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平衡超声波刀盘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794769发布日期:2019-05-31 20:40阅读:227来源:国知局
动平衡超声波刀盘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机床加工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动平衡超声波刀盘。



背景技术:

刀柄作为机床主轴与切削刀具之间的连接件,起到刚性连接机床主轴与切削刀具的作用;而为了适应旋转超声加工,人们将振动系统集成到刀柄中,得到超声波刀柄。

然而,传统集成有振动系统的超声波刀柄结构不够稳固,其变幅杆经过碰撞容易发生倾斜,从而加大变幅杆的圆跳动,影响变幅杆的动平衡,导致超声波刀柄加工精度较差,使用寿命较短。

TWM372763U公开了一种超声波振动式刀具模组,第一线圈固定於固定本体。声波产生器电连接至第一线圈。旋转本体可转动地安装至固定本体。第二线圈固定於旋转本体。两第一接点固定於旋转本体上并电连接至第二线圈。刀把本体可拆卸地装设於旋转本体上。两第二接点固定於刀把本体上,并分别电连接至两第一接点。稳压电路板设於刀把本体上,并具有两输入端电连接至两第二接点,用以稳定第二线圈於旋转时产生的输入电压并於两个输出端输出输出电压。第一压电片及第二压电片分别电连接至两个输出端以共同产生振动。扩幅杆固定於刀把本体,用以对振动予以扩幅,上述超声波振动式刀具模组加工精度有待提高,能加工的材料以及加工效率有限。

CN106181595A公开了一种固结磨料超声加工装置及方法,属于硬脆性材料加工领域,可以进行异形孔加工和平面磨削加工,所述固结磨料超声加工装置包括XY轴进给装置、工作槽、主轴立柱、固结磨料工具、Z轴伺服进给装置和超声波发生系统,所述超声波发生器采用超声恒流电源,所述超声恒流电源包括用于采集超声换能器两端的电流和电压的采集单元和用于计算超声加工系统的等效阻抗的处理单元,所述处理单元将计算的等效阻抗与阻抗设定值进行比较后对固结磨料工具的进给速度和/或超声波发生器的输出电流进行调节。上述固结磨料超声加工装置虽然加工精度较高,然而效率不高,无法实现保证加工精度的情况下快速加工。

KR20150101628A公开了一张自由仿形切割高硬度材料的装置,用于切割硬质材料,利用超声波,包括:切削刀具,其具有超声波发生器切割硬质材料与金刚石研磨,利用超声波从超声波发生器以及主要制作自不锈钢;一磨料喷射器施加磨料,包括细金刚石的粒子硬质材料切割硬质材料;以及切削刀具驾驶装置,用于施加力切削刀具在垂直方向切割硬质材料。该装置切割一种硬质材料,利用超声波可应用,用于处理硬质材料例如蓝宝石以及增强玻璃施加到智能电话等,然而上述自由仿形切割高硬度材料的装置加工效率不高,无法实现保证加工精度的情况下快速加工。

因此,如何提供一种带动平衡环的刀盘,既能够保证变幅杆的稳定性又能够使刀柄加工精度准确,增长使用寿命,已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动平衡超声波刀盘,以解决现有技术中超声波刀盘在旋转过程中存在转动不平衡,从而导致加工精度差的技术问题。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动平衡超声波刀盘,包括刀柄、刀盘、动平衡环、超声波换能器、无线传输发射装置和无线传输接收装置;

所述刀柄包括刀柄主体和装配接头,所述刀柄主体与所述装配接头相连接;所述动平衡环套设于所述刀柄主体上,用于调整所述刀柄和所述刀盘形成的整体的重心位置;

所述刀柄主体远离所述装配接头的一端设置有容纳腔,所述超声波换能器位于所述容纳腔内;所述装配接头远离所述刀柄主体的一端设置有主轴装配腔体,用于使所述刀柄与主轴相连接;

所述无线传输发射装置位于所述主轴上,用于与超声电源发生器相连接;所述无线传输接收装置套设于所述刀柄主体上,并与所述超声波换能器连接;

所述刀盘呈圆盘状,其背离所述刀柄的端面的边缘处设置有环状的磨削部;且所述刀盘的中部设置有连接通孔;所述刀盘通过所述连接通孔与所述超声波换能器相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刀柄主体远离所述装配接头的一端的外壁面上设置有第一定位台阶,用于定位所述动平衡环。

进一步地,所述动平衡环包括环体和调节装置;

所述环体具有相对的内侧面和外侧面,所述环体的内侧面围成安装孔,用于所述刀柄主体相连接;所述外侧面设置有多个配重孔,且多个所述配重孔沿所述环体的周向等间隔布设;所述调节装置安装于所述配重孔中。

进一步地,所述超声波换能器包括变幅杆和压电振子,所述压电振子位于所述容纳腔内,所述变幅杆伸出所述容纳腔外;且所述变幅杆的第一端设置有装配法兰和压盖,所述变幅杆通过所述装配法兰与所述刀柄主体相连接,所述压盖压紧所述装配法兰;所述变幅杆的第二端的端面上设置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能够插入所述刀盘上的所述连接通孔内,使所述变幅杆与所述刀盘相连接;

所述压电振子与所述无线传输接收装置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磨削部上开设有多个排屑槽,多个所述排屑槽沿所述磨削部的周向均匀分布。

进一步地,所述刀盘的直径为79.8-80.2mm。

进一步地,所述刀柄本体的外壁面上设置有环形卡刀槽,所述环形卡刀槽的截面呈“V”形。

进一步地,所述刀柄本体的外壁上靠近所述环形卡刀槽处设置有扳手操作部;所述扳手操作部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扳手操作部对称设置于所述刀柄本体的两侧。

进一步地,所述装配接头为HSK主轴装配接头。

进一步地,所述刀柄主体上设置有通气孔。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的有益效果为: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动平衡超声波刀盘,包括刀柄、刀盘、动平衡环、超声波换能器、无线传输发射装置和无线传输接收装置。

其中,刀柄包括刀柄本体和装配接头,所述动平衡环套设于所述刀柄本体上,通过改变动平衡环内不同方向上的配重,从而改变调节刀柄、刀盘、超声波换能器和动平衡环形成的整体的重心的空间位置,以使其保持在刀柄的旋转轴线上,调节刀盘组件整体动态平衡性能,有利于维持刀盘组件转动过程中的平衡状态。

所述刀柄主体远离所述装配接头的一端设置有容纳腔,所述超声波换能器位于所述容纳腔内,超声波换能器用于对刀盘起到超声振动作用;所述装配接头远离所述刀柄主体的一端设置有主轴装配腔体,主轴装配腔体与机床主轴相适配,从而实现所述刀柄本体与主轴的连接。

所述无线传输发射装置位于所述主轴上,用于与超声电源发生器相连接;所述无线传输接收装置套设于所述刀柄主体上,并与所述超声波换能器连接;无线传输发射装置用于将超声电源发生器产生的高频电能信号通过无线传输的方式传递到无线传输接收装置上,无线传输接收装置用于接收无线传输发射装置发出的信号并将感应到的信号还原成高频电能信号传递给超声波换能器;超声波换能器将频率电信号转换为高频机械振动,并将振动传输到刀盘上实现超声加工。

所述刀盘呈圆盘状,其背离所述刀柄的端面的边缘处设置有环状的磨削部,磨削部凸出于刀盘端面,用于对工件进行磨削。所述刀盘的中部设置有连接通孔,所述刀盘通过所述连接通孔与所述超声波换能器相连接,从而将超声波换能器的高频振动传递至刀盘上实现超声加工。

本申请的动平衡超声波刀盘通过在刀柄内设置超声波换能器,使刀盘产生高频振动从而实现超声加工。并且,本申请通过设置动平衡环,能够调节刀柄、刀盘、超声波换能器和动平衡环形成的整体的重心的空间位置,以使其保持在刀柄的旋转轴线上,调节刀盘组件整体动态平衡性能,有利于维持刀盘组件转动过程中的平衡状态,提高加工精度,减少机械故障的发生。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动平衡超声刀盘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动平衡超声刀盘在第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动平衡超声刀盘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动平衡超声刀盘的拆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动平衡超声刀盘的刀柄和动平衡环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动平衡超声刀盘的刀柄和动平衡环的装配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动平衡超声刀盘的刀柄和动平衡环在第一视角下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动平衡超声刀盘的动平衡环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动平衡超声刀盘的动平衡环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刀柄,101-刀柄本体,102-容纳腔,103-装配接头,104-通气孔,105-主轴装配腔体,106-第一定位台阶,107-环形卡刀槽,108-扳手操作部;

2-动平衡环,201-内侧面,202-外侧面,203-配重孔,204-第一子环,205-第二子环;

3-超声波换能器,301-变幅杆,302-压电振子,303-装配法兰,304-压盖,305-连接杆;

4-无线传输接收装置;

5-刀盘,501-磨削部,502-连接通孔,503-排屑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显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

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参照图1至图9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动平衡超声波刀盘。

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动平衡超声波刀盘,如图1至图4所示,包括刀柄1、刀盘5、动平衡环2、超声波换能器3、无线传输发射装置和无线传输接收装置4;

如图5所示,刀柄1包括刀柄主体101和装配接头103,刀柄主体101与装配接头103相连接;动平衡环2套设于刀柄主体101上,用于调整刀柄1和刀盘5形成的整体的重心位置;

如图3所示,刀柄主体101远离装配接头103的一端设置有容纳腔102,超声波换能器3位于容纳腔102内;装配接头103远离刀柄主体101的一端设置有主轴装配腔体105,用于使刀柄1与主轴相连接;

如图1和图2所示,无线传输发射装置位于主轴上,用于与超声电源发生器相连接;无线传输接收装置4套设于刀柄主体101上,并与超声波换能器3连接;

如图1所示,刀盘5呈圆盘状,其背离刀柄1的端面的边缘处设置有环状的磨削部501;且刀盘5的中部设置有连接通孔502;刀盘5通过连接通孔502与超声波换能器3相连接。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动平衡超声波刀盘,包括刀柄1、刀盘5、动平衡环2、超声波换能器3、无线传输发射装置和无线传输接收装置4。

其中,如图5所示,刀柄1包括刀柄本体101和装配接头103,动平衡环2套设于刀柄本体101上,通过改变动平衡环2内不同方向上的配重,从而改变调节刀柄1、刀盘5、超声波换能器3和动平衡环2形成的整体的重心的空间位置,以使其保持在刀柄1的旋转轴线上,调节刀盘5组件整体动态平衡性能,有利于维持刀盘5组件转动过程中的平衡状态。

如图3所示,刀柄主体101远离装配接头103的一端设置有容纳腔102,超声波换能器3位于容纳腔102内,超声波换能器3用于对刀盘5起到超声振动作用;装配接头103远离刀柄主体101的一端设置有主轴装配腔体105,主轴装配腔体105与机床主轴相适配,从而实现刀柄本体101与主轴的连接。

如图1和图2所示,无线传输发射装置位于主轴上,用于与超声电源发生器相连接;无线传输接收装置4套设于刀柄主体101上,并与超声波换能器3连接;无线传输发射装置用于将超声电源发生器产生的高频电能信号通过无线传输的方式传递到无线传输接收装置4上,无线传输接收装置4用于接收无线传输发射装置发出的信号并将感应到的信号还原成高频电能信号传递给超声波换能器3;超声波换能器3将频率电信号转换为高频机械振动,并将振动传输到刀盘5上实现超声加工。

如图1所示,刀盘5呈圆盘状,其背离刀柄1的端面的边缘处设置有环状的磨削部501,磨削部501凸出于刀盘5端面,用于对工件进行磨削。刀盘5的中部设置有连接通孔502,刀盘5通过连接通孔502与超声波换能器3相连接,即从而将超声波换能器3的高频振动传递至刀盘5上实现超声加工。

本申请的动平衡超声波刀盘通过在刀柄1内设置超声波换能器3,使刀盘5产生高频振动从而实现超声加工。并且,本申请通过设置动平衡环2,能够调节刀柄1、刀盘5、超声波换能器3和动平衡环2形成的整体的重心的空间位置,以使其保持在刀柄1的旋转轴线上,调节刀盘5组件整体动态平衡性能,有利于维持刀盘5组件转动过程中的平衡状态,提高加工精度,减少机械故障的发生。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5所示,刀柄主体101远离装配接头103的一端的外壁面上设置有第一定位台阶106,用于定位动平衡环2。

在该实施例中,为增强对动平衡环2的限位作用,防止在工作过程中出现晃动等情况而影响其调节平衡的作用,本实施例在刀柄主体101的外壁面上设置有第一定位台阶106,动平衡环2套设于第一定位台阶106处,且动平衡环2的内壁面和端面分别与第一定位台阶106的阶梯面相紧密贴合,实现动平衡环2的固定,防止其在工作过程中发生晃动,从而更为精确地起到调节平衡的作用。

优选地,动平衡环2的内壁面上设置有内螺纹,第一定位台阶106对应的阶梯面上设置有与上述内螺纹相适配的外螺纹,从而实现动平衡环2和第一定位台阶106的稳定连接。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8所示,动平衡环2包括环体和调节装置;

环体具有相对的内侧面201和外侧面202,环体的内侧面201围成安装孔,用于刀柄主体101相连接;外侧面202设置有多个配重孔203,且多个配重孔203沿环体的周向等间隔布设;调节装置安装于配重孔203中。

在该实施例中,动平衡环2包括环体和调节装置。环体呈圆环状,其环体具有相对的两个环面,即内侧面201和外侧面202。内侧面201和外侧面202均与环体的轴线平行,且环体的直径垂直于内侧面201和外侧面202。环体的内侧面201围成安装孔,用于刀柄本体101相连接。使用时,通过将刀柄1穿过安装孔,以实现动平衡环2的安装。外侧面202设置有多个配重孔203,且多个配重孔203沿环体的周向等间隔布设,配重孔203为圆形孔,配重孔203的轴线穿过环体的环心,配重孔203贯穿内侧面201和外侧面202。

调节装置位于配重孔203内,用于实现中心的调节。具体地,调节装置与配重孔203之间的连接方式可以螺纹连接,还可以是过盈配合连接。优选地,调节装置与配重孔203之间的连接是可拆卸连接,可以便于调节装置的拆装,从而方便调平。

本实施例提供的动平衡环2工作时,将动平衡环2安装于刀柄1上,然后通过在动平衡环2的配重孔203中安装物体,以调节刀柄1、刀盘5、超声波换能器3和动平衡环2形成的整体的重心的空间位置,以使其保持在刀柄1的旋转轴线上,从而有利于维持转动过程中的平衡状态,提高加工精度,减少机械故障的发生。

该实施例可选的方案中,多个配重孔203在外侧面202上等圆心角分布,也就是说,任意相邻两个配重孔203之间所对的圆心角相等。

具体而言,配重孔203的数量可以为15~30个,该实施例中,以配重孔203的数量为18个具体说明其分布情况,相邻两个配重孔203之间所对的圆心角为20°。

该实施例可选的方案中,环体的轴向截面形状呈矩形,环体的某一直径位于该轴向截面上,且该轴向截面垂直于环体的环面。环体的相对的两个环面相互平行。环体的内侧面201和外侧面202均为柱面。

该实施例可选的方案中,环体的环面与外侧面202之间具有倒角结构。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配重孔203具有内螺纹;调节装置为柱状结构,且调节装置的外侧壁上设置有外螺纹,用于与配重孔203的内螺纹相配合。

在该实施例中,配重孔203具有内螺纹。调节装置为柱状结构,且其外壁面上设置有外螺纹,用于与配重孔203的内螺纹相配合。内螺纹可以是单线螺纹,且外螺纹是单线螺纹;或内螺纹是多线螺纹,且外螺纹是多线螺纹;在采用多线螺纹时,可以提高柱状结构的快速调节。柱状结构的端部开设有驱动槽,驱动槽可以为一字槽或十字槽,该实施例中,以驱动槽为一字槽为例。需要说明的是,调节装置还只可以是螺钉、螺栓或螺柱。

该实施例可选的方案中,柱状结构的长度可以根据实现调节,如柱状结构的长度小于环体的环宽,环体的环宽为环体的外圆半径与内圆半径之差。需要说明的是,柱状结构的长度还可以大于或等于环体的环宽。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9所示,环体包括嵌套在一起的多个子环。

在该实施例中,环体包括嵌套在一起的多个子环,通过多个子环,便于增加或减小环体整体的重量,便于调节平衡。

以子环的数量为两个为例具体说明,为了便于区分两个子环,两个子环分别称为:第一子环204和第二子环205,第一子环204的内圆直径大于或等于第二子环205的外圆直径,这样第一子环204便嵌套于第二子环205的外部;使用时,第二子环205套于刀柄1上;第一子环204与第二子环205之间通过环体上对称的两个配重孔203中安装调节装置实现固定连接。由于环体分为第一子环204和第二子环205,因此配重孔203相应的分成两个半孔,一个半孔位于第一子环204上,另一个半孔位于第二子环205上。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配重孔203的孔径与环体的外径、环体的轴向长度和换题的环宽线性相关,并满足以下公式:

d=0.02D+0.5L+0.2W+0.1;

其中,d表示配重孔203的孔径,D表示环体的外径,L表示环体的轴向长度,W表示环体的环宽。

该实施例可选的方案中,配重孔203的孔径与环体的外径、环体的轴向长度和环体的环宽线性相关,通过实验测算,当线性相关时,便于配置相应的调节装置,且有利于快速的调节平衡。

具体而言,配重孔203的孔径满足以下公式:

d=xD+yL+zW+C,

其中,d表示配重孔203的孔径,D表示环体的外径,L表示环体的轴向长度,W表示环体的环宽;C表示常数;x、y、z均表示相关系数。

在该实施例上,配重孔203的孔径d满足:d=0.02D+0.5L+0.2W+0.1。

本申请的实施例通过动平衡环2实现调节平衡,减小或消除转动不平衡的方法为:

将超声波换能器3、刀盘5连接至刀柄1,再将动平衡环2装于刀柄1上,以形成一装配体,通过动平衡仪测量上述装配体的重心;当转动不平衡时,在相应的配重孔203内装入调节装置,再次测试,重复上述步骤直至装配体的重心保持在刀柄1的轴线为止。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3和图4所示,超声波换能器3包括变幅杆301和压电振子302,压电振子302位于容纳腔102内,变幅杆301伸出容纳腔102外;且变幅杆301的第一端设置有装配法兰303和压盖304,变幅杆301通过装配法兰303与刀柄主体101相连接,压盖304压紧装配法兰303;变幅杆301的第二端的端面上设置有连接杆305,连接杆305能够插入刀盘5上的连接通孔502内,使变幅杆301与刀盘5相连接;压电振子302与无线传输接收装置4连接。

在该实施例中,超声波换能器3包括变幅杆301和压电振子302。无线传输发射装置将超声电源发生器产生的高频电能信号通过无线传输的方式传递到无线传输接收装置4上,无线传输接收装置4接收无线传输发射装置发出的信号并将感应到的信号还原成高频电能信号并传递给超声波换能器3,超声波换能器3利用压电振子302的压电逆效应将频率电信号转换为高频机械振动,并通过变幅杆301对机械振动进行放大传输到加工工件,进而能够配合传统普通机床实现超声加工。

如图3所示,其中变幅杆301的第一端设置有装配法兰303和压盖304,变幅杆301通过装配法兰303与刀柄主体101相连接,压盖304压紧装配法兰303,使变幅杆301的一端与刀柄1紧固连接;变幅杆301的第二端的端面上设置有连接杆305,连接杆305能够插入刀盘5上的连接通孔502内,使变幅杆301的另一端与刀盘5紧固连接。

本申请实施例的刀盘5组件能够应用于传统的普通机床,在不改变普通机床结构的情况下进行超声加工,超声波换能器3通过变幅杆301的装配法兰303与刀柄1连接,通过设置压盖304,压盖304能够给变幅杆301的装配法兰303压力,使装配法兰303和刀柄1组合更加紧密,加强产品结构强度。

优选地,通过在压盖304与装配法兰303之间设置密封胶,密封胶能够将压盖304、变幅杆301以及刀柄1三者之间的间隙填满,能够进一步加强产品的结构强度,并形成防水保护,防止渗水进入超声波刀体的安装腔体内腔破坏压电振子302的压电效应,使得刀盘5组件的结构强度较好,产品经掉地或碰撞后变幅杆301不易倾斜,不易影响变幅杆301的圆跳动和动平衡,加工精度较高,使用寿命较长。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刀柄主体101的外壁上设有定位凸台,定位凸台用于定位无线传输接收装置4。

本申请的实施例中所采用的无线传输发射装置和无线传输接收装置4为超声波加工中常用的无线传输装置,其能够与超声波换能器3作用将高频电能信号转换成高频机械振动,从而实现刀盘5组件的超声加工,因此对于上述无线传输装置的具体结构不做具体说明,能实现上述转换过程即可。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磨削部501上开设有多个排屑槽503,多个排屑槽503沿磨削部501的周向均匀分布。

在该实施例中,磨削部501上开设有多个排屑槽503,排屑槽503沿磨削部501的轴向方向贯穿磨削部501,排屑槽503一方面起到散热的作用,另一方面起到排出磨削屑的作用,保障研磨质量的同时延长了磨削部501的使用寿命;并且排屑槽503的槽口处形成切削刃,利用切削刃能够对工件表面的高点进行切削,以缓冲磨削部501与工件之间的切削碰撞,保障工件的加工质量。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刀盘5的直径为79.8-80.2mm。

在该实施例中,刀盘5的直径设置为79.8-80.2mm,优选设置为80mm,磨削部501的圆周方向均匀布有多个排屑槽503。具体应用时,排屑槽503设置为8个,每个排屑槽503的宽度为3±0.2mm。

利用磨削部501圆周方向均匀分布的多个排屑槽503,能够使刀盘5本体的磨削部501在磨削过程中,进行更充分的散热和排屑,从而延长磨削部501的使用寿命和保障工件的加工质量。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6所示,刀柄本体101的外壁面上设置有环形卡刀槽107,环形卡刀槽107的截面呈“V”形。

在该实施例中,刀柄本体101的外壁面上设置有环形卡刀槽107,环形卡刀槽107的截面呈“V”形。采用上述结构,环形卡刀槽107用于刀库卡刀,通过将其截面设置呈“V”形,加工方便,能够通用于大多机床,还能够便于对本实施例的刀柄1进行简单初步的质量管控,通过在环形卡刀槽107的两侧设置圆柱测量两圆柱距离初步检验产品是否合格,测量方便,便于进行质量管控。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6和图7所示,刀柄本体101的外壁上靠近环形卡刀槽107处设置有扳手操作部108;扳手操作部108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扳手操作部108对称设置于刀柄本体101的两侧。

刀柄本体101的外壁上还设有一对相对设置的扳手操作部108,扳手操作部108设置在刀柄本体101的外壁上并靠近环形卡刀槽107相对应的位置。采用上述结构,扳手操作部108可用于配合扳手使用,便于拆装刀具时固定刀柄1。装刀时,一对扳手操作部108分别卡进锁刀座的扳手内,可以使刀柄1不能转动。可选地,扳手操作部108为直边的扳手操作平面,可适用于锁刀座的U形扳手。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6所示,装配接头103为HSK主轴装配接头103,刀柄主体101上设置有通气孔104。

在该实施例中,当装配接头103为HSK主轴装配接头103时,装配接头103端部开设有主轴装配腔体105,刀柄主体101的外壁上设有通气孔104,通气孔104与主轴装配腔体105连通。在刀柄主体101的HSK主轴装配接头103与HSK机床主轴装配时,HSK机床主轴的拉杆会伸入主轴装配腔体105内膨胀卡紧,通过设置通气孔104,便于排出气体,使得主轴装配腔体105内气密性好,刀本体与HSK机床主轴装配可靠。

可选地,通气孔104为两个,两个通气孔104沿着刀柄主体101的周向间隔设置,排气性好,结构简单。

为了更好地理解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动平衡超声波刀盘的刀盘磨削性能,以刀盘直径为80mm时,以下进行了刀盘性能测试:

加工对象:100mm×100mm玻璃表面;

测试以及对比刀具:选取普通金刚石磨刀盘、以及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提供的具有排屑槽有切削刃刀盘(切削刃的刃角为90度),各十把刀具做测试,测试结果如下表1所示。

表1

通过上述列表可以看出,采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提供的动平衡超声波刀盘,相比于现有技术中的普通金刚石磨刀而言,加工同样面积大小的玻璃,加工耗时显著缩短,加工的粗糙度显著得到提升,并且不会在玻璃表面产生接刀痕,提高了加工质量。

本申请的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加工系统,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动平衡超声波刀盘。

在该实施例中,加工系统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动平衡超声波刀盘,由于加工系统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动平衡超声波刀盘,因而具有动平衡超声波刀盘的全部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