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旋桨铸造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977728发布日期:2021-05-07 22:51阅读:141来源:国知局
螺旋桨铸造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铸造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螺旋桨铸造设备。



背景技术:

螺旋桨广泛应用于轮船。螺旋桨是指靠桨叶在水中旋转,以将发动机转动功率转化为推进力的一种推进器,

通常,螺旋桨生产成型常采用砂铸的方式进行。且螺旋桨可由两个或多个的叶与毂相连。叶连接于毂的外周,毂上同轴设有安装孔,安装孔用于套接至由发动机驱动的动力轴上,并使得毂随动力轴一起转动。

同时,安装孔的内周可设置键槽,以通过键槽连接动力轴,并与动力轴之间周向固定。

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铸造成型后,砂子具有较高的温度,需长时间等待砂子冷却,影响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加速砂子的冷却以提高生产效率,本申请提供一种螺旋桨铸造设备。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螺旋桨铸造设备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螺旋桨铸造设备,包括砂箱、芯管以及驱动组件;

所述砂箱的上端为开口,且所述砂箱用于容纳砂子以及工件;

所述芯管竖直设于砂箱内,且所述芯管用于成型螺旋桨上的安装孔;

所述驱动组件设于砂箱上,并用于驱动所述芯管转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铸造成型后,螺旋桨套接于芯管上,驱动组件动作,使得芯管转动,进而驱动螺旋桨转动,搅拌砂箱内的砂子,砂子不断翻滚,接触空气以快速冷却。

可选的,所述芯管的外周设有凸条,所述凸条沿芯管的母线方向延伸。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凸条用于螺旋桨上的键槽的预成型(留有加工余量),可节省材料;同时,凸条嵌于螺旋桨内,则芯管与螺旋桨之间的周向固定,以实现转动的芯管带动螺旋桨转动。

可选的,所述驱动组件可驱动芯管双向转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若螺旋桨为右旋,则铸造成型后,俯视看,先驱动芯管以及螺旋桨顺时针转动,利用桨叶向上翻动砂子,且砂子从相邻两个桨叶之间下落,进而使得砂子在砂箱内翻滚,加速砂子的冷却;冷却完成后,驱动芯管以及螺旋桨逆时针转动,桨叶向下推动砂子,此时,砂箱阻挡砂子向下移动,则砂子的反作用力推动螺旋桨上移,进而使得螺旋桨在砂子中上移并露出,便于人员取出螺旋桨。

可选的,所述驱动组件包括蜗轮、蜗杆以及电机;

所述蜗轮转动连接砂箱,且所述蜗轮同轴连接芯管;

所述蜗杆转动连接砂箱,且所述蜗杆啮合蜗轮;

所述电机连接砂箱,且所述电机的输出轴同轴连接蜗杆。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涡轮蜗杆机构,实现降低转速并增大力矩,进而以驱动螺旋桨搅拌砂子。

可选的,所述驱动组件还包括丝杆、限位套以及限位件;

所述丝杆同轴嵌设于蜗轮内,并构成丝杠副;且所述丝杆同轴连接芯管;

所述限位套同轴套接于丝杆的外周,且所述限位套与丝杆之间轴向滑动并周向固定;

所述限位套朝向蜗轮的一端设有卡块,所述蜗轮上设有供卡块嵌设的卡槽;所述卡块嵌至卡槽内时,所述限位套与蜗轮周向固定。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若螺旋桨为右旋,铸造成型后,限位套抵接蜗轮,并使得卡块嵌至卡槽内,此时,蜗轮、限位套以及丝杆之间周向固定,电机动作,俯视看,驱动芯管以及螺旋桨顺时针转动,使得砂子在砂箱内翻滚,加速砂子的冷却;冷却完成后,滑动限位套使得卡块脱离卡槽,此时,限制限位套的转动以限制丝杆的转动,电机继续驱动蜗轮转动,通过丝杠副使得丝杆上移,芯管及其外周的螺旋桨随之上移,使得螺旋桨伸出砂箱,以便于人员取出螺旋桨。

可选的,所述丝杆的外周设有限位面,所述限位面上至少存在两个点至丝杆轴线的距离不等,且所述限位面上任一点至丝杆轴线的距离小于丝杆的半径;

所述限位套的内周滑动贴合限位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实现限位套与丝杆之间轴向滑动并周向固定。

可选的,所述驱动组件还包括拉索,所述拉索的一端连接砂箱,所述拉索的另一端连接限位套背离蜗轮的一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铸造成型后,限位套抵接蜗轮,并使得卡块嵌至卡槽内,此时,蜗轮、限位套以及丝杆之间周向固定,电机动作,驱动蜗轮转动,则转动的限位套带动拉索卷绕,此过程中,螺旋桨转动搅拌砂子;随着拉索的卷绕收紧,限位套逐渐远离蜗轮,并使得卡块脱离卡槽,且此时,拉索限制限位套的转动,进而限制丝杆的转动,同时,蜗轮与丝杆之间可周向转动,进而实现利用丝杠副驱动丝杆上移,芯管及其外周的螺旋桨随之上移,使得螺旋桨伸出砂箱,以便于人员取出螺旋桨。

可选的,所述驱动组件还包括隔套,所述隔套连接砂箱,所述隔套同轴套接于丝杆的外周,且所述隔套的内周与丝杆的外周之间存在间隙;

所述隔套位于限位套背离蜗轮的一侧;所述限位套抵接隔套时,所述卡块脱离卡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转动的限位套带动拉索卷绕至隔套的外周,避免拉索与丝杆之间产生干涉;同时,当限位套抵接至隔套时,配合拉索实现限制限位套的转动,以限制丝杆的转动。

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1.铸造成型后,螺旋桨套接于芯管上,驱动组件动作,使得芯管转动,进而驱动螺旋桨转动,搅拌砂箱内的砂子,砂子不断翻滚,接触空气以快速冷却;

2.冷却完成后,驱动组件驱动螺旋桨在砂子中上移并露出,便于人员取出螺旋桨。

附图说明

图1是螺旋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1中,整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实施例1中,驱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实施例1中,芯管与蜗轮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5是实施例2中,整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实施例2中,驱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实施例2中,驱动组件的剖切结构示意图。

图8是实施例2中,芯管与蜗轮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浆叶;2、桨毂;21、安装孔;22、键槽;3、砂箱;31、护套;4、芯管;41、凸条;42、支撑环;5、驱动组件;51、连接轴;52、蜗轮;521、卡槽;53、蜗杆;54、电机;55、丝杆;551、限位面;56、限位套;561、卡块;57、拉索;58、隔套;6、底板;61、支撑套。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1-8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照图1,螺旋桨包括浆叶1以及桨毂2。浆叶1绕桨毂2的周向间隔设有四个,并使得螺旋桨为右旋,桨毂2上同轴设有安装孔21,以用于套接至动力轴上,且安装孔21的内周处设有键槽22,以实现螺旋桨于动力轴之间的周向固定。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螺旋桨铸造设备。

实施例1

参照图1、2,螺旋桨铸造设备包括砂箱3以及芯管4。

砂箱3的上端为开口;芯管4竖直设于砂箱3内;铸造成型时,芯管4用于安装孔21的成型,且芯管4的外周设有凸条41,凸条41沿芯管4的母线的延伸,则凸条41用于键槽22的成型。

同时,为后续加工需要,芯管4的直径小于安装孔21的内径,凸条41的尺寸亦小于键槽22的尺寸,以使得工件上留有加工余量。

参照图2、3,螺旋桨铸造设备还包括驱动组件5,驱动组件5用于驱动芯管4双向转动。驱动组件5位于砂箱3外,并连接于砂箱3下端面处,驱动组件5包括连接轴51、蜗轮52、蜗杆53以及电机54。

连接轴51贯穿砂箱3并向上伸入砂箱3内,且连接轴51的上端同轴固定连接芯管4,同时,连接轴51转动连接于砂箱3;蜗轮52同轴并固定连接于连接轴51的下端;蜗杆53啮合于蜗轮52的外周,且电机54的输出轴同轴连接于蜗杆53的一端。

铸造成型后,俯视看,电机54正向转动,驱动芯管4以及螺旋桨顺时针转动,利用桨叶向上翻动砂子,且砂子从相邻两个桨叶之间下落,进而使得砂子在砂箱3内翻滚,加速砂子的冷却。

参照图3、4,连接轴51的直径小于芯管4的直径,进而在芯管4的下端处形成台阶,台阶用于滑动抵砂箱3的内壁。桨叶向上翻动砂子时,砂子对桨叶的反向作用力向下,此时桨毂2的端面以及芯管4的端面抵紧砂箱3,以承载该反作用力。

同时,桨叶向上翻动砂子过程中,同步清除附着于螺旋桨表面的砂粒,同时,螺旋桨自身亦组逐渐冷却,使得螺旋桨与芯管4出现间隙,即螺旋桨与芯管4之间可轴向滑动;冷却完成后,电机54反向转动,驱动芯管4以及螺旋桨逆时针转动,桨叶向下推动砂子,此时,砂箱3阻挡砂子向下移动,则砂子的反作用力推动螺旋桨上移,进而使得螺旋桨在砂子中上移并露出。

实施例2

参照图5,螺旋桨铸造设备包括砂箱3以及芯管4。

砂箱3的上端为开口;芯管4竖直设于砂箱3内;铸造成型时,芯管4用于安装孔21的成型,且芯管4的外周设有凸条41,凸条41沿芯管4的母线的延伸,则凸条41用于键槽22的成型。

同时,为后续加工需要,芯管4的直径小于安装孔21的内径,凸条41的尺寸亦小于键槽22的尺寸,以使得工件上留有加工余量。

参照图6、7,螺旋桨铸造设备还包括底板6,底板6位于砂箱3的正下方,且底板6上设有驱动组件5,驱动组件5用于驱动芯管4单向转动。驱动组件5位于砂箱3外,并连接于砂箱3下端面处,驱动组件5包括蜗轮52、蜗杆53以及电机54。蜗轮52同轴连接芯管4,蜗杆53啮合于蜗轮52,且电机54的输出轴同轴连接蜗杆53。

参照图7、8,驱动组件5还包括丝杆55、限位套56以及拉索57。丝杆55的上端贯穿砂箱3并同轴连接于芯管4的下端;丝杆55同轴插接于蜗轮52内,并构成丝杠副;丝杆55的下端贯穿底板6;同时,丝杆55的旋向与螺旋桨的旋向相反,即本实施例中,丝杆55的旋向设为左旋。

丝杆55的外周还设有限位面551,限位面551上至少存在两个点至丝杆55轴线的距离不等,且限位面551上任一点至丝杆55轴线的距离小于丝杆55的半径。本实施例中,限位面551设为平面,并平行丝杆55的轴线。

限位套56位于蜗轮52的上方,并沿轴向滑动套接于丝杆55的外周,且限位套56的贴合于限位面551,实现限位套56与丝杆55之间的周向固定,同时,限位套56的下端面处沿周向间隔设有四个卡块561,蜗轮52上设有供卡块561嵌设的卡槽521,则卡块561嵌设至卡槽521内时,限位套56与蜗轮52之间周向固定。

拉索57设有两根,并位于丝杆55的两侧,拉索57的上端固定连接砂箱3,拉索57的下端固定连接限位套56的上端。

同时,驱动组件5还包括套设于丝杆55外周的隔套58,隔套58的上端固定连接砂箱3,隔套58的内周与丝杆55的外周之间存在间隙;拉索57位于隔套58外,使得隔套58的外周用于供拉索57缠绕,隔套58的下端用于抵接限位套56,且限位套56抵接至隔套58的下端时,卡块561脱离卡槽521。

参照图6、7,限位套56的外径小于蜗轮52的直径,砂箱3的底部还设有护套31,护套31套接于拉索57、隔套58、限位套56的外周,且隔套58的下端滑动抵接蜗轮52的上端面。底板6上还设有支撑套61,支撑套61套接于丝杆55的外周,且支撑套61的上端滑动抵接于蜗轮52的下端面。

芯管4的下端外周还设有支撑环42,且支撑环42的外径大于芯管4的外径,以实现用于承托螺旋桨。

实施例2的实施原理为:铸造成型后,限位套56抵接蜗轮52,并使得卡块561嵌至卡槽521内,此时,蜗轮52、限位套56以及丝杆55之间周向固定,电机54动作,俯视看,驱动芯管4以及螺旋桨顺时针转动,使得砂子在砂箱3内翻滚,加速砂子的冷却;此过程中,转动的限位套56带动拉索57卷绕至隔套58的外周,随着拉索57的卷绕收紧,限位套56逐渐远离蜗轮52,并使得卡块561脱离卡槽521;至卡块561脱离卡槽521时,完成冷却;

冷却完成后,电机54继续驱动蜗轮52转动,限位套56上移抵接至隔套58,隔套58及其外周卷绕收紧的拉索57相互配合,限制限位套56的转动,此时,丝杠的转动受限,电机54继续驱动蜗轮52转动时,通过丝杠副使得丝杆55上移,芯管4、支撑环42及其上的螺旋桨随之上移,使得螺旋桨伸出砂箱3,以便于人员取出螺旋桨;

随后电机54反向转动,此时,芯管4上无螺旋桨,转动阻力小,蜗轮52以及芯管4之间的摩擦力,使得芯管4随蜗轮52反向转动,限位套56带动拉索57从隔套58上解开,限位套56下移,电机54继续反向转动,至拉索57反向缠绕至隔套58的外周,并再次限制限位套56的转动,此时,蜗轮52反向转动,通过丝杠副使得丝杆55下移复位;

最后,电机54正向转动一定角度,直至限位套56抵接蜗轮52,且卡块561嵌设至卡槽521内,为下次铸造成型后的砂子冷却做准备。

以上均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申请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