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钕铁硼废料中钴、镍的分离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862852发布日期:2020-05-22 21:43阅读:204来源:国知局
一种钕铁硼废料中钴、镍的分离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钕铁硼废料中钴、镍的分离装置,属于冶炼设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钕铁硼永磁体是一种性能优越的永磁材料,材料中含有约30%的稀土元素,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由于生产工艺及使用的因素,在使用过程中会产生25%左右的废料。

钴由其物理、化学性质决定了它是生产耐热合金、硬质合金、防腐合金、磁性合金和各种钴盐的重要原料。钴基合金或含钴合金钢用作燃汽轮机的叶片、叶轮、导管、喷气发动机、火箭发动机、导弹的部件和化工设备中各种高负荷的耐热部件以及原子能工业的重要金属材料。镍作为一种稀土元素,工业中主要用于制备合金(如镍钢和镍银)或催化剂(如拉内镍,尤指用作氢化的催化剂),也可用来制造货币等,镀在其他金属上可以防止生锈。所以从钕铁硼废料分离钴、镍元素回收不仅合理的利用资源,同时也减少环境污染。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钕铁硼废料中钴、镍的分离装置,该装置能较好的分离钴、镍元素,对环境二次污染小,且通过装置对钕铁硼废料进行处理能得到氧化钴和氧化镍两种有经济价值的产品,达到了变废为宝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方案实现:其包括破碎机、浸出池、浓硫酸池、一号泵、一号排渣泵、复盐试剂池、二号泵、复盐沉淀池、管道、二号排渣泵、一号洗涤池、一号焙烧炉、沉淀池、三号搅拌机、三号泵、四号泵、碳酸氢铵溶液池、三号排渣泵、二号洗涤池、二号焙烧炉组成,所述浓硫酸池通过管道与一号泵相连,所述一号泵通过管道与浸出池连接,所述浸出池上部通过管道与复盐沉淀池相连,所述复盐沉淀池右侧通过管道与沉淀池相连,左下部通过管道与二号排渣泵相连,所述二号排渣泵通过管道与一号洗涤池相连,所述一号洗涤池通过管道与一号焙烧炉相连,所述沉淀池通过管道与三号排渣泵相连,所述三号排渣泵通过管道与二号洗涤池相连,所述二号洗涤池通过管道与二号焙烧炉相连。

所述破碎机上部有进料口,右下部有出料口,所述出料口下方有传送带,所述传送带下方有浸出池。

所述浸出池上方安装有一号搅拌机,下部通过管道与一号排渣泵相连。

所述复盐沉淀池通过管道与二号泵相连,所述二号泵通过管道与复盐试剂池相连。

所述沉淀池上方安装有三号搅拌机,并通过管道分别与三号泵、四号泵相连,所述三号泵通过管道与碳酸氢铵溶液池相连,所述四号泵通过管道与装置外污水处理系统相连。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本实用新型一种钕铁硼废料中钴、镍的分离装置,该装置能较好的分离钴、镍元素,对环境二次污染。

2、本实用新型一种钕铁硼废料中钴、镍的分离装置,通过该装置对钕铁硼废料进行处理,能得到氧化钴和氧化镍两种有经济价值的产品,达到变废为宝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钕铁硼废料中钴、镍的分离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为破碎机,2为进料口,3为出料口,4为传送带,5为浸出池,6为浓硫酸池,7为一号泵,8为一号搅拌机,9为一号排渣泵,10为复盐试剂池,11为二号泵,12为二号搅拌机,13为复盐沉淀池,14为管道,15为二号排渣泵,16为一号洗涤池,17为一号焙烧炉,18为沉淀池,19为三号搅拌机,20为三号泵,21为四号泵,22为碳酸氢铵溶液池,23为三号排渣泵,24为二号焙烧炉,25为二号洗涤池。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图1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但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不局限所述内容。

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且附图均采用非常简化的形式且均使用非精准的比率,仅用以方便、明晰地辅助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

为了清楚,不描述实际实施例的全部特征,在下列描述中,不详细描述公知的功能和结构,因为它们会使本实用新型由于不必要的细节而混乱,应当认为在任何实际实施例的开发中,必须做出大量实施细节以实现开发者的特定目标,例如按照有关系统或有关商业的限制,由一个实施例改变为另一个实施例,另外,应当认为这种开发工作可能是复杂和耗费时间的,但是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仅仅是常规工作。

一种钕铁硼废料中钴、镍的分离装置,其包括破碎机1、浸出池5、浓硫酸池6、一号泵7、一号排渣泵9、复盐试剂池10、二号泵11、复盐沉淀池13、管道14、二号排渣泵15、一号洗涤池16、一号焙烧炉17、沉淀池18、三号搅拌机19、三号泵20、四号泵21、碳酸氢铵溶液池22、三号排渣泵23、二号洗涤池25、二号焙烧炉24组成,浓硫酸池6通过管道14与一号泵7相连,一号泵7通过管道14与浸出池5连接,浸出池5上部通过管道14与复盐沉淀池13相连,复盐沉淀池13右侧通过管道14与沉淀池18相连,左下部通过管道14与二号排渣泵15相连,二号排渣泵15通过管道14与一号洗涤池16相连,一号洗涤池16通过管道14与一号焙烧炉17相连,沉淀池18通过管道14与三号排渣泵23相连,三号排渣泵23通过管道14与二号洗涤池25相连,二号洗涤池25通过管道14与二号焙烧炉24相连。

破碎机1上部有进料口2,右下部有出料口3,出料口3下方有传送带4,传送带4下方有浸出池5。

浸出池5上方安装有一号搅拌机8,下部通过管道14与一号排渣泵9相连。

复盐沉淀池13通过管道14与二号泵11相连,二号泵11通过管道14与复盐试剂池10相连。

沉淀池18上方安装有三号搅拌机19,并通过管道14分别与三号泵20、四号泵21相连,三号泵20通过管道14与碳酸氢铵溶液池22相连,四号泵21通过管道14与装置外污水处理系统相连。

使用时,浓硫酸池6内的浓硫酸通过一号泵7排入浸出池5,浸渍被破碎机1破碎到适合粒径的钕铁硼废料,浸渍后浸出渣通过一号排渣泵9排出装置,浸出后液进入复盐沉淀池13,加入复盐试剂搅拌沉淀,沉淀通过二号排渣泵15排入一号洗涤池16洗涤后进入一号焙烧炉17煅烧得到氧化钴。盐沉淀池13沉淀工序后的上清液进入沉淀池18,加入碳酸氢铵溶液搅拌沉淀,沉淀通过三号排渣泵23排入二号洗涤池25洗涤后进入二号焙烧炉24煅烧得到氧化镍。碳酸氢铵溶液池22沉淀工序后的上清液通过四号泵21排入装置外的污水处理系统。

尽管已经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了较为详细的阐述和列举,应当理解,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对上述实施例做出修改或者采用等同的替代方案,这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精神的基础上所做的这些修改或改进,均属于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的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钕铁硼废料中钴、镍的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破碎机(1)、浸出池(5)、浓硫酸池(6)、一号泵(7)、一号排渣泵(9)、复盐试剂池(10)、二号泵(11)、复盐沉淀池(13)、管道(14)、二号排渣泵(15)、一号洗涤池(16)、一号焙烧炉(17)、沉淀池(18)、三号搅拌机(19)、三号泵(20)、四号泵(21)、碳酸氢铵溶液池(22)、三号排渣泵(23)、二号洗涤池(25)、二号焙烧炉(24)组成,所述浓硫酸池(6)通过管道(14)与一号泵(7)相连,所述一号泵(7)通过管道(14)与浸出池(5)连接,所述浸出池(5)上部通过管道(14)与复盐沉淀池(13)相连,所述复盐沉淀池(13)右侧通过管道(14)与沉淀池(18)相连,左下部通过管道(14)与二号排渣泵(15)相连,所述二号排渣泵(15)通过管道(14)与一号洗涤池(16)相连,所述一号洗涤池(16)通过管道(14)与一号焙烧炉(17)相连,所述沉淀池(18)通过管道(14)与三号排渣泵(23)相连,所述三号排渣泵(23)通过管道(14)与二号洗涤池(25)相连,所述二号洗涤池(25)通过管道(14)与二号焙烧炉(24)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钕铁硼废料中钴、镍的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破碎机(1)上部有进料口(2),右下部有出料口(3),所述出料口(3)下方有传送带(4),所述传送带(4)下方有浸出池(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钕铁硼废料中钴、镍的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浸出池(5)上方安装有一号搅拌机(8),下部通过管道(14)与一号排渣泵(9)相连。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钕铁硼废料中钴、镍的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复盐沉淀池(13)通过管道(14)与二号泵(11)相连,所述二号泵(11)通过管道(14)与复盐试剂池(10)相连。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钕铁硼废料中钴、镍的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沉淀池(18)上方安装有三号搅拌机(19),并通过管道(14)分别与三号泵(20)、四号泵(21)相连,所述三号泵(20)通过管道(14)与碳酸氢铵溶液池(22)相连,所述四号泵(21)通过管道(14)与装置外污水处理系统相连。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钕铁硼废料中钴、镍的分离装置,其包括破碎机、浸出池、浓硫酸池、泵、排渣泵、复盐试剂池、复盐沉淀池、洗涤池、焙烧炉、沉淀池、碳酸氢铵溶液池几部分组成,各个部分间通过管道连接。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有:该装置能较好的分离钴、镍元素,对环境二次污染小,且通过装置对钕铁硼废料进行处理能得到氧化钴和氧化镍两种有经济价值的产品,达到变废为宝的效果。

技术研发人员:徐浩;卢文庆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新干县鑫吉新资源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5.25
技术公布日:2020.05.2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