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防止上翘的风口中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456360阅读:798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防止上翘的风口中套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可防止上翘的风口中套,属于炼铁高炉进风设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0002]高炉风口由风口大套、风口中套和风口小套组成,各风口套之间为锥面接触,依靠外力压紧连接,风口小套与进风直吹管间也为球锥面配合,这样可以确保进风系统各连接部位的配合严密,不漏风,从而满足高炉生产要求。在生产中,由于受高炉内热应力作用、高炉炉缸内衬异常膨胀等影响,部分风口中套前端会发生上翘,当风口小套随同风口中套上翘时,导致风口小套与进风直吹管之间的接触面出现缝隙,造成漏风,使本应鼓入高炉内部大于100tC的热空气通过缝隙向外泄漏,外漏的热空气将进风直吹管的外壳钢板加热,带来事故隐患,影响高炉生产。为解决这一问题,中国专利201120375161.0公开了“一种新型风口中套压紧装置”,该装置通过焊接有固定耳板的顶具支座、平衡丝杠和支撑杆等,可实现对风口中套的压紧,防止风口中套上翘。但该装置的零部件需要加工,结构较为复杂,不利于推广。有鉴于此,需要加以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的可防止上翘的风口中套。
[0004]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5]—种可防止上翘的风口中套,组成中包括风口中套本体、前帽、隔板和中套压杆,风口中套本体为中空环状体,中套本体后端面设有中套进水孔和中套出水孔,进水孔内连接进水通道,中套出水孔内连接中套回水室,前帽和风口中套本体之间设置有环状隔板,前帽和环状隔板之间为前帽环流室,改进之处是,中套压杆为垂直折弯结构,折弯的一端为长端,长端面顶紧在风口中套后端面上,另一端为短端,短端上设有贯穿孔,该贯穿孔套在中套固定栓上,中套固定栓上设有楔子槽,楔子置入中套固定栓上的楔子槽中,通过中套压杆顶紧中套本体;中套压杆为2-5个,在中套后部端面外缘的圆周上分布。
[0006]上述可防止上翘的风口中套,所述中套压杆为3个,其中2个中套压杆在中套后部端面对称分布,另外一个中套压杆位于中套进水孔和中套出水孔之间;在中套压杆长端面与风口中套后端面之间设有垫块;
[0007]上述可防止上翘的风口中套,所述垫块的边缘为曲尺形凸起结构,每个中套压杆的长端面分别顶紧垫块的曲尺形机构内侧。
[0008]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折弯结构的中套压杆位于高温工作环境,其中一端紧压在中套本体后部端面上,设有贯穿孔的另一端与带有楔子槽的中套固定栓通过键入的楔子使两者连接,此结构及连接方式简单,可迅速拆装,避免了高温工作环境中各连接件间膨胀量不同而导致的不易拆装问题,提高了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0009]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风口中套后端面视图;
[0010]图2是图1的C-C面剖视图;
[0011]图3是图2的A-A面剖视图;
[0012]图4是图2的B-B面剖视图;
[0013]图5是图1的D-D面展开图;
[0014]图6是本实用新型在高炉上的安装剖视示意图;
[0015]图7是图6的侧视图。
[0016]图中标记如下:风口大套1、风口大套铁框2、蛇形管3、风口中套本体4、风口小套5、中套水管6、小套水管7、中套固定栓8、楔子9、中套压杆10、螺栓11、螺母12、垫圈13、冷却壁14、炉壳15、填料16、垫块17、大套水管18、贯穿孔19、前帽20、隔板21、进水通道22、前帽环流室23、中套进水孔24、中套出水孔25、中套回水室26。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0018]本实用新型组成中包括风口中套本体4、前帽20、隔板21和中套压杆10,风口中套本体4为中空环状体,中套本体后端面设有中套进水孔24和中套出水孔25,进水孔24内连接进水通道22,中套出水孔25内连接中套回水室26,前帽20和风口中套本体4之间设置有环状隔板21,前帽20和环状隔板21之间为前帽环流室23。装配后,进水孔24、进水通道22、前帽环流室23、回水室26和出水孔25相配合形成风口中套的水冷系统。
[0019]风口中套本体4的后段外锥体部分安装于风口大套I的前端锥体部分内,剩余段延伸到由耐火材料砌筑而成的高炉内衬中;风口中套本体前端内锥体部位中安装有风口小套5,风口小套5后段内部为球面,与进风直吹管端部球面密闭结合;在风口中套后端面上有3个边缘为曲尺形凸起结构的垫块17,3个垫块分布在中套后部端面外缘的圆周上,其中I个垫块位于中套出水孔与进水孔中间部位,另2个垫块呈对称布置,其位置与第一个垫块位置构成等边三角形或等腰三角形;垂直折弯结构的中套压杆10的长端面顶紧在垫块17的曲尺形结构内侧,设有贯穿孔的另一端为短端,该贯穿孔套在中套固定栓8上;中套固定栓8上设有楔子槽,楔子9置入中套固定栓8上的楔子槽中,通过中套压杆10顶紧中套本体4;3个垫块17分别被3个中套压杆10顶住,3个垫块17形成一个受力面,该受力平衡了中套在高炉内受到的向上的作用力,避免和抑制了风口中套应高炉内应力作用导致的上翘。
[0020]本实用新型风口中套本体的主要制作工艺为:
[0021 ] 1.风口中套本体4和位于中套后部端面的3个垫块17为纯铜一体铸造而成;
[0022]2.前帽20为纯铜挤压铸造而成;
[0023]3.隔板21为钢质;
[0024]4.对风口中套本体4和前帽20结合面进行机加工,将隔板21套在风口中套本体19前端,将风口中套本体4、隔板21和前帽20焊接成一体。
[0025]图6和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垫块17底部厚度为5mm,垫块17整体厚度为25mm,垫块17边缘为曲尺形凸起结构。
[0026]在高炉上安装本实用新型风口中套的过程如下:
[0027]1.卸下进风直吹管和风口小套5后,将带有滑锤的中套拉钩前段预热后伸入风口中套本体19眼内卡牢,拉动滑锤,通过滑锤多次撞击中套拉钩杆后段产生的冲击力,使中套拉钩前端的钩体对风口中套本体产生向高炉外侧拉出的冲击力,致使风口中套本体后段锥体与风口大套前段内锥体松动后,将风口中套本体4向高炉外移出。
[0028]2.关风口中套本体4冷却水截门,卸下风口中套冷却水管6,将风口中套本体4移出高炉本体,同时用耐火材料制成的泥料填充在风口大套I前端的高炉内部,阻隔风口大套I内的焦炭与空气接触。
[0029]3.将风口大套I内残渣铁清理干净。
[0030]4.清理完毕后,将待更换的风口中套4伸入风口大套I中,摆正位置,使风口中套本体后段的内锥体与风口大套前段的内锥体紧密接触,用铁棍撞击风口中套本体后端面,保证风口中套本体与风口大套接触紧密,防止高炉热风外漏。
[0031]5.分别安装3个中套压杆10,将中套压杆10的短端孔洞套在中套固定栓8上,将中套压杆10的长端顶在中套垫块17的曲尺形凸起结构内侧,打紧楔子9。
[0032]6.连接中套冷却水管6后,开冷却水阀门,冷却风口中套本体。
[0033]7.安装风口小套5并通水冷却。
[0034]8.安装进风直吹管。
【主权项】
1.一种可防止上翘的风口中套,组成中包括风口中套本体(4)、前帽(20)、隔板(21)和中套压杆(10),风口中套本体(4)为中空环状体,中套本体后端面设有中套进水孔(24)和中套出水孔(25),进水孔(24)内连接进水通道(22),中套出水孔(25)内连接中套回水室(26),前帽(20)和风口中套本体(4)之间设置有环状隔板(21),前帽(20)和环状隔板(21)之间为前帽环流室(23),其特征在于,中套压杆(10)为垂直折弯结构,折弯的一端为长端,长端面顶紧在风口中套后端面上,另一端为短端,短端上设有贯穿孔(19),该贯穿孔(19)套在中套固定栓(8)上,中套固定栓(8)上设有楔子槽,楔子(9)置入中套固定栓(8)上的楔子槽中,通过中套压杆(10)顶紧中套本体(4);中套压杆(10)为2-5个,在中套后部端面外缘的圆周上分布。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防止上翘的风口中套,其特征在于:中套压杆(10)为3个,其中2个中套压杆(10)在中套后部端面对称分布,另外一个中套压杆(10)位于中套进水孔(24)和中套出水孔(25)之间;在中套压杆(10)长端面与风口中套后端面之间设有垫块(17)。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防止上翘的风口中套,其特征在于:所述垫块的边缘为曲尺形凸起结构,每个中套压杆(10)的长端面分别顶紧垫块(17)的曲尺形结构内侧。
【专利摘要】一种可防止上翘的风口中套,属于炼铁高炉进风设备技术领域,它包括风口中套本体、前帽、隔板和中套压杆,中套压杆为垂直折弯结构,折弯的一端为长端,长端面顶紧在风口中套后端面上,另一端为短端,短端上设有贯穿孔,该贯穿孔套在中套固定栓上,中套固定栓上设有楔子槽,楔子置入中套固定栓上的楔子槽中,通过中套压杆顶紧中套本体;中套压杆为2-5个,在中套后部端面外缘的圆周上分布。折弯结构的中套压杆位于高温工作环境,其中一端紧压在中套本体后部端面上,设有贯穿孔的另一端与带有楔子槽的中套固定栓通过键入的楔子使两者连接。结构及连接方式简单,可迅速拆装,避免高温工作环境中各连接件间膨胀量不同而导致的不易拆装问题,提高生产效率。
【IPC分类】C21B7/16
【公开号】CN205368409
【申请号】CN201620122328
【发明人】白国成, 马登榜, 王挽平, 张宝富, 姜汀, 徐建忠
【申请人】河北钢铁股份有限公司承德分公司
【公开日】2016年7月6日
【申请日】2016年2月16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