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薄膜前处理循环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893984发布日期:2020-05-26 18:12阅读:220来源:国知局
新型薄膜前处理循环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身涂装前处理设备领域,具体为新型薄膜前处理循环系统。



背景技术:

车身涂装前处理设备为适应节能减排,针对磷化工艺占地面积大,能耗高,后期除渣维护成本高的缺点开发了无磷薄膜处理,可分为硅烷处理技术、锆化处理技术和二者复合技术。

但是目前市场上的新型薄膜前处理循环系统不仅结构复杂,而且功能单一,现有的车身涂装前处理设备技术中,车身在处理时不便于将车身进行浸泡和取出,同时,处理液中残留有残渣,在回收处理液时处理步骤较为繁琐。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新型薄膜前处理循环系统,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新型薄膜前处理循环系统,包括处理池、滑槽、滑板、底板、漏液孔、齿板、驱动箱、驱动电机、过滤组件、排液管、安装槽、传动轴、齿轮和轴承,所述处理池内壁两侧均对应开设有滑槽,两所述滑槽内部均设置有滑板,两所述滑板靠近滑槽内侧端均固定安装有齿板,两所述滑板底部之间通过底板连接,所述底板顶端开设有多个漏液孔,所述处理池两侧顶部位于滑槽处均嵌入安装有驱动箱,两所述驱动箱内部均开设有安装槽,两所述安装槽内部均设置有齿轮,且齿轮与齿板啮合,两所述齿轮中部均固定安装有传动轴,两所述驱动箱内壁两侧均嵌入安装有轴承,且传动轴嵌入轴承内部,两所述驱动箱外侧均通过螺钉固定安装有驱动电机,且驱动电机输出轴贯穿至驱动箱内部与传动轴连接,所述处理池底部一侧固定安装有排液管,所述排液管外侧套接有过滤组件。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过滤组件包括过滤箱、卡槽、卡块、把手、支架和滤网,所述排液管外侧套接有过滤箱,所述过滤箱两侧均对应开设有卡槽,两所述卡槽之间设置有支架,所述支架两侧均固定安装有卡块,且卡块与卡槽配合,所述支架内部底端固定安装有滤网,所述支架裸露于过滤箱外侧端固定安装有把手。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滑板与底板之间通过螺栓固定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底板底部四周均设置有加强筋。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支架与滤网之间设置有密封圈,且密封圈外侧涂抹有密封胶。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把手外侧套接有橡胶套,且橡胶套外侧设置有防滑纹。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排液管内部位于处理池外侧端安装有阀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结构科学合理,使用安全方便,车身涂装前将车身放置于处理池内部对车身进行处理,处理完成后,启动驱动电机使齿轮与齿板配合,使滑板带动底板上移,将车身从处理池内部升起,从而便于将车身取出,处理液从漏液孔落入处理池中,处理池内部的处理液进行排放时,打开排液管的阀门,使处理池的处理液进入过滤箱内部,处理液通过滤网进行初步过滤,将处理池内部的碎屑杂质过滤在滤网上,从而便于对处理液进行回收处理,过滤完成后通过把手将支架取出,可对滤网上的残渣进行清理。

附图说明

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驱动箱内部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过滤箱内部剖视图;

图中:1、处理池;2、滑槽;3、滑板;4、底板;5、漏液孔;6、齿板;7、驱动箱;8、驱动电机;9、过滤组件;91、过滤箱;92、卡槽;93、卡块;94、把手;95、支架;96、滤网;10、排液管;11、安装槽;12、传动轴;13、齿轮;14、轴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3所示,新型薄膜前处理循环系统,包括处理池1、滑槽2、滑板3、底板4、漏液孔5、齿板6、驱动箱7、驱动电机8、过滤组件9、排液管10、安装槽11、传动轴12、齿轮13和轴承14,处理池1内壁两侧均对应开设有滑槽2,两滑槽2内部均设置有滑板3,两滑板3靠近滑槽2内侧端均固定安装有齿板6,两滑板3底部之间通过底板4连接,滑板3与底板4之间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更好的对底板4进行固定连接,底板4底部四周均设置有加强筋,更好的增强底板4强度,延长其使用寿命,底板4顶端开设有多个漏液孔5,处理池1两侧顶部位于滑槽2处均嵌入安装有驱动箱7,两驱动箱7内部均开设有安装槽11,两安装槽11内部均设置有齿轮13,且齿轮13与齿板6啮合,两齿轮13中部均固定安装有传动轴12,两驱动箱7内壁两侧均嵌入安装有轴承14,且传动轴12嵌入轴承14内部,两驱动箱7外侧均通过螺钉固定安装有驱动电机8,且驱动电机8输出轴贯穿至驱动箱7内部与传动轴12连接,处理池1底部一侧固定安装有排液管10,排液管10内部位于处理池1外侧端安装有阀门,更好的便于排液管10进行排放,排液管10外侧套接有过滤组件9,过滤组件9包括过滤箱91、卡槽92、卡块93、把手94、支架95和滤网96,排液管10外侧套接有过滤箱91,过滤箱91两侧均对应开设有卡槽92,两卡槽92之间设置有支架95,支架95两侧均固定安装有卡块93,且卡块93与卡槽92配合,支架95内部底端固定安装有滤网96,支架95与滤网96之间设置有密封圈,且密封圈外侧涂抹有密封胶,更好的实现密封连接,支架95裸露于过滤箱91外侧端固定安装有把手94,把手94外侧套接有橡胶套,且橡胶套外侧设置有防滑纹,更好的增大把手94外侧摩擦力,便于操作。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车身涂装前将车身放置于处理池1内部对车身进行处理,处理完成后,启动驱动电机8使齿轮13与齿板6配合,使滑板3带动底板4上移,将车身从处理池1内部升起,从而便于将车身取出,处理液从漏液孔5落入处理池1中,处理池1内部的处理液进行排放时,打开排液管10的阀门,使处理池1的处理液进入过滤箱91内部,处理液通过滤网96进行初步过滤,将处理池1内部的碎屑杂质过滤在滤网96上,从而便于对处理液进行回收处理,过滤完成后通过把手94将支架95取出,可对滤网96上的残渣进行清理。

以上公开的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只是用于帮助阐述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并没有详尽叙述所有的细节,也不限制该实用新型仅为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显然,根据本说明书的内容,可作很多的修改和变化。本说明书选取并具体描述这些实施例,是为了更好地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实际应用,从而使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能很好地理解和利用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仅受权利要求书及其全部范围和等效物的限制。



技术特征:

1.新型薄膜前处理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池(1)、滑槽(2)、滑板(3)、底板(4)、漏液孔(5)、齿板(6)、驱动箱(7)、驱动电机(8)、过滤组件(9)、排液管(10)、安装槽(11)、传动轴(12)、齿轮(13)和轴承(14),所述处理池(1)内壁两侧均对应开设有滑槽(2),两所述滑槽(2)内部均设置有滑板(3),两所述滑板(3)靠近滑槽(2)内侧端均固定安装有齿板(6),两所述滑板(3)底部之间通过底板(4)连接,所述底板(4)顶端开设有多个漏液孔(5),所述处理池(1)两侧顶部位于滑槽(2)处均嵌入安装有驱动箱(7),两所述驱动箱(7)内部均开设有安装槽(11),两所述安装槽(11)内部均设置有齿轮(13),且齿轮(13)与齿板(6)啮合,两所述齿轮(13)中部均固定安装有传动轴(12),两所述驱动箱(7)内壁两侧均嵌入安装有轴承(14),且传动轴(12)嵌入轴承(14)内部,两所述驱动箱(7)外侧均通过螺钉固定安装有驱动电机(8),且驱动电机(8)输出轴贯穿至驱动箱(7)内部与传动轴(12)连接,所述处理池(1)底部一侧固定安装有排液管(10),所述排液管(10)外侧套接有过滤组件(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薄膜前处理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组件(9)包括过滤箱(91)、卡槽(92)、卡块(93)、把手(94)、支架(95)和滤网(96),所述排液管(10)外侧套接有过滤箱(91),所述过滤箱(91)两侧均对应开设有卡槽(92),两所述卡槽(92)之间设置有支架(95),所述支架(95)两侧均固定安装有卡块(93),且卡块(93)与卡槽(92)配合,所述支架(95)内部底端固定安装有滤网(96),所述支架(95)裸露于过滤箱(91)外侧端固定安装有把手(94)。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薄膜前处理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滑板(3)与底板(4)之间通过螺栓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薄膜前处理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4)底部四周均设置有加强筋。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型薄膜前处理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95)与滤网(96)之间设置有密封圈,且密封圈外侧涂抹有密封胶。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型薄膜前处理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把手(94)外侧套接有橡胶套,且橡胶套外侧设置有防滑纹。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薄膜前处理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液管(10)内部位于处理池(1)外侧端安装有阀门。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新型薄膜前处理循环系统,包括处理池、滑槽、滑板、底板、漏液孔、齿板、驱动箱、驱动电机、排液管、安装槽、传动轴、齿轮和轴承,所述处理池内壁两侧均对应开设有滑槽,两所述滑槽内部均设置有滑板,两所述滑板靠近滑槽内侧端均固定安装有齿板,本实用新型结构科学合理,使用安全方便,车身涂装前将车身放置于处理池内部对车身进行处理,处理完成后,启动驱动电机使齿轮与齿板配合,使滑板带动底板上移,将车身从处理池内部升起,从而便于将车身取出,处理液从漏液孔落入处理池中,处理池内部的处理液进行排放时,打开排液管的阀门,使处理池的处理液进入过滤箱内部,处理液通过滤网进行初步过滤。

技术研发人员:张德松;董旭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天成涂装系统(常州)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9.17
技术公布日:2020.05.2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