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超塑性纳米原位复合W-Cu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5488033发布日期:2021-06-15 21:51阅读:185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纳米材料和粉末冶金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超塑性纳米原位复合w-cu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w-cu复合材料综合了w和cu两种元素的优点,具有热膨胀系数低,导性好、导热性好以及良好的抗电弧烧蚀性能,在机械加工、电气工程以及电子信息领域被广泛用作电接触材料、电极材料以及电子封装材料。

近年来,随着国防军工、电子信息、核聚变、国家电网等国计民生领域不断发展,对材料也提出更高要求:(1)很低的气体含量和很高的致密度;(2)良好的组织均匀性;(3)高的塑性;(4)良好的延伸率;(5)产品形状复杂。但这些特殊的要求使传统方法制备的钨铜材料已难于满足。传统的w-cu材料方法一般为高温液相绕结法和熔渗法。由于w与cu两种元素的本质不相溶性,采用高温液相烧结所制备合金材料的密度只有94-95%左右,添加ni、co等活化剂采用活化液相烧结,可以使致密度达到98-99%,但对合金的导电性和导热性能有不利的影响。熔渗法是先制备钨骨架,然后将cu熔渗到钨骨架孔隙中,但该方法所制备的零部件形状简单,同时显微组织结构粗大且均匀性差,cu容易渗出和分布不均匀,影响材料的强韧性、导电导热性能和变形加工性能。

利用纳米复合技术制备超细/纳米w-cu复合粉末可以在很大程度上缓解w和cu的不相溶性,从而在烧结性能方面得到改善。利号为zl03143145.3的专利公布了一种细晶钨铜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在该发明中,将w和cu元素粉末采用机械合金化制备纳米晶复合粉末,将粉末成型和一步烧结制备密度大于98%,晶粒度为1-2μm的w-cu复合材料。与传统方法相比,该发明在材料致密度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采用机械合金化工艺,粉末成型性差,更重要的是容易引入其它夹杂而降低材料的塑性和延伸率。专利号为zl200510031446.1的专利公开了一种超细钨铜复合粉末的制备方法,在该发明中,采用溶胶-喷雾热还原-两步氢还原的方法制备出铜含量在40-60%的超细/纳米w-cu复合粉末,该粉末成型后能在低温下一步烧结致密化,其材料致密度在98%以上,晶粒度在1μm以下。与机械合金化方法相比,该发明的粉末成型性好,而且粉末杂质含量少,但是由于复合粉末中粒度大,不能有效控制超细/纳米粉末的原位分布结构和超塑性性能,从而造成w-cu材料中的w与cu结合性能差,材料致密度低、延伸率低、塑性低,在国防军工、电子信息、核聚变、国家电网等领域的应用受到了限制。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粉末粒度小,致密度高、塑性高的新型w-cu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超塑性纳米原位复合w-cu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其目的是为了解决传统w-cu材料中的w与cu结合性能差,材料致密度低、延伸率低、塑性低,在国防军工、电子信息、核聚变、国家电网等领域的应用受到限制的问题。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超塑性纳米原位复合w-cu材料,所述的复合w-cu材料由铜和钨组成,铜和钨为任意配比;所述的复合材料微观上对铜和钨具有原子级点阵排列设计,表现为表现为cu原子与w原子交替排列,cu向w基体扩散形成体心立方(bcc)超饱和固溶结构,cu以尺寸小于10nm的纳米团簇状分布在bcc超饱和固溶结构中。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超塑性纳米原位复合w-cu材料的制备方法,步骤如下:

步骤一、根据材料晶体学原理和点阵结构规律,利用第一性原理和分子动力学计算结果对w与cu进行原子级点阵排列设计;

步骤二、通过固-液-气化学原位合成获得w-cu纳米复合粉末,操作为将钨源与铜源溶于水中,调节ph并添加分散剂和表面活性剂形成浓度为0.01%-2%的胶体,将所得胶体通过高速雾化沉积,得到w-cu纳米复合前驱体粉末;

步骤三、将步骤二所得的前驱体粉末在还原性气氛中进行还原,得到纳米原位复合w-cu复合粉末;

步骤四、将步骤三所得的纳米原位复合w-cu复合粉末进行烧结,得到所述的超塑性纳米原位复合w-cu材料。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一中原子级点阵排列设计表现为cu原子与w原子交替排列,cu向w基体扩散形成体心立方超饱和固溶结构,cu以尺寸小于10nm的纳米团簇状分布在bcc超饱和固溶结构中。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二中钨源为钨酸钠、仲钨酸铵、偏钨酸铵和钨酸钠中的一种或多种,铜源为碱式碳酸铜、碱式硫酸铜、硝酸铜、氯化铜和硫酸铜中的一种或多种。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二中调节ph为5-6,调节ph用的酸碱剂为盐酸、醋酸、氨水和氢氧化钠中的一种或多种。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二中分散剂为peg400、peg1000和peg2000的一种或多种;表面活性剂为吐温-80和十二烷基三甲基溴化铵中的一种或多种。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三中还原性气氛为h2、ch4、h2、n2和ar中的一种或多种。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四中烧结温度为950-1400℃,时间为2-3h。

本发明的上述方案有如下的有益效果:

1、本发明突破了10nm以下的w-cu复合粉末的制备技术,采用固-液-气化学原位合成的获得w-cu纳米复合粉末呈现纳米尺寸效应,使得烧结后材料塑性在16%-25%,形成了含15%-30%cu的w体心立方过饱和固溶结构。

2、本发明突破了w与cu不互溶的理论禁锢,材料中cu向w基体扩散形成体心立方(bcc)超饱和固溶结构,cu以尺寸小于10nm的纳米团簇状分布在bcc超饱和固溶结构中。

3、本发明实现了低温下w-cu块体材料的制备,在950-1400℃低温烧结制备出块状w-cu材料,致密度达99.5%以上;塑性16%-25%相较传统w渗cu提高了1300%~2600%;同时该方法对设备和能耗要求得到有效降低,更适合于大规模化的工业生产。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本发明针对现有的问题,提供了一种超塑性纳米原位复合w-cu材料,所述的复合w-cu材料由铜和钨组成,铜和钨为任意配比;所述的复合材料微观上对铜和钨具有原子级点阵排列设计,本申请进行点阵排列设计后通过独特的制备方法,将铜源与钨源制备成微观上表现为cu原子与w原子交替排列,cu向w基体扩散形成体心立方(bcc)超饱和固溶结构,cu以尺寸小于10nm的纳米团簇状分布在bcc超饱和固溶结构中的复合w-cu材料,突破了10nm以下的w-cu复合粉末的制备技术,采用固-液-气化学原位合成的获得w-cu纳米复合粉末呈现纳米尺寸效应,使得烧结后材料塑性在16%-25%,形成了含15%-30%cu的w体心立方过饱和固溶结构。

实施例1

制备一种钨含量为88%,其余为铜的超塑性纳米原位复合w-cu材料,具体步骤为:

步骤一、根据材料晶体学原理和点阵结构规律,利用第一性原理和分子动力学计算结果对w与cu进行原子级点阵排列设计;

步骤二、通过固-液-气化学原位合成获得w-cu纳米复合粉末,操作为将钨源与铜源溶于水中,调节ph为6并添加peg400、吐温-80形成浓度为0.08%的胶体,将所得胶体通过高速雾化沉积,得到w-cu纳米复合前驱体粉末;

步骤三、将步骤二所得的前驱体粉末在还原性气氛h2中进行还原,得到纳米原位复合w-cu复合粉末;

步骤四、将步骤三所得的纳米原位复合w-cu复合粉末在1000℃烧结3h,得到所述的超塑性纳米原位复合w-cu材料。

本实施例制备的超塑性纳米原位复合w-cu材料,致密度达99.5%以上,塑性在16%-20%,形成了含15%-30%cu的w体心立方过饱和固溶结构。制备材料中cu向w基体扩散形成体心立方(bcc)超饱和固溶结构,cu以尺寸小于10nm的纳米团簇状分布在bcc超饱和固溶结构中。

实施例2

制备一种钨含量为75%,其余为铜的超塑性纳米原位复合w-cu材料,具体步骤为:

步骤一、根据材料晶体学原理和点阵结构规律,利用第一性原理和分子动力学计算结果对w与cu进行原子级点阵排列设计;

步骤二、通过固-液-气化学原位合成获得w-cu纳米复合粉末,操作为将钨源与铜源溶于水中,调节ph为5并添加peg400、吐温-80形成浓度为0.12%的胶体,将所得胶体通过高速雾化沉积,得到w-cu纳米复合前驱体粉末;

步骤三、将步骤二所得的前驱体粉末在还原性气氛h2和ar中进行还原,得到纳米原位复合w-cu复合粉末;

步骤四、将步骤三所得的纳米原位复合w-cu复合粉末在1100℃烧结2h,得到所述的超塑性纳米原位复合w-cu材料。

本实施例制备的超塑性纳米原位复合w-cu材料,致密度达99.5%以上,塑性在17%-21%,形成了含15%-30%cu的w体心立方过饱和固溶结构。制备材料中cu向w基体扩散形成体心立方(bcc)超饱和固溶结构,cu以尺寸小于10nm的纳米团簇状分布在bcc超饱和固溶结构中。

实施例3

制备一种钨含量为68%,其余为铜的超塑性纳米原位复合w-cu材料,具体步骤为:

步骤一、根据材料晶体学原理和点阵结构规律,利用第一性原理和分子动力学计算结果对w与cu进行原子级点阵排列设计;

步骤二、通过固-液-气化学原位合成获得w-cu纳米复合粉末,操作为将钨源与铜源溶于水中,调节ph为6并添加peg400、吐温-80形成浓度为0.20%的胶体,将所得胶体通过高速雾化沉积,得到w-cu纳米复合前驱体粉末;

步骤三、将步骤二所得的前驱体粉末在还原性气氛h2和ch4中进行还原,得到纳米原位复合w-cu复合粉末;

步骤四、将步骤三所得的纳米原位复合w-cu复合粉末在1080℃烧结2h,得到所述的超塑性纳米原位复合w-cu材料。

本实施例制备的超塑性纳米原位复合w-cu材料,致密度达99.5%以上,塑性在20%-25%,形成了含15%-30%cu的w体心立方过饱和固溶结构。制备材料中cu向w基体扩散形成体心立方(bcc)超饱和固溶结构,cu以尺寸小于10nm的纳米团簇状分布在bcc超饱和固溶结构中。

以上所述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所述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