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铜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704811阅读:554来源:国知局
一种铜包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铜冶炼行业的用来盛装、转移高温铜液或铜渣的容器,具体涉及一种铜冶炼中的铜包。
【背景技术】
[0002]铜包是铜冶炼行业中用来盛装、转移高温铜液或铜渣的关键设备。
[0003]铜包在使用前都要进行挂渣和垫渣处理,尽量避免铜液直接接触铜包,以减少高温铜液对铜包的冲击和侵蚀。目前由于铜包的溜嘴和铜液在铜包包底的落点部位均为等壁厚设计,接受和倾倒铜液时,这两个部位由于热容量不够,受热后局部温度较高,无法承受高温铜液的持续冲刷和侵蚀,严重影响了铜包的使用寿命;同时铜包的包嘴部分也会因倾倒固态铜和清除渣壳时能时剧烈的撞击而缺失,大大降低铜包的使用寿命。

【发明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铜包的不足,提供一种耐冲刷耐侵蚀、使用寿命长的铜包。
[0005]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铜包,包括包嘴、包沿、等壁厚的包壁和与包壁平滑连接的包底,所述包嘴设置有撞头;在所述包底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增强部,所述第一增强部与包嘴相对设置。
[0006]所述撞头覆盖设置在包嘴的外侧,撞头与包嘴连成一体。
[0007]所述第一增强部的壁厚,从第一增强部的中心四周向包底另一侧方向呈球面逐渐减小,与包底平滑过渡连接。
[0008]所述第一增强部中心处的壁厚最大,最大壁厚为包底壁厚的1.5倍。
[0009]在所述包嘴下端的包壁上设置有第二增强部,第二增强部的壁厚以包嘴为中心,两边沿包沿方向逐渐减小,与包壁平滑过渡连接。
[0010]所述第二增强部接近包嘴部分的壁厚最大,最大壁厚为包壁壁厚的1.5倍。
[0011]所述铜包还包括四个支脚,所述四个支脚沿圆周均匀设置于包底的外壁;所述四个支脚中的一个支脚设置在第一增强部的外壁上。
[0012]所述铜包还包括凸块,所述凸块位于与包嘴相对的包壁的外壁上,上端与包沿相连成一体。
[0013]所述铜包还包括设置在包壁外壁的两个耳轴、两个加强板组,一个加强板组与一个耳轴相连,从耳轴分别向外辐射延伸,所述两个耳轴分别位于包壁相对的外壁上,两个耳轴的连线与包嘴和凸块之间的连线相垂直。
[0014]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1、包嘴增加撞头,倾倒固态铜和清除渣壳时能时能承受剧烈的撞击,大大提高了铜包的使用寿命;2、铜包第一增强部(铜液在包底的落点位置)和第二增强部(溜嘴)壁厚的增加,提高热容量,工作环境温度有所降低,能有效缓解铜液对铜包的冲击和侵蚀。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的示意图。
[0016]图2为图1的俯视图。
[0017]图3为图1的局部剖视图。
[0018]图中:1、包嘴;2、包沿;3、包壁;4、包底;5、撞头;6、第一增强部;7、支脚;8、耳轴;
9、加强板;10、凸块;11、第二增强部。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为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
[0020]如图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铜包,容积9m3,包括包嘴1、包沿2、等壁厚的包壁3和与包壁3平滑连接的包底4,所述包嘴I设置有撞头5 ;在所述包底4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增强部6,所述第一增强部6与包嘴I相对设置(第一增强部6即为接受铜液时,铜液在包底4的落点位置)。
[0021]所述撞头5覆盖设置在包嘴I的外侧,撞头5与包嘴I连成一体(增加撞头后,包嘴I承受撞击的能力提升)。
[0022]所述第一增强部6的壁厚,从第一增强部6的中心四周向包底4另一侧方向呈球面逐渐减小,与包底4平滑过渡连接。
[0023]所述第一增强部6中心处的壁厚为最大壁厚120mm(铜液在包底4的落点位置由原来的80mm等壁厚,改为从落点中心的120mm壁厚四周向包底4呈球面逐渐减小(球面半径为1000mm),以接近包底4的壁厚80mm,微观缩松带向包壁外侧了 30mm,提高了倾倒溶液时,包底4承受铜液冲击的能力)。
[0024]在所述包嘴I下端的包壁3上设置有第二增强部11,第二增强部11的壁厚以包嘴I为中心,两边沿包沿2方向逐渐减小,与包壁平滑连接;第二增强部11最接近包嘴I部分的壁厚为最大壁厚120mm(溜嘴部分由原来的80mm等壁厚,改为从溜嘴根部的120mm壁厚沿包壁3向两端逐渐减小,以接近包壁3的壁厚80_,提高了包壁3承受铜液冲击的能力,满足了顺序凝固的铸造工艺要求,基本消除了微观缩松现象,提高了包壁3的致密度)。
[0025]所述铜包还包括四个支脚7,所述四个支脚7沿圆周均匀设置于包底4,其用于与一支撑体相接触,并使铜包与该支撑体相间隔。
[0026]所述四个支脚7中的一个支脚7设置在第一增强部6的外壁(设置在第一增强部6外壁的支脚7,一方面与其他支脚7 —同为整个铜包起支撑作用,另一方面,也为倾倒铜液时,铜液对第一增强部6的冲击起了一定的缓冲作用)。
[0027]所述铜包还包括凸块10,所述凸块10位于与包嘴I相对的包壁3的外壁上,上端与包沿2相连成一体(凸块10用于倾倒铜液的吊具安装)。
[0028]所述铜包还包括设置在包壁3外侧的两个耳轴8、两个加强板组9,所述一个加强板组9分别与一个耳轴8相连,从耳轴8分别向外辐射延伸,所述两个耳轴8分别位于包壁3相对的外壁上,两个耳轴8的连线与包嘴I和凸块10之间的连线相垂直(耳轴8主要用于铜包的吊装和转移,加强板9主要用于加强耳轴7与铜包的连接强度,并增加铜包的表面散热面积)。
[0029]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主权项】
1.一种铜包,包括包嘴(I)、包沿(2)、等壁厚的包壁(3)和与包壁(3)平滑连接的包底(4),其特征在于,所述包嘴(I)设置有撞头(5);在所述包底(4)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增强部(6),所述第一增强部(6)与包嘴(I)相对设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铜包,其特征在于,所述撞头(5)覆盖设置在包嘴(I)的外侧,撞头(5)与包嘴(I)连成一体。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铜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增强部(6)的壁厚,从第一增强部(6)的中心四周向包底(4)另一侧方向呈球面逐渐减小,与包底(4)平滑过渡连接。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铜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增强部(6)中心处的壁厚最大,最大壁厚为包底(4)壁厚的1.5倍。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铜包,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包嘴(I)下端的包壁(3)上设置有第二增强部(11),第二增强部(11)的壁厚以包嘴(I)为中心,两边沿包沿(2)方向逐渐减小,与包壁(3)平滑过渡连接。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铜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增强部(11)最接近包嘴(I)部分的壁厚最大,最大壁厚为包壁(3)壁厚的1.5倍。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铜包,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四个支脚(7),所述四个支脚(7)沿圆周均匀设置于包底(4)的外壁。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铜包,其特征在于,所述四个支脚(7)中的一个支脚(7)设置在第一增强部(6)的外壁上。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铜包,其特征在于,所述铜包还包括凸块(10),所述凸块(10)位于与包嘴(I)相对的包壁(3)的外壁上,上端与包沿(2)相连成一体。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铜包,其特征在于,所述铜包还包括设置在包壁(3)外壁的两个耳轴(8)、两个加强板组(9),一个加强板组(9)与一个耳轴(8)相连,从耳轴(8)分别向外辐射延伸,所述两个耳轴(8)分别位于包壁(3)相对的外壁上,两个耳轴(8)的连线与包嘴(I)和凸块(10)之间的连线相垂直。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铜包,包括包嘴、包沿、等壁厚的包壁和与包壁平滑连接的包底,包嘴设置有撞头,撞头覆盖设置在包嘴的外侧;在所述包底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增强部,第一增强部与包嘴相对设置;第一增强部的壁厚,从第一增强部的中心四周向包底另一侧方向呈球面逐渐减小,与包底平滑过渡连接;在所述包嘴下端的包壁上设置有第二增强部,第二增强部的壁厚以包嘴为中心,两边沿包沿方向逐渐减小,与包壁平滑过渡连接。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包嘴增加撞头,倾倒固态铜和清除渣壳时能承受剧烈的撞击,大大提高了铜包的使用寿命;铜包第一增强部和第二增强部壁厚的增加,能有效缓解铜液对铜包的冲击和侵蚀。
【IPC分类】B22D41-04
【公开号】CN204413135
【申请号】CN201420726440
【发明人】施毅红, 陈伟, 饶树林
【申请人】武汉恒威重机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6月24日
【申请日】2014年11月27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