,浇铸温度1566℃,浇铸通钢量4.2t/min;

(2)加热工序:坯料加热时采用梯段加热工序,预热段温度为680℃,保温1.7h;加热段温度为1275℃,保温1.7h;均热段温度为1255℃,保温1.8h;

(3)轧制工序:轧制过程中采用热轧直接成材,开轧温度1080℃,终轧温度970℃,轧后1.8min水冷至750℃;

(4)热处理工序:采用亚温淬火+回火工艺;亚温淬火:亚温淬火温度875℃,保温420min,出炉入淬火机水冷,淬火机内摇摆40min,冷至室温;回火:回火温度675℃,保温297min,出炉空冷。

本实施例sa387gr11cl1钢板-16℃冲击功为:163j、139j、209j,其他性能满足asme要求。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而非限制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尽管参照上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依然可以对本发明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任何修改或局部替换,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