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活塞式的贵金属废料溶解炉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135338发布日期:2020-06-17 00:37阅读:249来源:国知局
一种具有活塞式的贵金属废料溶解炉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贵金属加工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具有活塞式的贵金属废料溶解炉。



背景技术:

钯、银、铂作为贵金属材料,存在于各种工业废料中,特别是对于目前资源日益紧张的情况下,其钯、银、铂的矿产资源也将越来越少,特别是在我国其矿产资源所占世界总量极其低的背景下,其钯、铂很多还依赖于进口。

因此此类贵金属的价格也越来越珍贵,而在不同领域的工业生产中其会产生含有上述含贵金属元素的废料,而如果将此废料作为一种垃圾扔掉,将造成资源的严重浪费,也将导致水土环境的污染,同时给企业也将带来--定的经济损失。

因此,需要将这些含贵金属废料中的贵金属进行提取,在一定程度上将会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同时也是对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利用;而在贵金属回收方式中,其一般是需要经过焚烧、溶解、过滤等一些步骤,而在对含贵金属的废料溶解时要经过一次或多次的溶解过程,而如果在溶解中仅仅依靠现有技术中的反应釜,将会导致其效率的降低,同时也不利于溶解反应的进行。且在后期取出已经溶解的液体时也较为不便,需要人工进行操作,溶解之后的液体还是存在一定的腐蚀性,会对工作人员的身体造成危害。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具有活塞式的贵金属废料溶解炉。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具有活塞式的贵金属废料溶解炉,包括支撑座、溶解炉、电机和气缸,其特征在于,所述溶解炉安装在所述支撑座上,所述溶解炉上设有固定盖和投料盖,所述溶解炉上设有唇口,所述固定盖和投料盖安装在所述唇口上,所述投料盖上具有把手,所述固定盖上设有第一支撑块和第二支撑块,所述电机安装在所述第一支撑块上,所述电机上设有曲柄件,所述曲柄件的另一端通过旋转轴安装在所述第二支撑块上,所述固定盖的中间设有活塞筒,所述曲柄件上具有活塞杆,所述活塞杆伸入所述活塞筒中,所述活塞杆的下端设有连接块,所述活塞杆铰接在所述连接块上,所述连接块下端设有第一支撑杆,所述第一支撑杆下端设有第一固定块,所述第一固定块下端设有第二固定块,所述第一固定块和第二固定块之间设有第二支撑杆,所述第二固定块下端设有活塞,所述活塞筒的两侧设有进液管和出液管,所述进液管上设有进液支管,所述出液管上设有出液支管,所述出液管通过出液支管连接在所述活塞筒上,所述进液管和出液管的内部设有密封块,所述密封块通过转轴可转动的安装在进液管和/或出液管中,所述气缸安装在所述固定盖上,所述气缸下端设有推液块,所述推液块安装在溶解炉的内部,所述溶解炉的内部底面上设有集料槽,所述集料槽的下端设有出料管。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具有活塞式的贵金属废料溶解炉中,所述溶解炉的内壁上设有电加热圈。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具有活塞式的贵金属废料溶解炉中,所述第一固定块的中间设有通孔,所述通孔下端设有密封垫块,所述密封垫块的直径大于所述通孔的直径。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具有活塞式的贵金属废料溶解炉中,所述推液块的下端面上设有导液部和集液孔,所述集液孔呈锥形。

实施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具有活塞式的贵金属废料溶解炉,具有以下有益效果:该具有活塞式的贵金属溶解炉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只需要工作人员将溶解液和需要溶解的含贵金属废料从投料盖处投入便可,然后启动气缸,通过气缸下端的推液块进行推动溶解液和含贵金属废料,使得含贵金属废料加快溶解效率。溶解之后启动电机,通过活塞将溶解之后的液体压出,方便快捷,避免了工作人员将液体舀出,加快了工作效率,且保护了工作人员的自身安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俯视图;

图3为图2中的a-a处剖视图;

图4为图1中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中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中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5中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7中的部分结构爆炸图;

图9为图5中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如图1至9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具有活塞式的贵金属废料溶解炉,包括支撑座10、溶解炉11、电机12和气缸13,在支撑座10的下端设有支撑脚101。溶解炉11是用于放置溶解液和需要溶解的含贵金属废料,将其放在溶解炉11中。在溶解炉11的内部底面设有集料槽14,集料槽14是用于沉淀一些溶解不了的物质,然后这些物质便会集中到集料槽14中。在集料槽14的下端设有出料管15,出料管15是用于将集料槽14中的废料进行排出。

溶解炉11安装在支撑座10上,溶解炉11上设有固定盖16和投料盖17,固定盖16是占整个溶解炉11的四分之三,而投料盖17是占整个溶解炉11的四分之一。溶解炉11上设有唇口18,固定盖16和投料盖17安装在唇口18上,当然,在固定盖16上也设有唇口18,当投料盖17放置在溶解炉11上时,也需要固定盖16的支撑,所以投料盖17上设有与唇口18相匹配的卡口,便于投料盖17放置在固定盖16上。且在投料盖17上具有把手19,便于工作人员将投料盖17打开,进行投料和加溶解液。

在固定盖16上设有第一支撑块20和第二支撑块21,电机12安装在第一支撑块20上,电机12上设有曲柄件22,曲柄件22的另一端通过旋转轴23安装在第二支撑块21上。在固定盖16的中间设有活塞筒24,曲柄件22上具有活塞杆25,活塞杆25铰接在曲柄件22上,活塞杆25伸入活塞筒24中。通过电机12的转动使得曲柄件22也能够转动,这样使得活塞杆25能够上下运动。在活塞杆25的下端设有连接块26,活塞杆25铰接在连接块26上。连接块26下端设有第一支撑杆27,第一支撑杆27下端设有第一固定块28,第一固定块28下端设有第二固定块29,第一固定块28和第二固定块29之间设有第二支撑杆30,第二支撑杆30是用于支撑第一固定块28。在第一固定块28的中间设有通孔31,通孔31下端设有密封垫块32,密封垫块32的直径大于通孔31的直径。当第一固定块28和第二固定块29的上端有液体时,可以通过通孔31排下,当活塞杆25向上运动时,密封垫块32会在第二固定块29上。第二固定块29下端设有活塞33,通过活塞33将活塞筒24中的液体挤压出去。活塞33向下运动时,第一固定块28与第二固定块29之间有液体时,密封垫块32会由于活塞杆25的极速向下而贴靠在通孔31上,将通孔31堵住,防止了液体溅出活塞筒24。

在活塞筒24的两侧设有进液管34和出液管35,进液管34上设有进液支管341,出液管35上设有出液支管351,出液管35通过出液支管351连接在活塞筒24上,进液管34是直接连接在活塞筒24上。在进液管34和出液管35的内部设有密封块36,密封块36通过转轴37可转动的安装在进液管34和/或出液管35中。当活塞33向上运动时,便可以将溶解炉11中的液体吸入到活塞筒24中,通过进液支管341和进液管34进入,此时进液管34中的密封块36会受到液体的冲击将其打开,而出液管35中的密封块36则会受到活塞筒24中的吸力将密封块36贴靠在出液支管351上,使得外界的空气不会进入到活塞筒24中,便可以将溶解炉11中的液体吸入到活塞筒24中。当活塞33向下运动时,则是将进液管34中的密封块36推动,使之贴靠在进液支管341上,而出液管35中的密封块36则会打开,活塞33的挤压将活塞筒34中的液体排出到外部。这样避免了工作人员的直接操作,保护了工作人员的自身安全。

气缸13安装在固定盖16上,气缸13下端设有推液块38,推液块38安装在溶解炉11的内部,推液块38的下端面上设有导液部39和集液孔40,导液部39是向周围散开,便于将周围的液体集中的推液块38的下端。而集液孔40呈锥形,且是上端较小,下端较大,这样便可以将下端的液体挤出,直径小的地方,压强大,便于充分的进行混合,有助于将含贵金属的废料进行混合溶解。

进一步的,在溶解炉11的内壁上设有电加热圈41,通过加热内部的溶解液有助于将含贵金属元素的废料更好的溶解。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