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主轴摆动磨削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127173发布日期:2019-03-16 00:37阅读:188来源:国知局
电主轴摆动磨削机构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零部件加工设备,尤其是涉及一种电主轴摆动磨削机构。



背景技术:

在对材料为铝的零部件进行加工时,首先是通过浇铸机将零部件浇铸成型,浇铸成型的零部件的一些配合面需要进行后续的打磨,令表面厚度、光滑度等达到标准配合要求。零部件打磨现在也是采用机械自动化实现,具体是由机械手夹持工件至磨削电主轴处,通过机械手的移动完成固定的磨削电主轴上的磨削头对工件表面的磨削处理。因机械手是编程之后进行程序式的移动,当工件自身表面存在一定缺陷时,比如要磨削的表面存在较大的倾斜误差,硬性的磨削容易出现工件或者磨削头的损坏,造成工件的损坏或者停机的调试更换,大大影响加工效率和经济利益。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电主轴摆动磨削机构,其结构简单,实现更柔和的接触磨削,避免工件差异化造成的硬性磨削,降低工件或者磨削头损坏的可能性,利于加工出标准的工件。

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电主轴摆动磨削机构,包括布置架、依次排列设置在布置架上的多个磨削电主轴和设置在布置架上的位于磨削电主轴前部下方的接屑腔,多个磨削电主轴配置规格不同的磨削头,多个磨削电主轴分别设置于摆动组件上,令外部工件抵住磨削电主轴上的磨削头进行打磨时,磨削电主轴可通过摆动组件进行前后浮动。

作为一种改进,摆动组件包括摆动支架和约束组件,磨削电主轴安装于摆动支架上,摆动支架通过一转轴可前后摆动的设置于布置架上,约束组件设置于摆动支架和布置架之间,约束组件包括气缸,气缸对磨削电主轴的位置进行限位,在工件抵触在磨削电主轴上的磨削头时,工件可克服气缸的气压对磨削电主轴进行推动,工件被打磨后磨削电主轴依靠气缸的推动复位。

作为一种改进,摆动支架包括转架和转轴支撑座,磨削电主轴安装于转架上部,转架的后部连接约束组件,转架的下部安装转轴支撑座,转轴支撑座上横向设置配合孔,配合孔内设置轴承并套设转轴进行配合;布置架向上延伸设置有一倒立的t形架,t形架下部两侧通过紧固件与布置架安装设置,上部横向设置安装孔供转轴安装设置。

作为一种改进,约束组件还包括两组耳架和耳座,其中第一个耳架安装于气缸的底部,第一个耳座安装于布置架上与第一个耳架相对,第一个耳架和第一个耳座通过一根铰接轴可旋转的配合设置;第二个耳架安装于气缸的气缸轴远端,第二个耳座安装于转架的底部与第二个耳架相对,第二个耳架和第二个耳座通过一根铰接轴可旋转的配合设置。

作为一种改进,两组耳架加工成u形,u形的底部分别与气缸和气缸轴配合设置,u形的左右两处横向设置穿孔供铰接轴穿设;耳座伸入u形的中部空间并设置一穿孔供铰接轴穿设。

作为一种改进,布置架包括底架、台板和上罩,底架内容纳接屑腔,台板设置于底架上部形成供磨削电主轴设置的平面,上罩设置于台板和接屑腔上方开口的周边围成一圈阻挡废屑向外飞出的结构。

作为一种改进,上罩包括侧围墙和斜围墙,斜围墙底端连接于台板和接屑腔上方开口的周边,侧围墙竖直的设置于斜围墙上端,侧围墙其中三面高于另一面,较低的一面面向接屑腔和磨削头所在一侧供外部工件伸入。

作为一种改进,接屑腔上方开口周边设置有倾斜设置的导向边缘。

作为一种改进,接屑腔的底部侧边开设开口并连接一排屑机,排屑机的出口端设置一接屑斗。

作为一种改进,磨削电主轴依次排列设置三组。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通过多个磨削电主轴并配置规格不同的磨削头,可以对一个工件进行多个不同表面位置的打磨加工,工件通过机械手进行移动,依次经过多个磨削电主轴完成多位置的打磨工作,效率更高,占用的空间更小;布置架和接屑腔分别良好的布置多个磨削电主轴并且良好的收集废屑,有利于大批量的工件加工;摆动组件实现磨削电主轴可以在与工件配合时前后浮动,可以适应表面存在差异的工件进行接触打磨,通过浮动来避免结构间的硬性接触造成工件或者磨削头的损坏,提高加工效率,保证经济利益。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一。

图2是本发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二。

图3是本发明的磨削电主轴和摆动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一。

图4是本发明的磨削电主轴和摆动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二。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做详细说明。

如图1、2、3、4所示,为本发明电主轴摆动磨削机构的一种具体实施例。该实施例包括布置架31、依次排列设置在布置架31上的多个磨削电主轴32和设置在布置架31上的位于磨削电主轴32前部下方的接屑腔33,多个磨削电主轴32配置规格不同的磨削头,多个磨削电主轴32分别设置于摆动组件4上,令外部工件抵住磨削电主轴32上的磨削头进行打磨时,磨削电主轴32可通过摆动组件4进行前后浮动。

本发明在使用时,与输送机构和机械手进行配合使用,工件通过输送机构进行输入或输出,机械手夹持输入的工件,机械手根据预先设定的程序进行移动,夹持工件至对应的磨削电主轴32位置,工件由该磨削电主轴32上的磨削头(图中未示出)进行磨削;当工件待磨削处存在差异性,例如因浇铸产生的毛刺或者表面厚度存在较大尺寸差时,由机械手移动到位的工件能够克服摆动组件4的阻力将磨削电主轴32顶开,在打磨过程中摆动组件4带动磨削电主轴32复位,复位到初始状态时完成该处的磨削;该浮动的设计避免了结构间的硬性接触造成工件或者磨削头的损坏,提高加工效率,保证经济利益。一处磨削电主轴32的磨削头工作完毕后,机械手把工件移动至下一磨削电主轴32的磨削头处进行其他位置的磨削;从而实现由不同规格的磨削头一次性完成对一个工件的磨削工作,整体占用的空间更小,工件移动的效率更高。磨削下来的废屑由下部的接屑腔33收集,便于管理和大批量的加工需要。完成磨削的工件由机械手夹持到输送机构的输出部分进行输出,然后夹持下一输入处的工件循环工作。

作为一种改进的具体实施方式,摆动组件4包括摆动支架41和约束组件42,磨削电主轴32安装于摆动支架41上,摆动支架41通过一转轴43可前后摆动的设置于布置架31上,约束组件42设置于摆动支架41和布置架31之间,约束组件42包括气缸1,气缸1对磨削电主轴32的位置进行限位,在工件抵触在磨削电主轴32上的磨削头时,工件可克服气缸1的气压对磨削电主轴32进行推动,工件被打磨后磨削电主轴32依靠气缸1的推动复位。

如图3、4所示,磨削电主轴32首先通过摆动支架41设置为可前后摆动的结构,其可绕转轴43进行小范围的摆动,令磨削电主轴32的磨削头实现前后位置的浮动;气缸1对磨削电主轴32的摆动进行约束,气缸1的保持位置为磨削电主轴32的初始停留位置,气缸1可根据需要进行气压的调节,满足实际情况下工件抵触时,气缸1所反馈给磨削电主轴32抵向工件的力可以调整,便于磨削头以合适的力接触工件并进行打磨。

作为一种改进的具体实施方式,摆动支架41包括转架411和转轴支撑座412,磨削电主轴32安装于转架411上部,转架411的后部连接约束组件42,转架411的下部安装转轴支撑座412,转轴支撑座412上横向设置配合孔413,配合孔413内设置轴承并套设转轴43进行配合;布置架31向上延伸设置有一倒立的t形架314,t形架314下部两侧通过紧固件与布置架31安装设置,上部横向设置安装孔供转轴43安装设置。

如图3、4所示,t形架314作为一个支架,下部两侧与布置架31做到牢固安装,上部向上延伸用于设置转轴43,为约束组件42和摆动支架41的布置提供良好的上部空间;转轴支撑座412设置在t形架314的侧边,由转轴43将两者进行串连,转轴43两端通过定位结构实现与转轴支撑座412和t形架314的限位安装。转轴43和t形架314可为固定的结构,以转轴支撑座412的配合孔413与转轴43的旋转实现磨削电主轴32的摆动,配合孔413内的轴承与转轴43配合实现结构间的活动流畅;转架411和转轴支撑座412分别加工,并和其他部件进行安装,可以良好的控制制造成本。

作为一种改进的具体实施方式,约束组件42还包括两组耳架21和耳座22,其中第一个耳架21安装于气缸1的底部,第一个耳座22安装于布置架31上与第一个耳架21相对,第一个耳架21和第一个耳座22通过一根铰接轴23可旋转的配合设置;第二个耳架21安装于气缸1的气缸轴远端,第二个耳座22安装于转架411的底部与第二个耳架21相对,第二个耳架21和第二个耳座22通过一根铰接轴23可旋转的配合设置。

如图3、4所示,转架411和气缸1活动时的结构配合由两组耳架21和耳座22实现,两组耳架21和耳座22分别在上下的气缸1和气缸轴处实现了气缸1可进行灵活的摆动,配合摆动支架41的摆动方式可以良好的进行统一动作,结构上简单合理,有效的控制成本。

作为一种改进的具体实施方式,两组耳架21加工成u形,u形的底部分别与气缸1和气缸轴配合设置,u形的左右两处横向设置穿孔供铰接轴23穿设;耳座22伸入u形的中部空间并设置一穿孔供铰接轴23穿设。

如图3、4所示,以上结构令耳架21和耳座22稳定的安装,耳架21和耳座22可以良好的和铰接轴23配合穿设并且进行旋转,耳架21和耳座22对铰接轴23的受力均匀,有利于在摆动时结构间的稳定,以及零部件可以长期使用减少磨损。

作为一种改进的具体实施方式,布置架31包括底架311、台板312和上罩313,底架311内容纳接屑腔33,台板312设置于底架311上部形成供磨削电主轴32设置的平面,上罩313设置于台板312和接屑腔33上方开口的周边围成一圈阻挡废屑向外飞出的结构。

如图1、2所示,台板312用于安装多个磨削电主轴32,前方的接屑腔33用于承接废屑,接屑腔33位于底架311中,底架311的剩余空间可以用于设置其余的控制、电源、线路等组件,上罩313阻挡废屑向外飞出,更有利于保持生产环境的整洁。

作为一种改进的具体实施方式,上罩313包括侧围墙3131和斜围墙3132,斜围墙3132底端连接于台板312和接屑腔33上方开口的周边,侧围墙3131竖直的设置于斜围墙3132上端,侧围墙3131其中三面高于另一面,较低的一面面向接屑腔33和磨削头所在一侧供外部工件伸入。

如图1、2所示,斜围墙3132利于对废屑进行引导,具有一定重量的废屑积累后可沿着斜围墙3132滑下,可以落到接屑腔33或台板312处,因磨削是在前方进行,所以废屑更多的是在前方的斜围墙3132处,落下时可以顺利的落入接屑腔33中,更有利于收集;侧围墙3131设置的具有一定的高度来阻挡可能的废屑飞出,而前方设置的较低,便于机械手和工件的伸入。

作为一种改进的具体实施方式,接屑腔33上方开口周边设置有倾斜设置的导向边缘331。

如图1、2所示,导向边缘331和斜围墙3132的作用类似,起到引导的作用,来避免废屑在边缘的堆积,更有利于废屑的有效收集。

作为一种改进的具体实施方式,接屑腔33的底部侧边开设开口并连接一排屑机34,排屑机34的出口端设置一接屑斗35。

如图1、2所示,排屑机34可通过风机来吸走接屑腔33中积累的废屑,并收集到出口端的接屑斗35处,接屑斗35可以是现有的推车结构,在收集满废屑后运走,通过排屑机34和接屑斗35的设置可以在机器运行状态下定期清理接屑腔33中的废屑,而不必停机进行清理,提高生产效率,保证经济利益。

作为一种改进的具体实施方式,磨削电主轴32依次排列设置三组。通过三组磨削电主轴32来设置三种不同规格的磨削头,可以基本满足绝大部分工件的磨削需求,从而可以有效的设计布置架31的大小,减少整体机构的占用空间;控制磨削电主轴32的数量,有效的控制成本。

以上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发明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