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声波介入型电机轴用倾斜振动抛光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260216发布日期:2022-11-19 12:09阅读:131来源:国知局
一种基于声波介入型电机轴用倾斜振动抛光机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属于抛光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是指一种基于声波介入型电机轴用倾斜振动抛光机。


背景技术:

2.电机转轴在加工结束后需要进行抛光处理,以清除转轴上的毛刺,而这些加工毛刺不易去除,因此处理起来需要耗费很大人力,传统的转轴抛光处理设备结构和抛光程序复杂,工作效率低,处理过程中产生的碎屑给转轴的后续处理带来一定的影响,而且还影响操作人员的工作环境,给操作人员造成一定的损害。


技术实现要素:

3.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方案提供一种基于声波介入型电机轴用倾斜振动抛光机,针对电机轴抛光产生的碎屑难以收集的的问题,本发明通过设置的筒状结构,在调节结构的配合使用下,通过声波的振动介入,对电机轴表面粘连的铁屑和抛光筒内部下落的铁屑进行一同收集,避免了风力介入收集碎屑造成较小碎屑到处扩散的情况,同时,通过设置的双动态旋转结构,在克服了弹簧扭矩较小的情况下,通过液驱的方式完成对电机轴的动态旋转,实现了长度不一电机轴的自适应定位夹持,其次,通过设置的相变温度贴合结构,保证抛光层与电机轴之间的摩擦温度不会超高,降低电机轴出现烧伤情况的几率,解决了现有技术难以解决的通过液体对电机轴降温容易式碎屑吸附在电机轴表面、通过风力对电机轴降温容易使碎屑扩散的问题。
4.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能够降低碎屑扩散几率,且可以提高碎屑收集效率的基于声波介入型电机轴用倾斜振动抛光机。
5.本方案提出的一种基于声波介入型电机轴用倾斜振动抛光机,包括底座、左支撑板、右支撑板、角度调节型音控机构、流体传动型滑杆机构和固液转变型储热机构,所述左支撑板设于底座上壁,所述右支撑板设于底座远离左支撑板的一端上壁,所述角度调节型音控机构设于左支撑板和右支撑板远离底座的一端,所述流体传动型滑杆机构设于角度调节型音控机构上,所述固液转变型储热机构设于角度调节型音控机构侧壁,所述角度调节型音控机构包括角度调节机构、密封音爆机构和杂质收集机构,所述角度调节型音控机构设于左支撑板和右支撑板的一端,所述密封音爆机构设于角度调节机构上壁,所述杂质收集机构设于右支撑板上,所述流体传动型滑杆机构包括双动态夹持机构和驱动机构,所述双动态夹持机构设于角度调节型音控机构内部,所述驱动机构设于角度调节型音控机构侧壁,所述固液转变型储热机构包括导向运动机构、相变吸收机构和底部风控机构,所述导向运动机构设于角度调节型音控机构侧壁,所述相变吸收机构设于导向运动机构靠近角度调节型音控机构的一侧,所述底部风控机构设于左支撑板和右支撑板之间的底座上壁。
6.作为本案方案进一步的优选,所述角度调节机构包括调节槽、转动槽、滑槽、角度滑杆、角度架、角度螺纹孔、角度螺栓、角度铰接块、定位槽、螺纹柱、锁紧螺母、定位块和抛
光筒,所述调节槽设于左支撑板远离底座的一端,所述调节槽为贯通设置,所述转动槽设于调节槽下方的左支撑板侧壁,所述转动槽为贯通设置,所述滑槽对称设于调节槽两侧内壁,所述角度滑杆滑动设于滑槽内壁,所述角度架设于角度滑杆之间,所述角度螺纹孔设于角度架底壁,所述角度螺栓贯穿转动槽设于角度螺纹孔内壁,所述角度螺栓转动设于转动槽上壁,所述角度螺栓与角度螺纹孔螺纹连接,所述角度铰接块铰接设于角度架远离角度螺栓的一端,所述定位槽设于右支撑板远离底座的一端,所述定位槽为贯通设置,所述螺纹柱对称设于定位槽两侧内壁,所述锁紧螺母设于螺纹柱外侧,所述锁紧螺母与螺纹柱螺纹连接,所述定位块转动设于螺纹柱之间,所述抛光筒设于角度铰接块和定位块上壁;所述密封音爆机构包括密封杆、抛光口、密封滑块、密封弹簧、密封滑杆、密封盖和声音振动器,所述密封杆对称设于抛光筒两端上壁,所述抛光口对称设于抛光筒上壁,所述密封滑块滑动设于密封杆外侧,所述密封弹簧设于密封杆外侧的密封滑块底壁与抛光筒上壁之间,所述密封滑杆设于密封滑块侧壁,所述密封滑杆相对设置,所述密封盖设于密封滑杆远离密封滑块的一侧,所述密封盖设于抛光口上方,所述声音振动器设于抛光口之间的抛光筒上壁,所述声音振动器动力端贯穿设于抛光筒内壁;所述杂质收集机构包括杂质口和收集箱,所述杂质口设于抛光筒靠近左支撑板的一端底壁,所述收集箱设于定位槽下方的左支撑板内壁,所述收集箱为上端开口设置;初始状态下,密封弹簧为缩短状态,密封滑块沿密封杆滑动带动密封盖卡入抛光口内部,使用时,拉动密封滑杆,密封滑杆通过密封弹簧形变带动密封滑块沿密封杆滑动上升,密封盖远离抛光口内部,将待抛光的电机轴放置到抛光筒内部,松开密封滑杆,密封弹簧弹性复位带动密封滑块沿密封杆滑动下降,密封滑块通过密封滑杆带动密封盖卡入到抛光口内部,转动角度螺栓,角度螺栓通过角度螺纹孔带动角度架上升高度,抛光筒在角度铰接块的作用下绕角度架的一端转动,抛光筒远离角度铰接块的一端通过定位块绕螺纹柱转动,抛光筒由水平状态转变为倾斜状态,转动锁紧螺母,锁紧螺母沿螺纹柱转动靠近定位块,对抛光筒的倾斜角度进行固定,此时,杂质口位于收集箱上方,声音振动器启动通过动力端向抛光筒内部输入声波,通过声波的作用对抛光筒内部的铁屑进行振动,铁屑顺着抛光筒底壁通过杂质口流入到收集箱内部进行存储。
7.优选地,所述双动态夹持机构包括液体筒、液流杆、液流板、固定磁铁、移动磁铁、转动夹持块、中间板、夹持弹簧和相对夹持块,所述液体筒对称设于抛光筒两端内壁,所述液流杆对称设于液体筒内壁,所述固定磁铁对称设于液流杆两端,所述液流板滑动设于液流杆之间,所述移动磁铁两两为一组对称设于液流杆外侧的液流板侧壁,所述固定磁铁与移动磁铁相对设置,所述液流板靠近左支撑板一侧的移动磁铁与固定磁铁同极设置,所述液流板远离左支撑板一侧的移动磁铁与固定磁铁异极设置,所述转动夹持块贯穿设于液流板上,转动夹持块转动设于液流板上,所述中间板设于抛光筒中间内壁,所述夹持弹簧对称设于中间板两侧,所述相对夹持块设于夹持弹簧远离中间板的一侧,相对夹持块滑动设于抛光筒内壁,所述旋转块设于相对夹持块远离夹持弹簧的一侧;所述驱动机构包括驱动电机、驱动轴、液动轴和传动叶片,所述驱动电机对称设于抛光筒两侧,所述驱动轴贯穿抛光筒设于驱动电机动力端,所述液动轴设于转动夹持块靠近驱动轴的一侧,所述传动叶片分别设于驱动轴和液动轴外侧;电机轴一端侧壁先与旋转块相抵,相对夹持块通过夹持弹簧形变缩短,然后电机轴远离相对夹持块的一端插入到液体筒内部与转动夹持块相抵,在斥力推动与磁力吸附的作用下,将电机轴夹持在转动夹持块与相对夹持块之间,驱动电机带
动驱动轴转动,驱动轴通过传动叶片带动液体筒内部的传动液转动,传动液通过传动叶片带动液动轴转动,液动轴带动转动夹持块转动,转动夹持块带动电机轴转动。
8.具体地,所述导向运动机构包括导向口、导向限位柱、抛光螺纹孔、抛光螺栓、载物半圆板和橡胶层,所述导向口多组对称设于抛光筒两侧,所述导向限位柱滑动设于导向口内部,所述抛光螺纹孔设于导向口之间的抛光筒侧壁,所述抛光螺栓设于抛光螺纹孔内部,所述抛光螺栓与抛光螺纹孔螺纹连接,所述载物半圆板设于导向限位柱靠近抛光筒的一侧,所述载物半圆板设于抛光筒内部,所述抛光螺栓靠近载物半圆板的一侧转动设于载物半圆板侧壁,所述橡胶层设于载物半圆板远离抛光螺栓的一侧,所述橡胶层相对设置;所述相变吸收机构包括凹槽、固液相变层、抛光层和散热柱,所述凹槽对称设于载物半圆板侧壁,所述凹槽为一端开口设置,所述固液相变层设于凹槽内壁,所述抛光层设于橡胶层远离载物半圆板的一侧,所述固液相变层贯穿橡胶层与抛光层贴合,所述散热柱依次贯穿抛光筒、载物半圆板设于凹槽内部;所述底部风控机构包括散热槽和散热扇,所述散热槽多组设于底座底壁,所述散热槽为上端开口的腔体,所述散热扇设于散热槽内部;转动抛光螺栓,抛光螺栓带动载物半圆板相对运动,载物半圆板通过导向限位柱沿导向口移动带动抛光层与电机轴表面贴合,电机轴高速旋转与抛光层进行摩擦,随着摩擦温度的升高固液相变层发生相变对热量进行吸收,从而控制电机轴与抛光层之间的摩擦温度,降低电机轴表面烧伤的几率,散热柱将固液相变层的部分热量导出,散热扇对散热柱进行散热,保持固液相变层对热量的高效吸收。
9.其中,所述右支撑板侧壁设有控制器,所述控制器分别与声音振动器、驱动电机、和散热扇电性连接。
10.优选地,所述控制器的型号为syc89c52rc-401。
11.采用上述结构本方案取得的有益效果如下: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通过筒装的方式,在变化角度结构的配合使用下,通过声波的介入,在无风条件下将电机轴抛光所产生的铁屑进行回收,同时在声波的振动作用下,对电机轴表面附着的碎屑进行清理,一方面能够及时的对碎屑进行收集,另一方面,通过无风的方式,有效的避免了抛光粉尘的扩散,从而在一定程度上的提高电机轴的抛光效率;其次,通过设置的相变吸热结构,克服了传统采用制冷设备介入降温的方式,采用相变层固液变化瞬间吸热的方式,保持电机轴与抛光层之间的摩擦温度,同时,通过导热柱的外界传导作用,延长相变层的吸热时长,从而保证电机轴的抛光质量,电机轴高速旋转与抛光层进行摩擦,随着摩擦温度的升高固液相变层发生相变对热量进行吸收,从而控制电机轴与抛光层之间的摩擦温度,降低电机轴表面烧伤的几率,散热柱将固液相变层的部分热量导出,散热扇对散热柱进行散热,保持固液相变层对热量的高效吸收;最后,通过对斥力与磁力相对作用力的利用,降低了弹簧动态传动扭矩较小的弊端,使得长度不一的电机轴可以进行自适应的夹持放置,电机轴一端侧壁先与旋转块相抵,相对夹持块通过夹持弹簧形变缩短,然后电机轴远离相对夹持块的一端插入到液体筒内部与转动夹持块相抵,在斥力推动与磁力吸附的作用下,将电机轴夹持在转动夹持块与相对夹持块之间。
附图说明
12.图1为本方案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方案的立体图;图3为本方案的爆炸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方案的主视图;图5为本方案的后视图;图6为本方案的左视图;图7为本方案的右视图;图8为本方案的俯视图;图9为图8的a-a部分剖视图;图10为图6的b-b部分剖视图;图11为图1的a部分放大结构示意图;图12为图2的b部分放大结构示意图;图13为本方案抛光筒的结构示意图;图14为本方案流体传动型滑杆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15为本方案底座、左支撑板和右支撑板的组合结构示意图。
13.其中,1、底座,2、左支撑板,3、右支撑板,4、角度调节型音控机构,5、角度调节机构,6、调节槽,7、转动槽,8、滑槽,9、角度滑杆,10、角度架,11、角度螺纹孔,12、角度螺栓,13、角度铰接块,14、定位槽,15、螺纹柱,16、锁紧螺母,17、定位块,18、抛光筒,19、密封音爆机构,20、密封杆,21、抛光口,22、密封滑块,23、密封弹簧,24、密封滑杆,25、密封盖,26、声音振动器,27、杂质收集机构,28、杂质口,29、收集箱,30、流体传动型滑杆机构,31、双动态夹持机构,32、液体筒,33、液流杆,34、液流板,35、固定磁铁,36、移动磁铁,37、转动夹持块,38、中间板,39、夹持弹簧,40、相对夹持块,41、驱动机构,42、驱动电机,43、驱动轴,44、液动轴,45、传动叶片,46、固液转变型储热机构,47、导向运动机构,48、导向口,49、导向限位柱,50、抛光螺纹孔,51、抛光螺栓,52、载物半圆板,53、橡胶层,54、相变吸收机构,55、凹槽,56、固液相变层,57、抛光层,58、散热柱,59、底部风控机构,60、散热槽,61、散热扇,62、控制器,63、旋转块。
14.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方案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方案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方案,并不构成对本方案的限制。
具体实施方式
15.下面将结合本方案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方案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方案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方案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方案保护的范围。
16.在本方案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方案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方案的限制。
17.如图1-图15所示,本方案提出的一种基于声波介入型电机轴用倾斜振动抛光机,包括底座1、左支撑板2、右支撑板3、角度调节型音控机构4、流体传动型滑杆机构30和固液转变型储热机构46,所述左支撑板2设于底座1上壁,所述右支撑板3设于底座1远离左支撑板2的一端上壁,所述角度调节型音控机构4设于左支撑板2和右支撑板3远离底座1的一端,所述流体传动型滑杆机构30设于角度调节型音控机构4上,所述固液转变型储热机构46设于角度调节型音控机构4侧壁,所述角度调节型音控机构4包括角度调节机构5、密封音爆机构19和杂质收集机构27,所述角度调节型音控机构4设于左支撑板2和右支撑板3的一端,所述密封音爆机构19设于角度调节机构5上壁,所述杂质收集机构27设于右支撑板3上,所述流体传动型滑杆机构30包括双动态夹持机构31和驱动机构41,所述双动态夹持机构31设于角度调节型音控机构4内部,所述驱动机构41设于角度调节型音控机构4侧壁,所述固液转变型储热机构46包括导向运动机构47、相变吸收机构54和底部风控机构59,所述导向运动机构47设于角度调节型音控机构4侧壁,所述相变吸收机构54设于导向运动机构47靠近角度调节型音控机构4的一侧,所述底部风控机构59设于左支撑板2和右支撑板3之间的底座1上壁。
18.作为本案方案进一步的优选,所述角度调节机构5包括调节槽6、转动槽7、滑槽8、角度滑杆9、角度架10、角度螺纹孔11、角度螺栓12、角度铰接块13、定位槽14、螺纹柱15、锁紧螺母16、定位块17和抛光筒18,所述调节槽6设于左支撑板2远离底座1的一端,所述调节槽6为贯通设置,所述转动槽7设于调节槽6下方的左支撑板2侧壁,所述转动槽7为贯通设置,所述滑槽8对称设于调节槽6两侧内壁,所述角度滑杆9滑动设于滑槽8内壁,所述角度架10设于角度滑杆9之间,所述角度螺纹孔11设于角度架10底壁,所述角度螺栓12贯穿转动槽7设于角度螺纹孔11内壁,所述角度螺栓12转动设于转动槽7上壁,所述角度螺栓12与角度螺纹孔11螺纹连接,所述角度铰接块13铰接设于角度架10远离角度螺栓12的一端,所述定位槽14设于右支撑板3远离底座1的一端,所述定位槽14为贯通设置,所述螺纹柱15对称设于定位槽14两侧内壁,所述锁紧螺母16设于螺纹柱15外侧,所述锁紧螺母16与螺纹柱15螺纹连接,所述定位块17转动设于螺纹柱15之间,所述抛光筒18设于角度铰接块13和定位块17上壁;所述密封音爆机构19包括密封杆20、抛光口21、密封滑块22、密封弹簧23、密封滑杆24、密封盖25和声音振动器26,所述密封杆20对称设于抛光筒18两端上壁,所述抛光口21对称设于抛光筒18上壁,所述密封滑块22滑动设于密封杆20外侧,所述密封弹簧23设于密封杆20外侧的密封滑块22底壁与抛光筒18上壁之间,所述密封滑杆24设于密封滑块22侧壁,所述密封滑杆24相对设置,所述密封盖25设于密封滑杆24远离密封滑块22的一侧,所述密封盖25设于抛光口21上方,所述声音振动器26设于抛光口21之间的抛光筒18上壁,所述声音振动器26动力端贯穿设于抛光筒18内壁;所述杂质收集机构27包括杂质口28和收集箱29,所述杂质口28设于抛光筒18靠近左支撑板2的一端底壁,所述收集箱29设于定位槽14下方的左支撑板2内壁,所述收集箱29为上端开口设置;初始状态下,密封弹簧23为缩短状态,密封滑块22沿密封杆20滑动带动密封盖25卡入抛光口21内部,使用时,拉动密封滑杆24,密封滑杆24通过密封弹簧23形变带动密封滑块22沿密封杆20滑动上升,密封盖25远离抛光口21内部,将待抛光的电机轴放置到抛光筒18内部,松开密封滑杆24,密封弹簧23弹性复位带动密封滑块22沿密封杆20滑动下降,密封滑块22通过密封滑杆24带动密封盖25卡入到抛光口21内部,转动角度螺栓12,角度螺栓12通过角度螺纹孔11带动角度架10上升高度,抛光筒
18在角度铰接块13的作用下绕角度架10的一端转动,抛光筒18远离角度铰接块13的一端通过定位块17绕螺纹柱15转动,抛光筒18由水平状态转变为倾斜状态,转动锁紧螺母16,锁紧螺母16沿螺纹柱15转动靠近定位块17,对抛光筒18的倾斜角度进行固定,此时,杂质口28位于收集箱29上方,声音振动器26启动通过动力端向抛光筒18内部输入声波,通过声波的作用对抛光筒18内部的铁屑进行振动,铁屑顺着抛光筒18底壁通过杂质口28流入到收集箱29内部进行存储。
19.所述双动态夹持机构31包括液体筒32、液流杆33、液流板34、固定磁铁35、移动磁铁36、转动夹持块37、中间板38、夹持弹簧39和相对夹持块40,所述液体筒32对称设于抛光筒18两端内壁,所述液流杆33对称设于液体筒32内壁,所述固定磁铁35对称设于液流杆33两端,所述液流板34滑动设于液流杆33之间,所述移动磁铁36两两为一组对称设于液流杆33外侧的液流板34侧壁,所述固定磁铁35与移动磁铁36相对设置,所述液流板34靠近左支撑板2一侧的移动磁铁36与固定磁铁35同极设置,所述液流板34远离左支撑板2一侧的移动磁铁36与固定磁铁35异极设置,所述转动夹持块37贯穿设于液流板34上,转动夹持块37转动设于液流板34上,所述中间板38设于抛光筒18中间内壁,所述夹持弹簧39对称设于中间板38两侧,所述相对夹持块40设于夹持弹簧39远离中间板38的一侧,相对夹持块40滑动设于抛光筒18内壁,所述旋转块63设于相对夹持块40远离夹持弹簧39的一侧;所述驱动机构41包括驱动电机42、驱动轴43、液动轴44和传动叶片45,所述驱动电机42对称设于抛光筒18两侧,所述驱动轴43贯穿抛光筒18设于驱动电机42动力端,所述液动轴44设于转动夹持块37靠近驱动轴43的一侧,所述传动叶片45分别设于驱动轴43和液动轴44外侧;电机轴一端侧壁先与旋转块63相抵,相对夹持块40通过夹持弹簧39形变缩短,然后电机轴远离相对夹持块40的一端插入到液体筒32内部与转动夹持块37相抵,在斥力推动与磁力吸附的作用下,将电机轴夹持在转动夹持块37与相对夹持块40之间,驱动电机42带动驱动轴43转动,驱动轴43通过传动叶片45带动液体筒32内部的传动液转动,传动液通过传动叶片45带动液动轴44转动,液动轴44带动转动夹持块37转动,转动夹持块37带动电机轴转动。
20.所述导向运动机构47包括导向口48、导向限位柱49、抛光螺纹孔50、抛光螺栓51、载物半圆板52和橡胶层53,所述导向口48多组对称设于抛光筒18两侧,所述导向限位柱49滑动设于导向口48内部,所述抛光螺纹孔50设于导向口48之间的抛光筒18侧壁,所述抛光螺栓51设于抛光螺纹孔50内部,所述抛光螺栓51与抛光螺纹孔50螺纹连接,所述载物半圆板52设于导向限位柱49靠近抛光筒18的一侧,所述载物半圆板52设于抛光筒18内部,所述抛光螺栓51靠近载物半圆板52的一侧转动设于载物半圆板52侧壁,所述橡胶层53设于载物半圆板52远离抛光螺栓51的一侧,所述橡胶层53相对设置;所述相变吸收机构54包括凹槽55、固液相变层56、抛光层57和散热柱58,所述凹槽55对称设于载物半圆板52侧壁,所述凹槽55为一端开口设置,所述固液相变层56设于凹槽55内壁,所述抛光层57设于橡胶层53远离载物半圆板52的一侧,所述固液相变层56贯穿橡胶层53与抛光层57贴合,所述散热柱58依次贯穿抛光筒18、载物半圆板52设于凹槽55内部;所述底部风控机构59包括散热槽60和散热扇61,所述散热槽60多组设于底座1底壁,所述散热槽60为上端开口的腔体,所述散热扇61设于散热槽60内部;转动抛光螺栓51,抛光螺栓51带动载物半圆板52相对运动,载物半圆板52通过导向限位柱49沿导向口48移动带动抛光层57与电机轴表面贴合,电机轴高速旋转与抛光层57进行摩擦,随着摩擦温度的升高固液相变层56发生相变对热量进行吸收,从
而控制电机轴与抛光层57之间的摩擦温度,降低电机轴表面烧伤的几率,散热柱58将固液相变层56的部分热量导出,散热扇61对散热柱58进行散热,保持固液相变层56对热量的高效吸收。
21.所述右支撑板3侧壁设有控制器62,所述控制器62分别与声音振动器26、驱动电机42、和散热扇61电性连接。
22.所述控制器62的型号为syc89c52rc-401。
23.具体使用时,实施例一,初始状态下,密封弹簧23为缩短状态,密封滑块22沿密封杆20滑动带动密封盖25卡入抛光口21内部,使用时,拉动密封滑杆24,密封滑杆24通过密封弹簧23形变带动密封滑块22沿密封杆20滑动上升,密封盖25远离抛光口21内部。
24.具体的,将待抛光的电机轴放置到抛光筒18内部,电机轴一端侧壁先与旋转块63侧壁相抵,相对夹持块40通过夹持弹簧39形变缩短,然后电机轴远离相对夹持块40的一端插入到液体筒32内部与转动夹持块37相抵,在斥力推动与磁力吸附的作用下,将电机轴夹持在转动夹持块37与相对夹持块40之间,松开密封滑杆24,密封弹簧23弹性复位带动密封滑块22沿密封杆20滑动下降,密封滑块22通过密封滑杆24带动密封盖25卡入到抛光口21内部,转动角度螺栓12,角度螺栓12通过角度螺纹孔11带动角度架10上升高度,抛光筒18在角度铰接块13的作用下绕角度架10的一端转动,抛光筒18远离角度铰接块13的一端通过定位块17绕螺纹柱15转动,抛光筒18由水平状态转变为倾斜状态,转动锁紧螺母16,锁紧螺母16沿螺纹柱15转动靠近定位块17,对抛光筒18的倾斜角度进行固定,杂质口28位于收集箱29上方,转动抛光螺栓51,抛光螺栓51带动载物半圆板52相对运动,载物半圆板52通过导向限位柱49沿导向口48移动带动抛光层57与电机轴表面贴合;控制器62控制驱动电机42转动,驱动电机42带动驱动轴43转动,驱动轴43通过传动叶片45带动液体筒32内部的传动液转动,传动液通过传动叶片45带动液动轴44转动,液动轴44带动转动夹持块37转动,转动夹持块37带动电机轴转动,抛光层57对高速转动的电机轴进行抛光打磨作业;控制器62控制声音振动器26启动,声音振动器26通过动力端向抛光筒18内部输入声波,通过声波的作用对抛光筒18内部的铁屑进行振动,铁屑顺着抛光筒18底壁通过杂质口28流入到收集箱29内部进行存储。
25.实施例二,该实施例基于上述实施例,电机轴高速旋转与抛光层57进行摩擦,随着摩擦温度的升高固液相变层56发生相变对热量进行吸收,从而控制电机轴与抛光层57之间的摩擦温度,降低电机轴表面烧伤的几率。
26.具体的,散热柱58将固液相变层56的部分热量导出,控制器62控制散热扇61启动,散热扇61对散热柱58进行散热,保持固液相变层56对热量的高效吸收,保证抛光层57与电机轴之间的摩擦温度不会过热,避免损坏电机轴;下次使用时重复上述操作即可。
27.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28.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方案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方案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方案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29.以上对本方案及其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这种描述没有限制性,附图中所示的也只是本方案的实施方式之一,实际的结构并不局限于此。总而言之如果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受其启示,在不脱离本方案创造宗旨的情况下,不经创造性的设计出与该技术方案相似的结构方式及实施例,均应属于本方案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