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进的板坯连铸机引锭杆对中机构工作行程调节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622164发布日期:2019-01-15 23:54阅读:411来源:国知局
改进的板坯连铸机引锭杆对中机构工作行程调节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炼钢厂板坯连铸机引锭杆对中机构工作行程调节装置结构的改进,特别是一种改进的板坯连铸机引锭杆对中机构工作行程调节装置。



背景技术:

炼钢厂引锭杆对中装置主要应用在板坯连铸机上,它和引锭杆收存装置配套使用。收存引锭杆时,小车将引锭杆从辊道上托起,在链条的牵引下小车沿倾斜的导轨向上移动,将引锭杆移出流线收存到存放位置;送引锭杆时,小车送引锭杆沿轨道下行,将引锭杆放到辊道上的送引锭位置。然后在使用引锭杆对中装置,使引锭杆平行于流线,并置于辊道的中心,在连铸机在开浇前,引锭杆能准确的送到结晶器内,确保连铸机正常开浇。引锭杆对中装置设于运输辊道旁、引锭杆收存装置的对面,采用液压缸驱动的摆动式结构,推头处设有调整垫片,由4个推头和油缸构成,油缸固定在4个焊接底座上,底座与基础相连接固定。

存在的主要问题如下:

引锭杆收存装置及引锭杆对中装置在使用一段时间后,各铰接点存在磨损(如链条),钢结构会发生变形,这些问题都会使引锭杆无法平行于流线,置于辊道的中心,导致送不到结晶器内,因此,需要对引锭杆重新进行对中工作。由于对中装置由四个推头组成,推头间隔距离为3m,而引锭杆全长12m;且对中后的精度要求较高(引锭杆距辊道边沿的尺寸为距北侧185mm,南侧215mm,偏差不得大于3mm),在对中时,如距离不对,需对4个推头进行调整,根据偏差的数值增加或减少推头和推杆之间的垫片,然后紧固螺栓,使油缸摆动,再次测量,如达不到尺寸要求;再将螺栓松开调整,调整工序繁琐,不易操作,耗时长,耽误检修时间,影响正常生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改进的板坯连铸机引锭杆对中机构工作行程调节装置,其结构合理,操作简便,省去了繁琐的调整工序,可以降低工人的劳动强度,缩短检修时间,提高工作效率,避免工人在繁琐的调整工序中发生安全事故,确保连铸机得正常生产。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改进的板坯连铸机引锭杆对中机构工作行程调节装置,包括在运输辊道旁设置着引锭杆对中装置,引锭杆对中装置的结构为铰接在底座上的液压缸其另一端与铰接在底座上的大臂中部铰接,大臂连接着推杆,推杆端部设置的推头与引锭杆相配合,在推头上沿其中心线焊接着全螺纹丝杆,在推杆上焊接着与全螺纹丝杆相配合的第一固定螺母,并且在全螺纹丝杆上还设置着第一预紧螺母,位于全螺纹丝杆两侧的推杆端板上分别焊接着第二固定螺母,装有第二预紧螺母的顶丝与第二固定螺母相配合,顶丝的端头与推头的背面相配合。

本实用新型在原有设备上进行,主要是省去使用垫片来调整推头的工序,对推头和推杆做部分改进,具体办法如下:在推头上焊接一件全螺纹丝杆,在推杆上部焊接一件与丝杆配合的固定螺母,并在两侧各焊接一套顶丝装置。

当需用对中装置调整时,旋转推头上的全螺纹丝杆,进行距离的调整,达到尺寸要求后,将两套顶丝旋紧,顶住推头,并将预紧螺母紧固,防止后期使用时产生振动,造成尺寸发生变化。

主要改进效果:

本实用新型操作简便,省去了繁琐的调整工序,维修人员由以前的4人缩减为2人、维修时间由以前的4小时缩减为1小时,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缩短了检修时间,避免职工在繁琐的调整工序中发生安全事故,确保了连铸机得正常生产,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结构合理,操作简便,省去了繁琐的调整工序,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缩短了检修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避免了工人在繁琐的调整工序中发生安全事故,确保了连铸机得正常生产。

附图说明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描述,图1为本实用新型主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俯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改进的板坯连铸机引锭杆对中机构工作行程调节装置,如图1、图2所示,包括在运输辊道旁设置着引锭杆对中装置,引锭杆对中装置的结构为铰接在底座上的液压缸其另一端与铰接在底座上的大臂中部铰接,大臂连接着推杆1,推杆1端部设置的推头2与引锭杆相配合,在推头2上沿其中心线焊接着全螺纹丝杆3,在推杆1上焊接着与全螺纹丝杆3相配合的第一固定螺母4,并且在全螺纹丝杆3上还设置着第一预紧螺母5,位于全螺纹丝杆3两侧的推杆端板9上分别焊接着第二固定螺母6,装有第二预紧螺母7的顶丝8与第二固定螺母6相配合,顶丝8的端头与推头2的背面相配合。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