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面磨床自动化运料装置及平面磨床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494267发布日期:2021-03-30 21:21阅读:151来源:国知局
平面磨床自动化运料装置及平面磨床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机加工设备领域。更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一种平面磨床自动化运料装置及平面磨床。



背景技术:

平面磨床在加工作业过程中,工件上下机床(即:上下料)是不可少的辅助环节,以往这一环节都是人工上下料,即操作工拿着工件,一块一块地给磨床上料,加工完成之后,操作工又重复地将工件从磨床工作台上拿下。这种工作方式,不仅效率低,而且工作环境恶劣、工作性质单调乏味,有时候有“伤手”的危险,并且手工上料标准不一,影响产品磨削加工质量。

随着我国人口红利衰减,劳动成本也不断地提高。各行各业对生产自动化的需求也越来越迫切,如今强磁(钕铁硼)磁片制造行业即是如此,各生产厂家迫切地需要一种自动化设备,此设备能够代替人自动给平面磨床进行上料,以此来达到减少操作人员数量,提高自动化程度,进一步来提高工作效率,降低生产成本的目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解决至少上述问题,并提供至少后面将说明的优点。

本发明还有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平面磨床自动化运料装置,改进了传统平面磨床在加工过程中,依靠人工上下料的难题,工件(磁片)通过该设备可实现直接给平面磨床自动化上下料作业,实现了机器代替人工自动化上下料作业的目的。

为了实现根据本发明的这些目的和其它优点,提供了一种平面磨床自动化运料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支架,其设置于平面磨床工作台的一端;

物料箱,其设置于所述支架内且位于平面磨床工作台的一侧,所述物料箱的底板在物料箱内可上下活动,所述物料箱的下方设置有抵接物料箱底板的伸缩装置,以将物料箱底板上的物料顶出物料箱或者纳入物料箱;

连接板,其水平设置于平面磨床工作台上靠近所述支架的一端,且横跨于平面磨床工作台边缘与平面磨床工作台中部的物料固定装置间;

横推装置,其设置于所述支架顶部,且沿水平面上垂直于平面磨床工作台移动路径的方向移动,以将物料箱底板上的物料推至连接板上或将连接板上的物料推至物料箱底板;

纵推装置,其设置于所述支架顶部,且沿平面磨床工作台移动路径的方向移动,以将连接板上的物料向靠近平面磨床工作台中部方向推移或向远离平面磨床工作台中部方向推移。

优选的是,还包括:

挡舌装置,其设置于平面磨床磨头靠近所述支架的侧壁上,所述挡舌装置沿竖直向下方向伸缩,当所述挡舌装置伸长后,其下端接近所述连接板,以在平面磨床工作台移动时抵住连接板上的物料进而调整物料工位,当所述挡舌装置收缩后,其下端高于物料表面。

优选的是,所述物料固定装置包括:

承载板,其固定于平面磨床工作台中部;

定位挡块,其呈长条状,所述定位挡块沿平面磨床移动路径方向固定于所述承载板上;

活动挡块,其与所述定位挡块规格相同,所述活动挡块也设置于承载板上且与所述定位挡块平行并列布置,所述活动挡块与所述定位挡块间形成一容置物料的凹槽;

多个第一气缸,其水平设置于所述承载板上,且位于所述活动挡块背离所述凹槽的一侧,多个第一气缸的活塞杆均连接在所述活动挡块背离凹槽的侧壁上,以推动所述活动挡块靠近定位挡块以夹紧物料,或拉动所述活动挡块远离定位挡块以松弛物料;

端部挡块,其设置于所述凹槽的一端,所述承载板上还设置有与所述第一气缸伸缩方向相同的第二气缸,所述第二气缸的的活塞杆连接在所述端部挡块的侧壁上,以推动所述端部挡块封堵所述凹槽一端,或拉动所述端部挡块敞开所述凹槽一端;

第一气动快速夹钳,其设置于所述凹槽的另一端且固定在所述活动挡块的端部,以抵住凹槽内的物料,或松弛凹槽内的物料。

优选的是,所述支架为长方体框架,所述长方体框架内设置有平行于平面磨床工作台移动路径的竖直的隔板,以将所述长方体框架内部空间分为位于平面磨床工作台一侧的物料存放区和位于平面磨床工作台移动路径上的物料转运区,所述长方体框架顶部高于所述平面磨床工作台上表面,以使所述平面磨床工作台的一端可进入物料转运区,所述隔板的上端与所述长方体框架顶部留有容所述横推装置穿过的间隔;

所述物料箱的一对相对侧壁上各设有一第一耳轴,所述隔板位于所述物料存放区的侧壁上设置有一对具有v形槽上表面的物料箱固定装置,所述物料箱的一对第一耳轴分别搁置于一对物料箱固定装置的v形槽内以悬挂所述物料箱,所述物料箱上端、所述隔板上端及连接板上表面相互平齐;

所述伸缩装置为第三气缸,其设置于所述物料箱的下方且固定在所述隔板上,所述第三气缸的活塞杆竖直向上抵接在所述物料箱的底板上。

优选的是,所述横推装置包括:

一对第一直线电缸,其平行并列的水平设置于所述长方体框架顶部,且均与平面磨床工作台移动路径垂直,所述第一直线电缸的导轨横跨所述物料存放区和物料转运区,一对第一直线电缸的滑块间从上至下设置有中部凸起的第一连桥板和中部凹陷的第二连桥板,所述第一连桥板和第二连桥板两端重叠且重叠的两端各固定在一第一直线电缸的滑块上,所述第二连桥板凹陷部分朝向物料转运区的边缘连接有一竖直的横向推板,所述横向推板的下端略高于所述隔板上端,以抵住物料箱底板顶出的物料侧壁或抵住连接板上的物料侧壁;

其中,所述隔板的上端水平连接有位于物料转运区的引板,当所述平面磨床工作台的一端移动至物料转运区时,连接板的侧边缘与所述引板衔接。

优选的是,所述纵推装置包括:

第二直线电缸,其水平设置于所述长方体框架顶部,且沿平面磨床工作台移动路径布置,所述第二直线电缸的导轨位于物料转运区内第一直线电缸的末端,所述第二直线电缸的滑块向下连接有一竖直的纵向推板,以抵住连接板上的物料的端部。

优选的是,还包括:

物料转运车,其宽度小于所述支架长度,以使所述物料转运车可推移至所述物料存放区,所述物料转运车的上部在其长度方向的竖直截面轮廓为等腰梯形,所述物料转运车的两等腰梯形斜面上各依靠有一物料箱,所述物料转运车的两等腰梯形斜面的下端各设有一托板抵住所述物料箱;

其中,所述物料转运车上的物料箱的第一耳轴刚好与所述支架内的隔板平行;

其中,所述物料箱的每一第一耳轴上方设置有与所述第一耳轴平行的第二耳轴,所述第一连桥板的凸起部分和第二连桥板的凹陷部分间设置有水平的活动板,所述活动板的下表面设置有一对竖直向下的挂钩,一对挂钩所在竖直面与所述隔板平行,且一对挂钩间距与所述物料箱上的一对第二耳轴间距相同,所述第二连桥板的凹陷部分设置有与一对挂钩相对应的一对第一通孔,以使每一挂钩穿过一第一通孔伸至第二连桥板下方,所述第二连桥板的下表面还设置有第三直线电缸,所述第二连桥板的中部及所述活动板的中部设置有贯穿的第二通孔,所述第三直线电缸的导轨从所述第二连桥板及所述活动板上的第二通孔穿过后固定在所述第一连桥板凸起部分上,所述活动板与所述第三直线电缸的滑块连接,以驱动所述活动板上下移动,当所述活动板抵接至第二连桥板的凹陷部分时,所述挂钩末端低于所述物料转运车上的物料箱的第二耳轴,当所述活动板抵接至第一连桥板的凸起部分时,所述挂钩末端高于所述隔板的上端;

优选的是,所述挡舌装置包括第二气动快速夹钳和连接在夹钳末端的挡板,所述第二气动快速夹钳固定在所述平面磨床磨头的侧壁上。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平面磨床,所述平面磨床工作台的两端各设有一上述的平面磨床自动化运料装置,以分别用于上料和下料。

优选的是,所述平面磨床与用于下料的平面磨床自动化运料装置间设置有风干装置,所述风干装置包括:

门形支架,其竖直设置且平面磨床工作台从所述门形支架内穿行,所述门形支架的横梁上设置有水平的第四直线电缸,所述第四直线电缸的滑块上设置有风口向下的吹风机,以吹干磨削完毕的物料。

本发明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1、代替手工作业,减少作业人员用工数量(实现一人看四台磨床的目的)。

2、自动化作业,实现了机器代替人工作业的目标。

3、可避免手工上料作业,上料不一(位置、速度)问题,进一步使得产品质量的“一致性好”。

4、工作效率高,每小时可完成90--100块磨削作业量、上料作业,工作效率高30--40%。

本发明的其它优点、目标和特征将部分通过下面的说明体现,部分还将通过对本发明的研究和实践而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其中一实施例所述平面磨床自动化运料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一;

图2为本发明其中一实施例所述平面磨床自动化运料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二;

图3为本发明其中一实施例所述平面磨床自动化运料装置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其中一实施例所述挡舌装置及物料固定装置在平面磨床上的结构及位置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其中一实施例所述物料固定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其中一实施例所述横推装置中第一连桥板等零部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一;

图7为本发明其中一实施例所述横推装置中第一连桥板等零部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二;

图8为本发明其中一实施例所述物料箱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其中一实施例所述物料转运车装载物料箱状态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其中一实施例所述平面磨床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其中一实施例所述平面磨床的上料工序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其中一实施例所述平面磨床的下料工序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

需要说明的是,下述实施方案中所述实验方法,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常规方法,所述试剂和材料,如无特殊说明,均可从商业途径获得;在本发明的描述中,术语“横向”、“纵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并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如图1~12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平面磨床自动化运料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支架200,其设置于平面磨床工作台100的一端,这里的支架200可以为立方体框架或者长方体框架,这里平面磨床工作台100的一端是指平面磨床工作台100移动路径方向上平面磨床工作台100的端部,这里设置于平面磨床工作台100的一端不是指与平面磨床工作台100的一端有连接关系,而是立于地面,位于平面磨床工作台100的一端,且这里的支架200需要有一定的高度和宽度,可以允许平面磨床工作台100穿行于支架200内;

物料箱300,其设置于所述支架200内且位于平面磨床工作台100的一侧,这里的一侧一般指操作平面磨床时使用人员站立的这一侧,这里物料箱300设置于支架200内的方式可以是在物料箱300顶端或者侧壁设置一对吊耳,用吊钩悬挂于支架200横梁上,也可以是将物料箱300焊接在支架200立柱上。所述物料箱300的底板在物料箱300内可上下活动,这里物料箱300底板在物料箱300内活动的方式可以是物料箱300底板的长宽均略小于物料箱300内空的长宽,物料箱300底板就可以在物料箱300内自由上下活动,为了防止物料箱300底板活动过程中位置不正,还可以在物料箱300内壁设置竖直的导槽,在物料箱300底板边缘连接与导槽相匹配的凸块,让凸块和导槽为物料箱300底板导向,当然物料箱300下端边缘需要设置水平的挡柱或者挡板来防止物料箱300底板从物料箱300内脱出。所述物料箱300的下方设置有抵接物料箱300底板的伸缩装置,以将物料箱300底板上的物料顶出物料箱300或者纳入物料箱300,这里的伸缩装置可以是气缸或者油缸或者是直线电缸,理想的是伸缩装置抵接物料箱300底板的活动部分连接有长宽小于物料箱300底板的水平板,这样是可以加大伸缩装置的活动部分与物料箱300底板的接触面积,防止伸缩装置的活动部分与物料箱300底板的接触面积太小,物料箱300底板上又压有物料,若伸缩装置的活动部分没有顶到物料箱300底板的重心位置,物料箱300底板就会在物料箱300内倾斜卡壳;

连接板500,其水平设置于平面磨床工作台100上靠近所述支架200的一端,且横跨于平面磨床工作台100边缘与平面磨床工作台100中部的物料固定装置400间。这里连接板500的形状根据磨床具体情况设计,一般的卧式平面磨床工作台100如倒π形,两竖直部分为防止物料被磨头900打飞的安全挡板,两安全挡板中间是设置物料固定装置400的区域,两安全挡板外是带有水平台面的工作台外壳,有的平面磨床的安全挡板已被使用人员拆卸掉了,因此连接板500可以直接用一块矩形平板,若平面磨床的安全挡板没有被拆卸下来,就需要在安全挡板上端开一道槽口,连接板500设计为l形,其横部覆盖安全挡板外的水平台面,纵部从安全挡板上的槽口延伸到物料固定装置400的边缘,这里纵部的宽度至少要不小于一块物料(磁片)的宽度,这里连接板500可以使用支杆固定在安全挡板外的水平台面上。这里的物料固定装置400可以是平面磨床常用的电磁吸盘,还可以是下面另一实施例中的方式;

横推装置600,其设置于所述支架200顶部,且沿水平面上垂直于平面磨床工作台100移动路径的方向移动,以将物料箱300底板上的物料推至连接板500上或将连接板500上的物料推至物料箱300底板。这里横推装置600可以使用气缸、直线导轨和竖直推板,直线导轨沿水平面上垂直于平面磨床工作台100移动路径的方向设置,气缸的水平固定直线导轨一段且伸缩方向与直线导轨延伸方向相同,气缸的活塞杆连接直线导轨的滑块以驱动其来回移动,竖直推板设置在支架200内物料箱300上方,并通过连杆与直线导轨的滑块连接,这里横推装置600中的气缸还可以更换为油缸,或者这里横推装置600还可以使用下面另一实施例的方式实施。由于物料箱300位于平面磨床工作台100一侧,与下面所述的纵推装置700的移动路径尚有一段距离,因此这里横推装置600将物料箱300底板上的物料推至连接板500上或将连接板500上的物料推至物料箱300底板,是指利用横推装置600将指将物料箱300底板上未磨削的物料推向连接板500上横推装置600移动路径与下面所述的纵推装置700移动路径的交叉点,或者将磨削完后位于连接板500上横推装置600移动路径与下面所述的纵推装置700移动路径的交叉点的已磨削物料推回物料箱300。

纵推装置700,其设置于所述支架200顶部,且沿平面磨床工作台100移动路径的方向移动,以将连接板500上的物料向靠近平面磨床工作台100中部方向推移或向远离平面磨床工作台100中部方向推移。这里的纵推装置700可以采用与上述横推装置600同样的气缸、直线导轨和竖直推板,只是直线导轨的方向为沿平面磨床工作台100移动路径的方向,也可以采用下面实施例的方式实施。由于未磨削的物料已被横推装置600推到连接板500上横推装置600移动路径与纵推装置700移动路径的交叉点,与平面磨床工作台100中部的物料固定装置400尚有一段距离,或者已磨削物料在连接板500上靠近物料固定装置400处到横推装置600移动路径与纵推装置700移动路径交叉点间尚有一端距离,因此,这里纵推装置700将连接板500上的物料向靠近平面磨床工作台100中部方向推移或向远离平面磨床工作台100中部方向推移,是指利用纵推装置700沿其移动路径将未磨削的物料从横推装置600移动路径与纵推装置700移动路径交叉点向物料固定装置400推移,或利用纵推装置700沿其移动路径将已磨削物料从连接板500上靠近物料固定装置400处向横推装置600移动路径与纵推装置700移动路径交叉点推移。

本实施例在使用过程中,既可用于给平面磨床上料,又可用于给平面磨床下料。给平面磨床上料时,平面磨床工作台100的一端移动至支架200内,伸缩装置将物料箱300底板向上顶升一个物料厚度,一层未磨削的物料从物料箱300上端冒出,横推装置600将物料箱300底板最上层的未磨削物料推至连接板500上横推装置600移动路径与纵推装置700移动路径交叉点,纵推装置700在连接板500上沿自身移动路径将未磨削物料向物料固定装置400推进,再通过人工或者机械将未磨削固定在物料固定装置400中;给平面磨床下料时,人工或者机械装置将磨削后的物料转移至连接板500上,平面磨床工作台100的另一端移动至支架200内,纵推装置700在连接板500上沿自身移动路径将磨削后物料推至横推装置600移动路径与纵推装置700移动路径交叉点,横推装置600将位于交叉点上的已磨削物料推回物料箱300,若物料箱300底板上无已磨削好的物料,物料箱300底板与物料箱300上端平齐,横推装置600将连接板500上的物料推至物料箱300底板上,若物料箱300底板上还存有多层已磨削好的物料,最上层物料上表面与物料箱300上端平齐,横推装置600将连接板500上的物料推至物料箱300底板上最上层物料的表面,当已磨削好的待入箱物料被横推装置600推向物料箱300后,物料箱300底板在伸缩装置控制下下降一个物料厚度,这样已磨削好的待入箱物料刚好一层一层码在物料箱300底板上。

本实施例通过伸缩装置、横推装置600及纵推装置700的相互配合达到了自动将物料箱300内的未磨削物料送上平面磨床工作台100,或者自动将平面磨床工作台100上的已磨削物料送至物料箱300内的效果,因此操作工数量变少,可实现一人看多台设备。原有工况是一台设备,锁定一名上下料操作工,人工一直不停地给机床上下料,机床磨削速度快,人工上料速度慢,出现“机床等人”的滞后现象,现有情况是,自动化装置负责机床上下料,无需人工参与,实现了机器代替人工操作的自动化过程,采用自动化上下料机构之后,机床在同样的磨削速速的情况下,上料、下料速度大于机床的磨削速度。因此可将机床磨削参数调大一些,工作效率明显提高。原有人工上料,机床每小时可磨削70~80片磁片,改为自动化上料装置上料之后,每小时可磨90~100片,效率约提升35%,而且每台设备节省一名上下料操作工。

为了使本实施例更好的使用,可以将物料箱300上端、连接板500及物料固定装置400搁置物料的工作面设置在同一高度,当平面磨床工作台100的一端移动至支架200内时,连接板500的侧边缘刚好抵接物料箱300的上端边缘,或者若连接板500的侧边缘没有抵接物料箱300的上端边缘,则在物料箱300的上端边缘连接一水平板体,以与连接板500的侧边缘对接,防止横推装置600抵推物料时,物料从连接板500和物料箱300间的间隙掉落,另外在连接板500上沿纵推装置700移动路径上可设置竖直的物料导向板,这样纵推装置700推送物料时有物料导向板抵靠物料侧壁,物料不会跑偏。

在另一实施例中,还包括:

挡舌装置800,其设置于平面磨床磨头900靠近所述支架200的侧壁上,所述挡舌装置800沿竖直向下方向伸缩,当所述挡舌装置800伸长后,其下端接近所述连接板500,以在平面磨床工作台100移动时抵住连接板500上的物料进而调整物料工位,当所述挡舌装置800收缩后,其下端高于物料表面。这里挡舌装置800在平面磨床工作台100移动时抵住连接板500上的物料进而调整物料工位,是指上一实施例中的平面磨床自动化运料装置用于上料时,当平面磨床工作台100的一端移动至支架200内,纵推装置700已将未磨削的物料推移至靠近物料固定装置400的工位上以后,平面磨床工作台100先移至远离支架200的行程另一端,物料也随工作台向远离支架200的方向移动,然后将挡舌装置800伸长,此时挡舌装置800的下端位于物料靠近支架200的一端,这样在平面磨床工作台100开始反向向支架200方向靠近时,物料也会随平面磨床工作台100反向运动,挡舌装置800即可抵住物料的一端,直至物料刚好停在物料固定装置400范围内;上一实施例中的平面磨床自动化运料装置用于下料时,当平面磨床工作台100完成磨削工作后,平面磨床工作台100向靠近支架200的行程一端移动,物料也随工作台向靠近支架200的方向移动,然后将挡舌装置800伸长,此时挡舌装置800的下端位于物料远离支架200的一端,这样在平面磨床工作台100开始反向远离支架200时,物料也会随平面磨床工作台100反向运动,挡舌装置800即可抵住物料的一端,直至物料从物料固定装置400范围被推移至连接板500上。这里所述挡舌装置800收缩后,其下端高于物料表面,是指物料位于连接板500或者物料固定装置400内时,挡舌装置800收缩后的下端在物料之上。

本实施例在使用过程中,通过挡舌装置800与平面磨床工作台100的来回移动相配合,达到了物料自动进入磨削工位,或者从磨削工位自动推出的效果。

在另一实施例中,所述物料固定装置400包括:

承载板401,其固定于平面磨床工作台100中部;

定位挡块402,其呈长条状,所述定位挡块402沿平面磨床移动路径方向固定于所述承载板401上;

活动挡块403,其与所述定位挡块402规格相同,所述活动挡块403也设置于承载板401上且与所述定位挡块402平行并列布置,所述活动挡块403与所述定位挡块402间形成一容置物料的凹槽;

多个第一气缸404,其水平设置于所述承载板401上,且位于所述活动挡块403背离所述凹槽的一侧,多个第一气缸404的活塞杆均连接在所述活动挡块403背离凹槽的侧壁上,以推动所述活动挡块403靠近定位挡块402以夹紧物料,或拉动所述活动挡块403远离定位挡块402以松弛物料;

端部挡块405,其设置于所述凹槽的一端,所述承载板401上还设置有与所述第一气缸404伸缩方向相同的第二气缸406,所述第二气缸406的的活塞杆连接在所述端部挡块405的侧壁上,以推动所述端部挡块405封堵所述凹槽一端,或拉动所述端部挡块405敞开所述凹槽一端;

第一气动快速夹钳407,其设置于所述凹槽的另一端且固定在所述活动挡块403的端部,以抵住凹槽内的物料,或松弛凹槽内的物料。

本实施例在使用过程中,当未磨削物料进入所述凹槽内,多个第一气缸404伸长以推动所述活动挡块403靠近定位挡块402夹紧物料两侧壁,接着端部挡块405再第二气缸406的驱动下封堵所述凹槽一端,然后第一气动快速夹钳407启动从两端抵紧凹槽内的物料,至此完成物料固定装置400内的物料固定工作;当物料完成磨削后,第一气动快速夹钳407启动松弛凹槽内的物料,接着端部挡块405再第二气缸406的拉动下敞开所述凹槽一端,然后多个第一气缸404收缩以拉动所述活动挡块403远离定位挡块402松弛物料,至此完全松开物料。

本实施例上下料工序作业更容易,原来上料工序作业,需要熟练工才能干,也就是所谓的“机器栓人”。而且即便是熟练工作业,不同的人员,上料速度也是有差别的,因此最终的产量也是有差别的。而现在采用自动化设备上料作业,产量及产品质量的“一致性”都可控制,方便生产管理。

在另一实施例中,所述支架200为长方体框架,所述长方体框架内设置有平行于平面磨床工作台100移动路径的竖直的隔板201,以将所述长方体框架内部空间分为位于平面磨床工作台100一侧的物料存放区和位于平面磨床工作台100移动路径上的物料转运区,所述长方体框架顶部高于所述平面磨床工作台100上表面,以使所述平面磨床工作台100的一端可进入物料转运区,所述隔板201的上端与所述长方体框架顶部留有容所述横推装置600穿过的间隔;

所述物料箱300的一对相对侧壁上各设有一第一耳轴301,所述隔板201位于所述物料存放区的侧壁上设置有一对具有v形槽上表面的物料箱固定装置202,所述物料箱300的一对第一耳轴301分别搁置于一对物料箱固定装置202的v形槽内以悬挂所述物料箱300,所述物料箱300上端、所述隔板201上端及连接板500上表面相互平齐;

所述伸缩装置为第三气缸,其设置于所述物料箱300的下方且固定在所述隔板201上,所述第三气缸的活塞杆竖直向上抵接在所述物料箱300的底板上。

在另一实施例中,所述横推装置600包括:

一对第一直线电缸601,其平行并列的水平设置于所述长方体框架顶部,且均与平面磨床工作台100移动路径垂直,所述第一直线电缸601的导轨横跨所述物料存放区和物料转运区,一对第一直线电缸601的滑块间从上至下设置有中部凸起的第一连桥板602和中部凹陷的第二连桥板603,所述第一连桥板602和第二连桥板603两端重叠且重叠的两端各固定在一第一直线电缸601的滑块上,所述第二连桥板603凹陷部分朝向物料转运区的边缘连接有一竖直的横向推板604,所述横向推板604的下端略高于所述隔板201上端,以抵住物料箱300底板顶出的物料侧壁或抵住连接板500上的物料侧壁;

其中,所述隔板201的上端水平连接有位于物料转运区的引板203,当所述平面磨床工作台100的一端移动至物料转运区时,连接板500的侧边缘与所述引板203衔接。

本实施例在使用过程中,给平面磨床上料时,平面磨床工作台100的一端移动至支架200内,伸缩装置将物料箱300底板向上顶升一个物料厚度,一层未磨削的物料从物料箱300上端冒出,启动一对第一直线电缸601,一对第一直线电缸601的滑块带动第一连桥板602、第二连桥板603及横向推板604从物料存放区向物料转运区移动,经过物料箱300上方时横向推板604的一侧板面抵住物料箱300底板顶出的物料侧壁,将未磨削物料推移至纵推装置700移动路径上;给平面磨床下料时,平面磨床工作台100的另一端移动至支架200内,启动一对第一直线电缸601,一对第一直线电缸601的滑块带动第一连桥板602、第二连桥板603及横向推板604从物料转运区向物料存放区移动,经过连接板500上纵推装置700移动路径时,横向推板604的另一侧板面抵住路径上的已磨削物料,将已磨削物料推移至物料箱300底板上。

在另一实施例中,所述纵推装置700包括:

第二直线电缸701,其水平设置于所述长方体框架顶部,且沿平面磨床工作台100移动路径布置,所述第二直线电缸701的导轨位于物料转运区内第一直线电缸601的末端,所述第二直线电缸701的滑块向下连接有一竖直的纵向推板702,以抵住连接板500上的物料的端部。这里第二直线电缸701的导轨的长度根据上料和下料时,纵推装置700移动的距离不同会有区别,上料用的纵推装置700导轨的长度稍长,而下料用的纵推装置700导轨的长度稍短。

本实施例在使用过程中,给平面磨床上料时,平面磨床工作台100的一端移动至支架200内,启动第二直线电缸701,第二直线电缸701的滑块带动纵向推板702从连接板500靠近平面磨床工作台100一端的位置向连接板500靠近平面磨床工作台100中部的位置移动,经过横推装置600移动路径上的未磨削物料时,纵向推板702一侧板面抵住未磨削物料的一端,将未磨削物料向物料固定装置400推进;给平面磨床下料时,平面磨床工作台100的另一端移动至支架200内,启动第二直线电缸701,第二直线电缸701的滑块带动纵向推板702从连接板500上靠近平面磨床工作台100中部的位置向连接板500上靠近平面磨床工作台100另一端的位置移动,经过已磨削物料时,纵向推板702另一侧板面抵住已磨削物料的一端,将已磨削物料向横推装置600移动路径上推移。

在另一实施例中,还包括:

物料转运车1000,其宽度小于所述支架200长度,以使所述物料转运车1000可推移至所述物料存放区,这里支架200的长度是指沿平面磨床移动方向上支架200的两立柱之间的距离,而物料转运车1000是沿垂直平面磨床移动路径的方向进入支架200内,故取物料转运车1000在与移动方向垂直的竖直截面轮廓的宽度作为物料转运车1000的宽度,那么转运车沿其移动方向的竖直截面轮廓的长度作为物料转运车1000的长度。所述物料转运车1000的上部在其长度方向的竖直截面轮廓为等腰梯形,所述物料转运车1000的两等腰梯形斜面上各依靠有一物料箱300,所述物料转运车1000的两等腰梯形斜面的下端各设有一托板抵住所述物料箱300;

其中,所述物料转运车1000上的物料箱300的第一耳轴301刚好与所述支架200内的隔板201平行;

其中,所述物料箱300的每一第一耳轴301上方设置有与所述第一耳轴301平行的第二耳轴302,所述第一连桥板602的凸起部分和第二连桥板603的凹陷部分间设置有水平的活动板605,所述活动板605的下表面设置有一对竖直向下的挂钩606,一对挂钩606所在竖直面与所述隔板201平行,且一对挂钩606间距与所述物料箱300上的一对第二耳轴302间距相同,所述第二连桥板603的凹陷部分设置有与一对挂钩606相对应的一对第一通孔,以使每一挂钩606穿过一第一通孔伸至第二连桥板603下方,所述第二连桥板603的下表面还设置有第三直线电缸607,所述第二连桥板603的中部及所述活动板605的中部设置有贯穿的第二通孔,所述第三直线电缸607的导轨从所述第二连桥板603及所述活动板605上的第二通孔穿过后固定在所述第一连桥板602凸起部分上,所述活动板605与所述第三直线电缸607的滑块连接,以驱动所述活动板605上下移动,当所述活动板605抵接至第二连桥板603的凹陷部分时,所述挂钩606末端低于所述物料转运车1000上的物料箱300的第二耳轴302,当所述活动板605抵接至第一连桥板602的凸起部分时,所述挂钩606末端高于所述隔板201的上端。

本实施例在使用过程中,将物料转运车1000推移至所述物料存放区后,启动第三直线电缸607,使一对挂钩606下降,直至钩住物料转运车1000上物料箱300的一对第二耳轴302,再启动一对第一直线电缸601,让物料箱300从物料转运车1000移动至靠近隔板201侧壁,接着启动第三直线电缸607继续让一对挂钩606下降,直至物料箱300的一对第一耳轴301分别搁置在一对物料箱固定装置202上,这里由于第一耳轴301低于第二耳轴302,因此有可能出现物料箱固定装置202设置位置过低,第一耳轴301搁不到物料箱固定装置202上的情况,若要第一耳轴301能搁置在物料箱固定装置202上,还需物料箱固定装置202的v形槽最低点高度高于所述挂钩606末端能达到的最低高度,这样挂钩606下降后一对第一耳轴301必然能搁置在一对物料箱固定装置202上。然后启动第一直线电缸601反向,让一对挂钩606脱离第二耳轴302,再启动第三直线电缸607反向,提升一对挂钩606至挂钩606下端高于隔板201上端。上述过程可让物料箱300从物料转运车1000上自动移至支架200内。

在另一实施例中,所述挡舌装置800包括第二气动快速夹钳801和连接在夹钳末端的挡板802,所述第二气动快速夹钳801固定在所述平面磨床磨头900的侧壁上。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平面磨床,所述平面磨床工作台100的两端各设有一上述的平面磨床自动化运料装置,以分别用于上料和下料。

本实施例在使用过程中,先用设置于平面磨床工作台100的一端的平面磨床自动化运料装置上料,再利用与上料用的平面磨床自动化运料装置相匹配的挡舌装置800对未磨削物料进行工位调整,当未磨削物料全部进入物料固定装置400后对物料进行固定,然后进入磨削过程,磨削完毕后,利用与下料用的平面磨床自动化运料装置相匹配的挡舌装置800将已磨削物料推出物料固定装置400,接着用设置于平面磨床工作台100的另一端的平面磨床自动化运料装置下料。这里本实施例可以采用上面实施例所述的物料固定装置400、横推装置600、纵推装置700、挡舌装置800及物料转运车1000以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本实施例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一次自动化上下料用的时间为40~45s,而人工上下料时间约为65~70s,效率约提升30~35%。

在另一实施例中,所述平面磨床与用于下料的平面磨床自动化运料装置间设置有风干装置,所述风干装置包括:

门形支架200,其竖直设置且平面磨床工作台100从所述门形支架200内穿行,所述门形支架200的横梁上设置有水平的第四直线电缸,所述第四直线电缸的滑块上设置有风口向下的吹风机,以吹干磨削完毕的物料。

本实施例在使用过程中,启动第四直线电缸即可驱动滑块带动吹风机沿垂直或斜交平面磨床工作台100移动路径的方向来回移动,吹风机就可以将磨削完的物料吹干,防止物料锈蚀。在下料的过程中,自动化设备自带烘干装置,可以在下料的同时,实现自动烘干,减少了人工二次烘干的工序。使整个加工工艺路线变短。

尽管本发明的实施方案已公开如上,但其并不仅仅限于说明书和实施方式中所列运用,它完全可以被适用于各种适合本发明的领域,对于熟悉本领域的人员而言,可容易地实现另外的修改,因此在不背离权利要求及等同范围所限定的一般概念下,本发明并不限于特定的细节和这里示出与描述的图例。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