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温控多元合金共渗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892480发布日期:2018-11-09 20:32阅读:292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多元合金加工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智能温控多元合金共渗装置。



背景技术:

采用多元合金共渗来处理钢铁制件表面防腐的技术,是真空渗锌工艺技术的又一突破,是在热镀锌、电镀锌、粉末渗锌和真空渗锌技术处理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渗锌除锌粉助渗剂、渗锌辅料外,另加铝、镍、稀土金属等元素,在真空条件下进行的一种复杂的物理化学反应。锌和其他金属元素渗入钢铁表层后,多元金属之间互相反应及其与基体金属的冶金结合,形成多种合金共渗层。其厚度、硬度、耐磨性、耐蚀性等均获得更大提高,远远超过镀锌和普通粉末渗锌,是传统金属表面处理工艺技术的替代技术,具有前所未有的更新和前景。多元合金共渗炉是一种可对被加工工件表面进行多元合金复合锌进行渗入式热处理的加热炉。目前市面上出现的多元合金共渗炉,使用时钢铁制件在放置时不方便,加大了工人的劳动强度,并且渗炉内温度不稳定,使多元合金渗层不均,其产品的合格率低,效率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智能温控多元合金共渗装置。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

一种智能温控多元合金共渗装置,包括底座、支架、筒盖、支撑辊,所述底座上方设置所述支架,所述支架上方设置所述支撑辊,所述支撑辊上方设置内筒,所述内筒一侧设置所述筒盖,所述筒盖上设置把手,所述内筒上远离所述筒盖处设置转轴,所述转轴一侧设置大齿轮,所述大齿轮下方设置小齿轮,所述小齿轮一侧设置电动机,所述底座上方位于所述支架之间设置导轨,所述导轨上设置移动轮,所述内筒外侧设置第一外筒,所述内筒另一侧设置第二外筒,所述第一外筒、所述第二外筒外侧设置加强筋板,所述加强筋板下方设置驱动电机,所述内筒内壁设置保温层,所述内筒内设置置物架,所述内筒内设置温度感应器,所述第一外筒、所述第二外筒内侧设置加热管,所述底座上位于所述电动机前侧设置控制箱。

上述结构中,所述电动机带动所述小齿轮转动,所述小齿轮与所述大齿轮啮合带动所述大齿轮转动,所述大齿轮带动所述转轴转动,所述转轴带动所述内筒转动,所述支架、所述支撑辊支撑所述内筒转动,所述驱动电机带动所述移动轮在所述导轨上移动,进而所述第一外筒、所述第二外筒与所述内筒之间保持距离,方便多元合金在所述置物架上的取放,所述温度感应器检测所述内筒内的温度,反馈给所述控制箱,当超出设定温度范围时,所述控制箱控制所述加热管加热,使所述内筒内保持在一定温度范围。

为了进一步提高多元合金共渗炉的质量和使用便捷,所述支架与所述底座之间通过焊接连接,所述支撑辊与所述支架之间通过轴承连接。

为了进一步提高多元合金共渗炉的质量和使用便捷,所述筒盖与所述内筒之间通过铰链连接,所述把手与所述筒盖之间通过焊接连接。

为了进一步提高多元合金共渗炉的质量和使用便捷,所述支撑辊与所述内筒之间通过转动连接,所述加强筋板与所述第一外筒、所述第二外筒之间通过焊接连接。

为了进一步提高多元合金共渗炉的质量和使用便捷,所述移动轮与所述加强筋板之间通过螺栓连接,所述温度感应器、所述加热管、所述电动机、所述驱动电机与所述控制箱之间通过电连接,所述温度感应器与所述内筒之间通过螺钉连接。

为了进一步提高多元合金共渗炉的质量和使用便捷,所述电动机与所述底座之间通过螺栓连接,所述小齿轮与所述电动机之间通过键连接。

为了进一步提高多元合金共渗炉的质量和使用便捷,所述转轴与所述内筒之间通过焊接连接,所述大齿轮与所述转轴之间通过花键连接,所述大齿轮与所述小齿轮之间通过齿啮合连接。

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具有装卸物料方便,渗炉内温度可实时监控调节,共渗效率高,提高多元合金共渗质量,减轻工人劳动强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智能温控多元合金共渗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智能温控多元合金共渗装置的左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智能温控多元合金共渗装置的内筒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智能温控多元合金共渗装置的第二外筒内侧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智能温控多元合金共渗装置的电路控制流程框图。

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底座;2、支架;3、筒盖;4、支撑辊;5、把手;6、内筒;7、第一外筒;8、转轴;9、大齿轮;10、电动机;11、小齿轮;12、移动轮;13、导轨;14、驱动电机;15、加强筋板;16、第二外筒;17、保温层;18、置物架;19、温度感应器;20、加热管;21、控制箱。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图5所示,一种智能温控多元合金共渗装置,包括底座1、支架2、筒盖3、支撑辊4,底座1上方设置支架2,支架2支撑支撑辊4,支架2上方设置支撑辊4,支撑辊4支撑内筒6旋转,支撑辊4上方设置内筒6,内筒6一侧设置筒盖3,筒盖3上设置把手5,把手5方便筒盖3打开,内筒6上远离筒盖3处设置转轴8,转轴8一侧设置大齿轮9,大齿轮9带动内筒6转动,大齿轮9下方设置小齿轮11,小齿轮11传递电动机10动力,小齿轮11一侧设置电动机10,电动机10产生转动动力,底座1上方位于支架2之间设置导轨13,导轨13为移动轮12移动轨道,导轨13上设置移动轮12,移动轮12方便第一外筒7、第二外筒16移动,内筒6外侧设置第一外筒7,内筒6另一侧设置第二外筒16,第一外筒7、第二外筒16对内筒6形成密封空间,第一外筒7、第二外筒16外侧设置加强筋板15,加强筋板15下方设置驱动电机14,驱动电机14为移动轮12移动提供动力,内筒6内壁设置保温层17,保温层17防止温度散失,内筒6内设置置物架18,置物架18放置多元合金,内筒6内设置温度感应器19,温度感应器19型号为WR-203,温度感应器19检测内筒6内温度,第一外筒7、第二外筒16内侧设置加热管20,加热管20为内筒6内提供热量,底座1上位于电动机10前侧设置控制箱21。

上述结构中,电动机10带动小齿轮11转动,小齿轮11与大齿轮9啮合带动大齿轮9转动,大齿轮9带动转轴8转动,转轴8带动内筒6转动,支架2、支撑辊4支撑内筒6转动,驱动电机14带动移动轮12在导轨13上移动,进而第一外筒7、第二外筒16与内筒6之间保持距离,方便多元合金在置物架18上的取放,温度感应器19检测内筒6内的温度,反馈给控制箱21,当超出设定温度范围时,控制箱21控制加热管20加热,使内筒6内保持在一定温度范围。

为了进一步提高多元合金共渗炉的质量和使用便捷,支架2与底座1之间通过焊接连接,支撑辊4与支架2之间通过轴承连接,筒盖3与内筒6之间通过铰链连接,把手5与筒盖3之间通过焊接连接,支撑辊4与内筒6之间通过转动连接,加强筋板15与第一外筒7、第二外筒16之间通过焊接连接,移动轮12与加强筋板15之间通过螺栓连接,温度感应器19、加热管20、电动机10、驱动电机14与控制箱21之间通过电连接,温度感应器19与内筒6之间通过螺钉连接,电动机10与底座1之间通过螺栓连接,小齿轮11与电动机10之间通过键连接,转轴8与内筒6之间通过焊接连接,大齿轮9与转轴8之间通过花键连接,大齿轮9与小齿轮11之间通过齿啮合连接。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