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磨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92316阅读:37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研磨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有关研磨机,尤指一种除了能研磨一般之工作物平面外,亦可研磨圆弧曲面的研磨机。
目前市场上所能见到之各种手提研磨机,使用者在使用时之最大困扰莫过于研磨曲面或表面凹凸不平之物体时易产生研磨上之死角,无法有效研磨,而长时间研磨后,常造成砂布环带因松弛而脱落之现象,且由于没有任何防尘设备,常使工作人员吸入磨屑粉尘,造成职业伤害,此外习用之手提研磨机较重,工作人员长时间握持工作易造成疲劳,综上所述,目前习用之研磨机弊端不少,却未见有任一堪称较为理想之研磨机问市,实有违工作环境之提升,且不符合现代社会高效率之要求。
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与工作物表面紧密贴合之研磨机,藉海绵之软质研磨传动轮,使套于其上之砂布环带能与平面或曲面工作物紧密贴合。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调整研磨从动轮位置以控制砂布环带松紧度之研磨机及一种设有防尘盖之研磨机,以避免磨屑粉尘四处飞散或由工作人员吸入。
本实用新型的又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气压式传动且结构简单,重量极轻(约1公斤)的研磨机,使工作者长时间工作后,不致过于疲倦。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研磨机包括有一本体,其上设有一椭圆孔,若干装配孔及一圆筒套入部;
一握把,其上方设有一按柄及按钮,握把后部设有一通孔,其可与气源连接,握把前部为一圆筒,其一端以封盖锁入密封,另一端则套入本体之圆筒套入部内而形成一气密空间;一转子,其位于握把前部之圆筒内,而转子中心杆之一端伸出圆筒外与第一传动齿轮结合并可自由转动;一海绵软质研磨传动轮,其中心设有一传动轴,传动轴之一端穿过海绵软质研磨传动轮中心之金属圆管后锁固,另一端穿入轴承后套入本体之装配孔内,末端则与第二传动齿轮连接;一传动履带,其分别与第一传动齿轮及第二传动齿轮啮合;一研磨从动轮,将一从动轴穿入轴承后置入研磨从动轮中心,从动轴一端以螺帽锁固,另一端则藉螺帽与本体之椭圆孔锁固并可依需要调整位置;一支撑杆,其穿入一中空圆柱中,一端锁固,另一端则与本体以螺栓连结,中空圆柱与工作物接触,增加研磨之平稳;一圆弧形防尘护盖,其置于海绵之软质研磨传动轮及研磨从动轮上方,并藉螺栓及螺帽与本体结合,使粉尘可循圆弧形防尘护盖往下排出;一整平器及一靠板,整平器置于海绵软质研磨传动轮及研磨从动轮之间,藉螺栓及螺帽与本体结合,靠板则置于本体前方并藉螺帽锁紧而与本体结合,整平器及靠板系研磨硬质平面时才需加装;一砂布环带,其套挂于海绵软质研磨传动轮及研磨从动轮上,研磨时藉由海绵软质研磨传动轮之挠性,使砂布环带能与工作物之平面或曲面紧密贴合而获得良好之研磨。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之特征及结构动作得以更加明了,现结合下列附图加以详细说明。
附图中


图1系本实用新型之立体组合图图2系本实用新型之平面图图3系本实用新型之零件分解图图4系本实用新型研磨平面图之示意图图5系本实用新型研磨圆柱之示意图图6系本实用新型研磨曲面之示意图之一图7系本实用新型研磨曲面之示意图之二图8系本实用新型研磨曲面之示意图之三请参阅
图1至图3,本实用新型之研磨机主要系由本体1,握把2,转子3,传动轴4,海绵软质研磨传动轮5,从动轴6,研磨从动轮7,防尘护盖8,传动履带9,支撑杆10所组成。请参阅图3本实用新型之零件分解图,从动轴6穿过轴承71后,置入海绵之研磨从动轮7中心,其一端以螺帽锁固,另端则藉螺帽固定于本体1之椭圆孔11上,海绵研磨从动轮7可在从动轴6上自由转动,而传动轴4在穿过海绵之软质研磨传动轮5中心之金属圆管51后,其一端以螺帽锁固,另端穿过轴承41后套入本体1之装配孔13内,末端并连接第二传动齿轮40,握把2前部为一圆筒21,其一端以封盖22锁入密封,另一端则套入本体1之圆筒套入部12内而形成一气密空间,在圆筒21内部设有转子3,转子中心轴31凸出圆筒21外与第一传动齿轮30连接,而第一传动齿轮30又与传动履带9啮合,传动轴4在穿过海绵之软质研磨传动轴5中心之金属圆管51后,其一端锁固,另一端则穿入轴承41并套入本体1之装配孔13内,末端连接第二传动齿轮40,而第二传动齿轮40又与传动履带9啮合;当研磨硬质材料,如木板时,可在海绵之软质研磨传动轮5及研磨从动轮7之间加装一整平器60,在本体1前端藉螺帽锁紧一靠板70,如此研磨机于研磨硬质平面之工作物时,可增加平稳度并扩大海绵软质研磨传动轮5之研磨面积。一般习用之研磨机,于研磨圆柱或曲面时,常因硬质研磨传动轮无法紧贴圆柱面或深入曲面而造成研磨上之死角或研磨不均匀现象,从图5至8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采用海绵软质研磨传动轮5,研磨时砂布环带50因海绵之软质研磨传动轮5之挠性而能紧贴圆柱形工作物,并能深入凹形曲面,而对于有圆弧面之工作物亦同样适用,此外,支撑杆10穿入一中空圆柱101并藉螺帽锁固于本体1上,其作用系做为研磨机之支撑点,避免研磨时只有海绵之软质研磨传动轮接触工作物而造成工作人员体力之浪费,本实用新型另一特征系防尘护盖8之设计,在海绵软质研磨传动轮5及研磨从动轮7上方设有一圆弧形防尘护盖8,其藉螺栓,螺帽锁固于本体1上,研磨时,磨屑粉尘顺着防尘护盖8之圆弧面排出,可避免粉尘向上飞扬,使工作者吸入而造成伤害,本实用新型之又一特点系重量上之改良,因以往手提研磨机由于系以电源为动力传动,故需直接在机具安设马达,因而体型大,重量增加,使工作人员长时间工作后体力无法支撑,造成人力及工时浪费,而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改用气压式传动,减少了马达的设计,故整体仅重约1公斤左右,适合长时间工作或女性工作者使用。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之研磨机在实用功能上或构造性能上皆较习用之研磨机有大幅之改进,令研磨机使用上更加省力,效果吏为提高,可谓一结合新颖与实用之新颖研磨机,完全符合实用新型专利之申请条件,故依法提出申请,请求批准专利。
权利要求1.一种研磨机,它包括有一本体,其上设有一椭圆孔,若干装配孔及一圆筒套入部;一握把,其上方设有一按柄及按钮,握把后部设有一通孔,其可与气源连接,握把前部为一圆筒,其一端以封盖锁入密封,另一端则套入本体之圆筒套入部内而形成一气密空间;一转子,其位于握把前部之圆筒内,而转子中心杆之一端伸出圆筒外与第一传动齿轮结合并可自由转动;一海绵软质研质传动轮,其中心设有一传动轴,传动轴之一端穿过海绵软质研磨传动轮中心之金属圆管后锁固,另一端穿入轴承后套入本体之装配孔内,末端则与第二传动齿轮连接;一传动履带,其分别与第一传动齿轮及第二传动齿轮啮合;一研磨从动轮,将一从动轴穿入轴承后置入研磨从动轮中心,从动轴一端以螺帽锁固,另一端则藉螺帽与本体之椭圆孔锁固并可依需要调整位置;一支撑杆,其穿入一中空圆柱中,一端锁固,另一端则与本体以螺栓连结,中空圆柱与工作物接触,增加研磨之平稳;一圆弧形防尘护盖,其置于海绵软质研磨传动轮及研磨从动轮上方,并藉螺栓及螺帽与本体结合,使粉尘可循圆弧形防尘护盖往下排出;一整平器及一靠板,整平器置于海绵软质研磨传动轮及研磨从动轮之间,藉螺栓及螺帽与本体结合,靠板则置于本体前方并藉螺帽锁紧而与本体结合,整平器及靠板系研磨硬质平面时才需加装;一砂布环带,其套挂于海绵软质研磨传动轮及研磨从动轮上,研磨时藉由海绵软质研磨传动轮之挠性,使砂布环带能与工作物之平面或曲面紧密贴合而获得良好之研磨。
专利摘要一种研磨机,它将砂布环带套于气动式研磨机上海绵软性研磨传动轮及研磨从动轮上,研磨机与一气源相接,开动气源后,带动传动轮之砂布环带而研磨,由于传动轮为软质之海绵材料制成,因此研磨时只要稍加压力即可使套于海绵软性研磨传动轮上之砂布环带与工作物紧密贴合,故除了可研磨平面外,并可研磨圆弧面工作物。研磨机末端设有一集尘护盖,可避免磨屑四处飞散,研磨机结构轻巧简单,用气压式传动,重量仅1公斤左右,适合长时间工作。
文档编号B24B37/00GK2170181SQ93240519
公开日1994年6月29日 申请日期1993年9月22日 优先权日1993年9月22日
发明者邱金栋 申请人:立亿企业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