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往复式双端面磨床支点座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435758发布日期:2019-08-16 21:32阅读:624来源:国知局
一种往复式双端面磨床支点座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磨削定位工装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往复式双端面磨床支点座,特别是磨削加长内圈轴承时往复式双端面磨床的支点座。



背景技术:

目前,伴随着国际轴承行业技术的进步,客户对产品的需求逐渐向集成化、单元化发展,轴承的形状日趋复杂,平面磨削为轴承磨削加工的第一道工序,贯穿式双端面磨床加工范围无法满足异形(锥形)加长内圈轴承的平面磨削,往复式双端面磨床现有支点座及其连带工装亦无法稳定支撑异形(锥形)加长内圈轴承。因此,须重新设计往复式双端面磨床支点座及其连带工装,使其能够稳定支撑异形(锥形)加长内圈轴承,保证实现异形轴承平面的磨削加工。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往复式双端面磨床支点座,其为分体设计,调整、移动灵活、支撑稳定的支点,保证产品的磨削精度。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往复式双端面磨床支点座,其包括主支点轴承、副支点轴承、主支点座、副支点座,所述主支点座上部设置主支点轴承,副支点座上部设置副支点轴承,所述主支点座及副支点座可拆卸连接,所述主支点轴承及副支点轴承均与待加工产品外径接触。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针对异形(锥形)加长内圈轴承的平面磨削,设置主支点轴承、副支点轴承进行双点支撑,使产品支撑稳定,提高平面磨加工精度。

进一步的,所述主支点座上设置两列螺纹孔,所述副支点座上设置两列纵向滑槽,所述两列螺纹孔与两列纵向滑槽位置相对应。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滑槽、螺栓、螺纹孔三项结合,可实现辅助支点座纵向移动调整,当加长内隔圈为锥形时,可根据锥度的大小将辅助支点座调整到合适位置,使产品支撑稳定,提高平面磨加工精度。

进一步的,所述两列螺纹孔的外侧各设置一列外侧纵向滑槽。

进一步的,所述主支点座上设置两列纵向滑槽,所述副支点座上设置两列螺纹孔,所述两列螺纹孔与两列纵向滑槽位置相对应。

进一步的,所述主支点座及副支点座通过两个螺栓连接。

现有技术的往复式双端面磨床现有支点工装结构单一,调整不便,只适合加工普通轴承或隔圈。改进后的工装为两体设计,分为主支点座和辅助支点座,主支点座上面设计两排螺纹孔,辅助支点座上面设计沉头条形滑槽,二者配合相应的螺栓、螺母,可实现辅支点座的纵向移动,当轴承加长内隔圈为锥形时,无论锥度大小,均可通过调整辅支点座的位置使辅支点轴承接触到产品,限制产品X轴转向自由度,防止产品倾斜,保证产品旋转磨削时支撑稳定,安全可靠,提高平面磨加工精度。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使产品支撑稳定,提高平面磨加工精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主支点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副支点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现有技术的往复式双端面磨床现有支点工装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主支点轴承, 2、副支点轴承,3、主支点座,3.1、螺纹孔,4、副支点座,4.1、纵向滑槽,5、待加工产品,6、螺栓,7、砂轮A,8、砂轮B,9、支撑轴承,10、支撑座,11、普通轴承或隔圈。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一种往复式双端面磨床支点座,其包括主支点轴承1、副支点轴承2、主支点座3、副支点座4,所述主支点座3上部设置主支点轴承1,副支点座4上部设置副支点轴承2,所述主支点座3及副支点座4可拆卸连接,所述主支点轴承1及副支点轴承2均与待加工产品5外径接触。

进一步的,所述主支点座3上设置两列螺纹孔3.1,所述副支点座4上设置两列纵向滑槽4.1,所述两列螺纹孔与两列纵向滑槽位置相对应。

纵向滑槽4.1可实现辅助支点座纵向移动调整,当加长内隔圈为锥形时,可根据锥度的大小将辅助支点座调整到合适位置,使产品支撑稳定,提高平面磨加工精度。

进一步的,所述两列螺纹孔3.1的外侧各设置一列外侧纵向滑槽3.2。

进一步的,所述主支点座3及副支点座4通过两个螺栓6连接。

对本实施例的进一步说明:工装采用两体设计,支点座分为主支点座3和副支点座4,滑槽、螺栓、螺纹孔三项结合,可实现辅助支点座纵向移动调整,当加长内隔圈为锥形时,可根据锥度的大小将辅助支点座调整到合适位置。

现有技术的往复式双端面磨床现有支点工装如图4所示,结构单一,调整不便,只适合加工普通轴承或隔圈。改进后的工装如图1所示,为两体设计,分为主支点座和辅助支点座,主支点座上面设计两排螺纹孔,辅助支点座上面设计沉头条形滑槽,二者配合相应的螺栓、螺母,可实现辅支点座的纵向移动,当轴承加长内隔圈为锥形时,无论锥度大小,均可通过调整辅支点座的位置使辅支点轴承接触到产品,限制产品X轴转向自由度,防止产品倾斜,保证产品旋转磨削时支撑稳定,安全可靠,提高平面磨加工精度。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做出些许简单修改、等同变化或修饰,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