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钢球冷镦机下模修整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703772发布日期:2019-01-22 21:57阅读:125来源:国知局
一种钢球冷镦机下模修整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钢球冷镦机下模修整装置。



背景技术:

钢球冷镦机下模在使用一段时间后需要使用研磨头对下模进行修整,现有的修模方法是将研磨头安装到台钻钻夹头上,而后工人手持下模,将下模球槽对研磨头进行手工磨砺,在手工磨砺时,一般是一手捏着下模上端,另一只手捏着下模下端绕着研磨头球心旋转,以磨砺出排料用的过渡圆弧,这种手工方式其用力和摆动角度都不是很规则,因此磨砺出的球槽存在误差,并且也存在磨头磨砺到人手的风险。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钢球冷镦机下模修整装置,用于解决现有手工磨砺冷镦机下模误差大和操作不安全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钢球冷镦机下模修整装置,包括旋转台、第一驱动电机和旋转棒,旋转台包括壳体,在壳体内安装有蜗轮和与蜗轮相啮合的蜗杆,在壳体一端安装有驱动机构,驱动机构与蜗杆传动连接,在壳体上方设有转盘,转盘同轴固定连接在蜗轮转轴上端;

第一驱动电机固定连接在转盘下端面上,在转盘内设有轴承,第一驱动电机输出轴设置在轴承内,第一驱动电机输出轴轴线延长线与转盘轴线延长线相交;

旋转棒包括管套和自锁夹头,管套下端同轴固定连接在第一驱动电机输出轴上,在管套内设有弹簧、顶杆和限位板,限位板固定连接在顶杆下端,弹簧两端分别抵靠在管套底部和限位板上,自锁夹头同轴固定连接在顶杆上端,在管套内壁上设有多条凸棱,在顶杆外壁上设有多条切槽,各条凸棱位于各条切槽内。

所述驱动机构包括固定连接在壳体上的第二驱动电机,第二驱动电机通过减速机与蜗杆传动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使用时,下模装夹在台钻钻夹头上,研磨头装夹在自锁夹头上,弹簧推动研磨头抵靠在下模球槽内,由旋转台驱动研磨头绕着下模轴线旋转,第一驱动电机驱动研磨头自转,在实现球槽磨砺的同时,完成对球槽过渡圆弧的磨砺,进而可以代替人工完成对下模的修整工作,不仅精度高,而后也可以避免工人手部接触到研磨头,保证工人操作时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关于旋转棒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关于下模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旋转台1、旋转棒2、第二驱动电机3、第一驱动电机4、钻夹头5、下模6、壳体11、蜗轮12、蜗杆13、转盘14、管套21、弹簧22、限位板23、顶杆24、凸棱25、切槽26、自锁夹头27、减速机31、轴承41、球槽61、过渡圆弧62。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和2所示,一种钢球冷镦机下模修整装置,包括旋转台1、第一驱动电机4和旋转棒2,

旋转台1包括壳体11,在壳体11内安装有蜗轮12和与蜗轮12相啮合的蜗杆13,在壳体11一端安装有驱动机构,驱动机构与蜗杆13传动连接,在壳体11上方设有转盘14,转盘14同轴固定连接在蜗轮12转轴上端;

第一驱动电机4固定连接在转盘14下端面上,在转盘14内设有轴承41,第一驱动电机4输出轴设置在轴承41内,第一驱动电机4输出轴轴线延长线与转盘14轴线延长线相交;

旋转棒2包括管套21和自锁夹头27,管套21下端同轴固定连接在第一驱动电机4输出轴上,在管套21内设有弹簧22、顶杆24和限位板23,限位板23固定连接在顶杆24下端,弹簧22两端分别抵靠在管套21底部和限位板23上,自锁夹头27同轴固定连接在顶杆24上端,在管套21内壁上设有多条凸棱25,在顶杆24外壁上设有多条切槽26,各条凸棱25位于各条切槽26内。

所述驱动机构包括固定连接在壳体11上的第二驱动电机3,第二驱动电机3通过减速机31与蜗杆13传动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方法和工作原理为:

第一步:将旋转台1固定连接到台转操作台上,确保蜗轮12转轴轴线与台钻钻夹头同轴。

第二步:先将下模6装夹到台钻钻夹头5上,而后再将研磨头7装夹到自锁夹头27上。

第三步:慢慢下降钻夹头,让研磨头7抵靠在下模6球槽61中,与此同时要求弹簧22压缩,其中弹簧22的作用在于:能够确保研磨头7实时抵靠在下模6球槽61内,保证研磨的有效性;凸棱25和切槽26的作用在于:在确保顶杆24自由伸缩的同时,防止其自转。

第四步:开启台钻、第一驱动电机4和第二驱动电机3,台钻驱动下模6旋转,第一驱动电机4驱动研磨头7自转,第二驱动电机3驱动研磨头7绕着转盘14轴线缓慢旋转,实现对下模6球槽61和过渡圆弧62的磨砺。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