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铸造用混砂、翻砂的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677204发布日期:2019-05-15 23:51阅读:781来源:国知局
一种铸造用混砂、翻砂的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铸造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铸造用混砂、翻砂的系统。



背景技术:

现有混砂设备中,较大的混砂设备可以实现连续混砂,混砂效率高,混砂效果好,但大型的混砂设备只适用于规模较大的铸造厂,且大型混砂机占用空间较大,不便于运输及维修;小型的混砂设备适用于较小规模的铸造厂,小型混砂机的混砂模式为小批量定量混制铸造砂,由于其体积较小,故其便于运输及维修,灵活性较高,但小型混砂机存在混砂生产效率较低、混砂不均匀等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铸造用混砂、翻砂的系统,有效的克服了现有技术的缺陷。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铸造用混砂、翻砂的系统,包括螺旋送料绞龙和翻砂箱;

上述翻砂箱为竖直设置且内部中空的圆柱状箱体,其上端设有与其内部连通的进料管;

上述螺旋送料绞龙的一端具有加料口,另一端具有排料口,上述螺旋送料绞龙设有上述排料口的一端倾斜向上延伸至上述进料管的上方,上述排料口通过管道与上述上述进料管连通;

上述翻砂箱内同轴设有空心的转轴,上述转轴上均布有多个水平设置的空心的搅拌杆,上述搅拌杆的内部空腔与上述转轴的内部空腔相连通,且上述搅拌杆上沿其长度方向均布有出胶孔;

上述翻砂箱的下端中部设有DD马达,上述转轴的下端穿过上述翻砂箱的底壁与上述DD马达的驱动端传动连接;

上述转轴的下端安装有与其内部连通的旋转接头,上述旋转接头通过管路连接高压粘结剂源;

上述翻砂箱的侧壁的下端开有与其内部连通的出料口,上述出料口处设有用以关闭或打开其的第一流量闸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整个系统结构简单,利于上下料,能够充分将型砂和粘结剂搅拌均匀,提高后续铸造的质量。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进一步,上述转轴侧壁上贯穿设有多组自上向下分布并与上述搅拌杆一一对应的螺纹孔,每组上述螺纹孔沿周向均布在上述转轴的侧壁上,上述搅拌杆一端开口,并在其开口端的外周上设有外螺纹,上述搅拌杆的开口端螺纹安装在对应的上述螺纹孔处。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该设计利于搅拌杆的拆装、及对单个搅拌杆的检修及清理。

进一步,上述高压粘结剂源包括粘结剂箱和电动抽液泵,上述电动抽液泵的进液端伸入上述粘结剂箱内,其出液端通过管路连接上述旋转接头。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高压粘结剂源结构简单,粘结剂。

进一步,上述进料管处设有用以调节其落料量的第二流量闸门,且上述第二流量闸门位于上述翻砂箱的上方。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便于调节进入翻砂箱的砂量。

进一步,上述进料管的横截面为圆形,且其直径自上向下逐渐减小,其上端位于上述翻砂箱上方,其下端穿过上述翻砂箱的顶壁伸入上述翻砂箱内部的上部。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该设计利于砂沿进料管内壁的滑落。

进一步,上述翻砂箱的底部均匀设有多个支撑脚。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该设计使DD马达悬空,利于布置与高压粘结剂源的管路。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铸造用混砂、翻砂的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铸造用混砂、翻砂的系统中转轴与搅拌杆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1、螺旋送料绞龙,2、翻砂箱,3、转轴,4、DD马达,5、高压粘结剂源,21、进料管,22、出料口,23、第一流量阀门,24、支撑脚,31、搅拌杆,32、旋转接头,51、粘结剂箱,52、电动抽液泵,211、第二流量闸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实施例: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铸造用混砂、翻砂的系统包括螺旋送料绞龙1和翻砂箱2;

上述翻砂箱2为竖直设置且内部中空的圆柱状箱体,其上端设有与其内部连通的进料管21;

上述螺旋送料绞龙1的一端具有加料口,另一端具有排料口,上述螺旋送料绞龙1设有上述排料口的一端倾斜向上延伸至上述进料管21的上方,上述排料口通过管道与上述上述进料管21连通;

上述翻砂箱2内同轴设有空心的转轴3,上述转轴3上均布有多个水平设置的空心的搅拌杆31,上述搅拌杆31的内部空腔与上述转轴3的内部空腔相连通,且上述搅拌杆31上沿其长度方向均布有出胶孔;

上述翻砂箱2的下端中部设有DD马达4,上述转轴3的下端穿过上述翻砂箱2的底壁与上述DD马达4的驱动端传动连接;

上述转轴3的下端安装有与其内部连通的旋转接头32,上述旋转接头32通过管路连接高压粘结剂源5,该旋转接头32可相对于所述转轴3转动,从而使得外接高压粘结剂源5的管路不会随转轴3一起转动,避免绕管的现象发生;

上述翻砂箱2的侧壁的下端开有与其内部连通的出料口22,上述出料口22处设有用以关闭或打开其的第一流量闸门23。

使用过程中,将新砂和旧砂按一定比例投入螺旋送料绞龙1的加料口,,开启螺旋送料绞龙1将砂输送至进料管21内,之后掉落进入翻砂箱2内,同步,DD马达带动转轴3及多根搅拌杆31转动,对翻砂箱2内砂充分搅拌,搅拌过程中粘结剂由高压粘结剂源5输入进入转轴3内部,再由转轴3内部进入每根搅拌杆31内,最后经每根搅拌杆31上的出胶孔出胶,充分与砂进行混合均匀,待搅拌一定时长后,打开第一流量闸门23,混合后的砂由出料口22流出即可,整个过程通过螺旋送料绞龙1由抵触向高处送料,非常方便,大大降低了劳动强度,此外,粘结剂充分混入砂内部,能够混合更均匀。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一般的在螺旋送料绞龙1的加料口连接有料斗,利于新砂和旧砂的装填。

较佳的,上述转轴3侧壁上贯穿设有多组自上向下等间距间隔分布并与上述搅拌杆31一一对应的螺纹孔,每组上述螺纹孔沿周向均布在上述转轴3的侧壁上,上述搅拌杆31一端开口,并在其开口端的外周上设有外螺纹,上述搅拌杆31的开口端螺纹安装在对应的上述螺纹孔处,该设计使得搅拌杆31可根据需求随意拆装,便于后期对搅拌杆31的清理以及搅拌杆31损坏后的检修、更换,非常方便。

较佳的,上述高压粘结剂源5包括粘结剂箱51和电动抽液泵52,上述电动抽液泵52的进液端伸入上述粘结剂箱51内,其出液端通过管路连接上述旋转接头32,通过电动抽液泵52可将粘结剂液体直接送入每根搅拌杆31内,确保粘结剂的正常输送,利于后续的搅拌。

较佳的,上述转轴3的上端设置为锥形,且锥尖端向上,避免砂掉落在转轴3上端无法搅拌混合。

较佳的,上述进料管21处设有用以调节其落料量的第二流量闸门211,且上述第二流量闸门211位于上述翻砂箱2的上方,可根据内部搅拌的情况调节第二流量闸门211的状态,从而更好的控制砂的混合搅拌效果。

较佳的,上述进料管21的横截面为圆形,且其直径自上向下逐渐减小,其上端位于上述翻砂箱2上方,其下端穿过上述翻砂箱2的顶壁伸入上述翻砂箱2内部的上部,整个进料管21内部光滑,且形成一定坡度,利于砂沿其内壁的滑落,确保砂不会堆积在进料管21内,利于下料。

较佳的,上述翻砂箱2的底部均匀设有多个支撑脚24,该设计使得翻砂箱2悬空,利于旋转接头32与5之间管路的连接布置。

上述翻砂箱2的由上端开口的箱体和箱盖构成,箱盖可拆卸的安装在箱体上,进料管21设置在箱盖中部,利于开箱对翻砂箱内部的清理或是故障的检修及排查。

一般的,上述出料口22设置有多个,并沿轴向均布在上述翻砂箱2的侧壁下端外周上,利于从不同位置的出料。

上述翻砂箱2的底部还设有安装架,上述DD马达4固定在安装架上。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