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光学零件抛光修正夹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118971发布日期:2018-11-30 20:58阅读:339来源:国知局
一种光学零件抛光修正夹具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夹具领域,涉及一种夹具,尤其涉及一种光学零件抛光修正夹具。



背景技术:

现有实际生产和生活过程中,越来越多的光学零件需要通过打磨来进行表面抛光以得到光亮、平整的表面,但是抛光轮长时间连续抛光光学零件会出现表面磨损边形,所以需要人为的定期通过夹具调整抛光轮,否则容易导致加工件表面的抛光不平整,影响光学零件表面的平面度,降低了抛光轮的抛光精度。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抛光精度高的光学零件抛光修正夹具。

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光学零件抛光修正夹具,包括呈圆盘状的盘体,所述盘体的外缘处具有若干均布的齿牙,所述盘体的中部开设有用于安装转轴的安装孔,所述转轴贯穿盘体设置,所述转轴的上下两端分别设有抛光轮,所述盘体上还设有贯穿盘体用于放置待抛光件的抛光孔,所述抛光孔的数量至少为三个,所述三个抛光孔周向均布于盘体上,相邻两抛光孔之间的盘体上还开设有用于多个用于安装基丸的校正孔,所述校正孔的直径与所述抛光孔的直径的比值为S,1/8≤S≤1/4。

优选的,所述S=1/5。

优选的,所述抛光孔的数量为4个,4个抛光孔成矩形状设置于盘体上。

优选的,相邻两抛光孔之间至少具有三个校正孔且该三个校正孔形成距离相邻两抛光孔间距相等的校正单元,各校正孔内分别设置有基丸。

优选的,所述基丸的直径与盘体的厚度相等。

优选的,所述抛光孔的直径为D,D=75mm。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在相邻两抛光孔之间还开设有多个用于安装基丸的校正孔,当基丸安装于校正孔内,基丸能校正抛光轮与盘体两者之间的间距相等,这样保证抛光轮的抛光精度,提高了待抛光件表面的平整性,具体地,所述校正孔的直径与所述抛光孔的直径比值为S,1/8≤S≤1/4,这样设置的好处在于,当S<1/8时,所述校正孔的直径过小,这样容易导致校正孔内的基丸直径过小,降低了基丸校正的准确性;当S大于1/4时,所述校正孔的直径过大,使得校正孔在盘体面积的占比过大,导致本实用新型盘体的直径过大,增加了盘体的制造成本;当1/8≤S≤1/4时,这样设置保证本实用新型基丸的校正的准确性,同时也提高本实用新型的抛光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光学零件抛光修正夹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光学零件抛光修正夹具一较佳实施例中盘体的俯视图;

图中所标各部件名称如下:

1、盘体;11、抛光孔;12、校正孔;13、基丸;2、齿牙;3、转轴;4、抛光轮。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如图1至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为一种光学零件抛光修正夹具,具体地,该夹具包括用于放置待抛光件的盘体1,盘体1的形状呈圆盘状且盘体1横向放置,所述盘体1的外缘处具有若干均布的齿牙2,在夹具一侧设置有电机,电机的伸出轴设有与齿牙2啮合的传动齿,从而电机能通过伸出轴转动并使传动齿带动盘体1转动。

所述盘体1的中部开设有用于安装转轴3的安装孔,所述转轴3贯穿盘体1设置,在转轴3的上下两端分别设有抛光轮4,所述盘体1能绕着转轴3相对两抛光轮4周向转动,在盘体1上还设贯穿盘体1用于放置待抛光件的抛光孔11,这样设置的好处在于,盘体1能带动待抛光件相对量抛光轮4周向转动,使得两抛光轮4能对待抛光件的上下两端面进行抛光处理,提高了抛光效率。

优选地,所述抛光孔11的数量为多个,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抛光孔11的数量为四个,所述四个抛光孔11呈矩形状周向均布于盘体1上,四个抛光孔11内均能安装所述待抛光件,这样保证了四个待抛光件能同时进行抛光,进一步提高了抛光效率。

在相邻两抛光孔11之间还开设有多个用于安装基丸13的校正孔12,当基丸13安装于校正孔12内,基丸13能校正抛光轮4与盘体1两者之间的间距相等,这样保证抛光轮4的抛光精度。同时,基丸13的设置有效减少对抛光轮4进行调整的次数,防止抛光轮4由于长时间工作而导致表面磨损影响待抛光件表面的平面度,提高了本实用新型的抛光效率。

具体地,所述校正孔12的直径与所述抛光孔11的直径比值为S,1/8≤S≤1/4,这样设置的好处在于,当S<1/8时,所述校正孔12的直径过小,这样容易导致校正孔12内的基丸13直径过小,降低了基丸13校正的准确性;当S大于1/4时,所述校正孔12的直径过大,使得校正孔12在盘体1面积的占比过大,导致本实用新型盘体1的直径过大,增加了盘体1的制造成本;当1/8≤S≤1/4时,这样设置保证本实用新型基丸13的校正的准确性,同时也提高本实用新型的抛光效率。

优选地,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S=1/5,这样设置的好处在于,有效避免了待抛光件的直径过大而导致盘体1的直径过大,导致盘体1的制造成本过高,同时这样设置有效保证了校正孔12的直径,防止基丸13直径过小而导致抛光轮4和盘体1之间存在表面不平整的现象。

进一步地,所述抛光孔11的直径为D,D=75mm。

优选地,相邻两抛光孔11之间至少具有三个校正孔12且该三个校正孔12形成一距离相邻两抛光孔11间距相等的校正单元,各校正孔12内分别设置有直径相等的基丸13,当基丸13置于校正孔12内时,保证了盘体1与抛光轮4之间的间距处处相等,从而提高了抛光的抛光精度。

进一步地,所述基丸13的直径大于或者等于盘体1的厚度,这样设置的好处在于,所述抛光轮4能对盘体1上的待抛光件进行抛光,同时所述基丸13能根据实际待抛光件表面抛光精度的需要进行适应性更换,提高了本实用新型的适用范围。

以上所述者,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范围,即凡依本实用新型所作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为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范围所涵盖,这里不再一一举例。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