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砂光机的进料台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950469发布日期:2019-02-22 21:57阅读:164来源:国知局
一种砂光机的进料台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板材加工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砂光机的进料台。



背景技术:

砂光机是一种通过砂布、砂轮、砂纸、百洁布、不织布抛光轮等物理去除的方式,使被加工物表面更加光滑平整、厚度均匀一致的设备,多用于建材行业。

对木料进行加工时,操作人员将被加工木料运送至砂光机的进料口,并将被加工木料从砂光机的进料口推送至砂光机体内,被加工木料此时开始被加工。但是现有的砂光机的进料口处供被加工木料放置的支撑段较短,当操作人员需要对较长的木料表面进行磨削时,因木料较长,木料未进行加工的一端需要操作人员抬动,使木料基本水平,才能使得木料能够顺利的进行加工。

虽然操作人员抬动木料能够使木料顺利加工,但是长时间的抬动木料给操作人员带来了较高的劳动强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砂光机的进料台,具有减少操作人员劳动强度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砂光机的进料台,包括砂光机本体和进料台,所述进料台设置在砂光机本体进料的一侧且与砂光机本体碰触,所述进料台包括支撑腿和支撑板,所述支撑腿设置为多个且均设置在支撑板的同一侧壁,所述支撑板远离支撑腿的侧壁与砂光机本体进料的端面设置在同一水平面,所述支撑腿远离支撑板的一端与地面接触。

实施上述技术方案,加工木料时操作人员将木料抬动至进料台上,随后操作人员推动木料进入砂光机本体内进行加工,当木料加工部分后操作人员此时可准备下一块木料;进料台的设置使得操作人员无需在加工木料时一直抬动木料使木料保持水平减少了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木料在进行加工时操作人员可对下一块所需加工的木料进行准备,提高了操作人员的工作效率。

进一步,所述支撑板包括连接杆和水平设置的移动板,所述连接杆至少设置为四根,所述移动板至少设置为两根,四根连接杆的端点依次铰接形成菱形,菱形的两个对角点分别与两个不同的移动板铰接,菱形与移动板的铰接点设置在移动板靠近地面的中心位置处,所述支撑腿设置在不同的移动板靠近地面的端面且分别靠近移动板的两端设置。

实施上述技术方案,当需要加工较长的木料时,操作人员拉动远离砂光机本体的移动板向远离砂光机本体的方向移动,此时靠近砂光机本体的移动板与远离砂光机本体的移动板间的距离变长,使得此时的进料台可承放较长的木料;当加工较短的物料时,使移动板间的距离变短即可;移动板间的距离可改变使得该砂光机的进料台能够适应不同长度的木料的加工。

进一步,靠近所述砂光机本体的移动板与远离砂光机本体的移动板间连接有伸缩杆且伸缩杆设置在移动板靠近地面的端面,所述伸缩杆包括外套杆与内杆,所述外套杆套设在内杆外。

实施上述技术方案,当移动板设置较多时,伸缩杆对设置在进料台中部位置的连接杆进行支撑,即对设置在进料台中部位置的移动板进行支撑,使得该砂光机的进料台的结构更加稳定。

进一步,所述外套杆上螺纹穿设有螺杆,所述螺杆垂直于外套杆的轴线设置,所述螺杆在外套杆内的一端可与内杆的侧壁抵接。

实施上述技术方案,转动螺杆使螺杆与内杆抵接,即可固定伸缩杆的长度,即可固定移动板间的距离,减少进料台因碰撞使移动板间的距离发生改变的现象发生。

进一步,所述螺杆在外套杆内的一端设置有抵接块。

实施上述技术方案,抵接块的设置增大了与内杆的接触面积使得罗昂更易固定内杆与外套杆间的相对位置。

进一步,所述螺杆远离外套杆的一端设置有把手。

实施上述技术方案,把手的设置方便操作人员转动螺杆。

进一步,所述移动板远离地面的端面设置有万向滚珠。

实施上述技术方案,万向滚珠的设置方便木板的移动,减少了木板与移动板间的摩擦力。

进一步,所述移动板远离砂光机本体的支撑腿上设置有滚轮,所述滚轮与地面接触。

实施上述技术方案,滚轮的设置方便操作人员拉动移动板,改变移动板间的距离。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一、进料台的设置使得操作人员无需在加工木料时一直抬动木料使木料保持水平减少了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

二、移动板间的距离可改变使得该砂光机的进料台能够适应不同长度的木料的加工。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整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伸缩杆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砂光机本体;2、进料台;21、支撑腿;211、滚轮;22、支撑板;221、连接杆;222、移动板;223、万向滚珠;23、伸缩杆;231、外套杆;232、内杆;233、螺杆;234、抵接块;235、把手。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描述。

实施例:

如图1所示,一种砂光机的进料台,包括砂光机本体1和进料台2。进料台2包括支撑腿21和支撑板22,支撑板22包括连接杆221和移动板222,本实施例中连接杆221设置为八根,移动板222设置为三个。

如图1、2所示,八根连接杆221分为两组且一组四根,四根连接杆221的端点依次铰接形成菱形设置,菱形的两个对角点分别与两个不同的移动板222铰接,每组连接杆221形成的菱形的对角点分别与不同的移动板222铰接且分别设置在移动板222的中心点处。靠近砂光机本体1的移动板222与远离砂光机本体1的移动板222间连接有伸缩杆23,伸缩杆23包括外套杆231与内杆232,外套杆231套设在内杆232外。外套杆231上螺纹连接有垂直于伸缩杆23的螺杆233,螺杆233在外套杆231内的一端设置有抵接块234,螺杆233在外套杆231外的一端设置有把手235。本实施例中连接杆221与伸缩杆23均设置在移动板222靠近地面的端面设置,本实施例中伸缩杆23设置为两根,且分别靠近移动板22的两端设置。

本实施例中支撑腿21设置为四根且靠近砂光机本体1的移动板222与远离砂光机本体1的移动板222上分别均设置有两个,靠近砂光机本体1的支撑腿21与地面接触,远离砂光机本体1的支撑腿21靠近地面的一端设置有滚轮211,且滚轮211与地面接触。

当需要加工较长木料时:操作人员拉动远离砂光机本体1的移动板222向远离砂光机本体1的方向移动,此时菱形被拉长即两相邻的移动板222间的距离增长。同时伸缩杆23伸长,操作人员握住把手235转动螺杆233使抵接块234抵紧内杆232,此时即可固定伸缩杆23位置,同时限定了移动板222间的位置,此时操作人员可将加工木料抬至进料台2上,推送至砂光机本体1进行加工。

进料台2的长度可进行调节使得当加工较长木料时可进行拉长;当加工较短木料时可进行缩短。减少了在加工较短木料时进料台2因较长导致的占地面积较大,浪费空间的现象发生。

滚轮211的设置方便操作人员拉动移动板222,改变移动板222间的距离。

如图1所示,移动板222远离地面的端面设置有万向滚珠223。万向滚珠223的设置方便木板的移动,减少了木板与移动板222间的摩擦力。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