浇口套及压铸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893328发布日期:2023-01-12 23:44阅读:51来源:国知局
浇口套及压铸模具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压铸模具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浇口套及压铸模具。


背景技术:

2.目前,压铸模具上的浇口套一般由料套和冷却套组成,两者过盈配合在一起,冷却套的作用是对料套的表面进行散热,冷却套内形成有冷却槽,将冷却水从入水口流入螺旋环状的冷却槽,带走料套的热量后再从出水口排出。
3.然而,由于料套内具有浇液通道,高温的金属熔液流经浇液通道,令料套的内外温度升高,生产一段时间后,料套和冷却套之间会相对出现松动或移位,导致冷却水从两者配合位溢出来,使得冷却水会流入料套内的浇液通道,影响铸件的内部品质。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能够防止冷却水渗入到浇液通道内的浇口套及压铸模具。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6.一种浇口套,包括料套以及冷却套,所述料套包括料套本体以及限位部,所述料套本体的第一端与所述限位部连接,所述料套本体形成有用于通过金属熔液的浇液通道;所述冷却套过盈套设于所述料套本体的外周,并且所述冷却套的端部与所述限位部抵接,所述冷却套的内壁上开设有冷却槽以及排水槽,所述冷却槽螺旋环绕于所述料套本体的外壁上,所述冷却槽位于所述限位部与所述料套本体的第二端之间,所述排水槽位于所述冷却槽以及所述料套本体的第二端之间,并且所述排水槽环绕所述料套本体的外壁一周;所述冷却套上具有通水口,所述通水口贯穿所述冷却套的内外壁,所述通水口包括入水口以及出水口,所述入水口与所述冷却槽的第一端连通,所述出水口与所述冷却槽的第二端连通,所述冷却套上还具有排水口,所述排水口贯穿所述冷却套的内外壁,所述排水口与所述排水槽连通。
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冷却套的长度与所述料套本体的长度相等;所述冷却槽的第一端邻近所述限位部设置,所述冷却槽的第二端邻近所述料套本体的第二端设置;所述排水槽位于所述冷却槽的第二端以及所述料套本体的第二端之间。
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排水槽与所述料套本体垂直。
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冷却槽具有多段环形槽,各所述环形槽均与所述排水槽平行。
1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冷却槽还具有若干个连通槽,每一所述连通槽用于连通邻近的两个所述环形槽。
1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各所述环形槽等分所述料套本体的长度。
1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排水槽的宽度为3mm。
1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排水口240的宽度大于所述排水槽的宽度。在其中一个
实施例中,所述排水口240的宽度为6mm。
14.一种压铸模具,所述压铸模具包括模具本体以及如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浇口套,所述浇口套固定连接于所述模具本体,所述浇液通道与所述模具本体的型腔连通。
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至少具有以下优点:
16.上述的浇口套,由于料套本体的第一端与限位部连接,冷却槽位于限位部与料套本体的第二端之间,使冷却槽中渗出的冷却水在限位部与料套本体的第二端之间流动时,加上冷却套的内壁上还开设有排水槽,排水槽位于冷却槽以及料套本体的第二端之间,并且排水槽环绕料套本体的外壁一周,使排水槽能够收集从冷却槽中渗出的冷却水,又由于排水口贯穿冷却套的内外壁,排水口与排水槽连通,使排水口将冷却槽收集到的冷却水排出冷却套,避免渗出的冷却水进入浇液通道内而影响浇注于型腔内的金属液体的成型质量,进而保证了铸件的内部品质。
附图说明
1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18.图1为一实施例中浇口套的结构示意图;
19.图2为图1所示的浇口套的剖视图;
20.图3为图2所示的浇口套在a处的放大图;
21.图4为图2所示的浇口套在b处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22.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方式。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方式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理解的更加透彻全面。
23.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24.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25.本技术提供一种浇口套,所述浇口套包括料套以及冷却套,所述料套包括料套本体以及限位部,所述料套本体的第一端与所述限位部连接,所述料套本体形成有用于通过金属熔液的浇液通道;所述冷却套过盈套设于所述料套本体的外周,并且所述冷却套的端部与所述限位部抵接,所述冷却套的内壁上开设有冷却槽以及排水槽,所述冷却槽螺旋环
绕于所述料套本体的外壁上,所述冷却槽位于所述限位部与所述料套本体的第二端之间,所述排水槽位于所述冷却槽以及所述料套本体的第二端之间,并且所述排水槽环绕所述料套本体的外壁一周;所述冷却套上具有通水口,所述通水口贯穿所述冷却套的内外壁,所述通水口包括入水口以及出水口,所述入水口与所述冷却槽的第一端连通,所述出水口与所述冷却槽的第二端连通,所述冷却套上还具有排水口,所述排水口贯穿所述冷却套的内外壁,所述排水口与所述排水槽连通。
26.为更好地理解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地详细说明:
27.请参阅图1至图4,其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浇口套10,所述浇口套10 包括料套100以及冷却套200。所述料套100包括料套本体110以及限位部120,所述料套本体110的第一端与所述限位部120连接,所述料套本体110形成有用于通过金属熔液的浇液通道112;所述冷却套200过盈套设于所述料套本体 110的外周,并且所述冷却套200的端部与所述限位部120抵接,所述冷却套 200的内壁上开设有冷却槽210以及排水槽220,所述冷却槽210螺旋环绕于所述料套本体110的外壁上,所述冷却槽210位于所述限位部120与所述料套本体110的第二端之间,所述排水槽220位于所述冷却槽210以及所述料套本体 110的第二端之间,并且所述排水槽220环绕所述料套本体110的外壁一周;所述冷却套200上具有通水口230,所述通水口230贯穿所述冷却套200的内外壁,所述通水口230包括入水口232以及出水口234,所述入水口232与所述冷却槽210的第一端连通,所述出水口234与所述冷却槽210的第二端连通,所述冷却套200上还具有排水口240,所述排水口240贯穿所述冷却套200的内外壁,所述排水口240与所述排水槽220连通。
28.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冷却套200与所述料套100通过过盈配合,使得所述冷却套200套设在所述料套100上,具体地,所述料套100包括相互连接的所述料套本体110以及所述限位部120,所述冷却套200套设在所述料套本体110 的外周,并且所述限位部120与所述冷却套200的端部抵接,以限制所述冷却套200在所述料套100上的活动,加固所述冷却套200与所述料套本体110的组配。当带高温的金属熔液从所述料套本体110内通过后,所述料套本体110 的温度升高,此时,可向所述入水口232注入冷却水,而所述入水口232与所述冷却槽210的第一端连通,因此冷却水流入所述冷却槽210内。所述冷却槽 210开设于所述冷却套200的内壁上,并且所述冷却槽210螺旋环绕在所述料套本体110的外壁上,当冷却水在所述冷却槽210内流通时,冷却水与所述料套本体110的外壁接触,从而带走了所述料套本体110的表面热量,使得所述料套本体110的温度下降,接下来,升温后的冷却水流经所述冷却槽210的第二端,由于所述冷却槽210的第二端与所述出水口234连通,因此冷却水将通过所述出水口234排出所述冷却套200。经过长时间的生产使用,高温的金属熔液令所述料套本体110轻微膨胀,使得所述料套本体110与所述冷却套200之间发生移位,导致冷却水经过所述冷却槽210时会渗出。渗出部分的冷却水沿着所述料套本体110的外壁流入所述排水槽220内,由于所述排水槽220与所述排水口240连通,冷却水最终可通过所述排水口240流出所述冷却套200,从而避免了冷却水进入所述浇液通道112内的情况。
29.在本实施例中,设置了所述排水槽220,用于收集从所述冷却槽210中渗出的冷却水,再通过所述排水口240将收集到的冷却水及时排出所述冷却套200,避免渗出的冷却水进入所述浇液通道112内,保证了铸件的内部品质。
3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2,所述冷却套200的长度与所述料套本体 110的长度相等;所述冷却槽210的第一端邻近所述限位部120设置,所述冷却槽210的第二端邻近所述料套本体110的第二端设置;所述排水槽220位于所述冷却槽210的第二端以及所述料套本体110的第二端之间。如此,所述冷却套200完全包覆了所述料套本体110的外周,使得所述冷却套200能够更好地带走所述料套本体110的热量,利于所述料套本体110的降温。具体地,冷却水由所述所述冷却槽210的第一端向所述所述冷却槽210的第二端流动,当所述冷却套200与所述料套本体110之间出现移位时,冷却水从所述冷却槽210 中流出,并流向所述料套本体110的第二端,由于所述排水槽220位于所述冷却槽210的第二端以及所述料套本体110的第二端之间,因此冷却水被所述排水槽220收集到,并经由所述排水口240流出所述冷却套200。
3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2,所述排水槽220与所述料套本体110垂直。当冷却水从所述冷却槽210中渗出时,沿着所述料套本体110的外壁流动,而当所述排水槽220与所述料套本体110垂直时,该部分渗出的冷却水从各个方向进入所述排水槽220的用时就越短,进而冷却水的排出越快。
3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2,所述冷却槽210具有多段环形槽212,各所述环形槽212均与所述排水槽220平行。所述冷却槽210还具有若干个连通槽214,每一所述连通槽214用于连通邻近的两个所述环形槽212。可以理解的是,各所述环形槽212均与所述料套本体110垂直,当冷却水进入一个所述环形槽212后,流至所述连通槽214,再进入另一所述环形槽212内,如此往复,通过冷却水在多段所述环形槽212之间的流通,使得所述料套本体110的降温越快。
33.进一步地,各所述环形槽212等分所述料套本体110的长度。如此,所述料套本体110在长度方向上,等间距地设置有所述环形槽212,确保所述料套本体110上的各部位同时获得降温,避免了所述料套本体110出现降温不均的情况。
3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2,所述排水槽220的宽度为3mm,所述排水口240的宽度大于所述排水槽220的宽度,所述排水口240的宽度为6mm。如此,由于所述排水口240的宽度大于所述排水槽220的宽度,当冷却水进入所述排水槽220后,可以快速通过所述排水口240排出。
35.本技术还提供一种压铸模具,所述压铸模具包括模具本体以及如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浇口套,所述浇口套固定连接于所述模具本体,所述浇液通道与所述模具本体的型腔连通。
36.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