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沸腾冷却床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879876发布日期:2019-10-15 18:59阅读:2041来源:国知局
一种沸腾冷却床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铸造行业砂处理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沸腾冷却床。



背景技术:

覆膜砂,砂粒表面在造型前即覆有一层固体树脂膜的型砂或芯,覆膜砂造型用在尺寸精度要求较高的复杂铸件,是汽车、拖拉机、液压件等最佳造型材料之一,随着国内外机械行业尤其是汽车行业的发展,对铸件质量要求越来越高,覆膜砂的应用越来越广泛。随着科技高速发展,高度自动化的铸造生产线被大量使用,这是大批量铸造提高生产率的主要措施。然而,随之而来的是型砂循环周期短、砂温升高,从而对型砂的性能、生产秩序、铸件质量都会有很大的影响,造成所谓的热砂问题。造型线自动化程度越高,砂的循环越快,热砂问题将更为严重。因此,在铸造生产线上必须对循环砂的温度进行有效控制,才能保证铸件质量。

目前,公开号为201320695053.0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沸腾冷却机,它包括床体,所述床体内设置有沸腾板,所述沸腾板将床体分为在上方的冷却室和在下方的进风室,所述进风室的侧壁连接有进风管,所述冷却室的两侧分别设置有进砂口和出砂口,所述沸腾板上均布有风帽,所述风帽的出砂口面朝出砂口设置。

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风帽的出砂口朝向出砂口虽然可以加速砂子的流动,使单位时间内的出砂量增大,由于每一批进入冷却室中的砂子的温度不同,其所需要冷却的时间则不同,当砂子的流速过快时,会存在砂子冷却不到位的可能性,砂子流速过慢时虽然保证了砂子可以冷却彻底,但会减少单位时间的出砂量,从而降低冷却速率,但是风帽与出风管固定不变会导致风帽的倾斜角度不便于调节,这就导致了砂子的流速不能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沸腾冷却床,其具有风帽与出风管的角度可调整,能根据实际情况调整砂子的流速以保证砂子冷却彻底,同时也可以最大效率的进行冷却砂子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沸腾冷却床,包括床体、设置于床体中的沸腾板、设置于沸腾板上的风帽、设置于床体上的出砂口,所述风帽中设有铰接杆,所述铰接杆固定连接于风帽内壁,所述铰接杆沿平行于床体两侧侧壁方向设置,所述沸腾板上插接有若干出风管,所述铰接杆铰接于出风管的背向床体底面一端,所述风帽边缘与沸腾板之间留有缝隙,所述风帽上固定连接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位于风帽背向出砂口一侧,所述连接板上穿接有调节杆,所述调节杆与处于相同直线上的连接板依次插接,所述调节杆沿垂直于出砂口的方向设置,所述调节杆从床体侧壁穿出,所述床体侧壁上开设有半弧形调节槽,所述调节杆与半弧形调节槽滑动连接,所述调节杆与半弧形调节槽之间设有固定装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根据实际情况通过调整调节杆的位置使调节杆带动风帽偏转,从而调整风帽与出风管之间的角度,从而达到调整砂子流速,使砂子冷却彻底,同时也可以最大效率的进行冷却砂子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固定装置包括固定连接床体侧壁上的挡板,所述挡板呈弧形设置并位于半弧形调节槽的侧边,所述挡板与半弧形调节槽得弧度相同,所述挡板沿垂直于床体侧壁方向设置,所述调节杆的杆身上设有通孔一,所述挡板上开设有若干与通孔一匹配对齐的通孔二,所述通孔一与通孔二中插接有定位杆。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调节杆调整到一定位置时,调节杆上的通孔一与挡板上的通孔二匹配对齐,此时将定位杆与通孔一、通孔二插接,从而对调节杆起到固定作用,这种设置可以防止调节杆在风力作用下发生移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定位杆上滑动套设有弹性限位圈,所述弹性限位圈与挡板、调节杆滑动抵触。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定位杆插接于通孔一、通孔二中时,滑动弹性限位圈,使弹性限位圈与挡板、调节杆滑动抵触,这种设置可以对定位杆起到固定作用,防止定位杆从挡板、调节杆上滑落。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定位杆的杆身上设有用于与弹性限位圈匹配卡合的限位槽,所述限位槽位于挡板、调节杆的侧边。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定位杆与通孔一、通孔二插接完成后,限位槽刚好位于挡板、调节杆的侧边,这种设置可以对弹性限位圈进行限位,防止弹性限位圈在调节杆上发生滑动,有利于弹性限位圈在对定位杆进行限位时保持稳定。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固定装置包括转动套设于调节杆杆身上的弹性定位圈,所述弹性定位圈与弧形调节槽的侧壁转动抵触。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调节杆调整到一定位置时,通过转动调节杆上的弹性定位圈,使弹性定位圈与弧形调节槽的侧壁转动抵触,通过弹性定位圈与弧形调节槽的挤压抵触使调节杆的位置得以固定,防止调节杆在风力作用下发生移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弧形调节槽与弹性定位圈贴合的侧壁上设有防滑纹。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防滑纹可以增大弧形调节槽与弹性定位圈的表面摩擦力,从而使弹性定位圈与弧形调节槽卡合更牢固。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调节杆的端部固定连接有用于移动调节杆的捏把,所述捏把沿垂直于调节杆方向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捏把的设置可以增大调节杆与手的接触面积,从而方便工人对调节杆进行移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床体中设有用于遮挡半弧形调节槽的遮板,所述遮板固定连接在调整杆上并与床体内壁贴合滑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遮板22的设置可以防止冷却床中的砂子在运动过程中从半弧形调节槽12中漏出。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为:

1、通过调节杆的设置,可以起到根据实际情况通过调整调节杆的位置使调节杆带动风帽偏转,从而调整风帽与出风管之间的角度,从而达到调整砂子流速,使砂子冷却彻底,同时也可以最大效率的进行冷却砂子的效果;

2、通过固定装置的设置,可以起到对调节杆起到固定作用防止调节杆在风力作用下发生移动。

附图说明

图1是用于体现实施例1中冷却床整体结构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处放大图的示意图;

图3是用于体现冷却床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4是用于体现风帽结构的示意图;

图5是用于体现实施例1中固定装置爆炸图的示意图;

图6是用于体现实施例2中冷却床整体结构的示意图;

图7是图6中B处放大图的示意图。

图中,1、床体;2、沸腾板;3、冷却室;5、进砂口;6、出砂口;7、出风管;8、耳板;9、风帽;10、连接板;11、调节杆;12、调节槽;13、固定装置;131、挡板;132、弹性定位圈;14、铰接杆;15、通孔一;16、通孔二;17、定位杆;18、限位槽;19、弹性限位圈;20、捏把;21、防滑纹;22、遮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一:如图1和图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沸腾冷却床,包括床体1,床体1呈长方体设置,床体1内设置有沸腾板2,沸腾板2沿垂直于床体1侧壁方向水平设置,沸腾板2将床体1分为在上方的冷却室3和在下方的进风室,冷却室3的两侧分别设置有进砂口5和出砂口6。沸腾板2上均布有出风管7,出风管7贯通连接于进风室和冷却室3,出风管7上固定连接有耳板8,耳板8沿平行于床体1侧壁方向设置,耳板8上铰接有铰接杆14,铰接杆14沿平行于床体1侧壁方向设置,铰接杆14上固定连接有风帽9(如图3所示),铰接杆14的两端固定连接有风帽9内壁,风帽9的边缘与沸腾板2之间留有间隙。

如图3所示,风帽9上固定连接有连接板10,连接板10呈弧形设置,连接板10位于风帽9背向出风口一侧连接板10上穿接有调节杆11,连接杆呈圆柱形设置,调节杆11与处于相同直线上的连接板10依次插接,调节杆11沿垂直于出风口的方向设置,床体1的两侧侧壁上均开设有相同的半弧形调节槽12(如图2所示),床体1的两侧侧壁上的半弧形调节槽12对称设置,调节杆11从半弧形调节槽12中穿出且在半弧形调节槽12中滑动。根据实际情况通过调整调节杆11的位置使调节杆11带动风帽9偏转,从而调整风帽9与出风管7之间的角度,从而达到调整砂子流速,使砂子冷却彻底,同时也可以最大效率的进行冷却砂子的效果。

如图3所示,床体1内壁一侧设有用于遮挡半弧形调节槽12的遮板22,遮板22呈矩形设置,遮板22固定连接在调整杆11上并与床体1内壁贴合滑动。遮板22的设置可以防止冷却床中的砂子在运动过程中从半弧形调节槽12中漏出。

如图5所示,调节杆11与半弧形调节槽12之间设有固定装置13,定装置包括固定连接床体1侧壁上的挡板131,挡板131呈弧形设置并位于半弧形调节槽12的侧边,挡板131与半弧形调节槽12的弧度相同且沿垂直于床体1侧壁方向设置。调节杆11的杆身上设有通孔一15,通孔一15靠近调节杆11的端部,通孔一15沿垂直于调节杆11的杆身方向设置,挡板131上开设有3个与通孔一15匹配对齐的通孔二16,3个通孔二16自上而下依次为1~3档位,通孔一15与通孔二16中插接有定位杆17,定位杆17呈圆柱形设置。

当调节杆11调整到一定位置时,调节杆11上的通孔一15与挡板131上的通孔二16匹配对齐,此时将定位杆17与通孔一15、通孔二16插接,从而对调节杆11起到固定作用,这种设置可以防止调节杆11在风力作用下发生移动。

如图5所示,定位杆17的杆身上环设有两个限位槽18,当定位杆17与与通孔一15、通孔二16插接完成后,两个限位槽18位于调节杆11和挡板131的两侧。定位杆17上滑动套设有两个弹性限位圈19,当定位杆17与与通孔一15、通孔二16插接完成后,滑动弹性限位圈19,使弹性限位圈19分别滑动卡合于限位槽18中,此时两个弹性限位圈19分别与调节杆11、挡板131抵触。这种设置可以对定位杆17起到固定作用,防止定位杆17从挡板131、调节杆11上滑落。限位槽18可以对弹性限位圈19进行限位,防止弹性限位圈19在调节杆11上发生滑动,有利于弹性限位圈19在对定位杆17进行限位时保持稳定。

如图5所示,调节杆11的端部固定连接有用于移动调节杆11的捏把20,捏把20呈长方体设置,捏把20沿垂直于调节杆11方向设置。捏把20的设置可以增大调节杆11与手的接触面积,从而方便工人对调节杆11进行移动。

实施例二:如图6和图7所示,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固定装置13包括转动套设于调节杆11杆身上的弹性定位圈132,弹性定位圈132呈椭球形设置,弹性定位圈132与弧形调节槽12的侧壁转动抵触。当调节杆11调整到一定位置时,通过转动调节杆11上的弹性定位圈132,使弹性定位圈132与弧形调节槽12的侧壁转动抵触,通过弹性定位圈132与弧形调节槽12的挤压抵触使调节杆11的位置得以固定,防止调节杆11在风力作用下发生移动。

如图7所示,弧形调节槽12与弹性定位圈132贴合的侧壁上设有防滑纹21。防滑纹21可以增大弧形调节槽12与弹性定位圈132的表面摩擦力,从而使弹性定位圈132与弧形调节槽12卡合更牢固。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