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磨削工件圆锥内壁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564914发布日期:2021-04-06 12:13阅读:68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磨削工件圆锥内壁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磨削领域,具体为一种用于磨削工件圆锥内壁的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时代的发展,加工工件时往往会用到车削,磨削等工艺,其中,磨削是一种用于去除工件表面多余材料的机械加工方法,但是,目前对工件圆锥内壁的磨削较为困难,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需要设计一种能更方便加工工件圆锥内壁的磨削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技术问题:目前对工件圆锥内壁的磨削较为困难,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需要设计一种能更方便加工工件圆锥内壁的磨削装置。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例设计了一种用于磨削工件圆锥内壁的装置,本例的一种用于磨削工件圆锥内壁的装置,包括箱体,所述箱体内设有内腔,所述内腔内滑动连接有能上下移动的升降板,所述箱体内固设有气缸,所述气缸下侧连接有固定连连接于所述升降板上侧的气缸杆,所述气缸启动能通过所述气缸杆带动所述升降板上下移动,所述升降板下侧固设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下侧的输出轴上固设有转盘,所述转盘下侧设有工作箱,所述转盘转动能带动所述工作箱转动,所述工作箱下侧固设有固定杆,所述固定杆下侧转动连接有磨削板,所述磨削板用于给工件圆锥内壁进行磨削,所述箱体内设有能带动所述磨削板一边绕着所述第一电机转动一边横向移动的转动装置,所述磨削板能转动,为了能调节所述磨削板与所述固定杆之间的角度,所述工作箱内设有能调节所述磨削板与所述固定杆之间的角度且固定所述磨削板的调节装置,为了能使所述磨削板向所述内腔中心移动时依然能贴紧于工件圆锥内壁,所述内腔内设有能使所述磨削板边横向移动边按指定轨迹上下移动的升降装置。

其中,所述转动装置包括设于所述转盘内的齿轮腔,所述齿轮腔顶壁内转动连接有右带轮轴,所述右带轮轴上固设有啮合连接于所述内腔内壁齿面的第一齿轮,所述转盘内设有位于所述齿轮腔下侧的第一皮带腔,所述右带轮轴伸入所述第一皮带腔内,且所述第一皮带腔顶壁内转动连接有位于所述右带轮轴左侧的左带轮轴,所述右带轮轴与所述左带轮轴之间连接有第一皮带,所述转盘内设有位于所述第一皮带腔下侧的移动腔,所述移动腔内滑动连接有内齿条板,所述左带轮轴伸入所述移动腔内且伸入所述内齿条板中,所述左带轮轴上固设有能啮合连接于所述内齿条板内一侧齿面的不完全齿轮,所述内齿条板下侧固设有外杆,所述外杆内设有落腔,所述落腔内滑动连接有内杆,所述工作箱固定连接于所述内杆下侧。

其中,所述调节装置包括设于所述工作箱内的工作腔,所述工作腔前壁内固设有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后侧的输出轴上固设有电机轴,所述电机轴上固设有圆盘,所述圆盘内呈环形分布设有顶压腔,所述顶压腔内滑动连接有顶压板,所述顶压腔内设有连接于所述顶压板与所述顶压腔内壁之间的第一顶压弹簧,所述工作腔后壁内转动连接有位于所述电机轴右侧的上带轮轴,所述上带轮轴上固设有能啮合连接于所述圆盘的第二齿轮,所述固定杆内设有第二皮带腔,所述第二皮带腔后壁内转动连接有下带轮轴,所述下带轮轴固定连接于所述磨削板,所述下带轮轴与所述上带轮轴之间连接有第二皮带。

有益地,所述工作腔后壁内转动连接有位于所述电机轴后侧的从动轴,所述从动轴前侧固设有蜗杆,所述蜗杆内设有开口向前的花键内腔,所述电机轴内滑动连接有能伸入所述花键内腔内的花键轴,所述花键轴花键连接于所述电机轴且能花键连接于所述蜗杆,所述花键轴与所述花键内腔内壁之间连接有第二顶压弹簧,所述第二顶压弹簧转动连接于所述花键内腔内壁上,所述顶压板上固设有能接触于所述花键轴的顶压杆,所述工作腔左壁内转动连接有蜗轮轴,所述蜗轮轴上固设有蜗轮蜗杆连接于所述蜗杆的蜗轮,所述工作箱内设有位于所述工作腔右侧的螺纹腔,所述蜗轮轴伸入所述螺纹腔内且所述蜗轮轴上固设有螺纹齿轮,所述螺纹腔前壁内滑动连接有伸入所述工作腔内的螺纹板,所述螺纹齿轮与所述螺纹板螺纹连接,所述螺纹齿轮转动能带动所述螺纹板左右移动。

其中,所述升降装置包括设于所述转盘下侧的开口腔,所述开口腔后壁内转动连接有棘轮轴,所述棘轮轴上固设有滑轨杆,所述内杆上固设有能伸入所述滑轨杆内且沿着所述滑轨杆移动的连接圆柱,所述棘轮轴上固设有上线轮,且所述上带轮轴上固设有下线轮,所述上线轮与所述下线轮之间连接有连接线,所述棘轮轴上固设有棘轮,所述开口腔后壁内转动连接有棘爪,所述棘爪与所述棘轮棘轮棘爪连接,所述开口腔顶壁内固设有电磁铁,所述电磁铁启动能使棘爪吸附至所述电磁铁上从而不再与棘轮棘轮棘爪连接。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相比于传统的工件圆锥内壁的磨削方法,首先,本发明能自动调节磨削的角度,且本发明能对圆锥内壁进行来回磨削,此外,本发明只需要用到电动机以及电磁铁来进行驱动,不需要通过复杂的指令来控制,简化了操作难度,并减少了成本开支。

附图说明

为了易于说明,本发明由下述的具体实施例及附图作以详细描述。

图1为本发明的一种用于磨削工件圆锥内壁的装置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3为图1中“b”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4为图2中“c-c”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2中“d-d”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中“e-e”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3中“f-f”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7中“g-g”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图1至图8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为叙述方便,现对下文所说的方位规定如下:下文所说的上下左右前后方向与图1本身投影关系的上下左右前后方向一致。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磨削工件圆锥内壁的装置,下面将结合本发明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

本发明所述的一种用于磨削工件圆锥内壁的装置,包括箱体11,所述箱体11内设有内腔15,所述内腔15内滑动连接有能上下移动的升降板14,所述箱体11内固设有气缸12,所述气缸12下侧连接有固定连连接于所述升降板14上侧的气缸杆13,所述气缸12启动能通过所述气缸杆13带动所述升降板14上下移动,所述升降板14下侧固设有第一电机30,所述第一电机30下侧的输出轴上固设有转盘31,所述转盘31下侧设有工作箱80,所述转盘31转动能带动所述工作箱80转动,所述工作箱80下侧固设有固定杆26,所述固定杆26下侧转动连接有磨削板25,所述磨削板25用于给工件圆锥内壁进行磨削,所述箱体11内设有能带动所述磨削板25一边绕着所述第一电机30转动一边横向移动的转动装置101,所述磨削板25能转动,为了能调节所述磨削板25与所述固定杆26之间的角度,所述工作箱80内设有能调节所述磨削板25与所述固定杆26之间的角度且固定所述磨削板25的调节装置102,为了能使所述磨削板25向所述内腔15中心移动时依然能贴紧于工件圆锥内壁,所述内腔15内设有能使所述磨削板25边横向移动边按指定轨迹上下移动的升降装置103。

根据实施例,以下对转动装置101进行详细说明,所述转动装置101包括设于所述转盘31内的齿轮腔32,所述齿轮腔32顶壁内转动连接有右带轮轴33,所述右带轮轴33上固设有啮合连接于所述内腔15内壁齿面的第一齿轮34,所述转盘31内设有位于所述齿轮腔32下侧的第一皮带腔39,所述右带轮轴33伸入所述第一皮带腔39内,且所述第一皮带腔39顶壁内转动连接有位于所述右带轮轴33左侧的左带轮轴36,所述右带轮轴33与所述左带轮轴36之间连接有第一皮带35,所述转盘31内设有位于所述第一皮带腔39下侧的移动腔38,所述移动腔38内滑动连接有内齿条板37,所述左带轮轴36伸入所述移动腔38内且伸入所述内齿条板37中,所述左带轮轴36上固设有能啮合连接于所述内齿条板37内一侧齿面的不完全齿轮40,所述内齿条板37下侧固设有外杆16,所述外杆16内设有落腔17,所述落腔17内滑动连接有内杆18,所述工作箱80固定连接于所述内杆18下侧,当第一电机30启动时即可带动转盘31转动,转盘31转动通过第一齿轮34与内腔15内壁齿面的啮合带动右带轮轴33转动,右带轮轴33转动通过第一皮带35带动左带轮轴36转动,左带轮轴36转动通过不完全齿轮40与内齿条板37内壁齿面的啮合带动内齿条板37横向移动,内齿条板37横向移动即可通过外杆16与落腔17带动工作箱80横向移动,且转盘31转动能带动工作箱80转动,从而使工作箱80边转动边横向移动。

根据实施例,以下对调节装置102进行详细说明,所述调节装置102包括设于所述工作箱80内的工作腔48,所述工作腔48前壁内固设有第二电机54,所述第二电机54后侧的输出轴上固设有电机轴50,所述电机轴50上固设有圆盘49,所述圆盘49内呈环形分布设有顶压腔66,所述顶压腔66内滑动连接有顶压板67,所述顶压腔66内设有连接于所述顶压板67与所述顶压腔66内壁之间的第一顶压弹簧69,所述工作腔48后壁内转动连接有位于所述电机轴50右侧的上带轮轴52,所述上带轮轴52上固设有能啮合连接于所述圆盘49的第二齿轮51,所述固定杆26内设有第二皮带腔28,所述第二皮带腔28后壁内转动连接有下带轮轴27,所述下带轮轴27固定连接于所述磨削板25,所述下带轮轴27与所述上带轮轴52之间连接有第二皮带29,当第二电机54启动时即可带动电机轴50转动,电机轴50转动通过圆盘49与第二齿轮51的啮合带动上带轮轴52转动,上带轮轴52转动通过第二皮带29带动下带轮轴27转动,即带动磨削板25转动直至磨削板25接触于工件圆锥内壁后,顶压板67受压伸入顶压腔66内从而使圆盘49不能啮合连接于第二齿轮51,即电机轴50转动不能带动上带轮轴52转动。

有益地,所述工作腔48后壁内转动连接有位于所述电机轴50后侧的从动轴55,所述从动轴55前侧固设有蜗杆56,所述蜗杆56内设有开口向前的花键内腔63,所述电机轴50内滑动连接有能伸入所述花键内腔63内的花键轴65,所述花键轴65花键连接于所述电机轴50且能花键连接于所述蜗杆56,所述花键轴65与所述花键内腔63内壁之间连接有第二顶压弹簧64,所述第二顶压弹簧64转动连接于所述花键内腔63内壁上,所述顶压板67上固设有能接触于所述花键轴65的顶压杆68,所述工作腔48左壁内转动连接有蜗轮轴57,所述蜗轮轴57上固设有蜗轮蜗杆连接于所述蜗杆56的蜗轮62,所述工作箱80内设有位于所述工作腔48右侧的螺纹腔59,所述蜗轮轴57伸入所述螺纹腔59内且所述蜗轮轴57上固设有螺纹齿轮58,所述螺纹腔59前壁内滑动连接有伸入所述工作腔48内的螺纹板60,所述螺纹齿轮58与所述螺纹板60螺纹连接,所述螺纹齿轮58转动能带动所述螺纹板60左右移动,当顶压板67向顶压腔66内移动时即可带动顶压杆68移动从而顶压花键轴65向后移动伸入花键内腔63内,使花键轴65花键连接于蜗杆56,第二顶压弹簧64受压收缩,电机轴50转动通过电机轴50与花键轴65的花键连接以及花键轴65与蜗杆56的花键连接带动蜗杆56转动,蜗杆56转动通过蜗轮蜗杆连接带动蜗轮62转动,即带动蜗轮轴57转动,蜗轮轴57转动通过螺纹齿轮58与螺纹板60的螺纹连接带动螺纹板60向左移动直至卡住第二齿轮51,最后停止第二电机54的运行。

根据实施例,以下对升降装置103进行详细说明,所述升降装置103包括设于所述转盘31下侧的开口腔41,所述开口腔41后壁内转动连接有棘轮轴44,所述棘轮轴44上固设有滑轨杆20,所述内杆18上固设有能伸入所述滑轨杆20内且沿着所述滑轨杆20移动的连接圆柱19,所述棘轮轴44上固设有上线轮42,且所述上带轮轴52上固设有下线轮61,所述上线轮42与所述下线轮61之间连接有连接线23,所述棘轮轴44上固设有棘轮43,所述开口腔41后壁内转动连接有棘爪45,所述棘爪45与所述棘轮43棘轮棘爪连接,所述开口腔41顶壁内固设有电磁铁46,所述电磁铁46启动能使棘爪45吸附至所述电磁铁46上从而不再与棘轮43棘轮棘爪连接,当上带轮轴52转动时即可带动下线轮61转动,下线轮61转动通过连接线23带动上线轮42转动,即带动棘轮轴44转动,棘轮轴44转动即可带动滑轨杆20转动,从而调节滑轨杆20的角度,滑轨杆20平行于磨削板25,棘轮轴44转动带动棘轮43转动,且由于是棘轮棘爪连接,棘轮43不能逆向转动。

以下结合图1至图8对本文中的一种用于磨削工件圆锥内壁的装置的使用步骤进行详细说明:初始状态时,升降板14位于上极限位置,螺纹板60不卡紧第二齿轮51,第一顶压弹簧69处于放松状态,第二顶压弹簧64处于放松状态。

行动前检查连接线23的松紧状态,连接线23需要手动调节至紧的状态。

当要调节磨削板25的角度时,气缸12启动带动升降板14向下移动直至磨削板25接触于工件圆锥内壁后,第二电机54启动带动电机轴50转动,电机轴50转动通过圆盘49与第二齿轮51的啮合带动上带轮轴52转动,上带轮轴52转动通过第二皮带29带动下带轮轴27转动,即带动磨削板25转动直至磨削板25接触于工件圆锥内壁后,顶压板67受压伸入顶压腔66内从而使圆盘49不能啮合连接于第二齿轮51,即电机轴50转动不能带动上带轮轴52转动,顶压板67向顶压腔66内移动时即可带动顶压杆68移动从而顶压花键轴65向后移动伸入花键内腔63内,使花键轴65花键连接于蜗杆56,第二顶压弹簧64受压收缩,电机轴50转动通过电机轴50与花键轴65的花键连接以及花键轴65与蜗杆56的花键连接带动蜗杆56转动,蜗杆56转动通过蜗轮蜗杆连接带动蜗轮62转动,即带动蜗轮轴57转动,蜗轮轴57转动通过螺纹齿轮58与螺纹板60的螺纹连接带动螺纹板60向左移动直至卡住第二齿轮51,最后停止第二电机54的运行。

同时,上带轮轴52转动时即可带动下线轮61转动,下线轮61转动通过连接线23带动上线轮42转动,即带动棘轮轴44转动,棘轮轴44转动即可带动滑轨杆20转动,从而调节滑轨杆20的角度,滑轨杆20平行于磨削板25,棘轮轴44转动带动棘轮43转动,且由于是棘轮棘爪连接,棘轮43不能逆向转动。

接着,第一电机30启动即可带动转盘31转动,转盘31转动通过第一齿轮34与内腔15内壁齿面的啮合带动右带轮轴33转动,右带轮轴33转动通过第一皮带35带动左带轮轴36转动,左带轮轴36转动通过不完全齿轮40与内齿条板37内壁齿面的啮合带动内齿条板37横向移动,内齿条板37横向移动即可通过外杆16与落腔17带动工作箱80横向移动,且转盘31转动能带动工作箱80转动,从而使工作箱80边转动边沿着滑轨杆20移动。

当结束后要复位时,外杆16移动至原位置后停止第一电机30的运行,电磁铁46启动吸附棘爪45,第二电机54启动带动电机轴50反转,由于第二齿轮51被卡住,电机轴50反转带动蜗杆56反转并通过机械传动带动螺纹板60向右移动直至螺纹板60不再卡住第二齿轮51后,电机轴50反转即可通过圆盘49与第二齿轮51的啮合带动上带轮轴52反转,从而使磨削板25与滑轨杆20恢复原位,最后停止第二电机54的运行以及停止电磁铁46的运行。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相比于传统的工件圆锥内壁的磨削方法,首先,本发明能自动调节磨削的角度,且本发明能对圆锥内壁进行来回磨削,此外,本发明只需要用到电动机以及电磁铁来进行驱动,不需要通过复杂的指令来控制,简化了操作难度,并减少了成本开支。

以上所述,仅为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不经过创造性劳动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发明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