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线缆生产用拉丝退火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828202发布日期:2023-07-20 11:35阅读:35来源:国知局
一种线缆生产用拉丝退火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退火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线缆生产用拉丝退火装置。


背景技术:

1、在电缆加工生产的过程中需要将铜线等材料拉成符合规格的丝状材料。铜线是电缆中常用的材料,需要将粗的材料拉成细的状态,这过程中往往需要使用到拉丝机,拉丝机在对铜线拉丝的过程中会使得铜丝变热,需要合理的对铜丝进行退火处理,以免温度过高对铜丝造成使用性能上的缺陷。铜单线的退火是电线电缆生产过程中的重要工序之一,导线电性能、机械性能及表面质量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退火的工艺及生产方式,故此,特别需要一种电缆生产用拉丝退火装置。

2、经检索发现,授权公告号为cn214813663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线缆生产用拉丝退火装置,通过设置导线轮和承接辊,便于将线缆稳定输送,通过拉丝装置内部的导向辊以及导向辊表面开设的导向槽,保证了线缆的定向输送,通过过线筒与拉丝端螺接,便于拉丝端规格更换和拆卸维护,通过风冷筒外接氮气输入设备,以及风冷筒内部的冷却腔和排气孔,使得线缆在拉丝后产生的高温经过冷却腔内部循环的常温氮气及时冷却,且通过线套,便于多条线缆在风冷筒内部有序输送。

3、然而上述专利文献中的拉丝退火装置存在以下问题:在退火后,线缆处于高温状态,在降温箱中自然冷却的过程中,降温箱内并未充入氮气,线缆与空气接触后容易发生氧化,影响线缆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1、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线缆生产用拉丝退火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到的问题。

2、为解决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3、一种线缆生产用拉丝退火装置,包括机箱,所述机箱上设有退火炉,所述退火炉的进口端设有多组上下设置的进料孔,所述退火炉的出口端设有多组上下设置的出料孔,所述机箱上位于进料孔和出料孔的两侧均设有输料辊组,所述退火炉内设有安装架,所述安装架上安装有多组上下设置的退火通道,所述退火炉内位于出料孔与输料辊组之间设有涂油装置,所述涂油装置包括涂油箱,所述涂油箱的前后壁开设有与出料孔对齐的输料孔,所述涂油箱内的两侧转动连接有多个第一辊筒,所述涂油箱的下部为储油腔,所述输料孔位于储油腔的上方,所述储油腔内转动连接有多个第二辊筒,涂油装置还包括设置于机箱内的油箱,所述油箱上设有油泵,所述油泵上连接有油管,所述油管的上端延伸至涂油箱内,所述储油腔的上方设有第一液位传感器,所述第一液位传感器位于最底部输料孔的下方,所述储油腔内还设有第二液位传感器,所述第二液位传感器与最上方的第二辊筒对齐;线缆由进料孔进入退火炉内,并经退火通道进入涂油装置,再由出料孔从退火炉中输出,所述机箱内设有同时向退火通道内及退火炉内输送氮气的充氮装置。

4、优选的,所述退火通道包括壳体、贯穿设置于壳体内的输送管、设置于壳体内电热丝,所述输送管的管壁呈网状,所述输送管位于电热丝的中心,所述壳体的外壁通过螺钉固定于安装架上。

5、上述技术方案,线缆经输送辊筒组进入退火炉内,并进入输送管内,并由电热丝的中心穿过,由于输送管的管壁呈网状,因此电热丝可对线缆加热,提高线缆的温度。

6、优选的,所述充氮装置包括设置于机箱内的制氮装置、与制氮装置连接的引风机,所述引风机的出口端连接有三通管,所述三通管上连接有两根气管,所述气管的上端延伸至退火炉内并位于退火通道的两端,所述气管上连接有多个支管,所述支管与相应退火通道的壳体连通,且最上端的支管与退火炉连通。

7、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制氮装置制造氮气,通过引风机将氮气向退火炉内及退火通道内输送,氮气逐渐将退火炉内的空气从进料孔和出料孔向外排出,使退火炉及退火通道内均充满氮气,防止在退火及冷却过程中线缆表面氧化。

8、优选的,所述油管上设有控制阀。

9、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控制阀可控制油管的启闭。

10、优选的,所述退火炉内位于退火通道的两端设有引导辊组。

11、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引导辊组与输料辊组配合,可将线缆送入或者送入退火通道内。

12、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3、(1)线缆由输料辊筒进入退火炉内,并进入退火通道,通过退火通道退火,退火完成后进入涂油装置内,线缆经第二辊筒在储油腔内浸上油层,防止线缆由退火炉输出后在自然冷却的过程中与空气接触而发生氧化,同时通过油可带走一部分热量,实现初步冷却。

14、(2)充氮装置对退火炉及退火通道内输送氮气,可使退火、涂油的过程中均处于氮气环境中,防止线缆表面发生氧化。

15、(3)在涂油的过程中,因为输料孔位于储油腔的上方,且储油腔内设有第一液位传感器和第二液位传感器,当油到达第一液位传感器时,停止供油,因此油不会从输料孔中渗出,当油到达第二液位传感器时,开始供油,保证储油腔内油液充足,从而实现自动供油。



技术特征:

1.一种线缆生产用拉丝退火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机箱(1),所述机箱(1)上设有退火炉(2),所述退火炉(2)的进口端设有多组上下设置的进料孔(201),所述退火炉(2)的出口端设有多组上下设置的出料孔(202),所述机箱(1)上位于进料孔(201)和出料孔(202)的两侧均设有输料辊组(3),所述退火炉(2)内设有安装架(8),所述安装架(8)上安装有多组上下设置的退火通道(4),所述退火炉(2)内位于出料孔(202)与输料辊组(3)之间设有涂油装置(5),所述涂油装置(5)包括涂油箱(501),所述涂油箱(501)的前后壁开设有与出料孔(202)对齐的输料孔(502),所述涂油箱(501)内的两侧转动连接有多个第一辊筒(503),所述涂油箱(501)的下部为储油腔(504),所述输料孔(502)位于储油腔(504)的上方,所述储油腔(504)内转动连接有多个第二辊筒(505),涂油装置(5)还包括设置于机箱(1)内的油箱(506),所述油箱(506)上设有油泵(507),所述油泵(507)上连接有油管(508),所述油管(508)的上端延伸至储油腔(504)内,所述储油腔(504)内的上方设有第一液位传感器(509),所述第一液位传感器(509)位于最下方输料孔(502)的下方,所述储油腔(504)内还设有第二液位传感器(510),所述第二液位传感器(510)与最上方的第二辊筒(505)对齐;线缆由进料孔(201)进入退火炉(2)内,并经退火通道(4)进入涂油装置(5),再由出料孔(202)从退火炉(2)中输出,所述机箱(1)内设有同时向退火通道(4)内及退火炉(2)内输送氮气的充氮装置(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缆生产用拉丝退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退火通道(4)包括壳体(401)、贯穿设置于壳体(401)内的输送管(402)、设置于壳体(401)内电热丝(403),所述输送管(402)的管壁呈网状,所述输送管(402)位于电热丝(403)的中心,所述壳体(401)的外壁通过螺钉固定于安装架(8)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线缆生产用拉丝退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充氮装置(6)包括设置于机箱(1)内的制氮装置(601)、与制氮装置(601)连接的引风机(602),所述引风机(602)的出口端连接有三通管,所述三通管上连接有两根气管(603),所述气管(603)的上端延伸至退火炉(2)内并位于退火通道(4)的两端,所述气管(603)上连接有多个支管(604),所述支管(604)与相应退火通道(4)的壳体(401)连通,且最上端的支管(604)与退火炉(2)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线缆生产用拉丝退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油管(508)上设有控制阀(511)。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线缆生产用拉丝退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退火炉(2)内位于退火通道(4)的两端设有引导辊组(7)。


技术总结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线缆生产用拉丝退火装置,包括机箱,机箱上设有退火炉,退火炉上设有进料孔和出料孔,机箱上位于进料孔和出料孔的两侧均设有输料辊组,退火炉内设有安装架,安装架上安装有退火通道,退火炉内位于出料孔与输料辊组之间设有涂油装置,所述机箱内设有同时向退火通道内及退火炉内输送氮气的充氮装置。线缆由输料辊筒进入退火炉内,并进入退火通道,通过退火通道退火,退火完成后进入涂油装置内,线缆经第二辊筒在储油腔内浸上油层,防止线缆由退火炉输出后在自然冷却的过程中与空气接触而发生氧化,同时通过油可带走一部分热量,实现初步冷却。

技术研发人员:李国良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江苏粤强电子材料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413
技术公布日:2024/1/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