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锂离子电池用层状Li[Ni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33118阅读:28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锂离子电池用层状Li[Ni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无机合成和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制备的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锂离子电池用的Li[Ni1/2Mn1/2]O2层状结构材料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二次锂离子电池具备高工作电压、高能量密度和长使用寿命,为65%以上的便携式电子设备提供动力电源。而目前商业化锂离子电池普遍采用的正极材料LiCoO2容量低,并且由于Co资源匮乏、价格昂贵导致LiCoO2生产成本高,因此迫切需要价格低廉,环境友好,高容量的替代正极材料。2006年国际著名科技期刊Science中有一篇题为“Electrodes with high power and high capacity for rechargeable lithium batteries(高能量高容量二次锂电池正极材料)”的文章(Science,Vol.311,No.17,p.977-980),将Li[Ni1/2Mn1/2]O2材料列为最有望取代LiCoO2的新型正极材料。与LiCoO2不同,Li[Ni1/2Mn1/2]O2的过渡金属层具备两个功能其一,Ni2+可以失去两个电子,充当双氧化还原反应的中心;其二,全部Li拔出后,LiCoO2材料中只有高氧化状态的Co4+导致结构的不稳定,而Li[Ni1/2Mn1/2]O2中Mn4+的存在加强了结构的稳定性。
Li[Ni1/2Mn1/2]O2与LiCoO2同属层状结构,理想的层状结构中氧最紧密堆积,锂和过渡金属离子占据八面体空隙,被氧层隔开而位于不同的金属层。但目前合成的Li[Ni1/2Mn1/2]O2材料都无法避免8-12%的LiNi混排,即Li层中存在一定的Ni,同时相同数量的Li进入过渡金属层占据Ni的位置。Li/Ni混排一个微小的波动将会导致Li+的扩散率呈幂级数变化,即Li/Ni混排增加造成可插拔锂离子的数量很大程度地降低,从而严重影响了材料结构的稳定性和电化学性能。长期研究表明,通过优化制备方法,降低Li/Ni混排是提高材料的电化学性能的有效途径。针对于此,目前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的改性措施1.制备过渡金属离子的氢氧化物共沉淀,提高Ni、Mn离子的均匀分布。2.通过离子交换,保存Na[Ni1/2Mn1/2]O2结构中较大的碱金属-氧层间距,降低Li/Ni混排。但这些工艺存在明显的缺陷,第一,Ni(OH)2和Mn(OH)2不同的过饱和性造成了氢氧化物体系中共沉淀过程操作的重复性差,导致前驱体相组成波动,进而产物的性能呈现很大差异;第二,离子交换法的制备周期长,生产成本高。综上所述,Li[Ni1/2Mn1/2]O2材料的制备成为该材料的工业化生产和实际应用的最大障碍,因此迫切需要操作简单,合成周期短,成本低廉的制备方法,促进这种具备应用前景和市场潜力的材料尽快投入生产使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锂离子电池用的Li[Ni1/2Mn1/2]O2层状结构材料的制备方法,提出一种降低Li[Ni1/2Mn1/2]O2层状结构中的Li/Ni混排,提高其容量和容量保持率的改性方法。与其他方法相比,该方法工艺简单、操作重复性好、周期短、生产成本低,改性效果明显。
本发明的特征在于以碳酸盐为沉淀剂制备共沉淀物;前驱体即共沉淀产物在惰性或还原性气氛下进行400-850℃预处理。其中碳酸盐沉淀剂为Na2CO3或Li2CO3。具体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按化学计量分别称量摩尔比为1∶1的镍和锰的硝酸盐或硫酸盐,溶解后配成混合溶液;2)以碳酸盐为沉淀剂制备碳酸镍和碳酸锰的共沉淀物;3)共沉淀物在惰性(Ar)或还原性(N2)气氛下进行400-850℃预处理;4)摩尔比为1∶1.05预处理粉末和LiOH·H2O的混合粉料,在900-1000℃空气气氛下煅烧,并保温15-20小时,随炉降温后,即得Li[Ni1/2Mn1/2]O2层状结构材料。
利用本发明的改性方法合成Li[Ni1/2Mn1/2]O2材料的Li/Ni混排降低至6.0-6.5%,Li-O层间距大于2.64。在2.5-4.8V的电压范围内,可逆容量为185-200mAh/g。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合成的Li[Ni1/2Mn1/2]O2材料的结构精修结果。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1合成Li[Ni1/2Mn1/2]O2材料与改性前的循环性能对比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2合成Li[Ni1/2Mn1/2]O2材料与改性前的循环性能对比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以下通过对实施例的描述来介绍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1)称量摩尔比为1∶1的Ni(NO3)2·6H2O和Mn(NO3)2·6H2O,溶解于蒸馏水中配成混合硝酸溶液;(2)以Na2CO3为沉淀剂,制备NiCO3和MnCO3的共沉淀物;(3)沉淀物在Ar气氛下进行600℃预处理;(4)预处理粉末与LiOH·H2O(Li∶(Ni+Mn)摩尔比1.05∶1)的混合料在空气气氛中于1000℃保温15小时,随炉降至室温,得到Li[Ni1/2Mn1/2]O2粉料。
合成的Li[Ni1/2Mn1/2]O2材料层状结构稳定,Li/Ni混排为6.02%,Li-O层间2.67。在2.5-4.8V的电压范围内,可逆容量保持在191mAh/g。
例2(1)称量摩尔比为1∶1的NiSO4·6H2O和MnSO4·H2O,溶解于蒸馏水中配成混合硫酸溶液;(2)以Li2CO3为沉淀剂,制备NiCO3和MnCO3的共沉淀物;(3)沉淀物在N2气氛下进行450℃预处理;(4)预处理粉末与LiOH·H2O(Li∶(Ni+Mn)摩尔比1.05∶1)的混合粉在空气气氛中于920℃保温18小时,随炉降至室温,得到Li[Ni1/2Mn1/2]O2粉料。
合成的Li[Ni1/2Mn1/2]O2材料层状结构稳定,Li/Ni混排为6.39%,Li-O层间距2.64。在2.5-4.8V的电压范围内,可逆容量保持在189mAh/g。
权利要求
1.一种锂离子电池用层状Li[Ni1/2Mn1/2]O2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工艺步骤为(1)按化学计量分别称量摩尔比为1∶1的镍和锰的硝酸盐或硫酸盐,溶解后配成混合溶液;(2)以碳酸盐为沉淀剂制备碳酸镍和碳酸锰的共沉淀物;(3)共沉淀物在惰性Ar或还原性N2气氛下进行400-850℃预处理;(4)摩尔比为1∶1.05预处理粉末和LiOH·H2O的混合粉料,在900-1000℃空气气氛下煅烧,并保温15-20小时,随炉降温后,获得Li[Ni1/2Mn1/2]O2层状结构材料。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碳酸盐沉淀剂为Na2CO3或Li2CO3。
全文摘要
一种锂离子电池用的Li[Ni
文档编号C01D15/00GK1960035SQ20061011432
公开日2007年5月9日 申请日期2006年11月6日 优先权日2006年11月6日
发明者连芳, 张王斌, 徐利华, 刘庆国 申请人:北京科技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