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行李架智能抛光流水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015396发布日期:2021-07-27 13:14阅读:159来源:国知局
一种汽车行李架智能抛光流水线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智能加工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汽车行李架智能抛光流水线。



背景技术: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在城市中汽车已是普遍进入家庭,并且越野型汽车亦已大量出现且得到相当多人的喜爱,同时自驾游已成普遍接受的旅游方式,因此汽车的行李架已是很多车辆的必备附件。目前汽车的行李架的结构形式非常多,实现的功能也很多,一部分是装饰性的,有些是在车顶设有独立的支撑座和框架,实现对物品的容纳和用绳索进行固定。人们在追求汽车高性能的同时,位于汽车表面的各零部件外观也越来越受到重视,而汽车行李架就是对外观要求比较高的零部件之一,但现有的行李架在抛光过程中还有如下缺陷:

1、现有的行李架采用抛光机夹持打磨动力头对行李架进行打磨,需要工人不时转动行李架,从而将行李架的各个位置对应抛光机驱动的打磨动力头,这种打磨方式工时人本高、效率低下已经被智能化加工技术逐步淘汰,且打磨动力头在使用过程中会根据需求放置不同数量且在打磨过程中经常磨损需要频繁更换,但现有的打磨动力头存在更换不方便且打磨动力头安装不稳定。

2、现有的行李架采用抛光器械夹持打磨动力头对行李架进行打磨,需要工人不时转动行李架,从而将行李架的各个位置对应抛光机驱动的打磨动力头,这种操作方式工时人本高、效率低下、且只能逐个进行抛光已经被智能化加工技术逐步淘汰,同时行李架固定夹具只是采用一定幅度的支撑块,通过强制插设在行李架两端才完成行李架固定,这种结构的夹具即不能稳定的夹持住行李架又容易对行李架造成不可恢复的损伤。

3、在对汽车行李架进行高效智能化抛光时会需要频繁将行李架从抛光工作区域中放料、下料,若是采用人工进行放、下料容易引起事故,若是停机后再放、下料就会耽误工期、降低效率,且当打磨过程中工业机器人夹持的打磨动力头会抵住行李架进行打磨,在施力过程中工作面板当方面受力容易导致工作面板抖动不稳甚至侧翻,影响打磨效果。

4、打磨动力头都是通过内部的中心铁安装在打磨机上进行打磨,打磨动力头在打磨后往往还未打磨到中心铁区域就会被废弃掉,现有的打磨动力头中心铁大多采用圆孔配合卡槽来与打磨机的驱动轴配合驱动,但这种结构的打磨动力头中心铁的圆孔不能开的过大,若是过大打磨机的驱动轴也需要一同加粗影响打磨机动力,但圆孔过小的话,也增加了打磨动力头的耗材,提高了企业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汽车行李架智能抛光流水线,该翻转送料机组中的抛光工装能通过锁紧机构与翻转机构,便捷的实现多组行李架固定与翻转,极大的提升了行李架抛光效率,实现智能化加工,通过第一夹持装置与第二夹持装置与行李架的前、后固定座相互插接,并通过行李架的内筋进行限位卡接,使其固定后的行李架在打磨过程旋转也不会松动,其服帖的结构也避免行李架损伤,同时保证夹具夹持的稳定性,通过设置间歇旋转的转盘带动行李架进行抛光,从而将汽车行李架智能抛光流水线的工作区域与上料区域分离,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员工风险,通过设置桌面承载组件与锁定座,使工作区域内的行李架在抛光时,能通过桌面承载组件与锁定座支撑转盘,避免转盘抖动不稳甚至侧翻,影响打磨效果,通过设置执行检测装置检测转盘运动状态,避免转盘无效转动或不工作,实现智能化加工,该抛光机组通过工业机器人夹持动力打磨头对行李架进行自动抛光,降低人工成本实现智能加工,通过连接螺杆与压合机构快速拆卸上、下压盖进而便捷的更换打磨动力头,通过多根空心管扩大打磨动力头的套孔直径,降低打磨动力头耗材,通过更换槽与空心管相抵接,提升打磨过程的稳定性,通过压合机构使动力头安装架能通过调节上、下压盖之间的间距便捷的适配不同数量的打磨动力头。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汽车行李架智能抛光流水线,其特征在于:该流水线包括供行李架放置并将其夹持后间歇翻转的翻转送料机组以及对翻转送料机组上的行李架进行抛光处理的抛光机组,所述翻转送料机组包括转盘以及分别固设在转盘表面两端用于夹持行李架的抛光工装,所述转盘朝向抛光机组的一端为工作区域,另一端为上料区域,所述转盘下方设有用于带动转盘间歇转动进而使两端的抛光工装在上料区域与工作区域内交替的驱动源,所述抛光工装包括相对设立的锁紧机构与翻转机构,所述锁紧机构与翻转机构上相对设置有若干个旋转支架,行李架两端分别与锁紧机构与翻转机构对应的旋转支架连接,所述锁紧机构用于将与该端连接的旋转支架径向移动进而使行李架夹持在锁紧机构与翻转机构之间,所述翻转机构用于将与该端连接的旋转支架间歇转动进而带动行李架翻转运动,所述旋转支架一端与行李架连接,朝向锁紧机构与翻转机构的一端均设有传动转轴,所述锁紧机构与翻转机构的输出端与传动转轴连接设置,且若干所述旋转支架与传动转轴的输出端一一对应设置,所述锁紧机构包括锁紧箱体,若干传动转轴的传动端水平伸入锁紧箱体内,且在传动转轴的传动端设置有直线轴承,所述锁紧箱体内设置有锁紧气缸,所述锁紧气缸的活塞杆与直线轴承连接,所述传动转轴在直线轴承内自由转动,并通过锁紧气缸进出气带动传动转轴前后直线运动。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转盘两端各设置用于夹持行李架进行翻转的抛光工装,并通过驱动源间歇转动带动转盘两端的抛光工装互换位置,使工人能在上料区域一端负责上下料就能在不停机状态下进行抛光工序,其中驱动源优选为凸轮分割器,原因是凸轮分割器能自由的设定预期动作,同时又具有结构简单、动作准确、传动平稳等特点,其中抛光工装内通过设置相互对应的锁紧机构与翻转机构,使多根行李架能通过锁紧机构与翻转机构上的多根旋转支架被夹持,当行李架一端与翻转机构上的旋转支架连接后,另一端能通过锁紧机构带动传动转轴前后直线运动,使行李架被夹持在锁紧机构与翻转机构之间,而翻转机构的设置能带动行李架另一端间歇性转动,使行李架在一端转动时,另一端通过直线轴承实现转动,同时又能与锁紧气缸实现直线运动,使整个抛光工装能通过锁紧机构与翻转机构,便捷的实现多组行李架固定与翻转,而抛光机组用于将置身与工作区域内的抛光工装上的行李架进行抛光处理,配合抛光工装的翻转机构对行李架3个面进行抛光处理,极大的提升了行李架抛光效率,实现智能化加工。

上述的一种汽车行李架智能抛光流水线,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翻转机构包括翻转箱体,若干传动转轴的传动端水平伸入翻转箱体内,且在传动转轴的传动端设置有从动齿轮,所述翻转箱体内设置有翻转电机,所述翻转电机的输出端设有主驱齿轮,所述主驱齿轮与若干所述从动齿轮上套接传动链条,所述翻转电机通过传动链条带动传动转轴转动。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翻转电机正反转带动输出端的主驱齿轮,使主驱齿轮能通过传动链条,带动翻转箱体内的所有从动齿轮转动,从动齿轮带动传动转轴翻转,进而使与旋转支架行李架间歇转动,配合抛光设备进行智能化抛光,极大的提升了行李架的抛光效率。

上述的一种汽车行李架智能抛光流水线,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抛光机组包括工业机器人以及与工业机器人可拆卸连接的抛光部件,所述抛光部件包括与工业机器人末端连接的连接头、固定在连接头上的抛光架、固定在抛光架上的驱动电机、与驱动电机联动的抛光装置以及设置在抛光架上用于给抛光装置送抛光涂料的喷枪,所述抛光装置包括动力头安装架以及套设动力头安装架上的若干个打磨动力头,所述动力头安装架包括上压盖、下压盖、设置在上压盖与下压盖之间的至少两根空心管、将上压盖与下压盖相互固定的至少两根连接螺杆以及穿设于上压盖与下压盖之间用于与驱动电机联动的驱动轴,所述上压盖与下压盖上设有供所述空心管一一穿过的安装孔,所述上压盖与下压盖上设有供所述连接螺杆一一穿过的连接孔,所述上压盖与下压盖中心开设有供驱动轴穿设的中心孔,所述中心孔内设有与驱动轴紧密配合的限位卡槽,所述连接螺杆上设有将上压盖与下压盖在连接螺杆任一一处悬停固定的压合机构,所述打磨动力头上设有供驱动轴穿设的套孔,所述套孔内开设有供空心管穿过的更换槽,所述上压盖与下压盖在连接螺杆与空心管上自由活动,并通过压合机构将打磨动力头夹持在上压盖与下压盖之间。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工业机器人夹持动力打磨头对行李架进行自动抛光,降低人工成本实现智能加工,该抛光部件通过驱动轴穿过中心孔并与限位卡槽紧密配合使驱动电机驱动动力头安装架转动,通过连接螺杆与压合机构快速拆卸上、下压盖进而便捷的更换打磨动力头,通过多根空心管扩大打磨动力头的套孔直径,降低打磨动力头耗材,通过更换槽与空心管相抵接,提升打磨过程的稳定性,通过压合机构使动力头安装架能通过调节上、下压盖之间的间距便捷的适配不同数量的打磨动力头,提升抛光部件的适配性。

上述的一种汽车行李架智能抛光流水线,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转盘朝向工作区域的一端底部设有桌面承载组件,所述转盘朝向工作区域与上料区域的一端的底部均设有与桌面承载组件相适配的锁定座,所述桌面承载组件包括固设在地面的安装底座、设置在安装底座上的驱动气缸、与安装底座相铰接的支撑架,所述支撑架一端与安装底座活动连接,另一端设有承载轴,所述锁定座上设有供承载轴容置的沟槽,所述驱动气缸的输出端与支撑架固定连接,并通过驱动气缸进出气带动承载轴进入或脱出沟槽。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转盘所属区域分隔成工作区域与上料区域,将行李架放置在装载有抛光工装的转盘上并通过驱动源带动转盘进入工作区域抛光进入上料区域上料或下料,使员工能在远离工作区域的地段进行工作,进而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员工风险,当行李架从上料区域进入工作区域后,驱动气缸进推动支撑架往锁定座方向运动,直至将支撑架上的承载轴送入锁定座的沟槽内,使支撑架能在下方支撑主转盘悬空的工作区域,避免转盘抖动不稳甚至侧翻,提高打磨效果。

上述的一种汽车行李架智能抛光流水线,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压合机构包括设置在连接螺杆上第一螺母与第二螺母,所述第一螺母、第二螺母与连接螺杆螺纹连接,所述上压盖或下压盖分别设置第一螺母与第二螺母之间,并通过第一螺母与第二螺母夹持固定在连接螺杆一处。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上压盖与下压盖上设置第一螺母、第二螺母,使第一螺母、第二螺母能将上压盖与下压盖固定在连接螺杆任一一处,同时通过螺纹连接的第一螺母、第二螺母能在不拆卸上压盖与下压盖的情况下,对上压盖与下压盖进行调节锁紧,使上压盖与下压盖能夹紧打磨动力头不致松动。

上述的一种汽车行李架智能抛光流水线,可进一步设置为:该流水线还包括工作车间以及设置在工作车间外部的流水线控制柜,所述抛光机组、桌面承载组件、抛光工装均设置在工作车间内,所述转盘的工作区域设置于工作车间内部,上料区域设置于工作车间外,所述抛光机组、桌面承载组件、抛光工装、驱动源均与所述流水线控制柜通讯连接,并受其控制。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将汽车行李架抛光流水线放置在密闭的工作车间内实现自动化打磨,工人在上料区域进行上下料处理,通过工作车间外部的流水线控制柜控制抛光机组、桌面承载组件、抛光工装、驱动源工作,使抛光流水线实现自动化、智能化保护工人安全,提升工厂环境。

上述的一种汽车行李架智能抛光流水线,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上压盖与下压盖之间还设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中心设有与中心孔同轴心的支撑孔,所述支撑板外边缘设有与空心管一一对应的缺槽,所述支撑板上设有供连接螺杆一一穿过的锁紧孔,所述缺槽分别与对应空心管相抵接,所述支撑板通过压合机构在连接螺杆任一一处悬停固定,所述支撑板的外径小于套孔的内径。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上压盖与下压盖之间设置外径小于套孔的内径的支撑板,使支撑板支撑动力头安装架中部,避免在抛光过程中,动力头安装架由于中部支撑力不够凹陷。

上述的一种汽车行李架智能抛光流水线,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转盘一侧设有执行检测装置,所述执行检测装置包括设置在转盘下方的检测安装柱、设置在检测安装柱上的第一行程开关以及设置在转盘朝向工作区域与上料区域的一端的底部均设有与第一行程开关相对应的检测撞角,所述第一行程开关对应转盘的一端设有第一摇臂,所述转盘在通过驱动源转动时,将带动检测撞角拨动第一摇臂,实现第一行程开关的触点动作。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为实现智能化工业,当无人看管时也需实时监测抛光流水线是否正常工作,通过在转盘一侧设有执行检测装置,使转盘在驱动源带动转动过程中会将转盘上一起转动的检测撞角拨动设置在第一行程开关上的第一摇臂,使第一摇臂能带动第一行程开关实现触点动作,反馈给流水线控制柜,从而检测到转盘是否正常转动。

上述的一种汽车行李架智能抛光流水线,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锁紧机构与翻转机构底部还设有底座,所述底座对应行李架一端设有若干旋转支撑机构,所述旋转支撑机构用于支撑打磨过程中的行李架,所述旋转支撑机构包括设置在底座上的支撑气缸、架设在底座对应行李架一端的轴承座、穿设在轴承座内的旋转轴,所述旋转轴对应支撑气缸的一端设有摆动臂,所述旋转轴上设有旋转支架,所述旋转支架上设有支撑轴,所述支撑气缸的输出端与摆动臂铰接,并通过进出气带动旋转轴转动,使支撑轴旋起抵压行李架。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行李架下方设置旋转支撑机构对行李架支撑,防止抛光过程中抛光器具压设在行李架上抛光时,行李架受到过大的向下作用力而发生变形损坏,通过支撑气缸进出气带动旋转轴转动,使行李架在需要抛光时,通过支撑气缸带动支撑轴旋起抵压行李架,使得行李架受力平衡,而达到保护行李架的目的,当需要旋转行李架时,又能通过支撑气缸带动支撑轴旋下,避免影响行李架转动,旋转支撑机构数量优选为3,在行李架前中后三段为均旋转支撑机构,使旋转支撑机构能全面支撑住行李架,设置这样在抛光器具在行李架上抛光时,旋转支撑机构对行李架有向上的支撑力,通过支撑力平衡抛光器具的压力,使得行李架受力平衡,而达到保护行李架的目的。

上述的一种汽车行李架智能抛光流水线,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检测安装柱上还设有第二行程开关,所述第二行程开关对应转盘的一端设有与检测撞角相对应的第二摇臂,所述转盘在通过驱动源转动时,将带动检测撞角拨动第二摇臂,实现第二行程开关的触点动作。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若是第一行程开关发生故障,驱动源将收不到正确信号频繁转动,故在第一行程开关一侧设置第二行程开关,使转盘在驱动源带动转动过程中会将转盘上一起转动的检测撞角拨动设置在第一行程开关上的第一摇臂与第二行程开关上的第一摇臂,使第一摇臂能带动第一行程开关实现触点动作,第二摇臂能带动第二行程开关实现触点动作反馈给流水线控制柜,从而检测到转盘是否正常转动,当其中一个行程开关故障时,也能通过另一个行程开关进行检测,保证流水线正常运作,同时还可将两个行程开关电性连接,当两个行程开关反馈相符时,为转盘正常工作,当两个行程开关反馈相逆时,转盘正常工作,但对行程开关发出检修指令,提醒工人更换。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翻转送料机组的立体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抛光工装的立体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锁紧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翻转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底座与旋转支撑机构的立体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转盘的爆炸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转盘的侧视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桌面承载组件与锁定座连接后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图8的a处放大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抛光机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抛光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动力头安装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打磨动力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1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支撑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6为图13的b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16所示,一种汽车行李架智能抛光流水线,该流水线包括供行李架x放置并将其夹持后间歇翻转的翻转送料机组1以及对翻转送料机组1上的行李架x进行抛光处理的抛光机组2,所述翻转送料机组包括转盘3以及分别固设在转盘3表面两端用于夹持行李架x的抛光工装4,所述转盘3朝向抛光机组2的一端为工作区域ⅰ,另一端为上料区域ⅱ,所述转盘3下方设有用于带动转盘3间歇转动进而使两端的抛光工装4在上料区域ⅱ与工作区域ⅰ内交替的驱动源31,所述抛光工装4包括相对设立的锁紧机构41与翻转机构42,所述锁紧机构41与翻转机构42上相对设置有若干个旋转支架43,行李架x两端分别与锁紧机构41与翻转机构42对应的旋转支架43连接,所述锁紧机构41用于将与该端连接的旋转支架43径向移动进而使行李架x夹持在锁紧机构41与翻转机构42之间,所述翻转机构42用于将与该端连接的旋转支架43间歇转动进而带动行李架x翻转运动,所述旋转支架43一端与行李架x连接,朝向锁紧机构41与翻转机构42的一端均设有传动转轴431,所述锁紧机构41与翻转机构42的输出端与传动转轴431连接设置,且若干所述旋转支架43与传动转轴431的输出端一一对应设置,所述锁紧机构41包括锁紧箱体411,若干传动转轴431的传动端水平伸入锁紧箱体411内,且在传动转轴431的传动端设置有直线轴承412,所述锁紧箱体411内设置有锁紧气缸413,所述锁紧气缸413的活塞杆414与直线轴承412连接,所述传动转轴431在直线轴承412内自由转动,并通过锁紧气缸413进出气带动传动转轴431前后直线运动,所述翻转机构42包括翻转箱体421,若干传动转轴431的传动端水平伸入翻转箱体421内,且在传动转轴431的传动端设置有从动齿轮422,所述翻转箱体421内设置有翻转电机423,所述翻转电机423的输出端设有主驱齿轮424,所述主驱齿轮424与若干所述从动齿轮422上套接传动链条425,所述翻转电机423通过传动链条425带动传动转轴431转动,所述抛光机组2包括工业机器人21以及与工业机器人21可拆卸连接的抛光部件,所述抛光部件包括与工业机器人21末端连接的连接头22、固定在连接头22上的抛光架23、固定在抛光架23上的驱动电机24、与驱动电机24联动的抛光装置以及设置在抛光架23上用于给抛光装置送抛光涂料的喷枪25,所述抛光装置包括动力头安装架26以及套设动力头安装架26上的若干个打磨动力头27,所述动力头安装架26包括上压盖261、下压盖262、设置在上压盖261与下压盖262之间的至少两根空心管263、将上压盖261与下压盖262相互固定的至少两根连接螺杆264以及穿设于上压盖261与下压盖262之间用于与驱动电机24联动的驱动轴265,所述上压盖261与下压盖262上设有供所述空心管263一一穿过的安装孔2621,所述上压盖261与下压盖262上设有供所述连接螺杆264一一穿过的连接孔2622,所述上压盖261与下压盖262中心开设有供驱动轴265穿设的中心孔2623,所述中心孔2623内设有与驱动轴265紧密配合的限位卡槽2624,所述连接螺杆264上设有将上压盖261与下压盖262在连接螺杆264任一一处悬停固定的压合机构,所述打磨动力头27上设有供驱动轴265穿设的套孔271,所述套孔271内开设有供空心管263穿过的更换槽272,所述上压盖261与下压盖262在连接螺杆264与空心管263上自由活动,并通过压合机构将打磨动力头27夹持在上压盖261与下压盖262之间,所述转盘3朝向工作区域ⅰ的一端底部设有桌面承载组件,所述转盘3朝向工作区域ⅰ与上料区域ⅱ的一端的底部均设有与桌面承载组件相适配的锁定座32,所述桌面承载组件包括固设在地面的安装底座331、设置在安装底座331上的驱动气缸332、与安装底座331相铰接的支撑架333,所述支撑架333一端与安装底座331活动连接,另一端设有承载轴334,所述锁定座32上设有供承载轴334容置的沟槽321,所述驱动气缸332的输出端与支撑架333固定连接,并通过驱动气缸332进出气带动承载轴334进入或脱出沟槽321,所述压合机构包括设置在连接螺杆264上第一螺母266与第二螺母267,所述第一螺母266、第二螺母267与连接螺杆264螺纹连接,所述上压盖261或下压盖262分别设置第一螺母266与第二螺母267之间,并通过第一螺母266与第二螺母267夹持固定在连接螺杆264一处,该流水线还包括工作车间5以及设置在工作车间5外部的流水线控制柜6,所述抛光机组2、桌面承载组件、抛光工装4均设置在工作车间内,所述转盘3的工作区域ⅰ设置于工作车间5内部,上料区域ⅱ设置于工作车间5外,所述抛光机组2、桌面承载组件、抛光工装4、驱动源31均与所述流水线控制柜6通讯连接,并受其控制,所述上压盖261与下压盖262之间还设有支撑板268,所述支撑板268中心设有与中心孔2623同轴心的支撑孔2681,所述支撑板268外边缘设有与空心管263一一对应的缺槽2682,所述支撑板268上设有供连接螺杆264一一穿过的锁紧孔2683,所述缺槽2682分别与对应空心管263相抵接,所述支撑板268通过压合机构在连接螺杆264任一一处悬停固定,所述支撑板268的外径小于套孔271的内径,所述转盘3一侧设有执行检测装置,所述执行检测装置包括设置在转盘3下方的检测安装柱34、设置在检测安装柱34上的第一行程开关35以及设置在转盘3朝向工作区域ⅰ与上料区域ⅱ的一端的底部均设有与第一行程开关35相对应的检测撞角36,所述第一行程开关35对应转盘3的一端设有第一摇臂351,所述转盘3在通过驱动源31转动时,将带动检测撞角36拨动第一摇臂351,实现第一行程开关35的触点动作,所述锁紧机构41与翻转机构42底部还设有底座7,所述底座7对应行李架x一端设有若干旋转支撑机构8,所述旋转支撑机构8用于支撑打磨过程中的行李架x,所述旋转支撑机构8包括设置在底座7上的支撑气缸81、架设在底座7对应行李架x一端的轴承座82、穿设在轴承座82内的旋转轴83,所述旋转轴83对应支撑气缸81的一端设有摆动臂84,所述旋转轴84上设有旋转支架85,所述旋转支架85上设有支撑轴86,所述支撑气缸81的输出端与摆动臂84铰接,并通过进出气带动旋转轴83转动,使支撑轴86旋起抵压行李架x,所述检测安装柱34上还设有第二行程开关37,所述第二行程开关37对应转盘3的一端设有与检测撞角36相对应的第二摇臂371,所述转盘3在通过驱动源31转动时,将带动检测撞角36拨动第二摇臂371,实现第二行程开关37的触点动作。

本实用新型的汽车行李架智能抛光流水线在使用过程中,只需工人处在上料区域ⅰ就能对行李架x进行上下料处理,即工人将行李架x从上料区域ⅰ放置在转盘3上,驱动源31带动转盘180°转动使原本上料区域ⅰ的行李架x进入工作区域ⅱ,同时转盘3在转动过程中将带动检测撞角36拨动第一摇臂351与第二摇臂371,驱动气缸332将推动支撑架333往锁定座32方向运动,直至将支撑架333上的承载轴334送入锁定座32的沟槽321内,使支撑架333能垂直的支撑住转盘3悬空的工作区域ⅱ,避免转盘3在抛光过程中抖动不稳甚至侧翻,提高打磨效果,当打磨完成后,驱动源31带动转盘反向180°转动使原本的工作区域ⅱ行李架x与上料区域ⅰ的行李架x互换位置,同时带动检测撞角36再次拨动第一摇臂351与第二摇臂371,工人在整个过程只需在上料区域ⅰ上下料即可,当第一摇臂357与第二摇臂371,其中一个发生故障,第一行程开关35与第二行程开关37的反馈相反,此时流水线控制柜6将检测到行程开关故障码,通知工人过来检修,其中的抛光工装4在使用过程中,安装工人需将行李架x的后端逐根插入到翻转机构42的旋转支架43上,然后通过锁紧气缸413推动活塞杆414,使该端的旋转支架43插入行李架x的前端,完成行李架x的上料,然后通过支撑气缸81进出气带动旋转轴83转动,使支撑轴86在行李架x前、中、后三个端面抵住行李架x下方,通过工业机器人21夹持抛光部件对行李架x当前朝上面进行抛光,当该面抛光完毕后,翻转电机423带动主驱齿轮424转动,主驱齿轮424通过传动链条425带动所有的从动齿轮422转动,所述翻转电机423通过传动链条425带动传动转轴431转动,而锁紧机构41的传动转轴431能通过直线轴承412实现转动与直线运动,进而带动行李架x配合抛光机组2智能转动,提升产品抛光效率实现智能化加工生产,其中抛光机组2在工作过程中,通过工业机器人21夹持抛光部件,通过连接头22将打磨动力头(布轮)27自动对行李架的各个部位进行抛光处理,通过喷枪25将抛光液喷射在打磨动力头(布轮)27上进行打磨抛光,在抛光过程中驱动电机24通过同步带带动驱动轴265转动,驱动轴265通过限位卡槽2624带动动力头安装架26转动,进而带动整个打磨动力头(布轮)27对行李架打磨抛光,在对打磨动力头(布轮)27进行更换时,只需将第二螺母267从连接螺杆264上取出,然后分离下压盖262,将需要卸载的打磨动力头(布轮)27从动力头安装架26上一一取出,再将新的打磨动力头(布轮)27的更换槽272与其中一根空心管263相抵,套孔271与中心孔2623对应,并能轻松将打磨动力头(布轮)27逐个放置在从动力头安装架26内,更换好新的打磨动力头(布轮)27后,再将下压盖262的连接孔2622与安装孔2621分别与连接螺杆264及其空心管263对应插入,再拧紧第二螺母267就能便捷的完成打磨动力头(布轮)27的更换,若打磨动力头(布轮)27个数方式变化,只需调节上压盖261与下压盖262上的第一螺母266与第二螺母267的相对位置,使上压盖261与下压盖262夹紧打磨动力头(布轮)27就能完成对新规格打磨动力头(布轮)27的适配。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