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常压下水溶液中合成LaPO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46181阅读:12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常压下水溶液中合成LaPO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稀土磷酸盐(LaPO4),特别是提供一种常压下,水溶液中合成磷酸镧纳米棒的方法。
背景技术
稀土磷酸盐具耐高温,优良的物理、化学特性,在发光器件、催化、激光、生物探测等领域被广泛应用。磷酸镧(LaPO4)是一种常用的稀土磷酸盐,它的熔点高达2300℃,在水和酸性溶液中的化学稳定性非常好。在潮湿空气中是质子导体,因此可作为燃料电池的电解质和氢分离的分离膜;掺杂的LaPO4具有优良的荧光发光特性,因此广泛用于发光器件;独居石结构的LaPO4由于力学性能的各向异性可作为陶瓷基复合材料中纤维/基体的弱结合面,也可以与Al2O3、ZrO2等陶瓷复合赋予其可加工性。纳米材料由于尺寸效应具有特殊的电、光等性能。纳米LaPO4具有特殊的光学性质,在波导器件、生物探测等方面具有诱人的应用前景。然而磷酸盐纳米线和纳米棒的合成却不等,采用高温固-固反应和固-液-气相反应合成。低温化学合成纳米线(棒)具有成本低、产量大的优点,因此近年来广泛被应用于纳米线、纳米棒的合成,如电化学沉积法、模板法、晶种法等。但这些方法都不能用于合成LaPO4纳米线。最近文献1(J.Am.Chem.Soc.125.No.51,(2003)16025-16034)报道了在高压釜中水热合成LaPO4纳米线,所采用的原料为NH4H2PO4和La(NO3)3,高压釜的温度为150℃,反应时间为12h。由于高压釜的潜在危险性以及反应釜中合成量的限制,难以进行大量纳米棒的合成。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以LaCl3·6H2O和H3PO4为原料,在常压下水溶液中合成LaPO4纳米棒的方法。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在常压下、水溶液中反应合成LaPO4纳米棒的方法,其特征在于1)原料组成LaCl3·6H2O,H3PO4,NH4OH或HCl;2)工艺将LaCl3·6H2O配置成0.1~0.5M水溶液,将稀释的磷酸(浓度为0.1~0.5M)缓缓滴入LaCl3溶液的水溶液中,并不断搅拌,溶液的pH值用HCl或NH4OH调节,溶液的pH值范围为0.1~5。实验时水溶液的温度为50~70℃,时效时间为6~12小时,反应产物用去离子水清理。
本发明的优点是1.选用的原料简单,它们是LaCl3·6H2O和H3PO4;2.反应物成分可精确控制,即La∶P=1∶1;3.反应不需要高温、高压,在70℃,常压下合成,在烧杯中进行即可。


图1为T=70℃,pH=0.1,时效时间为6h,得到的LaPO4纳米棒的透射电镜照片。
图2为T=70℃,pH=0.1,时效时间为6h,得到的六方结构LaPO4的X-射线衍射谱。
图3为T=70℃,pH=1.0,时效时间为10h,得到的LaPO4纳米棒的透射电镜照片。
图4为T=70℃,pH=1.0,时效时间为10h,得到的六方结构LaPO4的X-射线衍射谱。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通过实例说明本发明。
实施例1在100ml浓度为0.1M的LaCl3的水溶液中,按原子比为La∶P=1∶1加入0.1M的H3PO4,加入稀盐酸将pH值调节到0.1,然后将反应溶液在70℃时效(放置)6小时,产物清洗、烘干后得到的LaPO4纳米棒平均直径为14nm,长为142nm,如图1的透射电镜照片所示,经X-射线分析为六方结构的LaPO4(见图2)。
实施例2在100ml浓度为0.2M的LaCl3水溶液中,按原子比为La∶P=1∶1加入0.2M的H3PO4,加入稀盐酸将pH值调节到1.0,在70℃时效10小时,产物经清洗、烘干后得到的LaPO4纳米棒平均直径为11.4nm,长度为114nm,如图3的透射电镜照片所示,经X-射线衍射分析为六方结构LaPO4(见图4)。
实施例3在100ml浓度为0.5M的LaCl3水溶液中,按原子比为La∶P=1∶1加入0.5M的H3PO4,加入稀盐酸将pH值调节到4.0,在50℃时效6小时,产物经清洗、烘干后得到的LaPO4纳米棒平均直径为10nm,长度为83nm。
权利要求
1.一种常压下水溶液中反应合成LaPO4纳米棒的方法,其特征在于1)原料LaCl3·6H2O和H3PO4,浓度分别为0.1~0.5M,反应成分按原子比为La∶P=1∶1;2)工艺将LaCl3·6H2O配置成0.1~0.5M水溶液,将经过稀释浓度为0.1~0.5M的磷酸滴入LaCl3溶液的水溶液中,并不断搅拌,溶液的pH值用HCl或NH4OH调节,溶液的pH值范围为0.1~5,反应温度为50~70℃,时效时间为6~12小时。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一种常压下水溶液中反应合成LaPO
文档编号C01B25/26GK1715180SQ20041002074
公开日2006年1月4日 申请日期2004年6月14日 优先权日2004年6月14日
发明者周延春, 李兆林 申请人: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