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石炉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69286阅读:66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电石炉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石炉,尤其是涉及电石炉外壳横断面结构 的变化。
背景技术
电石炉主要用于工业电石的生产,其主要结构包括炉体和设置与 电石炉内的多根电极,工作时靠电极通电后产生电弧,靠电弧形成的 高温使炉中原料产生反应,生成电石。其中,电弧所发出高温所能作 用到的区域叫电弧作业区或溶池,也可称为溶池区域,这个区域的位 置在电极端头的下面直到炉底,形状为凸面向上的半球体。其中所有 电极的溶池区域相连所形成的区域可叫总溶池区域。传统的电石炉, 其结构形式为圓形三电极结构,即采用将三根电极呈正三角形布置在
炉体内部,炉体外壳设置为圆形;在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年出版的 《电石生产加工与产品开发利用及污染防治整改新技术新工艺实用 手册》一书中的第294页关于炉体结构部分中也有记载"现今的电石 炉可以说大多数都是采用圆形炉,采用其它形状的是极少数"。但是 采用这样结构形式的电石炉,其周边有很多电弧不能作用或者作用效 杲非常差的地方,即非熔池区域,使得这些地方的温度达不到反应要 求,原料就不能或者很难产生反应,这就降低了电石炉整体的反应效 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 而提供一种反应效率更高的电石炉。
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电石炉,包括炉体和位于炉体内的数根电极,其改进之处在 于所述炉体外壳横断面形状设置为与电极的总熔池区域在水平面上 投影所形成区域相匹配的形状;
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一种优化选择,其所述的炉体外壳横 断面设置为多边形,其各边分别与电极的总溶池区域在水平面上投影 所形成的区域的边上的弧线相切;
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另一种优化选择,其所述的炉体外壳 横断面设置为转角处弧形过渡的多边形,其各边分别与电极的总溶池 区域在水平面投影所形成的区域的边上的弧线相切,其转角处形状与 电极的总溶池区域在水平面投影所形成的区域的转角处形状一致;
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再一种优化选择,其所迷的炉体外壳
横断面形状与电极的总溶池区域在水平面投影所形成的区域形状完 全一致;
作为一种具体的选择方案,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电极可以为三根 且排列为正三角形或者电极为六根且排列为长方形。
本实用新型相比于现有技术,改变了传统的炉体外壳形状,将其 设置为与炉体中总熔池区域匹配,这样就大大减少了炉体内溶池区域达不到的区域,即减少了电弧作用不能到达的区域,进而提高了电石
炉整体反应效率。


图l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横截面俯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横截面俯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的横截面俯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四的横截面俯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五的横截面俯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六的横截面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一
如图l示, 一种电石炉,包括炉体和位于炉体内的三根圓形电极 2,其中所述的电极2排列为正三角形,所述炉体外壳横断面1为与 电极的总熔池区域匹配的正三角形,各边分别与电极2的总溶池区域 在水平面上投影所形成的区域3的边上的弧线相切。
实施例二
如图2示, 一种电石炉,包括炉体和位于炉体内的三根圆形电极 4,其中所述的电极4排列为正三角形,所述炉体外壳横断面5为转 角处弧形过渡的正三角形,各边分别与电极4的总溶池区域在水平面 上投影所形成的区域6的边上的弧线相切,其转角处形状与电极4的总溶池区域在水平面投影所形成的区域6的转角处形状一致。 实施例三
如图3示, 一种电石炉,包括炉体和位于炉体内的三根圆形电极 7,其中所述的电极7排列为正三角形,所述炉体外壳横断面8形状 与电极7的总溶池区域在水平面投影所形成的区域9形状完全一致。
实施例四
如图4所示, 一种电石炉,包括炉体和位于炉体内的六根圆形电 极11,其中所述的电极11排列为矩形,所述炉体外壳横断面12为 与电极11的总熔池区域匹配的矩形,各边分别与电极11的总溶池区 域在水平面上投影所形成的区域13的边上的弧线相切。
实施例五
如图5示, 一种电石炉,包括炉体和位于炉体内的六根圆形电极 14,其中所述的电极14排列为矩形,所述炉体外壳横断面15为转角 处弧形过渡的矩形,各边分别与电极14的总溶池区域在水平面上投 影所形成的区域16的边上的弧线相切,其转角处形状与电极14的总 溶池区域在水平面投影所形成的区域16的转角处形状一致。
实施例六
如图6示, 一种电石炉,包括炉体和位于炉体内的六根圆形电极 17,其中所述的电极17排列为矩形,所述炉体外壳横断面18形状与 电极的总溶池区域在水平面投影所形成的区域19形状完全一致。.
所有的实施例中的电石炉,其炉体内电极之间距离的位置是按照
6常规的最优化设计,即设计电极之间距离为使其相邻的电极之间的溶 池区域两两相交于一点,这样可使其电极之间相互流通,热量比较集 中,而又不过分集中,属于通常使用的设计手段。另外本实用新型的 保护范围不仅仅限于所述实施例,比如电石炉内电极的数量也可以是 其它数量而不仅仅限于实施例中的三根或者六根,或电极在其中的排 布方式的变化。
权利要求1、一种电石炉,包括炉体和位于炉体内的数根电极,其特征在于所述炉体外壳横断面形状与电极的总熔池区域在水平面上投影所形成的区域形状相匹配。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石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炉体外壳 横断面为多边形,其各边分别与电极的总溶池区域在水平面上投影所 形成的区域的边上的弧线相切。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石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炉体外壳 横断面为转角处为弧形过渡的多边形,其各边分别与电极的总溶池区 域在水平面投影所形成的区域的边上的弧线相切,其转角处形状与电 极的总溶池区域在水平面投影所形成的区域的转角处形状一致。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石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炉体外壳 横断面形状与电极的总溶池区域在水平面投影所形成的区域形状完 全一致。
5、 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电石炉,其特征在于所 述的电极为三根且排列为正三角形。
6、 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电石炉,其特征在于所 述的电极为六根且排列为长方形。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涉及电石炉外壳横断面结构变化的电石炉,包括炉体和位于炉体内的数根电极,所述炉体外壳横断面形状与电极的总熔池区域在水平面上投影所形成的区域形状相匹配,本实用新型相比于现有技术,改变了传统的炉体外壳形状,将其设置为与炉体中总熔池区域匹配,这样就大大减少了炉体内非溶池区域的面积,即减少了电弧作用不能到达的区域,进而提高了电石炉整体反应效率。
文档编号C01B31/00GK201309831SQ200820223178
公开日2009年9月16日 申请日期2008年12月5日 优先权日2008年12月5日
发明者京 王, 王政强, 云 罗, 罗泽蓉, 郑春宁, 阳楚君 申请人:宜宾天原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