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计算机控制的底注式金属液自动浇注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417967发布日期:2020-10-02 08:48阅读:73来源:国知局
一种基于计算机控制的底注式金属液自动浇注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金属液自动浇注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计算机控制的底注式金属液自动浇注装置。



背景技术:

金属液自动浇注装置是控制金属液充填铸型的速度及充满铸型所需的时间;使金属液平稳地进入铸型,避免紊流和对铸型的冲刷;阻止熔渣和其他夹杂物进入型腔,浇注时不卷入气体,并尽可能使铸件冷却时符合顺序凝固的原则,在金属液浇注过程中需要用到基于计算机控制的底注式金属液自动浇注装置。

但是基于计算机控制的底注式金属液自动浇注装置一般都是通过控制开关启动伸缩杆,伸缩杆顶起长板,长板上升从而带动内筒上升,内筒顶端将塞杆向上顶压,压紧弹簧,顶入外筒内,内筒上端进入内炉中,内炉中的金属液通过出口流出注入模具中,但是传统基于计算机控制的底注式金属液自动浇注装置对于模具的固定效果较差,在使用过程中模具容易受外力影响从出口底部偏离,导致金属液无法注入到模具内部,即降低了工作效率又影响生产合格率。



技术实现要素: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不足,现提出一种基于计算机控制的底注式金属液自动浇注装置,解决了传统基于计算机控制的底注式金属液自动浇注装置对于模具的固定效果较差,在使用过程中模具容易受外力影响从出口底部偏离,导致金属液无法注入到模具内部,即降低了工作效率又影响生产合格率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基于计算机控制的底注式金属液自动浇注装置,包括底板,

辅助固定装置,用于对浇注模板进行辅助固定;

支架,用于对机体进行固定;

伸缩杆,用于带动长板进行运动;

电磁加热线圈,用于对内炉进行加热;

容槽,用于对塞杆进行固定安装;

进一步的,所述支架长度设置为三十厘米,并且支架外表面粘接有一层防水防氧化层;

进一步的,所述伸缩杆共设置有两个,并且伸缩杆伸缩范围为10-25厘米。

进一步的,所述底板左后端设置有电源线,所述底板顶部左右水平相对固定有支架,所述支架中部设置有机体,所述机体内中部设置有内炉,所述底板顶部三分之一处左右水平相对设置有伸缩杆,所述机体前端面中部设置有控制开关,所述底板顶端中部设置有辅助固定装置,所述内炉外表面缠绕有电磁加热线圈,所述内炉内部下端设置有外筒,所述外筒内部上端设置有弹簧,所述弹簧底部固定有塞杆,所述外筒内部下端设置有容槽,所述容槽下端设置有内筒,所述内筒底部嵌入有出口,所述伸缩杆顶部固定有长板,所述电源线、伸缩杆和电磁加热线圈均与控制开关电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辅助固定装置包括安装板、气缸、固定块、限位块、连接杆、夹板、隔热垫、滑块和滑槽,所述安装板顶部左右水平相对设置有气缸,所述固定块与气缸输出端固定连接,所述限位块安装于固定块背面中部,所述连接杆一端与固定块右后端活动连接,并且连接杆另一端与夹板前端面右端活动连接,所述隔热垫通过粘合剂与夹板背面粘接,所述滑块与夹板底部固定连接,所述滑槽嵌入于安装板顶部,并且滑块与滑槽内侧面滑动连接,所述气缸与控制开关电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夹板共设置有两个,并且夹板长度设置为30厘米宽度设置为15厘米。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杆摆动时与固定块之间的夹角逐渐递增,并且连接杆与固定块之间的夹角范围为30°-120°。

进一步的,所述隔热垫呈长方体状,并且隔热垫厚度设置为8厘米。

进一步的,所述滑块外表面和滑槽内表面均呈光滑平面,并且滑块在滑槽内滑动距离为10-20厘米。

进一步的,所述安装板呈长方体状,并且安装板外表面粘接有一层防水防氧化层。

进一步的,所述夹板为钨合金材质。

进一步的,所述底板为不锈钢材质。

(三)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为解决传统基于计算机控制的底注式金属液自动浇注装置对于模具的固定效果较差,在使用过程中模具容易受外力影响从出口底部偏离,导致金属液无法注入到模具内部,即降低了工作效率又影响生产合格率的问题,通过在底板顶端中部设置了辅助固定装置,通过控制开关启动气缸,气缸带动固定块移动,固定块带动连接杆摆动,连接杆推动夹板通过滑块在滑槽内进行滑动,两块夹板相向滑动,使夹板内侧面的隔热垫与模具外表面相抵住,达到辅助固定模具的作用,本装置使用方便操作简单,有效的解决了传统基于计算机控制的底注式金属液自动浇注装置对于模具的固定效果较差,导致即降低了工作效率又影响生产合格率的问题。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正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机体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辅助固定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辅助固定装置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底板-1、电源线-2、支架-3、机体-4、内炉-5、伸缩杆-6、控制开关-7、辅助固定装置-8、电磁加热线圈-9、外筒-10、弹簧-11、塞杆-12、容槽-13、内筒-14、出口-15、长板-16、安装板-81、气缸-82、固定块-83、限位块-84、连接杆-85、夹板-86、隔热垫-87、滑块-88、滑槽-89。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请参阅图1、图2、图3、图4和图5,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基于计算机控制的底注式金属液自动浇注装置:包括底板1,

辅助固定装置8,用于对浇注模板进行辅助固定;

支架3,用于对机体4进行固定;

伸缩杆6,用于带动长板16进行运动;

电磁加热线圈9,用于对内炉5进行加热;

容槽13,用于对塞杆12进行固定安装;

其中,所述支架3长度设置为三十厘米,并且支架3外表面粘接有一层防水防氧化层;

其中,所述伸缩杆6共设置有两个,并且伸缩杆6伸缩范围为10-25厘米。

其中,所述底板1左后端设置有电源线2,所述底板1顶部左右水平相对固定有支架3,所述支架3中部设置有机体4,所述机体4内中部设置有内炉5,所述底板1顶部三分之一处左右水平相对设置有伸缩杆6,所述机体4前端面中部设置有控制开关7,所述底板1顶端中部设置有辅助固定装置8,所述内炉5外表面缠绕有电磁加热线圈9,所述内炉5内部下端设置有外筒10,所述外筒10内部上端设置有弹簧11,所述弹簧11底部固定有塞杆12,所述外筒10内部下端设置有容槽13,所述容槽13下端设置有内筒14,所述内筒14底部嵌入有出口15,所述伸缩杆6顶部固定有长板16,所述电源线2、伸缩杆6和电磁加热线圈9均与控制开关7电连接。

其中,所述辅助固定装置8包括安装板81、气缸82、固定块83、限位块84、连接杆85、夹板86、隔热垫87、滑块88和滑槽89,所述安装板81顶部左右水平相对设置有气缸82,所述固定块83与气缸82输出端固定连接,有利于气缸82更好的带动固定块83进行活动,所述限位块84安装于固定块83背面中部,所述连接杆85一端与固定块83右后端活动连接,并且连接杆85另一端与夹板86前端面右端活动连接,有利于对连接杆85进行固定安装,所述隔热垫87通过粘合剂与夹板86背面粘接,有利于对隔热垫87机械能固定安装,所述滑块88与夹板86底部固定连接,所述滑槽89嵌入于安装板81顶部,并且滑块88与滑槽89内侧面滑动连接,所述气缸82与控制开关7电连接。

其中,所述夹板86共设置有两个,并且夹板86长度设置为30厘米宽度设置为15厘米,以便于达到更好的辅助固定的效果。

其中,所述连接杆85摆动时与固定块83之间的夹角逐渐递增,并且连接杆85与固定块83之间的夹角范围为30°-120°,以便于固定块83更好的带动连接杆85进行摆动。

其中,所述隔热垫87呈长方体状,并且隔热垫87厚度设置为8厘米,以便于对夹板86提供更好的隔热效果。

其中,所述滑块88外表面和滑槽89内表面均呈光滑平面,并且滑块88在滑槽89内滑动距离为10-20厘米,以便于滑块88能够在滑槽89内进行快速滑动。

其中,所述安装板81呈长方体状,并且安装板81外表面粘接有一层防水防氧化层,防止经长时间使用导致安装板81外表面生锈或被氧化腐蚀。

其中,所述夹板86为钨合金材质,具有更好的耐高温的优点。

其中,所述底板1为不锈钢材质,具有使用寿命更长的优点。

本专利所述的电磁感应加热线圈9它是通过电力电子技术和电磁兼容技术,把220v的交流电源整流、滤波、逆变成25-30khz的高频交变电流,使高频交变电流转换为高频交变磁场,磁场碰到金属料筒又转换为高频交变电流,而此电流使被加热设备直接从内部发热的一种加热方式,它从根本上解决了电热片、电热圈等电阻式通过热传导方式加热的效率低下的问题,它的加热效率高达96%,使料筒外表温度由几百度降到几十度,同时还可充分利用螺杆摩擦热,使能源得到更加充分的利用。

工作原理:首先将本装置移动至需要使用的地方,接着将电源线2插入电源处,将模具放置在安装81上出口15正下方,通过控制开关7启动气缸82,气缸82带动固定块83移动,固定块83带动连接杆85摆动,连接杆85推动夹板86通过滑块88在滑槽89内进行滑动,两块夹板86相向滑动,使夹板86内侧面的隔热垫87与模具外表面相抵住,达到辅助固定模具的作用,然后通过控制开关7启动伸缩杆6,伸缩杆6伸出顶起长板16,长板16上升从而带动内筒14上升,内筒14顶端将塞杆12向上顶压,压紧弹簧11,顶入外筒10内,内筒上14端进入内炉5中,内炉5中的的金属液通过内筒14下端出口15流出注入模具,当装置使用完毕后,通过控制开关7使伸缩杆6退回,在弹簧11的弹力作用下塞杆12从外筒10伸出,顶压内筒14复位,通过控制开关7启动气缸82,气缸82带动固定块83移动,固定块83带动连接杆85摆动,连接杆85推动夹板86通过滑块88在滑槽89内进行滑动,两块夹板86相反方向滑动,使夹板86内侧面的隔热垫87与模具外表面相分离,将模具取下即可,本装置使用方便操作简单,有效的解决了传统基于计算机控制的底注式金属液自动浇注装置对于模具的固定效果较差,导致即降低了工作效率又影响生产合格率的问题。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并且本实用新型使用到的标准零件均可以从市场上购买,异形件根据说明书的和附图的记载均可以进行订制,各个零件的具体连接方式均采用现有技术中成熟的螺栓铆钉、焊接等常规手段,机械、零件和设备均采用现有技术中,常规的型号,加上电路连接采用现有技术中常规的连接方式,在此不再详述。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