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吸水性铁基粉末冶金工艺及其衡器制品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95877阅读:21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抗吸水性铁基粉末冶金工艺及其衡器制品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到一种专用铁基粉末冶金材料压制成型的铁质制品,特别是一种在抗吸收水性能上十分良好的粉末冶金制品,其国际专利分类号可纳于C21D1/773和C22C33/02。现有的铁基粉末冶金材料及制品,由于材质本身及成型工艺特点决定了粉末冶金材料是一种多孔性材料,按空隙率计算,吸水率可达3.8%,实测结果其吸水率可达7%,因此吸水性和吸油性较强,故不能应用于加工制作抗吸水性要求较严的铁质制品,限制了铁基粉末冶金材料的使用范围。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铁基粉末冶金制品的新工艺,即硬脂酸锌真空浸渗工艺,使现有的铁基粉末冶金材料具有良好抗吸水性,从而扩大了现有铁基粉末冶金的材料的应用范围,并将这种硬脂酸锌真空浸渗工艺首先应用了制作衡器计量用的增铊、游铊毛坯上,即保证了它的外形美观字迹清晰,又保证了它的吸水性极小,完全符合衡器标准要求。本发明的目的是以如下方式完成的首先按通常的铁基粉末冶金工艺经配料,冲压成型,焙烧等工艺过程,制成一般性能的铁基粉末冶金制品。然后对它对行真空浸渗硬脂酸锌工艺处理,即将硬脂酸锌材料浸渗至铁基粉末冶金制品的内部填充其因粉末冶金加工过程中造成的孔隙,从而使这种铁基粉末冶金制品的抗吸水性很强。真空浸渗硬脂酸锌工艺过程是这样实现的。首先加热硬脂酸锌,使其熔解,并使硬脂酸锌溶液的温度控制在130℃至290℃区间范围,然后将焙烧成的铁基粉末冶金制品投入其中,置于真空度为3999.66帕至4799.59帕的真空罐中。静置10分钟以上,即可逐渐进气至大气压力,取出铁基粉末冶金制品,即完成了真空浸渗硬脂酸锌工艺全过程。采用这种真空浸渗硬脂酸锌工艺处理的铁基粉末冶金制品,其外观表面硬度以及加工性能仍然保持一般铁基粉末冶金制品同样的性能,并成功地解决了一般铁基粉末冶金制品的这种多孔材料的吸水性过大的缺陷,使这种处理后的铁基粉末冶金制品在水或油等液体的长期浸渗下,制品自身重量变化率不大于0.03%,成为一种抗吸水性较强的铁基粉末冶金制品。本发明成功地用于抗吸水性要求较多的计量衡器上应用的增铊和游铊制品上。采用真空浸渗硬脂酸锌工艺时,硬脂酸锌溶液的控制温度为210℃,真空罐的真空度为4399.63帕,静置12分钟后,逐渐进气,最后加工成一种自重在100克至1克范围的小型增铊毛坯,以及秤杆上常用的游铊,字迹清晰,外形美观,易加工配重,吸湿性很低。这种经过真空浸渗硬脂酸锌工艺处理的铁基粉末冶金制品,经制品密度、表观硬度、抗吸水性、抗吸油性、热稳定性等性能的试验,结果如下</tables>权利要求1.一种生产具有抗吸水性能的铁基粉未冶金制品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按通常的铁基粉未冶金工艺方法成型出铁基粉未冶金制品之后,再经过真空浸渗硬脂酸锌工艺处理,后者的工艺过程是首先将焙烧成的铁基粉未冶金制品投入加热熔解的硬脂酸锌容器中,置于真空罐中静置一段时间,最后进气,取出制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硬脂酸锌溶液温度控制在130℃至290℃,真空罐的真空度为3999.66帕至4799.59帕,静置时间不少于10分钟。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衡器计量用增铊和游铊是采用真空浸渗硬脂酸锌工艺制成的抗吸水性铁基粉未冶金材料制成的。全文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抗吸水性铁基粉末冶金制品的生产工艺,其特征是在于采用真空浸渗硬脂酸锌工艺,解决了粉末冶金多孔材料的吸水性过大的缺陷,使这种铁基粉末的冶金制品的吸水率由3.8%至7.0%降至0.3%以下,成为一种既具备铁基粉末冶金材料的固有特点,又具备良好的抗吸水性,从而扩大了铁基粉末冶金的应用范围。目前已经成功地应用于计量衡的器铊、游铊制品上。文档编号B22F3/26GK1033953SQ8710129公开日1989年7月19日申请日期1987年12月30日优先权日1987年12月30日发明者崔振华申请人:河北省丰南县粉末冶金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