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制作止动块的液体引流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371839发布日期:2023-03-08 02:34阅读:45来源:国知局
一种制作止动块的液体引流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引流结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制作止动块的液体引流结构。


背景技术:

2.止动块是用于轨道的一种制动设备,多用于与轨道接触,扩大与轨道的接触面积,二者的接触、摩擦,从而增加了制动效果,是常用于轨道列车的物件之一。而止动块多通过金属液体浇筑成型,该方法制作的止动块不仅整体稳定性较高,同时使用时更加牢固、更加耐高温,使用寿命较长。
3.现有的止动块在浇筑时,其液体没有引流结构,直接将液体通过孔洞进入到模具内部,此种方式很容易出现浇筑不实的情况,降低止动块硬度、使用寿命,同时由于止动块形状较为特殊,弯曲角度较大,在液体流入时,很容易出现气泡,降低强度,不利于制动,为此我们提出一种制作止动块的液体引流结构。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制作止动块的液体引流结构,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现有的止动块在浇筑时,其液体没有引流结构,直接将液体通过孔洞进入到模具内部,此种方式很容易出现浇筑不实的情况,降低止动块硬度、使用寿命,同时由于止动块形状较为特殊,弯曲角度较大,在液体流入时,很容易出现气泡,降低强度,不利于制动等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制作止动块的液体引流结构,包括下模具、上模具,所述下模具位于上模具的正下方,二者配合使用,所述上模具的底部设有浇筑块,且所述浇筑块与模具浇筑槽配合使用,当下模具与上模具连接后,模具浇筑槽与浇筑块之间形成有缝隙。此时,浇筑孔内进入的液体可进入到下模具、上模具之间的缝隙,伴随着液体的冷却,制作成止动块。
6.优选的,所述上模具的顶部活动连接有引流结构,所述上模具的表面开设有多个浇筑孔,所述引流结构的底部设有穿过浇筑孔的多个第一引流管、第二引流管;当需要液体流动浇筑时,可将液体通过第一引流管、第二引流管引流至下模具、上模具之间。所述引流结构的中部形成有引流防护框,所述引流防护框的中部开设有加深凹槽,且所述加深凹槽的底壁与第二引流管、第一引流管的顶端处于同一平面内。加深凹槽为引流防护框内最低的位置处,进入到引流防护框内的液体可流动至加深凹槽内,使得液体可更加迅速的流入至第二引流管内。
7.优选的,所述第二引流管的底端均设有弧形引流区,第二引流管通过弧形引流区改变了出口角度。弧形引流区使得第二引流管的出口不在于地面平行、而是与地面相互垂直,使得液体流动模具浇筑槽内后范围更广,制作的止动块更加充实
8.优选的,所述下模具的内部开设有模具浇筑槽,且所述浇筑孔位于模具浇筑槽的正上方,且所述浇筑孔的直径分别大于第一引流管、第二引流管的直径。使得第一引流管、
第二引流管可进入到浇筑孔内。
9.优选的,所述引流结构的两侧对称设有复位卡座,所述复位卡座的底部均设有复位卡板。所述上模具的顶部对称设有限位矩形座,所述限位矩形座的中部均设有限位矩形槽,且所述限位矩形槽与复位卡板配合使用。当第一引流管、引流防护框需要使用时,可将复位卡板对准限位矩形槽的位置处,使得复位卡板与限位矩形槽紧密贴合,此时即可将引流结构卡合固定于上模具的顶部,使得第一引流管、第二引流管位于浇筑孔内,使得引流结构整体非常稳定。
10.优选的,所述引流防护框、加深凹槽、第二引流管为密封连接。使得进入到加深凹槽内的液体可以进入到第二引流管内,使得液体进入到加深凹槽、引流防护框内不会泄露,稳定性和安全性较高。
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2.引流结构与上模具适配使用,引流结构的底部设有第一引流管、第二引流管,可通过浇筑孔插入至模具浇筑槽中部,此时将液体输入至引流防护框内,液体即可通过第一引流管、第二引流管流入至模具浇筑槽内,多个引流管的设置,使得液体流动更加均匀,确保止动块浇筑较为紧固,内部较为充实,硬度较高、使用寿命较长。
13.第一引流管的顶端位于弧形引流区内,而弧形引流区内为引流防护框的最低点,引流防护框为位于引流结构的顶部,整体可以起到保护效果,同时又能确保液体始终位于弧形引流区内,对于液体的引流效果较佳,可使得液体迅速进入到第一引流管内,而第二引流管底端的弧形引流区,可进一步使得液体流动更加便利。
附图说明
14.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5.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角爆炸图;
16.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下模具立体图;
17.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仰视角爆炸图;
18.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加深凹槽立体图;
19.图中:1、下模具;11、模具浇筑槽;2、上模具;21、浇筑孔;22、浇筑块;23、限位矩形座;24、限位矩形槽;3、引流结构;31、引流防护框;32、复位卡座;33、第一引流管;34、加深凹槽;35、复位卡板;36、第二引流管;37、弧形引流区。
具体实施方式
20.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1.请参阅图1至图5,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制作止动块的液体引流结构,包括下模具1、上模具2,下模具1位于上模具2的正下方,二者配合使用,上模具2的底部设有浇筑块22,且浇筑块22与模具浇筑槽11配合使用,当下模具1与上模具2连接后,模具浇筑槽11与浇筑块22之间形成有缝隙。此时,浇筑孔21内进入的液体可进入到下模具1、上模
具2之间的缝隙,伴随着液体的冷却,制作成止动块。
22.本实施例中,优选的,如图2、图3、图4、图5,上模具2的顶部活动连接有引流结构3,上模具2的表面开设有多个浇筑孔21,引流结构3的底部设有穿过浇筑孔21的多个第一引流管33、第二引流管36;当需要液体流动浇筑时,可将液体通过第一引流管33、第二引流管36引流至下模具1、上模具2之间。引流结构3的中部形成有引流防护框31,引流防护框31的中部开设有加深凹槽34,且加深凹槽34的底壁与第二引流管36、第一引流管33的顶端处于同一平面内。加深凹槽34为引流防护框31内最低的位置处,进入到引流防护框31内的液体可流动至加深凹槽34内,使得液体可更加迅速的流入至第二引流管36内。
23.本实施例中,优选的,如图3,第二引流管36的底端均设有弧形引流区37,第二引流管36通过弧形引流区37改变了出口角度。弧形引流区37使得第二引流管36的出口不在于地面平行、而是与地面相互垂直,使得液体流动模具浇筑槽11内后范围更广,制作的止动块更加充实
24.本实施例中,优选的,如图2、图3,下模具1的内部开设有模具浇筑槽11,且浇筑孔21位于模具浇筑槽11的正上方,且浇筑孔21的直径分别大于第一引流管33、第二引流管36的直径。使得第一引流管33、第二引流管36可进入到浇筑孔21内。
25.本实施例中,优选的,如图2、图3、图4、图5,引流结构3的两侧对称设有复位卡座32,复位卡座32的底部均设有复位卡板35。上模具2的顶部对称设有限位矩形座23,限位矩形座23的中部均设有限位矩形槽24,且限位矩形槽24与复位卡板35配合使用。当第一引流管33、引流防护框31需要使用时,可将复位卡板35对准限位矩形槽24的位置处,使得复位卡板35与限位矩形槽24紧密贴合,此时即可将引流结构3卡合固定于上模具2的顶部,使得第一引流管33、第二引流管36位于浇筑孔21内,使得引流结构3整体非常稳定。
26.本实施例中,优选的,如图3、图4、图5,引流防护框31、加深凹槽34、第二引流管36为密封连接。使得进入到加深凹槽34内的液体可以进入到第二引流管36内,使得液体进入到加深凹槽34、引流防护框31内不会泄露,稳定性和安全性较高。
27.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当需要制作止动块时,将下模具1、上模具2连接,使得浇筑块22与模具浇筑槽11之间自然形成有缝隙,此时的限位矩形座23位于模具浇筑槽11的正上方,然后将下模具1、上模具2通过固定杆固定,接着将引流结构3安装于上模具2的顶部,使得复位卡板35位于限位矩形槽24的位置处,使得复位卡板35与限位矩形槽24紧密贴合,此时即可将引流结构3卡合固定于上模具2的顶部,使得第一引流管33、第二引流管36位于浇筑孔21内,使得引流结构3整体非常稳定,然后将浇筑的液体输入至引流防护框31内,使得液体通过重力流入至加深凹槽34、第二引流管36内,液体最终流入至模具浇筑槽11内,由于第一引流管33、第二引流管36分别位于模具浇筑槽11的顶部,所以可使得液体可充满模具浇筑槽11内部,使得模具浇筑槽11内的止动块最终制作后,内部较为充实,确保止动块浇筑较为紧固。
28.以上所述,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所做的其它修改或者等同替换,只要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