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铅液浇铸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879877发布日期:2019-10-15 18:59阅读:1785来源:国知局
一种铅液浇铸模具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模具制作及应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铅液浇铸模具。



背景技术:

目前在往模具中注入铅液之前,通常需要在模具的中间位置处提前放入铁钩子,当注入的铅液整体凝固后,该铁钩子也就被凝固住了,利用该铁钩子就可以把成型的铅模从该模具中取出;但是,由于铅整体凝固的同时,该铁钩子也就与铅凝固为一个整体了,所以铅凝固成型后,该铁钩子是无法取下的,影响成型的铅模美观,且当再次注铅时需要在模具中重新放入新的铁钩子,铁钩子使用成本高,另外,利用该方式存在不容易将成型铅模从模具中提取的问题,提取效果较差。

由此可见,如何降低硬件成本、提高成型的铅模美观性和提取成功率的问题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铅液浇铸模具,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如何降低硬件成本、提高成型的铅模美观性和提取成功率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铅液浇铸模具,包括模具本体,还包括:

设置于所述模具本体的内侧正对位置处、用于将成型后的铅模从模具中取出的多个取模部件,各所述取模部件远离所述模具本体的一端位置处设置有抓取部,各所述取模部件靠近所述模具本体底部的一端位置处设置有提取部。

优选地,所述模具本体具体为长方形凹槽。

优选地,所述取模部件的个数为2个,且第一取模部件与第二取模部件位于所述模具本体的正对的两侧位置处。

优选地,各所述取模部件具体为锰钢板取模部件。

优选地,所述抓取部具体为长方形的掏空结构。

优选地,所述提取部具体为弧形结构。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申请所提供的一种铅液浇铸模具,除了包括模具本体之外,还包括设置于模具本体的内侧正对位置处、用于将成型后的铅模从模具中取出的多个取模部件,各取模部件远离模具本体的一端位置处设置有抓取部,各取模部件靠近模具本体底部的一端位置处设置有提取部。也就是在往模具本体中注入铅液之前,在模具本体的内侧正对位置处提前放置多个取模部件,当注入的铅液整体凝固后,放置的取模部件就凝固在成型铅模的外侧对应位置处,利用该取模部件就可将成型铅模从模具中取出,成型铅模提取成功率较高,并且,在取出成型铅模之后,可以将成型铅模外侧的取模部件取下,重复使用,进而可以降低硬件成本、提高成型铅模的美观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的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要的介绍,显而易见地,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铅液浇铸模具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取模部件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成型铅模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申请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

本申请的核心是提供一种铅液浇铸模具,可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如何降低硬件成本、提高成型的铅模美观性和提取成功率的问题。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铅液浇铸模具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模具包括模具本体1,还包括:

设置于模具本体1的内侧正对位置处、用于将成型后的铅模从模具中取出的多个取模部件2;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取模部件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各取模部件2远离模具本体的一端位置处设置有抓取部3,各取模部件2靠近模具本体底部的一端位置处设置有提取部4。

具体地,就是在往模具本体1中注入铅液之前,在模具本体1的内侧正对的位置处提前放置上取模部件2,优选地,模具本体1可以为长方形凹槽。在长方形凹槽的正对的内侧位置处放置多个取模部件2。例如,长方形凹槽具有四个内侧面,分别记为第一内侧面、第二内侧面、第三内侧面以及第四内侧面,假如,第一内侧面为第三内侧面的正对面,第二内侧面为第四内侧面的正对面,在实际应用中,可以在第一内侧面放置几个取模部件2,在第三内侧面的相对位置处对应放置几个取模部件2;也可以在第二内侧面放置几个取模部件2,在第四内侧面的相对位置处对应放置几个取模部件2,具体需要放置几个取模部件2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确定,本实用新型并不作限定。取模部件2的宽度尺寸要以能够将成型铅模从模具本体1中取出为准。在通过取模部件2将成型铅模从模具本体1中取出时,可以将取模部件2从成型铅模上拿掉,即取模部件2可以重复使用。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成型铅模示意图,如图3所示。

考虑到取模部件2的成本问题,作为优选地实施方式,可以在模具本体1的内侧位置处放置2个取模部件2,且第一取模部件与第二取模部件位于模具本体的正对的两侧位置处。具体地,可以在第一内侧面放置一个取模部件2,对应地,在第三内侧面与第一内侧面正对的位置处放置一个取模部件2;也可以选择在第二内侧面放置一个取模部件2,对应地,在第四内侧面与第二内侧面正对的位置处放置一个取模部件2,具体需要在哪两个正对的内侧面放置取模部件2,可根据实际情况确定。为了便于人工手动抓取取模部件2,优选地,抓取部3可以设置成长方形的掏空结构,具体的尺寸以能够牢固抓住取模部件2为准,当然,抓取部3也可以设置成其它符合要求的形状的掏空结构。为了提高取模部件2的牢固性,作为优选地实施方式,取模部件2可以选用锰钢板取模部件,当然,也可以选用其它符合要求的材质的取模部件2。优选地,提取部4可以为弧形结构,具体就是可以将提取部4做成弧形结构,便于将成型铅模用模具本体1中提取出来,将提取部4做成弧形结构只是一种优选地实施方式,并不代表只有这一种方式。

本申请所提供的一种铅液浇铸模具,除了包括模具本体之外,还包括设置于模具本体的内侧正对位置处、用于将成型后的铅模从模具中取出的多个取模部件,各取模部件远离模具本体的一端位置处设置有抓取部,各取模部件靠近模具本体底部的一端位置处设置有提取部。也就是在往模具本体中注入铅液之前,在模具本体的内侧正对位置处提前放置多个取模部件,当注入的铅液整体凝固后,放置的取模部件就凝固在成型铅模的外侧对应位置处,利用该取模部件就可将成型铅模从模具中取出,成型铅模提取成功率较高,并且,在取出成型铅模之后,可以将成型铅模外侧的取模部件取下,重复使用,进而可以降低硬件成本、提高成型铅模的美观性。

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里公开的申请后,将容易想到本申请的其他实施方案。本申请旨在涵盖本申请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申请的一般性原理并包含本申请公开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实施例仅被视为实例性的,本申请的正真范围由权利要求指出。

应当理解的是,本申请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精确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以上所述的本申请实施方式并不构成对本申请保护范围的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