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内转子零件型面精密的磨削加工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8741701发布日期:2019-09-21 01:51阅读:454来源:国知局
一种内转子零件型面精密的磨削加工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属于内转子型面加工技术,具体涉及一种内转子零件型面精密的磨削加工方法。



背景技术:

在摆线转子泵中,内、外转子型面精度要求较高,需要对转子型面进行精确加工。目前内转子外型面常用加工方法为采用慢走丝加工。

慢走丝加工是一种利用连续移动的细金属丝作电极,对工件进行脉冲火花放电,产生6000°以上高温,蚀除金属、切割成工件。虽然慢走丝加工具有加工精度高、合格率高等优点,但走丝加工速度极慢,加工效率低,加工成本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保证零件精度,大幅提升零件的加工效率的新型内转子外型面精密成型磨削加工方法。

本发明的技术效果是:一种内转子型面磨削加工方法,根据设计图纸,编制内转子外型面磨削程序,将程序输入数控平面磨床,运行程序,使用砂轮修整器对砂轮进行修整得到具有内转子外型面的砂轮,然后将砂轮的型面磨削内转子外型面,并在磨削完一个内转子外型面后转动内转子,对其他内转子外型面进行磨削。

砂轮在磨削一个内转子外型面后需要用砂轮修整器对其外型面进行重新修整。

砂轮在磨削一个内转子外型面后,内转子通过分度盘转动相应角度,且分度盘旋转方向与磨削顺序一致。

内转子相邻外型面交接处,在编制程序时,使得交接处的型面为平直面,以保证没有接痕。

内转子夹持时,找正心轴跳动不大于0.005mm,从而保持零件夹持夹紧合适,避免过松影响加工,也避免过紧对零件型面产生影响。

内转子磨削前余量单边不超过0.1mm。

将该砂轮与内转子待加工型面进行对接,对零件进行磨削加工,去除最后余量,得到特定型面的内转子,然后通过分度头顺时针旋转90°继续磨削,共磨削4个曲面,加工完成后检查内转子外型面磨削交接处是否有接痕,如果有接痕需完善交接处的程序,使得交接处尽量平缓,为平直面。

检测型面单边长度尺为A、型面对角长度尺寸B,当尺寸A和尺寸B均在公差范围内时内转子零件合格,否则内转子零件不合格。

本发明的技术效果是:本发明原理及操作简单,对磨床和夹具精度要求较高,通过磨削可以实现较高的精度(0.005mm)和好的表面粗糙度(Ra0.4),同时,相比慢走丝加工,该方法加工效率提高100%以上。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内转子零件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

请参阅图1,其是本发明加工对象内转子零件的结构示意图。本发明首先将内转子零件安装在夹具上,将夹具安装在机床上,固定夹具及零件,使用螺母拧紧零件时保证零件夹紧但不要夹太紧,否则容易产生变形,因此需要严格控制,通过不确定试验,最终确定找正心轴跳动不大于0.005mm,找正零件至跳动小于0.01mm。根据内转子零件的设计图纸,取内转子理论型面的若干点,输入设备中,通过拟合生成磨削程序(加工程序),按照编制的加工程序利用砂轮修整器修整砂轮,使得砂轮具有与内转子型面一致的加工型面。

然后将该砂轮与内转子待加工型面进行对接,对零件进行磨削加工,去除最后余量,得到特定型面的内转子。然后通过分度头顺时针旋转90°继续磨削,共磨削4个曲面,进行其他型面磨削之前,需用砂轮修整器对砂轮进行修整,以保证磨削精度。加工完成后检查内转子外型面磨削交接处是否有接痕,如果有接痕需完善交接处的程序,使得交接处尽量平缓,为平直面。检测型面单边长度尺为A、型面对角长度尺寸B,判断内转子型面的两个A以及两个B是否一致,如果不一致则检查夹具心轴跳动和分度盘是否存在误差。另外,如果尺寸A、B一致但,任何一个超出合格范围,则平磨程序中Z值需按实际偏差值调整。再检查零件型面是否合格,如超出合格范围则微调程序相应点坐标至零件型面合格。

综上所述,本发明方法通过利用磨削程序修整砂轮,再用砂轮对内转子零件型面进行磨削加工,可以快速、方便、精确的实现对零件型面的加工,相对于现有慢拉丝加工技术,具有原理及操作简单,通过磨削可以实现较高的精度(0.005mm)和好的表面粗糙度(Ra0.4),同时,相比慢走丝加工,该方法加工效率提高100%以上。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